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度量教案精选4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参考资料,少熬夜!角的度量教案精选4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角的度量教案精选4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角的度量》【第一篇】角的度量一、教学目标:1、认识量角器,学会使用量角器量角;2、进一步知道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开叉的大小有关,与两条边所画的长短无关;3、知道用不同的方法来量角,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学会灵活合理地用量角器量角。难点:通过学生观察、交流来认识量角器;探索、发现归纳出量角的方法。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及设备学具准备:活动角、三角板2块四、教学过程:一、实物引新,初步认识角1、出示一个角,问:请你说说角各部分的名称?⑵线段的两端都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直线。()()()师指着顶点:这个点叫做角的什么?师指着两条边:这两条射线分别是角的什么?2师:非常正确!(课件:出示红领巾)这是同学们经常戴在脖子上的红领巾。红领巾上有几个角?(3个)角1和角2哪个大,哪个角小?你是怎么知道的?3师:大家说得真好,请同学们拿出三角板来比较一下三角板上角1和角2的大小?师:你又是怎么知道的?小结:比较的大小,我们用了看一看,比一比的方法4出示两种面,问:种面A与种面B,时钟与分钟所成的角哪个更大?哪个更小呢?用以上观察和比较的方法能不能比较。比较起来比较困难,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呢?大家想一想生:用量角器量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一)认识量角器参考资料,少熬夜!1.师:要学好,西想知道哪些问题?大家来说说。A要用什么工具来度量B怎样度量角2.师:请同学们带着这两个问题自学课本122页。开始到123页前二段。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自学的收获。请小组派代表汇报。归纳板书:角的计量单位是“度”,用符号“0”表示。1度记作1度度量角的步骤:1.把量角器放在角的上面2.量角器的中心和角的顶点重合3.0度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4.角的另一条边所对的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3.师:大家说得挺好的,为了同学们更清楚,请看电脑演示。(二)1.师:我们认识了量角器知道怎样度量角,你会量吗?大家拿出一号,学习卡来试试吧。(学生试着度量角)1,2组度量第一个角,3,4组度量第二个角。2.师:你们真行!现在请大家拿出二号学习卡度量第一个角。你们是怎样度量的?(学生答)第二个角的多少度。请一位同学上来度量?师:刚才我看到有的同学在度量第二个角时是把学习卡转动了,如果这个角在黑板上,你能转动黑板吗?(不能)那该怎么办?3.现在大家都学会了度量角。我们可以通过度量两个角的度数来比较它们的大小。(电脑演示量角)师:前面同学们不能准确比较钟面A和钟面B,时钟与分针的大小。现在我们学习了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电脑演示度量钟面的角)(三)寻找规律师:从钟面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出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没有关系,那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呢?请同学们利用准备好的工具,验证你的结论。得出:角的大小要看两条边叉开的大小,叉开的越大,角越大。(四)练一练师:现在请同学们度量课本123页的三个角的大小。(五)全课总结:《角的度量》【第二篇】教学建议一、知识结构二、重点、难点分析参考资料,少熬夜!本节教学的重点是角度计算中的进位制问题、互余与互补的概念;难点是互余与互补概念的理解和应用。熟练掌握的相关知识可以为进一步研究相交线、平行线打下基础。1.度、分、秒的互换:如果一个角比1°还小,那么怎样度量它的大小?为了更精密地度量角。我们把1°的角60等份,每一份叫做1分的角,1分记作1';又把1'的角60等份,每一份叫做1秒的角,1秒记作1''.即1°=60',1'=60''.这表明角的度、分、秒是60进制的,这和计量时间的时、分、秒是一样的。例如:∠α的度数是32度48分51秒。记作∠α=32°48'51''.除法过程中,要注意度、分、秒是六十进制的,要把度的余数乘以60化为分,继续除得精确到分,把分的余数乘以60化为秒,继续除得精确到秒的近似值。2.若两个角的和是一个直角,这两个角叫做互为余角,若两个角的和是一个平角,这两个角叫做互为补角。理解这两个概念,要把握以下几点:(1)必须具备两个角;(2)两个角的和是一个定值:互余两角的和是,互补两角的和是;(3)与两个角的位置无关,只考虑两角间的数量关系。3.结合小学已经学过的概念,说明小于平角的角可以按照大小分成三类。分类的思想对于科学研究比较重要。要按照某种特征进行分类,例如按照大小、按照轻重,等等。分类要不重不漏。就是说,在把一群事物分类时,要使其中的每一事物都归入某一类,不能无类可归(不漏),并且只归入某一类,不能既归入这一类,又归入另一类或另几类(不重).这里只是初步渗透分类的思想,以后还要遇到分类,如三角形的分类。三、教法建议1.本节的教学内容中,对分类的数学思想加强了要求,由于分类的思想不是第一次出现,因此,可以简单进行小结,使得学生能够加深认识。使学生自己能对一些事物进行分类。2.在角的内容中,对角的进位制要加以重视,因为这是与十进制不同的进制,以后由于不同的需要还会遇到不同的进制,在这里讲清楚后,以后再遇到,就会感到自然了。同时对于60这个数的特点进行分析,使学生对角的一些运算能很灵活。3.角的单位中的大、小单位的互化比课本的要求要高,应该尽可能的掌握。4.本节在对学生活动的安排上,时间可多一些,教师也可以根据情况酌情安排。在安排学生自己出题时,应多加鼓励,尽量用学生自己出的题。目的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设计示例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理解互为余角、互为补角的定义。2.掌握有关补角和余角的性质。3.应用以上知识点解决有关计算和简单推理问题。(二)能力训练点1.通过例3的讲解,培养学生用代数方法解几何问题的思参考资料,少熬夜!路。2.通过有关余角、补角性质的推导,初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三)德育渗透点通过互余、互补角性质的推导,说明事物之间具有普遍的联系性。(四)美育渗透点通过互余、互补的演示,使学全体会几何图形的动态美,通过性质的推导,使学生初步领略几何逻辑推理的严密美。二、学法引导1.教师教法:引导发现、尝试指导相结合。2.学生学法:学生积极参与,动手动脑,与主动发现相结合;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一)重点互为余角、互为补角的角的概念及有关余角、补角的性质。(二)难点有关余角和有关补角性质的推导。(三)疑点互余、互补的两个角图形的位置关系。(四)解决办法对重点、难点,应巧妙引导学生去发现,通过动手、动脑解决问题。对疑点,由学生思考并讨论,互相叙述“为什么”并相互纠正,同时,由教师进行逻辑点拨。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或电脑、三角板、自制胶片。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1.通过教师演示,学生活动的方法创设情境,引出课题。2.通过学生讨论,归纳总结出互余、互补的定义,并通过两个练习对定义加以巩固。3.通过教师出示问题,学生思考并相互叙述,最后教师加以点拨的方法完成第一个性质的逻辑推理,其他性质由教师出示问题,学生模仿完成,最后学生做反馈练习。4.通过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完成图表的方法进行本节课的小结。七、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正确理解互余、互补的定义并掌握其性质,并能运用进行简单的计算和推理。(二)整体感知通过教师演示和指导,学生动手动脑参与,顺利地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互余、互补的定义和性质,并通过对图形的识别和参考资料,少熬夜!性质的理解,完成一些简单的计算和推理。(三)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度量,认识了平角和直角,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画出一个平角和一个直角,并标明其度数。学生画图形的同时,投影显示以下图形,见图1及图2:图1图2教师演示:在以上两个图形的基础上,利用电脑(或投影),分别过两个角的顶点作活动射线,任意改变射线位置,让学生观察,如下图1及图2:图1图2学生活动:过自己所画两个角的顶点,任意作射线,同时观察老师演示。提出问题:射线把平角,直角分别分成了几个角?它们的度数关系如何?(学生容易答出:分成两个角,,.)教师演示:把射线固定一个位置不动,然后把两个图形中的角保持大小不变,拉开,如图1及图2(或拉开更远些,多变换几种位置).图1图2提出问题:与的和还是吗?与的和还是吗?学生活动:观察教师演示过程中的图形变换,同桌可相互讨论,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教法说明与,与位置变换,前提是其大小不变。改变位置关系目的是:避免提出互补、互余角的概念后,学生误认为只有有公共顶点且和为,的两个角才是互补、互余的角。根据学生回答,教师肯定结论:不论、、、的位置关系如何变化,只要大小不变,与的和永远是平角,与的和永远是直角。像这样具有特殊关系的角,我们分别叫它们互为补角和互为余角。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一节中又一新知识。(板书课题)[板书]教法说明注重学生的参与意识,要让学生手脑并动,通过不断演示,学生观察,教师逐步提出问题,让学生养成自己发现问题,并没法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探究新知1.互为余角、互为补角的定义提出问题:你能根据前面老师的演示和说明,叙述一下具有什么关系的两个角叫互为余角和互为补角吗?学生活动:同桌相互讨论,互相纠正和补充,找学生口述。教法说明通过学生亲自动手画图,观察老师的演示,对互余、互补角概念的理解,可以说已经水到渠成。教师不必包办代替,要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以训练其归纳总结及口头表达能力。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给予肯定后给出答案:参考资料,少熬夜![板书]互为余角:如果两个角的和是一个直角,那么这两个角叫互为余角。其中一个角叫做另一个角的余角。直为补角:如果两个角的和是一个平角,那么这两个角叫互为补角。其中一个角叫做另一个角的补角。2.提出问题,理解定义。(投影显示)(1)以上定义中的“互为”是什么意思?(2)若,那么互为补角吗?(3)互为余角、互为补角的两个角是否一定有公共顶点?学生讨论以上三个问题。教法说明对定义的理解,提出的三个问题很关键,让学生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比教师单纯强调“注意”效果要好得多,同时也培养学生全面分析、考虑问题的能力。通过学生回答,教师对以上三个问题给予肯定或否定。反馈练习:投影显示1.若与互补,则,若与互余,2.角的余角为,补角为,的余角为.补角为.3.如图1:是直线上一点,是的平分线,图1①的补角是____________②的余角是____________③的补角是____________教法说明第l、2两题可由学生抢答,这两题是为以下例3做铺垫的。第1题实质上也是把定义的文字语言转化成几何语言,强调反之也成立。通过第3题要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2.有关互余、互补角的性质师:通过以上练习,我们对互余、互补角的概念有了较深刻的理解,下面我们提出一个新问题,看你们能否解决。投影出示:例4与互补,与互补,若,那么和相等吗?为什么?教法说明学生思考并讨论,同桌互相叙述“为什么”讲相互纠正。有时学生间的交流比师生对话效果会更好。找学生试述“为什么”,估计逻辑性不会太强,教师可加以点拨:解决几何问题往往要从已知入手,联想出结论:如由与互补你想到什么结论?()与互补呢?().因为要比较的是与的大小,以上两式可表示为:,.已知中,则一定等于.教师边引导学生叙述边板书出较规范的格式:[板书]∵与互补,∴即.∵与互补,∴即.∵,∴.教法说明此问题中的“为什么”实际上是几何中的推理问题,要有严密的逻辑性。学生第一次接触,因此,“放”可参考资料,少熬夜!以,而且必须“收”。教师引导由已知产生联想,一环紧扣一环,写出推理过程,渗透“∵∴”的书写格式。提出问题:通过以上题目,你是否发现了两个等角的补角间有怎样的关系?你能试着总结吗?教法说明由学生发现性质,并归纳总结,培养学生由具体题日抽象出几何命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学会由具体到抽象考虑问题的方法。学生活动:同桌讨论,并互相叙述总结规律。教师对学生回答进行纠正、整理后板书,并给出符号语言,强调此性质的应用。[板书]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提出问

1 / 3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