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经济增长理论一、经济增长概述1.经济增长的定义•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1971年接受诺贝尔经济奖时曾给经济增长下了这样一个定义:•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可以定义为给居民提供种类日益繁多的经济产品的能力长期上升,这种不断增长的能力是建立在先进技术以及所需要的制度和思想意识之相应的调整的基础上的。•宏观经济学中:经济增长是产量的增加。其程度用增长率表示。2.经济增长的特征•第一,人均产量的高速增长。•第二,生产率的高速增长。•第三,经济结构的变革。•第四,社会结构与意识形态的变革。•第五,经济增长在世界范围内的迅速扩大。•第六,世界增长的不平衡。3.经济增长理论研究的主要类型•1)从经济史的角度考察西方国家怎样从传统的封建社会,通过经济增长逐步实现现代化的过程。•2)把经济史和经济分析同丰富的数量资料结合起来,对一个国家的增长过程进行经验研究。•3)对经济增长源泉的分析。•4)建立经济增长模型,进行抽象的理论分析。•5)从制度变化的角度去解释经济增长。4.经济增长理论研究的主要问题•1)存在性问题,即一个国家的经济是否存在着一种长期增长的可能性?•2)稳定性问题,即一个国家的经济是否存在着一种稳定增长的可能性?•3)恢复性问题,即一个国家的经济如果偏离正常的增长轨道,怎样才能使其恢复?5、经济增长的衡量•Yt表示t时期的总产量,Yt-1表示(t-1)时期的总产量。增长率为:•如果是人均水平的,也可以把Y折算成当年的人均平均数。11ttttYYYg6、经济增长的源泉•以柯布-道格拉斯(Cobb-Douglas)函数为例说明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柯道函数描述了在规模收益不变的情况下,技术、劳动和资本对于产出的贡献情况。•Q=ALαKβ(A0,0α,β1)•对柯道函数两边取自然对数,得到:•lnQ=lnA+αlnL+βlnK•全微分后•dQ/Q=dA/A+αdL/L+βdK/K•产出增长率=技术增长率+α劳动供给的增长率+β资本供给的增长率•这里,α、β分别是劳动和资本对于产出的弹性。7、产出的增长趋势ty二、哈罗德—多马模型1、哈多模型的基本假设•1)全社会只生产一种产品,这种产品既可以用于消费又可以用于生产。•2)只有两种生产要素:劳动和资本,两者比例固定不变。•3)规模报酬不变(或称为规模收益不变),也就是说单位产品成本不随生产规模的变化而变化。•4)不存在技术进步。假设不发生技术进步即哈罗德中性假设。2.基本增长方程式g=s/k式中:g为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率g=ΔY/Y;•s为一个国家的储蓄率s=S/Y•k为一个国家的资本-产量比,k=K/Y。•要实现均衡的经济增长,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必须等于储蓄率与资本-产出比之比。3、模型推导•1)边际资本-产出比等于原有的资本-产出比,即ΔK/ΔY=K/Y=k。•2)折旧等于零,则当期投资I等于当期资本增加量ΔK;如此则有I/ΔY=k,或I=k·ΔY。•3)S=sY。•4)宏观经济均衡的条件为:I=S。•5)联立方程组,得到k·ΔY=sY•即ΔY/Y=s/k•g=s/k4、实际增长方程•如果基本方程式中的k是资本的实际变化量与国民收入的实际变化量之比,即kA,在一定的储蓄率下,得到的是实际增长率。gA=s/kA5、有保证的增长方程•动态考察,企业家的预期和心理很重要。•企业家意愿中所需要的资本-产出比率是kw•则有保证的增长率gW=s/kw,•指因为企业家都满意而能够得到保证。•要保证均衡的经济增长,一个国家的资本-产出比率必须符合厂商的意愿。此时•实际增长率gA=s/kA•如果实际增长率=有保证的增长率,那么,实际资本-产出比率=企业家意愿资本-产出比率,即:kA=kw•所谓有保证的增长率,是指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实现了总供给与总需求相互平衡的均衡增长,此时总需求所带动的国民收入(产量)的增长率(有保证的增长率)所产生的投资恰好能够完全吸纳既定的储蓄。6.自然增长方程•考虑到就业问题,要实现劳动力的充分就业,国民收入的增长率应该等于劳动力增长率。gN=s/kn=n式中:gN为充分就业时的均衡收入增长率,n为人口增长率,kn为充分就业时的资本-产出比。经济含义:要实现充分就业,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必须等于该国人口增长率。•与人口增长率相同的均衡国民收入增长率叫做自然增长率。7.存在性与不稳定性•1)存在性原理:gA=gW=n=gN•2)不稳定性原理。经济偏离了均衡后,能否自动趋向于均衡增长,是一个稳定性问题。只有kA=kw,才能gA=gW。但是一旦实际增长率和有保证的增长率之间发生了偏差,经济活动不但不能自我纠正,还会产生更大的偏离,不是连续上升,就是连续下降,即不稳定性原理。–若gA>gW=gN,则kA<kw,即企业的固定资产和存货少于企业家所需要的数量,就会增加投资,从而使gA更加提高,偏离gW和gN。反之亦然。•这意味着经济发展很难稳定在一个不变的发展速度上,不是连续上升,就是连续下降,呈现剧烈的波动增长。即不稳定性原理。8、可调控性原理•从短期看,政府应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使gA与gW保持一致,避免经济增长的波动;从长期看,政府应运用产业政策、分配政策和人口政策使gA、gW与gN保持一致,以实现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三、新古典增长模型1、模型的假设•1)资本与劳动存在替代关系,因而资本-产出比可以改变。•2)规模收益不变,并且资本与劳动的边际生产率递减。•3)市场是完全竞争型的,价格机制起着主要调节作用。因而劳动和资本的边际生产率分别决定工资和利润,资本和劳动在任何时候都能得到充分利用。•4)存在着技术进步,但它是一个有着固定趋势的常数。技术进步是中性的,不改变资本和劳动的比例,即产出的规模不变。•5)劳动力按照一个不变的比率增长。2、产出是资本的函数•产出增长率唯一地由资本增长率来解释。资本存量产出和收入储蓄和投资资本增量3、基本方程•设人口增长率n=△N/N,人均产量=y=Y/N,人均资本=k=K/N。s是储蓄率,S=sY。两部门经济中,I=S。•假定折旧是资本存量K的一个固定比率δK(0δ1)。•资本存量的变化=净投资△K=I-δK的增加量。•所以△K=sY-δK,即资本存量变化=储蓄-折旧•同除以劳动数量N,得到:△K/N=sy-δk,•因为资本增量有两个去处:△K=N△k+△Nk,•所以△k+△Nk/N=sy-δk,△k=sy-(n+δ)ksy=△k+(n+δ)k人均储蓄=资本广化+资本深化4、稳态分析•稳态:指一种长期的均衡状态,人均资本达到均衡,并维持在均衡水平不变,忽略技术变化,人均产量也达到均衡的稳定状态。•稳态中,总产出的增长率=资本存量增长率=劳动人口增长率•要实现经济的稳态增长,即人均资本达到均衡,并维持在均衡水平不变。在稳态中,总产出和资本存量的增长率,均与劳动力的增长率相等,即经济增长率g=n。•如果△k=0,人均储蓄必须正好等于资本的广化。所以稳态条件是:sy=(n+δ)k5、储蓄率的提高•当储蓄增加时,人均储蓄曲线向上移动。•形成新的稳态。在新的稳态时:•1)人均产出增加,人均资本增加。•2)稳态时的产出增长独立于储蓄率,所以增长率在短期提高后,会逐渐降低到劳动人口增长率水平。6、人口增长•人口增长对于产出有影响。人口增长率提高后,人口增长率曲线向上移动。与人均储蓄曲线交于一个新的稳态水平。此时:•1)人均产出减少。•2)人均资本减少。7、经济增长的黄金分割律黄金分割律:使人均消费最大化的人均资本。•1)由于总产出等于消费加投资,即Y=C+I,若两边同除N,则有:Y/N=C/N+I/N•2)由于Y/N=f(k),I/N=K/N=k+nk,则有:f(k)=C/N+k+nk•人均产出f(k)可以配置到人均消费C/N、资本深化k、资本广化nk三种用途上。•C/N=f(k)-k-nk•要使人均消费达到最大,对上式两边对k求导,则有:f'(k)=n•3)如果要使人均消费达到最大,稳态的人均资本量应该使得资本的边际产出等于人口增长率。8•1)假定存在着如下形式的生产函数:Qt=Atf(Nt,Kt),式中:Qt为t时期的总产出;Nt为t时期投入的劳动量;Kt为t时期投入的资本量;At代表t时期的技术水平。•2)t时期总产出的增长率g可以看作技术进步gA、劳动增长率gN、资本增长率gK的综合贡献,记作:g=gA+αgN+βgK式中,α和β分别是劳动和资本的产出弹性。•3)经济含义:经济增长无法用资本和劳动贡献加以说明的“余值”则是由技术进步带来的,gA=g-αgN-βgK四、经济周期概述1.经济周期的特征•经济周期:经济活动沿着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所经历的扩张与衰退,两者相互交替,使经济总量螺旋式增长的经济现象。•具有以下特征:1)经济周期不可避免。2)经济周期是经济活动总体性、全局性的波动。3)一个完整的周期由繁荣、衰退、萧条、复苏四个阶段组成。4)周期的长短由周期的具体性质所决定。2.经济周期的类型•1)基钦(美国,1923)短周期,平均长度为3.5年。•2)朱格拉(法国,1860)中周期,平均长度为8~10年。•3)康德拉季耶夫(俄国,1925)长周期,平均为50年。•4)库兹涅茨(美国,1930)中长周期,平均长度为20年。•5)熊彼特(美国,1939)综合周期:每一个50~60年的长周期包括6个8~10年的中周期,每一个中周期包括三个长度约40个月的短周期。他在年提出,人类进入工业社会后大约经历了三个长周期:–第一个长周期:18世纪80年代~1842年,“纺织机时代”–第二个长周期:1842年~1897年,“蒸汽机和钢铁时代”–第三个长周期:1897年以后,“电气化和汽车时代”3.经济周期的一般原因•1)消费不足论:收入中用于储蓄的部分过多,消费不足。这是由于分配不均造成的。富人得到了更多的收入。•2)投资过度论:投资过多,生产资本品的部门发展超过了生产消费品的部门。资本品投资的波动导致了经济波动。•3)信用过度论:货币和信用的扩张,导致利率下降,投资增加,繁荣;反之衰退。•4)创新理论:技术革新和发明不是连续和均匀的。•5)预期过度论:在心理上的乐观预期和悲观预期,说明了繁荣和衰退的交替。乐观时,投资和消费增加,繁荣。•6)政治周期论:政府的交替扩张和收缩。经济上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7)太阳黑子论:太阳的周期造成农业产出的变化。五、乘数—加速数理论1.加速原理•1)加速原理:产出的变动与投资支出之间的数量关系。•2)设资本-产出比率固定不变:v=K/Y,其中K是存量,Y是流量,KY,所以v1。•3)因为Kt=vYt,Kt-1=vYt-1•所以,t期的净投资It=Kt-Kt-1=vYt-1-vYt=v(Yt-Yt-1)•表明:t期的投资取决于产出的变化。变动幅度大小取决于v的数值。V被称为加速度。2.乘数-加速数模型•强调导致投资变动的因素。•1)某种因素,如新技术的出现,使得投资数量增加,通过乘数作用,收入增加。•2)收入增加后,消费增加,社会有效需求增加,国民收入增加。•3)国民收入增加后,通过加速数的作用,投资增加。•4)循环往复,社会处于经济周期的扩张阶段。国民收入增加。•5)社会资源有限性,在经济达到周期的峰顶时,收入不再增长,投资下降为0,导致下期的收入下降,在加速数的作用下,投资进一步减少,收入下降,处于衰退时期。•6)衰退到谷底后,长期的负投资,而折旧不断,设备要更新,重置投资,投资增加后,进入新一轮乘数-加速数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