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教学设计方案【通用8篇】为确保事情或工作顺利开展,常常要根据具体情况预先制定方案,方案是综合考量事情或问题相关的因素后所制定的书面计划。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比较优质的方案吗?以下是网友为大家分享的“教学设计方案【通用8篇】”,供您参考阅读参考下载。教学设计方案【第一篇】一、通过欣赏《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使学生了解到进行曲的节拍、速度、情绪、节奏、结构上的主要特点。二、通过对《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的欣赏,使学生了解到此曲中的附点节奏、切分节奏以及休止符的运用,使此曲节奏感强,雄壮有力的情绪,表现当代军人那种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特点。三、通过对阅兵式片段的欣赏,使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增强自信心。一、了解进行曲的节拍、速度、情绪、节奏、结构上的主要特点。二、通过欣赏《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感受其中的附点节奏、切分节奏和休止符的作用。三、通过欣赏《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感受其旋律中的`同音重复、旋律的重复与变化重复的创作手法的运用,使2/33此曲便于传唱,琅琅上口,便于记忆的特点。通过欣赏《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感受此曲中休止符运用的妙处。多媒体、钢琴、录音机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着大家上一节欣赏课,首先,老师想请每组前面的五名同学到讲台前面来,我们随着音乐原地踏步,其他的同学在座位上随音乐拍手、拍腿,好吗?播放《一二三四歌》《我们多么幸福》两首歌曲。生:随音乐踏步,拍手,感受音乐的情绪及节拍的变化。师:刚才,我们随音乐走路或拍手时,大家在听到哪首歌曲时的步伐整齐,哪首歌曲时步伐零乱了呢?生:第一首整齐,第二首乱了……师:大家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吗?生:因为节奏和速度变了。师:对!第一首歌曲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二三四歌》,而第二首歌曲大家还记得吗?是我们上学期学过的《我们多么幸福》,那么大家知道为什么我们做完早操回教室时要听《一二三四歌》而不是听《我们多么幸福》这首歌吗?生:因为《一二三四歌》节奏鲜明,适合走路,能使队伍走的整齐……3/33师:同学们说的很对!因为《一二三四歌》是具有进行曲风格的歌曲,所以适合队伍的行进,那么大家知道什么是进行曲吗?学生汇报有关进行曲的知识,讲授进行曲及其特点。那么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进行曲风格的乐曲,感受一下进行曲的魅力。三、新课教学:(一)欣赏国庆xx周年阅兵视频。师:首先,老师请大家欣赏一段视频。生:欣赏视频。师:这是一段建国xx周年的国庆阅兵视频,同学们能说一说你们在看了这段视频后的感受吗?生:激动,振奋人心……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好!每当老师看到这段视频时,总是抑制不住自己激动的心情,每次看到时都心潮澎湃、热血沸腾、激动不已,这份激动不仅来自于我们伟大祖国的繁荣富强,也来自于背景音乐带给我的感动!大家听到阅兵现场的背景音乐了吗?这首乐曲的就是今天老师要跟大家共同欣赏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刚才同学们可能是被阅兵式的恢宏气势所吸引而忽略了背景音乐,不要紧,我们再来欣赏一段由军乐队演奏的这首乐曲,让我们好好的感受一下乐曲带给我们的激动人心的情绪,好吗?(二)欣赏军乐队演奏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师:欣赏了由军乐队演奏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4/33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吗?通过欣赏这首乐曲,我们仿佛看到了解放军战士飒爽的英姿,感受到了他们勇往直前的精神。这首乐曲是由军乐队演奏的,同学们知道军乐队中的四件主奏乐器是什么吗?生:汇报军乐队中的四件主奏乐器的音色特点。师:我们了解了军乐队中的四件主奏乐器,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一下首乐曲,请同学们边欣赏边思考这三个问题。生:欣赏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对,我们欣赏一首乐曲或歌曲时,首先都要从这三个方面入手,只有掌握了这最基本的方法,我们才能更好的欣赏一部音乐作品。(三)介绍作者:师: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这么多遍的欣赏,充分的感受到了乐曲的魅力,每当听到这首乐曲,我们的心都随着激动不已,那么这么优秀的作品,大家一定很想知道它的作者是谁,对吗?生:汇报作者生平简介(四)赏析、演唱《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1、赏析歌曲:师:同学们听此曲后的有什么感受生:振奋人心师:听完这首歌曲后给你留下最深刻的是哪段音乐(最容易哼唱的部分)?5/33生:开头: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师:分析开头的旋律:同音重复(只有一个音ⅰ组成)不加任何节奏的演唱和加人附点和切分节奏的演唱,比较二者的区别,感受加上附点和切分后给人的感觉是什么?(具有号召性,节奏铿锵,振奋人心)全曲大量运用了附点和切分节奏,目的是想表现什么?(音乐丰富了,表现力强,更能表现军人勇往直前、坚忍不拔的精神)2、填歌词,找出旋律的特点(重复和变化重复、旋律位置比较低,旋律语气化,便于记忆、传唱)3、在这首音乐作品中,有两处最为精彩的地方(老师示范演唱),哪两处能引起你的注意?(“听”)比较“听”的后面用休止符和变成用拖拍,其音乐效果有什么不同?(让听众能有更好的空间去想象各种场面,把时间和空间留给听众,摒住呼吸,此时无声胜有声!)4、把学生分组,通过欣赏《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后,给大家的感觉,用自己的方式把这首进行曲表现出来。如边唱边拍手、指挥、正步走等。四、总结下课今天,我们接触了进行曲这种音乐体裁,并欣赏了由的作曲家郑律成所作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是我们更好的6/33掌握了进行曲,了解了为什么好歌、经典曲目可以流传至今,广为传唱。同时,我们也了解了以后欣赏乐曲可以通过哪几方面来赏析,会欣赏更会分析。今天我们就上到这,谢谢大家!学生伴随着《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离开教室。教学设计方案【第二篇】1、学生能够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词,并积累词语。2、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通过了解父亲给孩子做冰灯的故事,体会父亲对儿子的那份呵护、关爱,理解父母的心情。了解父亲给儿子做冰灯的故事,体会父亲对儿子的那份关爱,理解父母的心情。生字、新词小黑板一、激情入境谈话: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个谜语,请大家来猜猜看是什么:墙上有根藤,藤上结个瓜,说它是瓜又不是瓜。请问这是什么?猜一生活用品。那你们都知道哪些灯呢?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也和灯有关系。请同学们把小手拿出来和老师一起写课题,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7/33带着你们想知道的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读这课文,在读课文之前先看看老师黑板上提的要求:1、边读边勾画出生字、新词。2、谁能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3、你读懂了什么?三、再读课文,体会情感1、学习第一、二部分(1——4)⑴孩子们初读课文就能解决这些问题,你们读得真仔细,脑筋动的真快。老师也有个疑问:为什么“我”让父亲为“我”做一盏灯笼?请一位同学来读读1——4自然段,其他同学仔细思考。⑵原来在我们乡下有提着灯笼走街串巷的习俗。大军的灯笼很漂亮,请孩子们用“——”画出描写大军灯笼的句子。并说说你找到的句子。⑶看到这样一盏漂亮的灯笼,“我”的心情怎样?羡慕。用这种心情读出你心里的感受。先个别读再集体体会。“我”要父亲为“我”做一盏什么样的灯笼呢?透亮。2、学习第三部分(5——10)⑴父亲答应为“我”做灯笼了吗?那父亲是怎样为“我”做灯笼的呢?默读第5——10自然段,用“——”勾画出父亲为“我”做灯笼的句子。这个句子带给你什么感受?父亲做灯不容易,请你带着你的这种体会读读这个句子,哪些动作可以看出父亲做灯不容易8/33呢?⑵师:父亲做灯笼确实不容易呀。同学们假如你是这个孩子看到父亲这么艰难地做灯笼,你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做呢?文中的“我”也和你们一样,都是懂事的好孩子,他是怎么做的呢?找出他怎么做的句子。此时此刻“我”心里怎样想的呢?“我”心里一定非常心疼父亲,后悔要一盏透亮的灯笼,同学们让我们带着这样的心情读读这两段话。⑶师:读得真好,感情真到位,老师听了非常的感动。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让你感动呢?为什么?“父亲看见了,赶快来到我的身边,把我撩起的棉被一把按下,连声说道:‘我不冷,不冷。小心冻着,要过年了。’”⑷师:多么令人感动的场面啊,让我们深深体会到父亲爱“我”,“我”也爱父亲的父子情深。我们带着这样的体会再来分角色朗读5——10自然段。3、⑴父亲为“我”做的这盏灯怎么样呢?当“我”提着父亲为“我”做的灯来到小伙伴面前,他们是怎样称赞的?小伙伴们可能会说些什么?此时,“我”听到小伙伴们的称赞心情怎么样呢?同学们你们又想对文中的“我”说写什么?想对文中的“父亲”说些什么?⑵但是这灯毕竟是冰做的,难免会融化,为什么说它一直留在“我”心里?是什么留在“我”心里?这灯笼是父亲亲手为“我”做的,小伙伴们都很羡慕9/33“我”,更重要的是这灯笼包含着父亲对“我”深深的爱,所以即使它融化成一片水,却永远留在了“我”心里。四、延伸拓展师:在父亲为“我”做冰灯的过程中,我们深深体会到父子之间的浓浓深情。同学们,你的爸爸妈妈又为你做了哪些事情?你打算怎样来回报爸爸妈妈的爱呢?请你把这些分享给老师和同学。教学设计方案【第三篇】1、知识能力目标:初步掌握三连音节奏、弱起起唱,并能唱准和感受三连音在作品中的表现效果。2、人文教育目标:通过学唱国歌、介绍聂耳、讲述国歌的故事,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使他们懂得唱好国歌的意义,并能用恰当的力度表现歌曲雄壮激昂的情绪。运用恰当的力度正确的表达歌曲所表现的情绪、内容。教学难点:三连音与弱起起唱在歌曲中准确唱法。《义勇军进行曲》田汉词聂耳曲,是影片《风云儿女》的主题曲,歌曲为四二拍,一段体,旋律线条起伏,节奏的顿挫、歌词的内容等作相应的力度变化,有层次的表现歌曲的内涵,以表现强烈的战斗性,使歌曲充满革命的激情。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设备、钢琴。一、组织教学学生按要求听录音走进音乐教室。师生问好,安定情绪。10/33二、基本训练发声练习1、教师弹奏c调音阶,学生模唱2、1=c→f2/4123454321—演唱时要求有弹性、饱满。三、新授1、听录音《红旗飘飘》教师播放课件,学生听歌曲,老师问:通过听到的歌曲,你想到了什么?学生可能回答想到了为祖国争光、要热爱祖国……这时教师引导出国歌——切入正题。2、讲故事:老师问:你对国歌了解多少?请你告诉我好吗?老师根据学生的了解介绍国歌的由来,《义勇军进行曲》是抗战题材电影《风云儿女》主题歌——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会议决定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人大会通过决议,将《义勇军进行曲》定为国歌。由国歌的由来,介绍聂耳,原名聂守信,是云南玉溪人,在他二十三岁的生命中创作了三十多首歌曲和一些民族器乐曲,作品集中反映了中国人民奋起抗战的坚强决心,具有强烈的时代精神,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富于独创的艺术形式,他的作品由《义勇军进行曲》《大路歌》《卖报歌》等。11/333、听国歌我们来听一听国歌的演唱,播放课件,动画中出现了哪些人物?(革命烈士、英雄人物、国家领导人)你知道国歌是怎样写成的吗?你知道新中国是如何成立的吗?4、唱国歌下面同学们用自己对国歌的理解来唱唱这首歌。5、分析作品认识三连音、弱起起唱。通过屏幕上的显示,你怎样理解?说一说作品中三连音给你什么感觉?(一拍里包含三个等长时值的音,在进行曲速度中显得矫健雄壮,仿佛行进的号角、铿锵的军鼓声)大家随伴奏音乐演唱。6、想一想国歌在什么情况下演唱?它给你一种什么感受?并进行表演。四、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国歌有了更深的认识,说说你今后将怎样为祖国和国家做贡献呢?五、下课学生在音乐声中走出教室。教学反思:本课主要目标是演唱国歌,国歌大家都会唱,所以在学唱时我只把容易出错的地方(如三连音、弱起等)重点讲述、练习。通过演唱国歌,表演升旗仪式或运动员上台领奖仪式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意教育,明白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来之不易的,激发他们的爱国情绪。教学设计方案【第四篇】12/331、在阅读中,认识本课生字;能正确填写量词。2、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鸟儿和树桩、大门、女孩等不同的语气。3、继续学习默读的方法,养成边默读边思考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