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政策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五章宏观经济政策[MacroeconomicPolicy]第一节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第二节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第三节凯恩斯主义的货币政策第四节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第五节其他宏观经济政策第一节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一、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充分就业——相当于自然失业率的失业率。物价稳定——低且可预期的通货膨胀率。经济增长——国民经济持续而稳定的增长。国际收支平衡与汇率稳定宏观经济政策市场机制无法自动使AS与AD平衡的情况下,政府对经济总量进行干预和调节,根据经济目标使经济总量增加或减少而采取的一系列行为的规范准则和手段。政府的作用1.古典宏观经济学派观点。政府不应干预经济,只承担政治、社会等职能。2.凯恩斯主义学派观点。政府应干预经济,对经济进行需求管理。具体职能:(1)对经济直接控制。制定法律、法规和条例,对违反经济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惩罚。(2)提供公共产品。(3)提供社会福利保障(社会保险、转移支付等)。(4)从事生产。(5)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国民经济进行调节。二、凯恩斯主义的“需求管理”需求管理[DemandManagement]——通过调节总需求来达到一定政策目标的宏观经济政策工具,包括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就是通过对总需求的调节,实现总需求等于总供给,达到既无失业又无通货膨胀的目标。“相机决择”方法需求管理通过“相机决择”的宏观财政政策和宏观货币政策得以实施。“相机决择”[theDiscretionaryApproaches]——政府在进行需求管理时,可以根据市场情况和各项调节措施的特点,机动地决定和选择当前究竟采取哪一种措施。“逆经济风向行事”原则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原则是“逆经济风向行事”,即:当经济萧条时,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ExpansionaryFiscalPolicy]和扩张性货币政策[ExpansionaryMonetaryPolicy]刺激总需求;当通货膨胀时,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TightFiscalPolicy]和紧缩性货币政策[TightMonetaryPolicy]减少总需求。第二节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一、财政政策的工具政府支出——包括:政府购买和政府转移支付。政府收入——主要是税收,包括:所得税、财产税和流转税等。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关于公债。一、国家财政(一)财政收入。财政收入为各级政府收入的总和,包括:税收、公债和罚没等收入。[=税收+公债+罚没等收入]1.税收在财政收入中,税收占居最重要的地位。税收可以根据不同标准进行不同的分类。1)根据征收对象,分三类:财产税、所得税和货物税。2)根据纳税的方式,分为两类:直接税和间接税。3)按负税程度,分为三类:累进税、比例税和累退税。累退税似乎不存在,实际上,从穷人收入中抽取的份额高于从富人收入中抽取的份额的税收就具有累退的性质。2.公债公债是政府的债务,包括中央政府的债务和地方政府的债务。公债的形式一般有短期公债、中期公债和长期公债。短期公债。短期公债是政府通过出售国库券取得的。在美国国库券的期限一般有3个月、半年和1年三种。目前,国库券成为政府短期借债的主要形式。中期公债。中期公债期限一般为1年以上5年以内。长期公债。长期公债是期限为5年以上的公债券。3.罚没等收入[打击走私、腐败以及其他违法活动的收入](二)财政支出。政府支出为各级政府支出的总和,包括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政府支出的项目主要有:防务和安全支出、社会福利支出、公债利息、公共卫生和保健、职业训练和教育、环境保护、公路和住宅、农业、空间研究等。按支出方式划分,政府支出分为:政府购买和政府转移支付。政府购买是指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例如购买军需品、机关办公用品以及支付政府雇员报酬等项费用。政府购买实际是以取得商品和劳务作为报偿的支出,是实质性的支出,和私人支出相同。政府的购买可以引起资源的重新配置,从而可以有效地干预经济活动。政府转移支付是指不以取得劳务和商品作为报偿的支付。政府的转移支付有社会福利和保险、失业补助和救济金及农业补贴金。它是一种货币性的支出,是通过政府将一些人的收入转给另一些人,不能对资源的利用发生重大影响。政府转移支付不能象政府购买那样有力地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财政政策的机制财政政策[FiscalPolicy]——运用政府支出和税收来调节总需求以达到实现充分就业或物价稳定的宏观经济政策目标。财政政策的运用“逆经济风向行事”的原则:总需求不足→经济萧条→失业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增加政府支出减少税收减少政府支出增加税收增加总需求减少总需求总需求过度→经济繁荣→通货膨胀二、自动稳定器自动稳定器[Automaticstabilizers]又称内在稳定器[Built-instabilizers]——某些经济政策具有自动调节经济使经济趋向于稳定的机制。作用机制1)政府税收的自动变化(即个人和公司所得税)。2)政府支出的自动变化(即失业救济和福利支出等)。3)农产品保护价格。三、功能财政与预算平衡[FunctionalFinanceandBalancedBudget]从传统财政到功能财政传统财政没有调节经济的功能,其主要原则是:量入为出,节约开支和收支平衡。凯恩斯主义认为,国家财政应当具有调节经济的功能,要使这一功能得以充分发挥,就必须放弃传统财政的旧信条。充分就业预算背景:不能简单地将预算盈余或赤字的变动作为判断政策是紧缩性或扩张性的标准。指政府预算在充分就业国民收入(潜在国民收入)水平上所产生的政府预算盈余。四、赤字财政与公债凯恩斯的政策主张是针对经济萧条和失业提出来的。在经济萧条时,增加政府支出而不能增加甚至减少税收,政府必然出现财政赤字。财政赤字可以通过发行公债和出售政府资产来加以弥补。“公债哲学”——公债无害论有人认为,由于不能增加税收,政府不得不举新债还旧债,最终导致通货膨胀。所以,公债是有害的。凯恩斯主义认为公债无害,因为公债的债权人是公众,债务人是政府,可以说是自己欠自己债,而且作为债务人的政府是长期存在的,可以确保债务的兑现,所以,只要公债不用于战争和浪费,而用于刺激经济发展,使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公债增长速度,公债就是安全的和值得的。五、财政政策的效果乘数效应[EffectivenessofMultiplier]——政府支出或税收所引起的总需求成倍增长或减少。政府支出乘数税收乘数111-b(1-t)⊿Y⊿G=-b11-b(1-t)⊿Y⊿T=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增加政府购买。增加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如兴建公共工程(水利、公路、铁路等),增加政府转移支付。失业、养老保险、贫困救济等。减少税收。减少企业和个人所得税等。(数量和结构)图形演示Y2Y1AD1AD2AD2=C+I’+G+X-MAD1=C+I+G+X-MADY45。ABrYLMIS1Y1Y2r1r2IS2ABYPASAD2AD1Y1Y2P2P1AB政策效果:与IS和LM斜率有关。1)政策效果与IS曲线的关系:y1y3r1E’’IS’E’r0yroEISLMy0y1y3r1E’’IS’E’yISr0roELMy0政策效果小政策效果大GG2)政策效果与LM曲线的关系:y1y3r1E’’IS’E’yLMEr0roISy0政策效果小政策效果大Gy1y3r1E’’IS’E’r0yroEISLMy0G政策效果的衡量:(1)简单而言,可用乘数衡量(如下),KgKtrKt,结论:政府支出效果最佳,因此改变政府支出水平对宏观经济活动的效果最大。但实际中,要考虑由于利率变化的“挤出效应”,政府购买转移支付税收Kg=1/(1-b)Ktr=b/(1-b)Kt=-b/(1-b)ΔY=[1/(1-b)]ΔGΔY=[b/(1-b)]ΔTrΔY=[-b/(1-b)]ΔT(2)科学衡量:财政政策乘数(P514)含义:在实际货币供给量不变时,政府收支的变化使国民收入变化到什么程度的系数。[将LM曲线的方程代入IS曲线的方程可得到]财政政策乘数与KG、KTr和KT的区别:(政府支出乘数没有考虑利率的变化)一般而言,财政政策乘数小于政府支出乘数KG。原因:存在“挤出效应”。11(1)dYdkdGbth挤出效应挤出效应[EffectivenessofCrowdingout]——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支出减少。[见教材P518]主要原因:政府支出增加→货币的交易需求增加(在货币供给不变的情况下)→利率上升→私人投资和消费减少。财政政策的效果分析财政政策的效果取决两个因素:乘数效应的大小。挤出效应的大小。挤出效应的大小取决四个因素:1)政府支出乘数大小KG=1/(1-b)。(+)2)货币需求对产出的敏感程度k的大小。(+)3)货币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程度的大小。(-)4)投资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程度的大小。(+)[前两因素比较稳定,关键是后两者]所以,挤出效应的大小与IS曲线和LM曲线的斜率相关。0YrIS2r1E1Y1IS1E2Y2r2LMY3财政政策的效果与挤出效应(1)[教材P514图15-1(a)]挤出效应0YrIS2r1E1Y1IS1E2Y2r2LMY3财政政策的效果与挤出效应(2)[教材P514图15-1(b)]IS曲线的斜率越大,投资对利率变动的反应越不敏感,挤出效应就越小,即财政政策的效果就越大。反之,则效果就越小。IS曲线的斜率IS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取决于两个因素:①投资对利息率变化的反应越敏感[即d越大],IS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越小,反之则越大。②投资或政府支出的乘数越大,IS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越小,反之则越大。斜率的绝对值r=-Y+e+G0-T0d1-(1-t)dr=-Y+e+G0-T0d11dK0YrIS2r1E1Y1IS1E2Y2r2LMY3财政政策的效果与挤出效应(3)[教材P516图15-2]0YrIS2r1E1Y1IS1E2Y2r2LMY3财政政策的效果与挤出效应(4)[教材P516图15-2]LM曲线的斜率越大,货币需求1对收入变动的反应越敏感,或货币需求2对利率变动的反应越不敏感,挤出效应就越大,即财政政策的效果就越小。反之,则效果就越大。LM曲线的斜率k——货币交易需求对国民收入的敏感程度h——货币投机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程度LM曲线斜率的大小与k成正比;与h成反比。r=-+YkhJhM0h斜率第三节凯恩斯主义的货币政策一、银行制度与货币供给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中央银行[CentralBank]——“政府的银行”、“银行的银行”、“发行的银行”,不直接对厂商和居民办理存放款业务。商业银行[CommercialBank]——金融企业,直接对厂商和居民办理存放款业务。法定准备金[LegalReserve]——中央银行以法律形式规定商业银行在所吸收的存款中保持一定的比例作为准备金。这一比例就是法定准备率。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DemandDeposit]又称支票货币[CheckbookMoney]或存款货币[DepositMoney],存款货币的增加也就是货币供给量的增加。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机制假定法定准备率为20%。A银行吸收存款100万元[原始存款];A银行将80万元贷给客户甲;B银行取得客户甲的存款80万元;B银行将64万元贷给客户乙;C银行取得客户乙的存款64万元;C银行将51.2万元贷给客户丙;……100万元+80万元+64万元+51.2万元+……=500万元举例说明商业银行如何创造存款货币:存款总额[D]=原始存款[R]法定准备率[r]=原始存款+派生存款(0r1)货币乘数货币创造乘数[MoneyMultiplier]——原始存款扩张的倍数。=存款总额[D]原始存款[R]=11法定准备率[r]或=11法定准备率+提现率+超额准备率货币乘数的作用也是双向的。二、货币政策的工具及其运行机制货币政策的工具①公开市场业务[OpenMarketOperation]——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以控制货

1 / 6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