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稿第19课_经济体制改革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经济体制改革改革的前提:根本目的:目标:改革的内容:实质: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坚持社会主义制度解放生产力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农村、城市生产关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必要性:概念: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严重阻碍了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1、了解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政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2、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3、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意义。一、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底)——历史转折确立改革开放、工作重心转移的方针P86(1)结束长期以来“左”倾错误束缚,重新确立党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形成邓小平为核心的领导集体。(2)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一次伟大转折,也是共和国历史上一次伟大转折,成为我国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开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伟大起点。揭开改革序幕1、内容:2、意义:知识小结:中共历史上三次工作重心的转移1、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召开八七会议,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入农村,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2、1949年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前夕,召开七届二中全会,将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进入城市领导农村的新时期;3、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工作重心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包产到户)——变革经营方式(2)发展乡镇企业——调整产业结构1、改革必要性:2、主要内容:3、意义:P86\87二、农村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首先从什么领域开始的?经济体制改革:农村城市材料一人民公社的特点叫“一大二公”。在全社范围内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实行部分的供给制(包括大办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叫做共产主义因素),造成了平均主义,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同时,社员的自留地、家畜、果树等,也都被收归社有。在各种“大办”中,政府和公社还经常无偿地调用生产队的土地、物资和劳动力,甚至调用社员的房屋、家具。这些实际上都是对农民的剥夺,使农民惊恐和不满,纷纷杀猪宰羊,砍树伐木,造成生产力的很大破坏,造成农业生产缓慢。思考:从材料一可以看出当时实行什么经济体制?这种体制对当时的经济带来什么影响?【农村改革的必要性】材料二邓小平说过:“为什么要从农村开始呢?因为农村人口占我国人口的80%,农村不稳定,整个政治局势就不稳定,农民没有摆脱贫困,就是我国没有摆脱贫困。……进行农村改革,给农民自主权,给基层自主权,这样一下子就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把基层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面貌就改变了。”材料三敢为人先的昨天:1978年,安徽发生特大旱灾,许多人外出讨饭。同年12月,凤阳县小岗生产队18户农民秘密聚会,冒着生命危险,签订生死契约,决定分田单干并包产(包干)到户。一年后,粮食不仅没减产,反而获得空前大丰收。思考:据材料说说,小岗农民为什么会冒死分田?这一做法后被命为什么制度?为什么能粮食产量大增?革改地土社公民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生产合作社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经历了哪几次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实事求是,合乎经济规律,把握住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结合我国建国以来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的成功与失误,你认为制定经济政策时应遵循什么原则?三、国有企业改革1、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具体做法管理体制上:所有制改革上:分配制度上:2、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目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1992党的“十四大”)意义:P87高度集中的管理间接管理,宏观调控。单一公有制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平均主义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形式并存。为什么要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材料一1956年,上海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采取购买风扇、鼓风机降温的措施,但是企业即使采取这样的措施也没有自主权,要经过层层批报,当时要经过十一个部门审批,盖11个章。等最后的章盖完了,夏天已经过去了。材料二沈阳有两个厂,一个是铜厂,一个是电缆厂,两厂仅相隔一墙,电缆厂归机械部门管,铜厂归冶金部门管。所以导致了冶金部把铜调到外地去,而电缆厂要从云南调进铜,这样就造成了运输上的浪费和时间上的浪费。政企不分,国家对企业统得过死,忽视价值规律,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大锅饭。“二汽”集团生产的新型汽车首都钢铁公司邯郸钢铁公司夜景邯郸钢铁公司,为河北省大型国有企业,1997年实行“股份制”改革,现在无论在资产上,还是在生产规模和效益上,都有很大的发展,是我国国有大型企业改革成功的范例。上海宝山钢铁总厂一号高炉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场景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阅读课文,回答问题:1)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2)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3)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共产党进行了哪些理论探索?⑴理论创立:1992年中共“十四大”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⑵写进宪法:1993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⑶理论创新:1997年中共“十五大”非公有制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⑷形成格局:21世纪初初步建立市场经济体制1、确立过程: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1、确立过程2、特点:P89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相结合;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形式并存。计划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体制特点资源配置方式行政命令;权力高度集中,企业没有生产自主权;平均分配下放权力;按劳分配;市场调节行政手段配置市场配置3、意义P89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解析与探究:阅读材料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结合世界现代史上的有关史实说明“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这一观点。史实:1)1933年的罗斯福新政一定程度上实行了经济的有计划性,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调整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制定经济计划。2)1921年苏俄实施的新经济政策则利用市场来刺激经济的恢复发展。思考:我国的工业经济体制经历了哪三次重大变化?1、建国初到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从建立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向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的计划经济体制的转变。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从计划经济转变为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3、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小结一、十一届三中全会二、经济体制改革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改革方针的制定——改革----改革理论的总结,形成特色。1、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原因不包括A.农村人口占全国的80%B.农民大多数非常贫困C.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D.农村有发展经济的优势条件小试牛刀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共同点有①改变单一集中的管理模式②克服分配上的平均主义③关键是改变所有制形式④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3.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是A十一届三中全会B.中共“十四大”C.中共“十五大”D.中共“十六大”4.据统计,1997年我国公有制经济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占整个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5.8%,与此同时,全国注册的工商业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4947家,从业人员4200万人,三资企业23.6万家,股份制试点企业68万家,注册资金17302亿元。这一现象反映了A.国有企业改革取得成效B.所有制结构发生根本改变C.经济增长力量的多元化D.私营个体经济发展迅速5、十五大报告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不是A.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创新B.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一大促进C.对非公有制经济主导地位的肯定D.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正确认识课标:如何理解改革与发展的关系改革的目的是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改革阻碍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就不能解放生产力。在当代中国,没有改革,就不可能实现科学发展,不可能建成和谐社会,也就不可能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发展是解决经济社会一切问题的关健,改革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必须经改革总揽全局,把改革放在各项经济工作的首位,以改革促进社会的发展,随着社会发展不断深化改革。

1 / 2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