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俄罗斯经济体制改革的再反思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对俄罗斯经济体制改革的再反思——《苏共亡党十年祭》读后感研究生部张养志在举国上下欢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之际,学校安排以“红色读书月”的活动全面总结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从而进一步认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指导思想上的唯一性,改革开放伟大实践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首创性。尤其在学习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过程中,通过研读黄苇町同志的著作《苏共亡党十年祭》中相关内容,深感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对“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论断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此同时,对戈尔巴乔夫开启、叶利钦难以为继,进而以失败告终的俄罗斯激进式经济体制改革有了更加深入的反思,并依据相关经济学理论形成了对“休克疗法”的自成体系的分析框架。本文的观点是:俄罗斯的激进式改革之所以惨遭失败,是因为改革遵循了一条错误的逻辑主线,即错误的改革指导思想必然导致对市场经济的非理性认识,而理论上的错误认识又必然导致在实践中实施不符合俄罗斯国情的政策措施。下面是对俄罗斯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这一错误逻辑的分析。一、把自由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经济体制转轨的目标模式,不符合俄罗斯国情俄罗斯继承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计划程度高、国有经济比重大、社会福利多、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经贸往来少、人们的市场经济意识淡薄等是原体制的基本特点。这些基本特点显然与自由市场经济的要求是格格不入的,无视这一客观国情,是俄罗斯经济体制转轨在指导思想上的最大失败。第一,通过快速私有化创造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与庞大的国有经济相矛盾。俄罗斯原来国有经济比重大,在所有制结构中约占85%,在工业部门中几乎占100%,想在短期内使其实现私有化是不可能的。然而,俄罗斯的经济体制转轨却把私有化放在首位,认为私有经济占实际主导地位是市场经济的基础。私有制虽然可以成为市场经济的基础,但市场经济的基础并不局限于私有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特别是在所有制改造方面,需要继承的是发达市场经济中所创造的物质技术成果、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制度、有效的经营机制,而不是形式上片面地将“公有”变为“私有”。第二,俄罗斯经济体制转轨的指导思想排斥政府宏观调控,这与原有经济的高度计划性相矛盾。完善的市场经济需要一整套法律来规范和保证市场主体的正常运行。从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模式来看,可分为发达型市场经济宏观调控、发展型市场经济宏观调控和转轨型市场经济宏观调控三种类型。发达型市场经济宏观调控面对的是成熟的市场经济,因而在调控中更加侧重于保持短期经济的稳定增长,只要调控形式是间接的总需求管理;发展型市场经济宏观调控面对的是不成熟的市场经济,市场运行的基础作用也不完善,宏观调控的内容也就比较多,既要保持总量的稳定,又要促进经济的快速增长,同时还要把长期的结构调控放在重要的位置上;转轨型市场经济宏观调控比较特殊,由于是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过渡,因此,宏观调控本身也成为转轨的重要内容。实践证明,无论是哪一种类型的宏观调控都是市场经济健康运行和发展的重要保证,任何否定宏观调控作用的自由放任式的市场经济,都会使经济走向无政府状态,阻碍经济的发展。1第三,俄罗斯经济体制转轨的指导思想强调社会保障市场化,这与原体制社会福利多的事实相矛盾。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意味着原有体制下的居民的高福利水平就要受到影响。为了保证经济体制转轨有一个稳定的社会基础,必须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循序渐进地改革社会保障体制,特别是在转轨初期尤其要重视居民的社会保障,否则没有民众支持的改革肯定不会取得成功。然而,盖达尔政府改革的指导思想却与此相悖。按照“休克疗法”的要求,在实行紧缩的财政信贷政策的同时,一下子全面地放开物价,这有利于消灭普遍的物品短缺,但是消灭短缺并不一定会提高居民主观上的福利程度。相反地,如果在消费品供应没有增加的条件下消灭消费品的普遍短缺的话,反而会降低劳动者主观上的福利程度。劳动者主观福利程度的降低会破坏民众对政府及其改革的信任,进而失去广大群众对改革的政治支持。俄罗斯具有反人民性质的经济体制转轨“言中”了我们的分析。二、“休克疗法”的理论误区遵循错误指导思想的经济体制转轨必然在理论上陷入误区。俄罗斯经济体制转轨的指导思想是以最快的速度建立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自由市场经济体制。而支撑这一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是美国的自由主义理论,具体来说是新自由主义供给经济学和现代货币主义。根据现代货币主义理论,“休克疗法”希望通过突出货币政策的重要性在短期内解决宏观经济稳定和振兴经济的问题。一般来说,运用这种方法应具备三项基本条件:①市场经济的基础,排除垄断运转的市场机制,具备生产资料与生产要素的市场体系;②已确立的私有制经济并占有相当比例(居主导地位):③配套的财政、信贷、货币制度并具有实施紧缩的条件和手段。1俄罗斯虽然不具备上述基本条件,但是深陷理论误区的改革者仍然按照西方顾问设计的方案一意孤行地“一步跨越深渊”。那么,“休克疗法”的理论误区表现在那些方面呢?第一,在向市场经济转轨方面神化“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反对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俄罗斯政府全盘接受美国自由主义学派的观点,神化“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主张自由放任,认为只要让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就可以达到经济的均衡发展。在他们看来,市场就是医治俄罗斯经济的“灵丹妙药”,只要实行经济自由化,一切问题便可以迎刃而解,长期困扰俄罗斯经济的短缺、衰退将成为历史。在迷信市场万能的同时,俄罗斯政府极力反对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按照西方顾问关于“政府离经济越远越好”的建议和对新自由主义的理解主动地削弱政府本应担负的经济管理职能。结果是政府撤出、留下的“真空”很快成为投机家的乐园,或被“黑手党”经济和“影子经济”所填补,使经济陷入无政府状态的“自由化乌托邦”。俄罗斯这种不管客观条件如何,硬性、全面、一步到位地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做法,是不符合世界经济发展趋向的,即在发挥市场机制在调节资源配置方面基础作用的同时,建立合理的国家宏观调控机制。第二,在反危机方面片面抑制需求,忽视增加供给。“休克疗法”在俄罗斯具有双重任务,即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和反危机同时进行。在反危机方面,盖达尔政府吸收现代货币主义的“精华”,主张优先稳定财政货币,而不是优先稳定生产;在反通胀方面,则主张紧缩财政货币,而不是增加商品供给。这种力图通过抑制需求恢复供求平衡、稳定宏观经济的反危机政策严重背离俄罗斯的经济现实。俄罗斯的经济是一种短缺型经济和衰退型经济。在这种经济条件下,本应采取增加供给、增加投资、刺激生产稳定发展的积极政策,使经济早日告别“短缺”,并摆脱“衰退”的尴尬局面。然而,俄罗斯却采取了完全相反的对策措施。很显然,针对经济过热所采取的抑制需求、实现总量平衡的办法不适合俄罗斯的过冷型经济。这种“照本宣科”的理论教条使俄罗斯深受其害,经济衰退更加严重,生产持续下降,反危机措施变成了引发危机的原因。第三,视西方援助为改革的“动力源泉”和改革取得成功的关键,而不是挖掘国内潜力,总结国内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俄罗斯政府深信,只要按照西方发达国家的意图实施“休1陆南泉、阎以誉编著:《经济转轨的抉择》,中国社会出版社,1994年版第111—112页。2克疗法”式激进改革,西方世界的经济援助就会骤然而至。于是,经济改革的立足点便放在了“外国援助”而不是“增加生产”上,对西方发达国家的援助与投入过分依赖便成为自然而然的事情。在俄罗斯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过程中,外援资金的流入一直被赋予很高的期望值。尽管俄罗斯实施“休克疗法”的初期,一些西方国家和国际组织表示“要不遗余力的促使俄罗斯的民主方针和经济改革取得成功”,然而真正落实到位的援助资金数额却很难满足俄罗斯对巨额资金的需求,进而达到恢复生产的目的。另一方面,由于推行休克疗法导致生产大滑坡,资源枯竭,政府财政困难,使俄罗斯经济已经难以摆脱西方国家的援助,不得不向西方国家不间断地申请贷款,以解燃眉之急。而西方向俄罗斯所提供援助是有条件的。这就是,俄罗斯的经济政策必然符合西方国家的要求和利益。这除了“坚持改革”,加速自由化、私有化这些基本要求之外,坚持货币紧缩政策是提供每笔款项都要提出的前提条件。由此可见,一个国家的经济转轨不应把希望只寄托在国外的援助上,而应挖掘国内因素,实施符合本国国情的改革战略,以取得民众支持。对俄罗斯来说,应把西方的援助看作是经济体制改革中的辅助因素。第四,错误地把制度看作是普遍的,处处同样适用的规则,忽视制度变迁作为学习过程的重要性,是俄罗斯激进民主改革派陷入的第四个理论误区。制度作为约束人们经济行为的规则可分为两大类:有形制度安排如产权、金融制度等形式化规则,以及作为文化外在形式的意识形态、价值观、习俗和习惯等非正式规则。在制度结构中,这两类制度安排是互补的,相对于立即可以改变的有形制度来说,无形制度的变迁则是滞后和缓慢的,因此,有形制度的引进需要一个适应和学习的过程,它是一种文化阐释性接受与融合的过程。市场经济在西方发达国家经过了上百年的演化,而转轨国家要把它压缩在几十年,甚至十几年之内完成,文化变迁的艰巨性可想而知。因此在转轨过程中,有形与无形制度之间将处于一种张力状态:有形制度是引导人们改变旧的认知模式的基本力量,但它又不能脱离文化阐释性接受的程度,要使两者相互适应就必须充分考虑到人们的理解、预期与适应能力。俄罗斯的激进式改革对制度变迁作为学习过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就连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都承认,“过去在改革中试图抄袭西方经济的作法是错误的”。三、“休克疗法”在政策上的矛盾和问题前面讲过,错误的经济体制转轨指导思想必然使改革者陷入理论认识上的误区,而对改革理论的错误理解和认识又必然导致在实践中实行充满矛盾和问题的政策措施。具体到政策措施上,俄罗斯“休克疗法”的主要失误是:第一,在经济危机与财政危机并存的条件下,稳定经济和稳定财政货币难以两全,紧缩政策使企业的扩大再生产条件被破坏。俄罗斯的经济转轨是在经济危机与财政危机交织并发的条件下进行的,这使稳定经济与稳定财政的措施相矛盾。要遏制生产下降,稳定经济,就必须增加投资,放松银根;而为了解决财政危机,压缩预算赤字,又必须削减支出,减少国家投资。二者的不相容性使稳定经济和稳定财政这两个目标不可能兼得。盖达尔政府选择了优先稳定财政货币的紧缩政策,而这种政策措施对俄罗斯的短缺型经济和衰退型经济并不适用。在短缺和衰退的情况下,采取紧缩政策,势必越搞越短缺,越搞危机越严重。第二,在存在垄断的条件下放开价格,很难达到刺激生产的目的。从理论上讲,盖达尔等人的论点是正确的,即高物价既能促使一些消费者离开市场,又能吸引新的供给来源,最终将降低通胀率。但他们不明了,要实现他们的改革,也必须改变现有的制度结构,尤其是重要工业部门的垄断性。要知道,休克疗法的有效性是依靠生产要素的流动性和供应的灵活性来实现的。在垄断部门和企业不大可能对市场信号作出反应的条件下,它们往往利用放开价格之机用单纯提价办法获取利润,而不是用增加生产的办法来提高利润。为了缓和社会矛盾,盖达尔政府决定放开物质生产领域的工资,并使非物质生产领域的工资比照前者的增长情况而增长。这种价格与工资同时放开的政策显然是一对矛盾,其结果不仅不能平衡供求,34使价格趋于平稳,相反势必形成价格与工资轮番上涨,使经济陷入“高成本——高通胀”的恶性循环中。第三,休克疗法的其他措施与私有化进程难以做到同步,两者发生矛盾。俄罗斯的“休克疗法”式激进改革方案是由一揽子政策措施组成的,如价格自由化、最大限度地减少国家干预、私有化等。在这些措施中,价格自由化、减少国家干预容易在短期内实现,而作为经济体制转轨基础的私有化的实施因各种原因则需要很长一段时期才能完成。也就是说,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成长起来的大中型企业很难在短期内对转向市场经济所采取的宏观改革措施所发出的各种经济信号作出灵敏的反应。另外,由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