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 长征教案4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参考资料,少熬夜!七律长征教案4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七律长征教案4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律长征教案【第一篇】学习目标1、认知3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2、理解诗句的意思,能联系重点词语体会诗歌的感情。3、初步理解诗歌具有的艺术概括性和夸张手法的巧用。课前准备通过查找相关资料,初步感知诗歌中较难理解的词语长征: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江西、福建动身,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行程二万五千余里。五岭: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或称南岭),横亘在江西、湖南、两广之间。逶迤:弯弯曲曲延续不绝的样子。乌蒙:云贵间金沙江南岸的山脉。走泥丸:《汉书蒯通转》,“阪上走丸”,从斜坡滚下泥丸,形容跳动之快。铁索:大渡河上的泸定桥,它是用十三根铁索组成的桥。岷山:在四川和甘肃边境,海拔四千米左右。1935年9月红军长征经此。教学过程诵读品悟,领略诗境听一听《长征组歌》中的段落,谈一谈你所了解的长征。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初步渗透相关的诗歌知识指导朗读:从节奏、重音、韵脚、感情几方面考虑。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澎湃/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播放长征歌曲,以唱配诵。以唱带诵讨论在现代生活中,俺们如何学习和发扬长征精神,磨炼意志,培养乐观向上的情感态度。《七律·长征》教学设计【第二篇】参考资料,少熬夜!学情分析:从教材内容来看,本课相对于当代的孩子,应该来说离得比较遥远了。特别是苏教版的孩子们,翻阅一到五年级的教材,没有任何与长征有关的故事内容,所以,要如何让学生在课前能更多更好地对长征有一个较好的理解,是上好这堂课的关键所在。因此,我就在课前布置孩子们每人必须通过各种手段,读过至少1篇与长征有关的故事。从文章体裁来分析,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是学生新接触的一种新文体,所以,这就必须先让孩子们对这种文体有所了解,区分清楚七律、七绝、五律、五绝的特征,有助于今后阅读面的拓展。同时,既是一首富有代表性的现代七律诗,就必须上出诗的韵味来。如何把诗上得有特色,上得有深度和广度,又成为了本堂课至关重要的因素。教学思路:由于是借班上课,就必须达到入课即与学生达成最好的默契,这样才能让后面的学习环节更加有效、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因此,课前,我让学生抄背《声律启蒙》中的一些语段,课前就以“对对子”的方式,进行激趣,并由此引入相关的术语:对偶、对仗、七律、五律等,实现解题的导入,既让学生对这些新名词有所感知,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更有助于今后教学活动的开展。接着,我遵循“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教学规律,让学生充分地读,读得正确、读得有节奏,进而再读出诗句的味道,为后面的教学开展做好坚实的铺垫。这是属于“初读感知”的阶段。在此基础上,我再让学生结合查阅的资料,去试着理解每句话的大意,最后汇报、交流,邀请个别同学接受大家的补充、质疑等,这样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在互相交流中理解文章内容,并在潜意识里养成一种学习方法:多角度地理解每个语句,能经得起别人推敲的才叫真理解。当然,最后都必须将这种理解融入到有感情地朗读中去表现出来。然后,遵循小学生注意力不能够太持久的原理,我适时让他们放松,听《长征之歌》,同时展开想象,练习写作能力,不仅有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更在无意中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一举两得。紧接着,我又把他们的这种情感迁移到文章的诵读中去,实现“读”的性质的飞跃。最后,再引用毛泽东一些著名的诗句作为结束语,进行抄写、背诵,激发学生课外阅读毛泽东诗词的兴趣,从而实现知识的有效拓展。教学目标:1、通过本诗的学习,体会红军长征途中越过千难万险的情景,学习红军战士藐视围难,战胜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2、理解诗中等闲、逶迤、磅礴、腾细浪、走泥丸、暖、寒、开颜等主要词语的含义。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背诵全诗。参考资料,少熬夜!教学流程:一、激趣、解题导入(5分钟)1、对对子,感知何谓“对偶”。同学们,上新课前,我们先来玩一个“对对子”的游戏,会吧?比如,我说云,你们对雨;我说雪,你们对风。预设1):谁愿意先来试试。我说“春”,我对“夏”。我说“晨钟”,我对“暮鼓”。预设2):接着到谁了呢?我说“两只黄鹂鸣翠柳”,我对“一行白鹭上青天”我再说“两只黄鹂”,我再对“一行白鹭”预设3):最后一位,谁来呢?我说“天上广寒宫”,我对“人间清暑殿”。我说“大渡桥横铁索寒”,我对“金沙水拍云崖暖”。语法渗透:同学们,其实像刚才的对子,一般叫对偶。而古诗词中的对偶,又叫对仗。2、解题,何谓“七律”、“五律”?这对仗啊,可是我们今天所学的一种文体“七律”中不可缺少的要素!有哪位同学特别厉害,知道什么叫“七律”?或者“七律”有什么特征的?(每行七句、共有八行,偶数句押韵,中间四句话要对仗。)学法渗透:你是怎么知道的?哪位同学能举一反三,来说说“五律”的特征?3、好,来,一起来读读课题。(七律长征毛泽东)[点评:教师有效地引导,特别是恰当而幽默的评价语,让师生的情感达到最为融洽,有效地促进了后面教学环节的展开。同时,以“对对子”的形式,不仅有趣,而且让学生充分感知了一些相关的文体知识,既有趣又有益,的确难能可贵。]二、讲读结合,初读感知(10分钟)1、读通读顺。a背景介绍:同学们,《长征》这首诗是这样写成的。1934年10月,红军为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开始了艰苦卓绝的万里长征。他们一方面要抵抗几十万的敌军疯狂的围追堵截,一方面又要不断地跋山涉水,在一年的时间里,整整跨越了11个省哪!其间他们历经无数次的生死考验,由开始时的八万多人到长征胜利时,只剩下了六千多人哪!终于,1935年10月,长征即将要胜利了,毛主席回顾踏过的征程,激动地写下了这首一起读出来——“长—征—”!b细读三遍诗:学法渗透:有一句老话:“苦不苦,想想长征二万五;累不累,看看革命老前辈。”请同学一定要好好地读读这首诗!注意,仔仔细细地读上三遍。第一遍注意诗中的生字词,争取把它读得字正腔圆。读后两遍的时候,争取把它念通顺,注意诗句内部的停顿。听明白要求了吗?请认真读。参考资料,少熬夜!c指名读诗,正音:好,谁愿意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听?你来。其他同学注意听,这首诗当中的4个生字,看他有没有念错。来,谁来给他一些建议。请你举个例子读给他听听,好吗?请你再综合同学们的建议,能更好地把这首诗再读一次给我们听吗?d齐读让我们一起把这首诗读出来。2、读出韵味。a课题的味道真不错!同学们,读诗词,我们不但要把它读正确,读得有节奏,而且还要尽可能读出它的味道。比如《长征》这个题目我们可以有许多读法。有的读“长征”(语调平平),有“长”的味道吗?这“长征”有多少里路啊?对!这“长”可是有二万五千里啊!再听老师这样读“长——征——”,有感觉吗?学法渗透:所以,一定要敢于读出自己的理解,自己的味道。谁也来读一读这题目。b诗的味道还有读得更好的吗?对,带着这种感觉请你再读读这首诗。慢一些。c范读下面老师也来读读,当然,我读的是自己的感觉和味道。仅供参考!d再次齐读,读出味道。谢谢同学们。来,我们一起读,相信大家也能读得非常好!坐直了,读慢些,读到诗的字里行间去,读出诗的感觉和味道来。[点评:从有目的地自读三遍,再到指名读、指导再读、齐读,让全体学生都能把诗读通读顺;从诗题的味道,再到学生读诗的味道,教师范读的味道,学生再齐读的味道,让全体学生都在初读全诗的基础上得到了充分读诗的机会。而且,学生再次齐读时,也的确有了质的飞跃。]三、读懂诗的大意(15分钟)1、默读,静思大意。读得好!同学们,书读到这儿,老师有个要求了:请同学们联系书上的插图以及查阅过的各种资料,再次默读《长征》,想一想,这首诗每句话大概在讲什么意思。呆会与同学们交流,你读懂了哪些比较难理解的句子?拿起笔,边默读边思考边做一些简单的笔记。(教师在一旁巡视,了解学生的读书情况。)2、研读,我读懂了什么?预设重点1):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丸。(1)学生汇报、补充知识点:a“逶迤”与“磅礴”的理解。b“腾细浪”与“走泥丸”的理解。c“大无畏”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表达。参考资料,少熬夜!假如学生未讲明,可通过质疑交流的环节实现。(2)老师要考验你是否真正理解了这句话。其他同学对这句话还有疑问的可以请教他。学生质疑,“小老师”作答,教师适时补充。(理解“逶迤”“磅礴”“腾细浪”“走泥丸”时,相机用简笔画勾勒帮助理解。)a那么该如何读好这两句话呢?也就是哪里要轻读,哪里要重读?谁能来读给大家听听?b能给大家说说理由吗?c让我们一起带着这种感觉读这两句话。预设重点2):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知识点:“云崖暖”和“铁索寒”不是指气侯变化,而是讲述了两场战役。(1)“巧渡金沙江”的故事是这样的。金沙江两岸高山峭壁,水流湍急,敌人更是戒备森严。我们的红军一面假装攻打这头,吸引敌军的主力部队;而另一面我军主力队悄悄到另一面奇袭,缴获渡船,成功渡江,不费一枪一弹,等敌人发觉赶来时,我军已安然离开,敌人只能望江兴叹了。a所以,每当想起这场战役,就让我们感到?(喜悦等)用文的一个字来形容,就是——“暖”。那么应当用什么的语气读?(高兴、欢快)来,请你把这种语气送到句子中读出来!(2)“飞夺泸定桥”的故事是这样的。(幻灯出示泸定桥照片)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桥面上只有九根铁索,对岸的敌人早把木板抽掉了,踏在桥上随时都有失足的危险,更不要说还要面对敌人猛烈的攻击了!所以,这场战役不知道牺牲了我们多少的红军战士啊!b因此,每当想起这场战役,就让我们感到——(悲伤等)用文的一个字来形容就是——(寒),那么应当用什么语气读(深沉)。来,请你把这种语气送到句子中读出来!c让我们一起把这两句话连起来读,读出一喜一悲的味道来!预设3):讲到其他语句的,点评其中的关键字词,如“只等闲”“尽开颜”等,一笔带过。[点评:充分利用学生学习的现有资源,发挥学生的各种感官作用,眼、耳、脑、嘴齐动,让学生在自主交流、质疑中互动、进步,找寻与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同时,充分重视读的作用,一切都是为了读的理解,一切都是为了更好地读。这个环节中,感觉教师的“放”要是能更加大胆、充分,课堂就一定更加精彩了!]四、情境体悟练写,感情引读,升华情感。(8分钟)1、听歌感悟情境a同学们,其实刚才我们所讲的都是长征之难,(板书)但这“难”用只言片语是道不尽,说不完的。下面让我们在长征之歌中去想象,去感悟。要求是这样的:(出示幻灯片)参考资料,少熬夜!听歌曲,展开想象,呈现画面,完成创作。例:在炎炎的烈日下,大地就像是一个蒸笼,万物都失去了生机,又饥又渴的红军们却依旧在热浪中缓慢地移动着……在磅砣的大雨里,;在凛冽的寒风中,;在大雪纷飞的雪山上,;在……b学生汇报、点评。2、情境引读同学们,纵有千难万难,纵有万水千山,纵有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毛主席回望万里征途,血战湘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这一切的一切,在他的眼里,都化为了文中的那句话,“红—军—”一起读出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对,只—等—闲——!(板书)“只等闲”的是“五岭逶迤”一起来——腾细浪“只等闲”的是“乌蒙磅礴”——走泥丸“只等闲”中历经过欢欣,“金沙水拍”——云崖暖“只等闲”中也历经了悲壮,“大渡桥横”——铁索寒所以,这“只等闲”里体现了哪些精神啊?学生汇报。对,这些就是革命大无畏的精神,就是革命乐观主义的精神,这就是长征精神哪!(板书)终于,这一切的即将过去了,“更喜”的是一起来!“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点评:“听说读写”始终都是我们语文学习的能力训练点。在这里,教师的设计是“一举多得”:第一,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第二,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第三,成功实现学生情感的迁移,以读促写,以写再促读!好!]五、延伸阅读,联系实际(2分钟)a从此,红军在长征精神的照耀下,踏上

1 / 2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