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宏观经济学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第一节宏观经济学研究对象一、宏观经济学研究对象: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即对经济运行的整体,包括整个社会的产量、收入、价格水平、就业水平进行分析。宏观经济学又称为国民收入理论。测量宏观经济运行的最重要指标有:1、就业水平2、物价平稳,通货膨胀水平3、经济总量,经济增长率4、本币汇率是否稳定,国际收支是否平衡。二、宏观经济学研究方法:宏观经济学采用总量分析方法,运用总需求—总供给分析方法。三、宏观经济学建立和发展:1、宏观经济学建立对经济作宏观分析在历史上由来已久,但现代宏观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1936年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出版后才正式形成的。2、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3、新自由主义学派4、新凯恩斯主义第二节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总产值=总增值=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总额最终产品供人们直接使用和消费,不再转卖的产品和劳务。中间产品作为生产投入品,不能直接使用和消费的产品和劳务。从广义的角度看,宏观经济中的产出、收入与支出是完全等值的,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一定时期内的产出总量就是其收入总量从而也就是其支出总量,即:总产出≡总收入≡总支出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1、国民生产总值(GNP):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由本地公民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总和。GNP在统计时必须注意以下原则:第一、GNP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第二、GNP统计的是最终产品,而不是中间产品。第三、GNP是一定时期内所生产而不是所卖掉的最终产品价值第四、GNP是流量而非存量。流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发生或产生的变量。存量是指某一时点上观测或测量到的变量。2第五、GNP按国民原则,而不按国土原则计算。第六、GNP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家务劳动、自给自足生产等非市场活动不计入GNP中。地下经济、犯罪活动不计入GNP。2、国内生产总值(GDP):指一定时期内在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总和,是地域概念。GDP与GNP的关系是:GDP=GNP-本国公民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外国公民在本国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GNP-本国居民国外投资净收益GNP=GDP+本国居民国外投资净收益第三节国民收入核算的基本方法一.支出法:把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所有个人和部门购买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支出进行汇总。以支出法核算总产出,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社会上各阶层居民的最终消费。2、国内私人投资。3、政府购买。4、净出口。如果Y代表总产出(GNP或GDP),以C代表居民最终消费,以I代表国内私人投资,以G代表政府购买,以X代表出口额,以M代表进口额,则以支出法计算的总产出可以表示为:Y=C+I+G+(X-M)二、收入法:把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所有个人和部门的收入进行汇总。以收入法核算总产出,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工资、利息、租金等生产要素报酬。2、非公司企业主收入,如医生、律师、农民和小店铺主的收入。3、公司税前利润,包括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股东红利及公司未分配利润等。4、企业转移支付及企业间接税。5、资本折旧。Y=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第四节几个经济总量1、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2、国民生产净值与国内生产净值国民生产净值(NNP)与国内生产净值(NDP):GNP或GDP扣除折旧以后的余额。它们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财富存量新增加的部分。3.国民收入(NI):NNP或NDP扣除间接税后的余额。它体现了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生产要素收入,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的总和。间接税指能够转嫁税负即可以通过提高商品和劳务的售价把税负转嫁给购买者的税收。这类税收一般在生产和流通环节征收,如增值税、营业税、关税等。3直接税指不能转嫁税负即只能由纳税人自己承担税负的税收。这类税收一般在收入环节征收,如所得税。4.个人收入(PI):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个人所得的全部收入。它是国民收入进一些必要的调整后形成的一个指标。最主要的扣减项有:公司未分配利润、社会保障支付;最主要的增加项有:政府对个人的转移支付,如失业救济、退休金、医疗补助等。5.个人可支配收入(DPI):个人收入扣除所得税以后的余额。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各级指标之间的关系是:GNP或GDP减折旧;等于——NNP、NDPNNP或NDP减间接税;等于——NINI减公司未分配利润、社会保障支付;加转移支付;等于——PIPI减个人所得税;等于——DPI第五节国民收入流量循环一、两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消费(C)1000亿商品和劳务企业居民生产要素收入(Y)1000亿消费开支900亿商品与劳务企业居民生产要素生产要素报酬1000亿银行投资100亿储蓄100亿总供给:Y=C+S····················(1)总需求:Y=C+I····················(2)(总需求)I=S(总供给)···············(3)I=S(总需求=总供给)经济增长均衡IS(总需求总供给)经济增长收缩IS(总需求总供给)经济增长扩张4二、三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政府税购支税收.买生产要素报酬付收企业居民消费开支总供给:Y=C+S+T·················(1)总需求:Y=C+I+G················(2)(总需求)I+G=S+T(总供给)·······(3)I=S+(T-G)············(4)I=S+(T-G)(总需求=总供给)经济增长均衡IS+(T-G)(总需求总供给)经济增长收缩IS+(T-G)(总需求总供给)经济增长扩张三、四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关税支付外国政府政府购买进出购收税支口口买税收付生产要素报酬企业居民消费支出总供给:Y=C+S+T+M··············(1)总需求:Y=C+I+G+X··············(2)总需求=总供给I+G+X=S+T+M经济增长均衡如果我们把式(3)左边的G移至等式右边,则有:I+(X-M)=S+(T-G)第六节总产出核算的校正GDP平减指数:名义国民生产总值或名义国内生产总值:运用当期市场价格计算的总产出。5实际国民生产总值或实际国内生产总值:运用某一基期市场价格计算的总产出。二者的关系为:名义GNP或GDP=实际GNP或GDP×通货膨胀率实际GNP或GDP=名义GNP或GDP/通货膨胀率GDP平减指数=名义GNP或GDP/实际GNP或GDP计算:如果某一年份某国的最终消费为8000亿美元,国内私人投资的总额为5000亿美元(其中1000亿美元为弥补当年消耗的固定资产),政府税收为3000亿美元(其中间接税为2000亿美元),政府支出为3000亿美元(其中政府购买为2500亿美元、政府转移支付为500亿美元),出口为2000亿美元,进口为1500亿美元;根据以上数据计算该国的GNP、NNP、NI、PI与DPI。GNP=8000+5000+2500+2000-1500=16000NNP=16000-1000=15000NI=15000-2000=13000PI=13000+500=13500DPI=13500-(3000-2000)=12500第二章国民收入的决定第一节消费、储蓄与投资一、消费函数:国民产出决定讨论不同时期国民产出为何有变化以及不同变量的相互关系,根据Keynesism,国民产出主要取决于总需求,通过对总需求的构成及变动因素的分析,寻找出决定国民产出增长的动因,C、I是形成AD的主要变量。表1、1998年的若干统计指标及其关系宏观变量核算指标统计值(亿元)GDP的比例1.国内生产总值(GDP)79396.7100.0+来自国外的劳动力报酬18.0—支付国外的劳动力报酬16.9+来自国外的财产收入2454.3—支付国外的财产收入1823.3+来自国外生产和进口税(扣相应补贴)0.0—支付国外生产和进口税(扣相应补贴)0.02.国民生产总值(GNP)78017.898.3+来自国外的经常转移收入4385.9—支付国外的经常转移收入31.63.国民可支配总收入78372.198.74.最终消费46405.958.55.国民总储蓄(3-4)31966.240.36.资本形成总额30396.038.367.国民总支出(4+6)76801.996.88.货物和服务净出口3451.54.39.国内生产总值(7+8)80253.0101.11、消费与投资均衡产出(宏观经济分析中,均衡点是由AD单方面确定的,AS只起从属作用)与总需求相等的国民收入,即经济社会的收入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的支出。y=c+i(计划消费与投资),Y=计划产出+非计划存货投资投资等于储蓄均衡产出的条件为E=y,其中,E=c+i,y=c+s则c+i=c+s,即i=s2、消费函数现代消费理论试图揭示人们的消费规律,以寻找到经济增长的途径。消费规律现代消费理论(Keynes,Duesenberry,ModiglianiandFriedman):决定消费的主要因素是人们的收入水平,而不考虑价格变动的影响,因实际收入独立于价格水平(微观经济分析中,P是一主要经济变量,而宏观经济分析中,P变化基本被忽略)。即使两家庭收入相同,其消费支出内容也不可能完全一样,即消费结构呈规律性:Engellaw食物支出在消费中所占比重随收入水平上升而下降;住房支出在消费中所占比重随收入水平上升基本保持不变;奢侈品支出在消费中所占比重随收入水平上升会不断上升。消费函数1)c=c(y)(满足条件dc/dy>0)C在GDP中所占份额最大,因国民生产的目的就是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2)线性消费函数c=a+βy(1>b>0)a为基本消费:人们对基本消费的理解会随经济水平提高图3-1、我国消费增长率及其占GDP比率(1953-2000)-20%0%20%40%60%80%100%1953195819631968197319781983198819931998年份消费占GDP比率消费增长率7而变化;如收入不能满足a,则需动用过去的s或向他人借贷援助。β:不同经济体因历史、文化的影响,β有较大差异,且在相对较短时期内,β值大致稳定。APC=c/y=a/y+βMPC=β,APCMPC。二、储蓄函数y–c=s,储蓄增加可增加未来时期的消费,高收入家庭储蓄多于低收入家庭,储蓄函数s=s(y)s=y–c=y–(a+βy)=-a+(1-β)yC,SC=a+bYEaS=-a+(1-b)Y0450FYΔS-aΔYAPS+APC=1MPS+MPC=1三、消费理论:1、绝对收入理论:消费者的消费支出取决于其收入的绝对水平,当Y增加,其消费不会以同一绝对量增加,C占Y的比重随收入上升而下降(现象:低收入家庭会把其收入的绝大部分用于消费;而高收入家庭的消费则可能仅占其收入的较小部分)。从P49表中可看出,美国长达70年的长期经验数据并不支持绝对收入理论,因美国的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关系基本上是呈固定比例的,其APC并没有随收入的提高而下降。因此,人们认为绝对收入理论只说明了一种短期经济现象。2、其他消费函数的理论:侧重于消费者的长期消费行为的研究,包括Duesenberry的相对收入理论、Friedman的持久收入理论、Modigliani的生命周期理论四、投资、投资函数与投资的边际效率1、投资: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社会资本的形成和增加。每年新增的资本应该是净投资,即投资减去磨损后的余额。从会计学的角度看,对磨损的补偿就是折旧,也称重置投资。因此有:净投资=投资-折旧(重置投资)或净投资=期末的资本存量-期初的资本存量但对宏观经济学来说,严格区分投资和净投资的意义不大。因为不论是净投资还是折旧(重置投资),都是当年的投资支出,都构成对当年资本品市场的社会需求。因此,宏观经济学在分析总共给和总需求的时候,为了使问题简单化,往往假定折旧为零。如果折旧为零,那么投资和净投资就是同一个量。以后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