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后金融危机时代下宝安经济发展刍议徐腊平摘要:宝安经济经过三个阶段的发展,综合实力强大,经济实力雄厚,产业配套能力进一步提升,为后续的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不可忽视的是,作为国内率先发展起来的地方经济体,特别是次贷危机以来宝安经济面临粗放型经济体所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对此本文进行了总结。在此基础上,文章结合宝安区的比较优势,针对后金融危机时代下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可行路径,提供了若干政策建议。关键词:宝安经济现状对策一、宝安经济总体特征分析1、总体情况:经济发展三阶段透视改革开放以来,宝安的经济社会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79-1992年):工业化初级阶段。得益于深圳改革开放之先行,宝安通过“筑巢引凤”方式大力引进外资,发展劳动密集型的加工贸易企业,开始了工业化进程,各镇、村为发展当地经济,纷纷自发建立工业厂房,形成“村村搞工业区”、“处处有工厂”的粗放开发之势,农村城市化还处于较低级的城镇化阶段。2第二个阶段(1993-2000年):是工业化初期向中期过渡阶段,也是宝安城乡一体化形成阶段。邓小平南巡讲话之后,改革开放力度加大,1993年宝安撤县建区,外资及部分内联资金源源涌入,工业生产开始由劳动密集型为主向资金、技术密集型过渡,生产工序开始从简单的加工装配向设计、制造和销售过渡,到2000年,全区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113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34%;同时城市建成面积达200平方公里,形成了由新安、西乡、福永、沙井、松岗组成的城市带和由石岩、龙华、观澜、公明组成的城镇群,由此形成了城乡一体化格局。第三阶段(2001年以后)是工业化中期阶段,也是全面城市化阶段。这一阶段工业化进程加快,第三产业迅速崛起,一定程度上使产业结构趋向协调,进一步强化了宝安工业制造业在深圳的产业分工地位。截至到2008年,全区实现工业增加值1319.03亿元,规模上与东莞市基本持平,占全区地方生产总值的63.16%。2、综合实力:“马太效应”日益明显“十五”期间,宝安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9%,2005年突破1000亿元,达到1163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接近4000亿元,达到3997亿元,年均增长33.7%,其中高新技术产品产值170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42.6%,较2000年高出8.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了447.53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之比为0.42:61.12:38.46。特别是在2008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对外贸出口和企业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宝安区及时出台33条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的具体措施,进一步有针对性做好企业服务,增强企业信心,2008年全区生产总值为2088.3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税收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皆保持17%以上的高位增长。地区生产总值、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速有所回落,但仍保持13%以上的增长速度。经济质量明显提高,规模以上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同比增长1.94%。全年万元GDP电耗、水耗分别下降5%和7%。因此,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发展,宝安区的经济总量喜人、质量不断提高,为后续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积累了宝贵的经验。3、产业特征:产业配套能力及产业集中度进一步增强目前,宝安区已经形成了以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为龙头,以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机械制造业和塑料制造业为辅助,由30多个行业门类、数千种产品组成的比较完善的工业结构,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产业配套体系。其中,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超过了60%,宝安区最大的5家企业产值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44%,产业和企业的集中度进一步增强;民营企业发展迅速,高级人才创业、民营企业科技项目产业化和4年产值超亿元的150家民营企业得到重点扶持,2005年全区民营企业总数达18466家。二、当前宝安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1、粗放型经济体的典型症状:技术创新不足、企业缺乏后劲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难以为继,经济增长与资源短缺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已成为制约宝安未来发展的主要瓶颈。全区可供开发利用的土地不足80平方公里,土地空间资源极其有限;河流、水库等地表水资源贫乏,地下水资源可开采量小且分散,利用价值不大,目前供水量的80%以上需从区外调入,属严重缺水的地区;生态资源、环境容量和环境承载能力已经接近极限;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技能型人才严重短缺,全区年技术工人缺口达10万人以上,其中高级技能人才缺口达5000人,已成为宝安区产业升级与制造业新一轮发展的严重障碍。2、产业结构过度集中在制造业,高端服务业和金融服务业发展滞后宝安现有产业结构突出表现为:在三大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比重过大,第三产业比重过低,知识资本密集型的高端服务业和金融服务业发展严重滞后,经济服务化程度亟待提高。在产业技术结构中,劳动密集型产业比重过大,技术、5资本密集型产业比重过低。在产业产品结构上,加工贸易型产品比重过大,自主知识产权产品比重过低。从全球产业价值链的视角来看,宝安区产业处在国际产业分工体系中的较低层次:全区工业以加工贸易为主,产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与自有品牌的企业少,工业支柱产业如电子通信业等虽然规模非常大,但外资企业占统治地位,产品技术和市场两头在外,本地不能享受知识和技术扩散带来的溢出效应,创造的产业价值位于全球产业链的底端。产业结构生态现状造成了宝安企业盈利能力整体上较低,工人工资水平低,企业税负低,耗费资源量大,单位土地产出效益低下,没有价格主动权,外贸依存度高,易受国际市场波动的影响,产业竞争力低下等一系列问题。3、营商环境的比较优势日益弱化,经济发展面临同质化竞争趋势经过近年的大力发展,宝安区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特区内完善的基础设施仍有较大差距,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宝安经济高端化水平的提升。经济软环境的滞后所带来的经济运行隐性成本的增加,已逐步成为宝安经济发展的瓶颈,不但制约了宝安空间价值极大化,也导致宝安相对特区内其它区域的后发优势效应不能实现有效突破。此外,宝安区经济的发展模式也逐步被国内其它地区所模仿并日益趋同,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同质化竞争压力日益加大,6造成宝安营商环境的比较优势与先发优势日益弱化。因此,在区域内外部竞争压力日益加剧的背景下,宝安如何充分利用好先发优势与后发优势,走出一条差异化道路、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经济体,正成为宝安当前面临的重大战略课题。4、经济发展外部风险加大随着2005年以来人民币持续升值、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原材料、工资的上涨,两税合一新政,宝安区中小企业的经营环境已今非昔比。而发端于美国的次贷金融危机,使得区内企业生存空间进一步恶化,特别是外向型企业产品滞销、订单骤减,未来这类企业发展形势不容乐观。需要指出的是,尽管当前全球经济最糟糕的时期已经过去,但实体经济的复苏尚未明确,特别是随着美国、欧盟等发达经济体为保证国内就业,推出以立足内需为核心的导向政策,将较大程度抑制进口产品的需求。此外,当前国际贸易壁垒、贸易保护主义对国际贸易的负面作用将在后金融危机时代进一步凸现。因此,各种因素相互交错,导致宝安区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外部风险有所放大。三、实现宝安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对策1、构造产业链竞争优势,推动企业集群向产业集群发展7随着整个社会分工的不断深化,从事某一产业经济活动的企业之间由于分工角色不同,在上中下游企业之间形成较强的经济、技术关联,产业中结点的变动会影响整个链条的变化,产业链中的企业结点的中断和缺失会影响前后企业的发展。更为重要的就是,当前经济体的竞争正由以企业为竞争主体向以产业链为竞争主体转型。一个链条完整、配套能力强的产业链,不仅可以增加和提升经济附加值,而且具有单个企业或行业所无法具有的“经济稳定器”功能,更能降低企业的隐性交易成本。因此,对宝安区来说,需要加大力度提升产业链竞争优势,推动企业集群向产业集群发展,这样既可以提升宝安产业附加值和延伸价值链,亦能凭借完善的产业配套能力通过市场作用机制防止存量优质企业外流、吸引增量高新技术企业回流。从宝安的实际情况来看,当前宝安可通过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快速融合,在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同时,注重对这些产业链条的延伸和价值链中枢的培养,建设以现代服务业链和先进制造业链双轮驱动的主体产业链群,形成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发展积聚化、产业竞争力高端化、产业链集成化的现代产业体系。2、顺应全球产业转型与升级趋势,发挥产业基础先发优势鉴于目前金融危机下整体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可以考虑8基于“稳定存量产业、优化增量产业”的思路,在不对已有产业发展造成不利的情况下,对新引进来的企业和产业从技术含量、资本密集度、产业关联度、环境友好性等维度进行严格把关,以增量产业发展带动存量产业转型与升级,注重短期见效保增长和长期可持续发展相结合,实现既保增长又提高质量的双重目标。具体来看,宝安可充分利用已有产业基础的先发优势,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强力推进自主创新和循环经济,积极稳妥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着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民营经济,做大做强电子信息、新型装备制造、现代物流、循环经济和文化五大支柱产业,打造高新技术与先进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开放性经济和生态旅游四大基地,把工业大区建设成产业强区。为此,政府可适时择机成立重点支柱产业引导基金,既可以形成强有力的政策导向,亦可以实现“四两拨千斤”的效应,吸引资本、人才等社会资源向重点支柱产业集聚。3、发挥政府有形之手,加大对企业自主创新的财政支持和税收优惠力度,构建“创新经济体”长期以来,以“三来一补”的外向型经济成为企业、地方政府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这种经济发展主体的路径依赖下,企业似乎更热衷于赚快钱,热衷于短平快的项目,而对研发投入、知识产权、自主创新活动不够重视,从而形成9了当前经济发展的短板。如果说这是市场失灵的一种表现,那么就应该发挥政府有形之手,加大对企业自主创新的财政支持和税收优惠的力度,在全社会范围内营造创新理念氛围,最终构建“创新经济体”。对宝安而言,可以充分利用深圳区域金融中心和发达完善的资本市场体系等先天优势,形成和培育一批高成长性的高新技术企业登陆资本市场,在国内外形成强大的示范效应和品牌,借此吸引国内外资源到宝安创业,为创新经济体构建提供后续资金、技术及人才来源。具体措施有:争取科技创新资源、建设创新服务平台、深化产学研合作、加强科技交流合作、拓宽创新项目来源方面来不断完善区域创新手段和体系,特别鼓励高科技企业与国内外著名理工科院校合作,打造研发团队;同时大力扶持关键领域技术创新、鼓励知识产权创造、支持自主创新型优势科技企业、强力推进创新型企业成长路线图计划、加大对科技创新的奖励力度并通过政府采购扶持自主创新等方面强化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作用。4、走“内外源经济并重”发展之路,促企业由“重外销”向“内外销并重”转型,实现企业产品市场多元化强力扶持民营经济,推动内外源经济协调发展,走“内外源经济并重”发展之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新增产业用地要有一定比例用于民营企业发展,优先安排符合条件的民10营企业入驻高新园区、产业集聚基地和工业园。财政安排资金用于民营企业科技研发、贷款贴息、信用担保、资助、补贴和奖励等,同时支持民营企业在海内外上市融资。重点扶持全区民营优质企业,着力培育一批具有高成长潜力的民营中小企业。继续发挥“三来一补”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积极推动加工贸易从装配制造向设计制造和品牌制造转变,引导简单加工装配企业转型升级。由于发端于美国的“次贷”全球金融危机,导致宝安区内众多外向型企业产品滞销、订单中断。在外部市场不景气的大背景下,国家及时启动了“稳外需、扩内需”的方针,为产品偏外销的部分企业提供了度过经济寒冬的一剂良药。对宝安区这样一个高度外向型的经济体来说,更应该帮扶企业由“重外销”向“内外销并重”的产品市场格局转型,实现企业产品市场多元化,大力开拓国内市场,挖掘国内市场潜力。5、抓住国家产业振兴规划等出台的有利时机,推动企业实现转型,化“威”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