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有:1、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指一个国家总产出水平的不断提高。由于产出的增长率,尤其是人均产出的增长率最终决定一国的贫富程度,因而宏观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弄清人均产出增长率的决定因素。2、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指的是经济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阶段性的不规则的上下波动,通常由收缩期、谷底、扩张期、顶峰几部分组成。经济周期中发生波动的指标有实际GDP、失业率、股票价格及通货膨胀。3、失业:失业是指在当前工资水平下愿意工作的人无法找到工作。失业可分为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4、通货膨胀:简称通胀,通常是指一国平均价格水平的上升。与之相反的是通货紧缩,指一国平均价格水平的下降。5、开放经济:当前的世界经济格局中,任何一个有一定规模的国家的经济都是一个与其他国家有着大量贸易和金融联系经济体,或开放经济。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任何一国经济的发展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他国经济发展的影响,而宏观经济的研究范围就包括国与国之间经济纽带的联结方式以及由此产生的各国经济的相互依存关系。6、宏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政策是从全局上对经济运行施加影响的经济政策;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是通过改变政府的支出和税收对宏观经济的运行施加影响;货币政策是指通过中央银行这一政府机构控制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运行;最终要达到经济增长,稳定经济、减少失业、控制物价、对外平衡的目标。二、国民收入衡量的方法。1、总支出法中,GDP可分为四大部分: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购买及净出口,则国民收入恒等式为Y=C+I+G+NX.其中,消费支出指本国居民对最终产品和服务的购买,可分为耐用消费品支出、非耐用品支出和对服务的支出。投资支出是由企业固定投资、住房投资和存储投资三部分组成。政府购买是指各级政府购买产品和服务的支出。净出口指出口额减去进口额的差额。2、总收入的方法中,国民收入主要由劳动者收入、业主收入、租金收入、企业利润收入和净利息收入五部分组成。其中,劳动收入包括工人的工资、补贴以及雇主向社会保险机构交纳的社会保障金。业主收入指非公司制小企业的收入,以及不受人雇用的独立生产者的收入,既包含企业利润又含有劳动收入。租金收入指个人在出租土地、房屋等资产时的租金收入。公司利润指公司的销售收入中扣除工资、租金及其他成本项目的利润。净利息指个人从企业获得的因资金借贷所产生的净利息。三、GDP消胀指数与消费者价格指数的区别。1、GDP消胀指数是给定年份的名义GDP与实际GDP之间的比率,即GDP消胀指数=名义GDP/实际GDP*100%。消费者价格指数是根据当年价格计算的商品总价值和根据基本价格得到的商品总价值。2、二者区别:1.GDP消胀指数衡量价格时涉及商品范围更广泛,它包括所有商品和服务的价格信息,而CPI只衡量消费者购买的代表性产品与服务的总和。2.GDP消胀指数仅仅包含本国生产的产品价格,不包含进口产品,而CPI中往往包含进口品的价格。3.GDP消胀指数所涉及的商品组合的数量是变动的;而CPI所涉及的商品组合的数量是固定的。四、宏观经济中财政政策的作用。1政府购买的变动:1.扩张的财政政策增加了政府购买,国民储蓄减少、利率上升、投资减少。此时政府购买“挤出”了私人投资。2.紧缩的财政政策:政府购买减少,国民储蓄上升,利率下降,投资增加。2.税收变动:1.减税与增加政府购买相同,使利率上升,投资下降2.增税与减少政府购买相同,使利率下降,投资上升。五、失业的治理政策。1、主动性失业治理政策,是在劳动供给上做文章,使劳动供给在数量、结构和质量上符合市场上对劳动的需求,主要方法有:延长劳动者受教育时间、加强职业培训或提供就业服务信息,提高工资变动灵活性等。2、被动性失业治理政策,因为无法在根本上彻底消除失业现象,因此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失业保障体系来对失业进行救济,但这也会带来一系列问题,从而增加失业。3、主动性治理政策与被动性治理政策在实际生活中是互补的。六、货币的三种职能。货币指那些流动性高的、人们普遍愿意接受的资产,其职能主要有:1、计价单位:货币为衡量千差万别的高品的相对价格提供了标准;2、交易媒介:人们可以用货币来购买任何所需要的商品和服务,此时货币是被普遍接受的法定等介物。3、价值贮藏:货币提供了将当前的购买力转移到未来的手段,使得人们可以在不同时期有效配置资源,以实现福利的最大化。七、数量方程式的含义及其反映的问题。1、数量方程式是反映货币数量与交易额之间关系的式子,货币数量乘以货币的平均流通速度=价格乘以交易数量。2、数量方程式的右边反映了交易的情况,左边反映了用于交易的货币的情况。数量方程式是一个会计恒等式。八、决定经济中通货膨胀率的因素。1、货币供给量的增长率。2、货币流通速度的增长。3、实际GDP的增长率。4、中央银行的供给行为最终决定着经济中的通货膨胀率。九、通货膨胀的社会成本。1、预期到的通货膨胀使得经济极大混乱,税收扭曲。2、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1.借款者与贷款者:若实际中的通货膨胀高于签约时的通货膨胀,则借款者得益,贷款者受损;反之,若实际通用小于签约时通胀,则借款者受损,贷款者受益。2.工人与雇主:当通货膨胀率超过人们预期,工资便低了,雇主利润相对原先预期要高;相反,通货膨胀率低于预期水平时,原定工资相对较高,雇主利润被挤占。3、恶性通货膨胀:通常指通货膨胀率超过50%的通货膨胀,此时交易成本非常高,并且会出现物物交换。十、对外净投资与净出口相等的原因。在开放经济条件下,S-I=NX,此式反映了用于资本积累的资金在国际间的流动与产品和服务在国际间流动之间的关系。等式左边是本国的对外净投资,是国民储蓄超出国内私人部门投资的部分,它等于本国出借给外国的资金数量减去外国出借给本国的资金数量。等式右边净出口即贸易余额,等于本国的出口总额减去进口总额后的余额。此式子本身是一个会计恒等式,对各变量的定义保证等式自然成立,它反映了国际贸易中国与国之间的对等交换的关系。十一、小国开放经济下的宏观政策与贸易。1、本国的财政政策:1.持续的财政扩张会使经济陷入贸易、财政双赤字。由于本国政府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此时财政支出增加或税收减少或同时发生,这样会导致储蓄下降,引发净出口下降,直接导致本国贸易收支出现赤字。2.持续的财政紧缩会使贸易余额向顺差方向变动。紧缩性财政政策会使政府减少开支,增加税收,从而使储蓄上升,净出口上升。2、外国的财政政策:1.扩张性财政政策会带来本国贸易顺差。由于外国政府采取财政扩张会使各国储蓄相应下降,世界资金供给也会下降,导致世界均衡利率上升,本国投资下降,净出口上升。2.紧缩性财政政策会使世界市场利率下降,导致本国贸易逆差。十二、大国开放经济下经济政策对贸易影响。1、本国财政政策会影响净出口和汇率。扩张性财政政策导致国民储蓄减少,利率上升,对外净投资也减少,从而使汇率上升和净出口下降。紧缩性财政政策与之相反。2、本国货币政策是中性的,货币供给的变动只影响名义变量而不影响实际变量。3、限制进口贸易保护政策作用与小国开放经济下作用相同。十三、经济政策对实际汇率和净出口的影响。1、财政政策:1.本国政府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会使本国储蓄下降,导致实际汇率上升,净出口减少。紧缩性财政政策与之相反。2.外国政府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导致实际汇率下降,净出口增加;外国政府的紧缩性财政政策则与之相反。2、贸易政策:限制进口的贸易保护政策并不能增加净出口产品数量。由于限制进口导致了实际汇率的增加,从而提高本国产品的相对价格,减少了本国产品的出口数量,从而抵消了进口的减少。但限制进口的贸易保护政策会影响一国贸易总额。十四、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因素。1、财富效应:即随着价格水平的上升,人们会减少对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名义资产数量以保持计划中的实际资产数额不变;随着价格水平的下降,情况就相反。财富效应的结果是价格水平上升时,人们愿意购买的商品总量减少;价格水平下降时,人们愿意购买的商品总量增加,总需求曲线因此向右下方倾斜。2、利率效应:利率水平的提高,一方面意味着当前消费的机会成本增加而未来消费的预期收益提高,因此,家庭会用未来消费来替代当前消费,当前愿意消费的产品数量就会减少;另一方面意味着投资的机会成本增加,企业会消减原有计划的投资规模,企业愿意购买的投资品的数量也会减少。由于利率效应的存在,随着总价格水平上升,家庭和企业对商品的需求总量会减少;而随着价格水平的下降,家庭和企业对商品的需求总量会增加。3、开放效应:国内价格水平上升,人们会用进口替代出口,减少对国内商品的需求量,国内价格水平下降,人们则会用出口替代进口从而增加对国内商品的需求量。十五、影响总需求曲线变动的因素。1、预期:1.人们预期未来收入的提高时会增加他们当前的个人消费需求,从而使总需求曲线右移。2.预期利润率的提高会扩大企业的投资需求,使总需求曲线右移。3.预期通货膨胀上升会使当前商品的价格水平相对便宜,而未来商品价格水平相对高,从而扩大对当前商品的总需求,总需求曲线右移。2、政府政策:扩张性财政政策和增加货币供给都会使总需求曲线右移。3、世界经济:1.汇率上升,本国商品价格相对上升,外国商品相对价格下降,使本国净出口减少,总需求减少。2.外国收入的增加会扩大对本国商品的需求,在进口不变的情况下,净出口增加,总需求增加。十六、宏观经济短期均衡的三种情况。1、失业均衡:指短期均衡产量低于长期潜在产量的均衡状态,说明整个社会的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劳动和资本存在闲置,失业率大于自然失业率,因此,现实的均衡产量低于长期潜在产量。2、充分就业均衡:指短期均衡产量恰好长期地、潜在产量的均衡状态,此时在长期均衡下生产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失业率等于自然失业率。3、超充分就业均衡:指短期均衡产量大于长期潜在产量的均衡状态,这时社会生产资源得到了超充分水平的利用,失业率小于自然失业率。十七、流动性偏好产生的原因。流动性偏好是指人们愿意持有货币以保持便利性的倾向。产生流动性偏好的原因为:1、交易动机:指人们持有一定数量货币的目的是为了日常交易。2、预防动机:指人们为了应付意外事故而持有一定数量的货币。3、投资动机:指人们持有货币是为了在证券市场上进行投机,它的存在使对货币的需求与利率水平成反向变动。十八、IS-LM模型与宏观经济政策。1、财政政策的影响:1.财政政策的变动主要反映在IS曲线的移动上。凡是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包括增加政府购买和减税,都会使IS曲线右移;紧缩性财政政策会使IS曲线左移。2.财政政策的效果与LM曲线的斜率的关系:LM曲线越陡峭,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反应程度越小,收入变动引起较小的货币需求变动就能造成较大的利率变动;LM曲线越平坦,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反应程度越大。收入变动引起较大的货币需求变动只能导致较小的利率变动。3.LM是一条垂直线时,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完全不敏感,此时财政政策无效;LM是一条水平直线时,货币需求对利率的变动具备充分的敏感性,此时财政政策发挥了最大效果。2、货币政策的影响:1.货币政策的变动主要反映在LM曲线的移动上。凡是扩张性的货币政策,都会使LM曲线右移;凡是紧缩性的财政政策,都会使LM曲线左移。2.货币政策的效果与IS曲线的斜率的关系:垂直的IS曲线则表示投资需求对利率的变动完全不敏感,货币政策无效;水平的IS曲线表示投资需求对利率的变动完全敏感,货币政策达到了最大效果。十九、工资黏性、价格黏性与工人错觉理论的共同点:当经济中的实际物价水平脱离了人们预期的物价水平时,供给量就背离了其长期或自然水平。当物价水平高于人们预期的水平时,产量就高于其自然率;当物价水平低于预期水平时,产量就低于其自然率。二十、小国开放经济。1、汇率制度:1固定汇率制度上,名义汇率被固定在某个政府或中央银行选择的水平上。2.浮动汇率制度下,允许名义汇率按照市场上的供求状况自由波动。2、浮动汇率的政策效果:财政政策与贸易政策无效,货币政策有效。3、固定汇率的政策效果:财政政策与贸易政策有效,货币政策无效。二十一、宏观经济政策。1、主动性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