宏观经济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国宏观经济大势试析主讲人胡亚昆1,历史回顾2,短期分析3,发展困境4,长期趋势5,政策建议1,历史回顾1,历史回顾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12)第一,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拨乱反正的会议。具体表现在它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抛弃了“阶级斗争为纲”这个不适用于当下社会主义社会的口号,决定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1,历史回顾•第二,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开创未来的会议。全会明确指出党在新时期的历史任务是把中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1,历史回顾•第三,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中国人民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逐步开辟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0多年来,中国人民沿着这条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建设成就。会议揭开了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1978年12月中国开始走上改革开放的道路。1,历史回顾1,历史回顾1,历史回顾1,历史回顾1,历史回顾1,历史回顾•改革开放以后出现了长时期的持续增长,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我们学习了日本等一些东亚国家和地区的办法,采取了出口导向政策,用各种政策手段支持出口,发展对外贸易。1,历史回顾•第一,出口加工业迅速发展起来,使得大约2.5亿农村低效的农业劳动力转移到城市相对高效的加工业就业,也使得整个城市经济得到快速发展。1,历史回顾•第二,大量的出口(净出口)需求弥补了国内需求的不足,使得经济能够持续增长。1994年汇率改革以后,出口导向政策全面展开,中国对外贸易的贸易盈余由负转正,而且不断增加。旺盛的出口需求有力地支撑了此后十多年GDP的高速度增长。1,历史回顾•中国危机论•但是在九十年代初的时候,国际上充满一个论调说中国崩溃论,认为中国改革开放12年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中国内部有很大矛盾,随时会崩溃,当时国外学界的一致看法,认为苏联和东欧的改革虽然比中国慢一些,但是他们的改革比较彻底,他们即将会超过中国•后来看到苏联和东欧改革导致了经济的崩溃、停滞,一直到这几年才稍微复苏,而中国的经济一路往前走,而且还比八十年代的速度,不管是在经济增长,或者是在对外开放上,以更快的速度往前走。1,历史回顾•到九十年代中的时候,又出了一个新的呼声,说谁来养活中国。普遍的看法是如果中国经济增长那么快,人口那么多,耕地会不断减少,中国生产的粮食不能够养活中国自己的人,既然中国生产的粮食不够就要进口粮食。当时在国外有一个非常有影响的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的所长写的东西,他问谁来养活中国,按照他的论断,中国在二十一世纪初就要大量的进口粮食,2020年可能进口的粮食达到二亿吨到四亿吨。全世界的粮食贸易目前大概是二亿吨,按照他的看法,中国从二十一世纪初开始,就要大量从世界上进口粮食,尤其到2020年,全世界的粮食卖给中国都不够。我们知道世界上缺粮的国家不止是中国,还有很多非洲的国家、南亚的国家是缺乏粮食的,因此他认为中国会向全世界输出饥荒。1,历史回顾•到了97、98年东南亚发生金融危机了,世界普遍的看法,人民币一定会贬值,不可能不贬值。中国政府就一再说了人民币不贬值,可是他们认为世界每个国家的政府都一样,在即将贬值之前一定说不贬值,然后突然贬值。1,历史回顾•后来国际上又在讨论中国的经济增长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98年、99年、00年、01年、02年中国政府说我们的经济增长率达到了7%-8%,但是国外有些教授他说按照他们的推算,中国的经济增长率顶多是2%-3%,很可能是0%或者是负增长。但是我们的经济增长是达到了7%-8%。2,短期分析2,短期分析2,短期分析根据历史经验,结合目前通胀和增长的走势,整体经济未来还将在底部爬行,未来两年将难以回到平均线上方。2,短期分析2,短期分析•9月,出口(红柱)以及投资(黄柱)均大幅回升,在节日的带动下,消费(绿柱)也出现明显回升。需求的回暖带动了工业产出(蓝线)的上升。•9月三大需求以及产出的回暖表明经济现企稳信号。在政策支持下,投资将继续发力,消费也将保持平稳,出口回暖虽不宜过分乐观,但短期有望保持稳定,预计四季度经济增长将小幅回升。2,短期分析2,短期分析•9月出口额创历史新高,增速比8月大幅回升7.2%,连续两个月回升。进口增长回升5%,由负转正。贸易顺差276.7亿美元。•判断:出口额创新高得益于新兴市场需求增长,但增速仍处于历史同期次低水平,美欧经济低迷影响依然持续,进口转正表明内需企稳,近期推出稳增长政策显效。预计四季度进口将保持较强回升势头,出口不宜太过乐观。9月份出口退税1040亿元,同比增加276亿元,增长36.2%,而上月下降了11.8%。2,短期分析2,短期分析2,短期分析•基建投资发力支撑了整体投资的回升。新开工项目增速(蓝线)虽然有所下降,但仍保持高位。•在政策的支持下,未来投资有望继续回升,而基建仍将是发力点。2,短期分析2,短期分析•食品价格涨势趋弱,主要受鲜菜价格大幅回落影响。非食品涨势突出,和全球宽松潮再升温,国内投资力度加大以及节日带动等因素有关。非食品大幅上涨将施压通胀,食品价格波动较大,短期趋稳并不稳定,通胀将继续上行。2,短期分析2,短期分析•9月M1、M2均创下年内新高,尤其是M1增速较上升2.8个百分点,表明企业的经营活力有所好转。•尽管货币供给增速创年内新高有一定节日因素,但反映出央行支持稳增长意图也已十分明显。值得注意的是,间接融资量不及预期,直接融资成为支持货币供给的新动力。货币供给的增长,也预示着经济短期将趋稳。2,短期分析•结论1.外需乏力和政策偏紧是今年经济超预期下滑主因。2.当前通胀压力已大幅缓解,未来CPI将温和上涨。3,发展困境•一,从宏观角度看•1,进出口•2,投资•3,消费3,发展困境•进出口方面:•①受金融危机严重打击,未来几年美国不可能恢复到2007年之前的高增长。欧洲也收到欧债危机的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于第一大出口国的中国经济来说,对外需已不能抱有太高的希望。3,发展困境3,发展困境•②人民币不断升值、国内企业税负较重,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已经物流运输成本较高等因素,已导致中国制造业竞争力已不及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了3,发展困境•③我国对外贸易的增长基本上是依靠单纯的数量扩张,出口结构具有资源消耗大、高污染、高排放、产品附加值低的突出特点,这不仅导致了对外国资源的高度依赖,同时也导致了我国不可再生资源的日益枯竭和生态环境的巨大破坏。低端产品的大量出口是以大量消耗能源和自然资源为基础的,据国家电网公司能源研究院副院长胡兆光估计,2005年我国出口商品“捎带”出去的能源相当于3亿吨石油,到目前这种状况并没有多少改观。我国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导致了对外能源和资源的高度依赖,我国石油消费的对外依存度已经超过50%。3,发展困境•投资:•在没有建成之前是需求,大家都不觉得痛,而且需求增长企业的利润一定提高,政府的财政税收一定会增加,大家都觉得很舒服。问题是投资建成之后就变成了供给,要看看你的需求有没有增长的像投资增长的那么快,如果没有就会变成过剩生产能力。3,发展困境3,发展困境•在过去二、三十年的高速增长中,中国的制造业迅速崛起了,中国汽车产量已经世界第一,钢铁产量是美国、日本、俄罗斯和印度四个国家总和,水泥、煤炭产量也几乎达到全球产量的一半。还有家电产品等等,都是世界第一了。在目前中国的所有产业中,几乎没有一个产业不产能过剩。地方政府、企业以及一些开发商的不当投资和错误投资——如鄂尔多斯的“鬼城项目”,也给中国经济买下巨大隐患。3,发展困境3,发展困境•基建投资高峰在未来几年时间里即将过去,之后将留给地方政府巨大的债务。近期的一系列逆市投资也必须在靠银行贷款来启动和完成。最近全国人大预算法修订时关掉了地方政府自主发债的可能渠道,这无疑又将会把地方政府逼向通过银行贷款来维持本地经济增长的窄门。地方政府靠银行贷款来建基础设施、开发区和发展经济这种经济增长方式,犹如一个“抽鸦片的瘾君子”,越抽越上瘾,长期难以为继。3,发展困境•消费:•这几年党中央国务院采取如新农村建设、穷困家庭教育。劳保、合作医疗、大病报销等一篮子惠及民生政策。但是中国的居民消费占中国GDP的比例即居民消费率,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10年来,每年都在下降。我们的GDP蛋糕在不停地做大,政府也在采取各种措施来提高和刺激消费,但是居民消费率包括政府消费在内的整个的消费率还在下降,去年是36%左右,而最高改革开放初是50%左右。3,发展困境•二,中观角度•地方政府融资能力不足将导致投资整体减速或财政风险3,发展困境•①地方债务2009年起呈井喷式发展的态势。2002年-2004年这一时期每年发行的地方政府债券数目非常少,且发行政府集中在直辖市(北京,上海,重庆)以及东南沿海发达的省份(江苏,浙江);经过2005-2008年的缓慢增长,2009年开始,地方政府债券发行数目急剧上涨(达到300-400笔),发行政府遍布全国(除西藏外)•②已发行的债务总额为23248.62亿元,占2009年地方财政收入的71.31%;3,发展困境•三,微观角度•企业深陷技术依赖陷阱:•首先,通过廉价劳动力参与国际产业价值链的低端分工,实际上是走入了“技术死胡同”,即使是信息高技术产业也不例外,正如富士康高科技血汗工厂在中国没有产生技术扩散所证明的3,发展困境•其次,在陷入“技术死胡同”的我国大量低端产品在国际上被围追堵截的同时,我国国内市场却被外国企业的高端产品大量占领,技术进步受到外国机器设备大量进口的冲击,我国高端产业的发展举步维艰。例如,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呈现出“低端混战、高端失守”的状态,自主创新困难重重。资本货物制造业自身所需要的核心基础元器件、大型铸锻件和自动化控制装置发展滞后,关键配套受制于人,大型、精密、高效装备仍依赖进口;3,发展困境•2003年全国大中型企业中技术开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仅为0.75%,有2/3的企业没有技术开发活动,3/4的企业没有技术开发机构。我国也有一些企业重视技术开发,如海尔、华为、奇瑞等。因此,这些企业能够依靠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不断扩大市场占有率。就多数企业来看,技术进步成为企业转变增长方式的主要障碍。4,长期趋势•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保持经济较快增长的潜力仍然很大。4,长期趋势•一是市场需求潜力巨大•我国13亿人口的物质生活消费仍处于较低水平。随着收人的增加,市场的潜在需求将逐步转变为有支付能力的现实需求,对经济增长产生持久不衰的拉动力量。4,长期趋势4,长期趋势•二是居民储蓄率将保持较高水平•我国人民有着勤劳节俭的传统美德,即使在收入水平较低的情况下,仍然把收入的一定比例用于储蓄,以备子女上学、养老、医疗等支出。我国储蓄率长期保持在40%左右。高储蓄率一方面可能会造成消费需求不足,生产能力过剩;另一方面也能使投资率保持在较高水平,从而为经济增长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加之外资流入的规模不断扩大,将有力地支撑着较高的投资增长速度和经济增长速度。4,长期趋势•三是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将不断扩大•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政府和企业已逐渐认识到,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增加技术开发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关键环节。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企业技术开发的能力将会增强,大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的产生,将会支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效益提高。4,长期趋势•四是劳动力素质不断提高。•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地不断推进,第一产业的劳动力将会继续向第二、三产业转移,为二、三产业的发展提供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同时,随着教育的发展特别是义务教育、职业教育的普及,劳动力素质将不断提高。4,长期趋势•五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将释放出新的活力•经过20多年的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下一步改革将围绕一些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攻关。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成为改革的重点。金融体制、财税体制、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等改革进一步推向深入。

1 / 7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