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8.051.0.3课程名称: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开课(二级)学院:社会科学部课程性质:必修课学分:4学分学时:56学时前期课程:微观经济学、管理学授课对象:卫生管理专业(本科)考核方式:考试50%论文50%课程基本要求(或课程简介):知识要求:要求学生掌握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并初步具有应用所学知识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力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掌握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运用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分析、解释市场经济中常见的一些经济现象,理论联系实际。Thestudentsarerequiredtomasterthebasicconcepts,theoriesandskillsofMacroeconomics,andpossesstheabilitytoanalyzeandexplainthecommoneconomicphenomenaofmarketeconomywiththeknowledgelearnedfromthissubject.大纲内容:一、前言【课程目的】宏观经济学是经济类、管理类本科专业的基础课程、核心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进一步学习经济学等其他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宏观经济运行的基本理论,掌握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并能够运用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分析观察问题。【教学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掌握以下基本概念和理论:国民收入、乘数理论、货币供给理论、货币需求函数、IS曲线、LM曲线、通货膨胀和失业理论、经济增长模型等。·114·二、教学要求和内容、方法第一章宏观经济学导论【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流量与存量等内容。【教学内容】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2.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3.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4.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5.经济变量的流量与存量。第二章国民收入核算【目的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基本掌握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含义及核算的方法、国民收入核算的五个总量的关系、国民收入流量循环模型、国民收入核算中总需求与总供给的恒等关系等基本内容。【教学内容】第一节国民收入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1.产出等于收入2.产出等于支出3.收入流量循环模型(1)两部门经济流量循环模型。(2)三部门经济流量循环模型。(3)四部门经济流量循环模型。第二节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1.国内生产总值的定义。2.国内收入核算中五个总量的关系。3.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和实际国内生产总值。4.国内生产总值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5.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6.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7.国民生产总值考核指标的局限性。(1)国民生产总值估算中的缺陷。(2)国民生产总值无法反映福利状况。·115·第三节国民收入核算的两种基本方法1.所得或收入法2.产品支出法第四节国民收入核算中总需求与总供给的恒等关系1.两部门经济中总需求与总供给的恒等关系。2.三部门经济中总需求与总供给的恒等关系。3.四部门经济中总需求与总供给的恒等关系。第五节潜在的国内生产总值1.潜在的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1)潜在的国民生产总值的概念。(2)潜在的国民生产总值的决定。2.国内生产总值缺口及奥肯定律(1)通货膨胀缺口和通货紧缩缺口。(2)奥肯定律。【教学方式】课堂教学第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目的要求】从本章开始,研究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即说明社会的总需求水平是如何决定国民收入水平的,也就是撇开货币因素讨论总需求与国民收入的关系。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宏观均衡的概念、存货投资调整机制、二、三、四部门国民收入的决定模型及乘数理论。【教学内容】第一节两部门经济中的均衡产出1.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前提条件2.两部门经济中的均衡产出(1)均衡产出的概念。(2)均衡产出模型。第二节消费函数、储蓄函数与社会总需求1.消费函数2.储蓄函数(1)储蓄函数的概念。(2)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3.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4.长期消费函数和短期消费函数·116·第三节消费函数之迷与消费理论的发展1.消费函数之迷2.相对收入假说3.持久收入的假说4.生命周期假说第四节两部门经济国民收入的决定1.消费函数决定的均衡收入2.储蓄函数决定的均衡收入第五节乘数理论1.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的动态模型2.乘数原理(1)乘数的含义。(2)乘数模型。(3)乘数的图示说明。(4)乘数理论的适用性。第六节三部门和四部门经济国民收入的决定1.政府的收入和支出(1)政府收入来源和支出的方向。(2)政府收入和支出与总需求。2.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1)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模型。(2)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变动。3.三部门经济中的乘数(1)政府支出乘数。(2)税收乘数。(3)转移支付乘数。(4)平衡预算乘数。4.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1)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模型。(2)外贸乘数。5.通货紧缩缺口与通货膨胀缺口(1)通货紧缩缺口。(2)通货膨胀缺口。6.节俭的悖论【教学方式】课堂教学·117·第四章国民收入与利息率【目的要求】为了全面说明国民收入的决定,必须引入货币因素,考察货币市场均衡对国民收入决定的影响。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货币供给理论和货币需求理论,以及货币供给和需求的变化对均衡利率的影响;掌握货币市场到产品市场的利率传导机制。【教学内容】第一节货币供给理论1.货币与银行制度(1)货币及货币的职能。(2)货币核算标准。(3)现代银行体系。(4)存款准备金制度。2.货币的创造3.影响货币供给的主要因素第二节货币需求1.金融资产与货币需求(1)货币需求的含义。(2)有价证券决策。2.交易方程与剑桥方程(1)交易方程。(2)剑桥方程。3.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1)交易动机货币需求的含义。(2)货币需求的平方根定理。4.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1)预防动机货币需求的含义。(2)最优预防动机货币需求量的决定。5.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1)投机动机货币需求的含义。(2)投机动机货币需求的决定。(3)凯恩斯陷阱。6.货币需求函数(1)货币需求模型。(2)货币需求曲线。·118·第三节货币市场的均衡及其对产品市场的传导机制1.货币市场的均衡过程2.货币供给对货币市场均衡的影响3.资本的边际效率(1)资本边际效率的含义。(2)资本边际效率大小的决定因素。4.投资的边际效率曲线(1)投资边际效率的含义。(2)投资函数。第四节企业投资理论1.企业固定投资2.企业存货投资【教学方式】课堂教学第五章宏观经济政策【目的要求】本章的主要内容是运用IS-LM模型对政府宏观经济政策进行分析。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和效应及效应大小的决定因素;了解不同经济学学派产生政策分歧的原因;能够运用IS–LM模型分析宏观经济政策效应并掌握宏观经济政策的手段的运用。【教学内容】第一节货币供给理论1.货币政策极其影响因素(1)货币政策的含义。(2)货币政策的工具。2.货币政策效应(1)货币政策效应的含义。(2)货币政策大小的决定因素。(3)货币政策乘数。3.流动性陷阱、古典情况与货币政策效应(1)流动性陷阱情况下的货币政策效应。(2)古典情况下的货币政策效应。第二节财政政策及财政政策效应1.财政制度的自动稳定器与财政政策(1)功能性财政。·119·(2)权衡性财政。(3)充分就业的预算盈余。2.财政政策手段(1)政府支出。(2)转移支付。(3)税收手段。(4)国债。3.财政政策效应极其影响因素(1)财政政策的含义。(2)财政政策效应大小的决定因素。4.挤出效应(1)挤出效应的含义。(2)挤出效应大小的决定因素。(3)流动性陷阱情况下的挤出效应。(4)古典情况下的挤出效应。第三节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混合1.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局限性(1)货币政策的局限性。(2)财政政策的局限性。2.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混合使用(1)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混合的类型。(2)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混合的形式及适用的经济形势。(3)政策的时滞。【教学方式】课堂教学第六章总需求与总供给分析【目的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目的是让学生初步掌握货币市场与产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IS-LM模型。为分析政府宏观经济政策效应打下理论基础。【教学内容】第一节产品市场的均衡:IS曲线1.IS曲线的推导(1)IS曲线的含义。(2)IS模型的推导。·120·2.IS曲线的斜率3.IS曲线的移动4.IS曲线的扩展(1)三部门的IS曲线。(2)四部门的IS曲线。第二节货币市场的均衡:LM曲线1.LM曲线的推导2.LM曲线的斜率(1)斜率的形式。(2)斜率的决定。3.LM曲线的移动第三节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IS–LM模型1.IS–LM模型(1)IS–LM模型的含义。(2)IS–LM模型的推导。2.均衡的调整(1)市场的失衡状况。(2)由失衡到均衡的调整。3.均衡的变动4.凯恩斯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教学方式】课堂教学第七章通货膨胀与失业理论【目的要求】通货膨胀和失业是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同时也是衡量国民经济运行状态的焦点。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并掌握通货膨胀的含义及衡量标准、通货膨胀的分类、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等内容;掌握失业的概念及分类;重点掌握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关系的理论—菲利普斯曲线。【教学内容】第一节通货膨胀1.通货膨胀的定义及衡量(1)通货膨胀的定义。(2)通货膨胀的衡量标准。2.通货膨胀的类型(1)按照通货膨胀的程度划分。·121·(2)按照通货膨胀的预期划分。(3)按照通货膨胀对价格影响的差别划分。(4)按照通货膨胀的成因划分。3.通货膨胀的成因(1)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2)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3)进口型通货膨胀和出口型通货膨胀。第二节失业与通货膨胀1.失业(1)失业的概念。(2)失业的度量。(3)充分就业和自然失业率。2.菲利普斯曲线3.萨缪尔森和索洛读菲利普斯曲线的发展4.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5.理性预期学派对菲利普斯曲线的否定第三节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及其治理1.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1)通货膨胀对收入和财富的再分配效应。(2)通货膨胀对就业和产出水平的影响。2.通货膨胀的治理(1)紧缩需求的政策。(2)收入政策。(3)指数化政策。【教学方式】课堂教学第八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增长理论【目的要求】本章主要研究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基本理解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的含义,经济出现波动的原因和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条件;了解并掌握最具有代表性的经济增长模型以及乘数与加速原理。【教学内容】第一节经济增长理论的概述1.经济增长的涵义和特征(1)经济增长的涵义。·122·(2)经济增长的特征。2.经济增长的源泉(1)生产要素供给的增长。(2)生产要素的生产率—剩余。第二节经济增长模型1.哈罗德—多马模型(1)哈罗德模型的前提。(2)哈罗德模型。(3)有保证的增长率、实际增长率、自然增长率。2.新古典增长模型(1)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前提。(2)新古典增长模型。3.新剑桥增长模型(1)新剑桥增长模型的前提。(2)新剑桥增长模型。(3)罗默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4.经济的可持续增长第三节经济周期1.经济周期的阶段和特点(1)经济周期的涵义。(2)经济周期的阶段。2.乘数与加速数交互作用模型(1)加速原理。(2)汉森—萨缪尔森模型。3.经济波动的上限和下限4.政府对经济波动的控制【教学方式】课堂教学第九章开放经济下的国民收入均衡与调节(选讲)【目的要求】各国经济之间存在着极为密切的联系,任何一国经济在不同程度上都是开放经济。本章把宏观经济的国民收入理论扩展到开放经济条件下进行分析,以说明一国经济的运行与世界经济之间是如何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123·【教学内容】第一节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的基本理论1.古典国际贸易理论(1)绝对成本论和比较成本论。(2)相互需求理论。(3)马歇尔的国际贸易理论。2.现代国际贸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