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年第7期(总第171期)6展览业对北京市的经济影响分析刘大可 李 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会展研究中心 北京 100024)摘 要:本文以北京展览市场为研究对象,对展览业对举办城市的经济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文章认为展览会对举办城市既有直接的经济注入,又具有促进贸易以及提升城市形象等多方面的经济效应;展览业给主办城市注入的增量资金主要流入到展览场馆、组展商、搭建商、展品运输商以及旅游服务商等机构中;展览会对相关产业的带动系数因对“1”的界定不同而不同,品牌影响力大、国际化程度高以及与大众生活紧密相关的展览会对举办城市的经济带动效应更加明显。关键词:展览业;经济影响;扩散系数[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6539(2009)07-0006-07AnalyzeontheEconomicImpactofExhibitionIndustryinBeijingLiuDake/LiMei(BeijingInternationalStudiesUniversity,Beijing100024,China)Abstract:ThearticletookBeijingexhibitionmarketastheresearchobject.Thetheoreticalanalysisandtheempiricaltestwereusedtomeasuretheeconomicimpactthatexhibitionindustrybroughttothehostcity.Forthehostcity,exhibitionindustrynotonlyprovidedthedirecteconomicprofit,butalsopromotedtradeandenhancedtheimageofthecity;Incrementalfundsthattheexhibitionindustrybroughttothehostcitymainlyflowedtoexhibitionvenues,exhibitionorganizers,boothbuildingcompanies,transportationcompaniesaswellastourismserviceproviderssuchashotel;Theindustrialpromotingcoefficientvariedalongwiththedifferentdefinitionsof“1”,brandedandhighinternationalizationexhibitionsaswellastheotherexhibitionscloselyrelatedtothepubliclifewillbringmoreeffecttothehostcity.Keywords:exhibitionindustry;economiceffect;industrialpromotingcoefficient为研究对象,抽取了2008年9月至11月期间在北京举办的10家展览会为样本,对参展商和专业观众的平均花费水平进行了调查,在此基础上又选取了中国国际机床工具展览会、北京国际广播电视电影设备展览会及中国国际宠物水族用品展览会等8家展览会,对其经济带动系数进行了分析。在对展览会的选择上兼顾了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不同性质主办方和不同举办场馆等几个方[基金项目]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北京旅游业与会展业互动机制研究(项目编号:09BaJG244)[收稿日期]2009-06-01[作者简介]刘大可(1969~),男,汉族,山东高密人,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会展研究中心主任,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会展经济与管理、商务会展旅游。李美(1984~),女,汉族,河北秦皇岛人,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07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会展经济与管理、商务会展旅游。会展业凭借较强的经济活力和行业带动性被誉为“经济助推器”和“城市面包”。据统计,美国会展业一年的直接收入达800亿~1000亿美元;法国的博览会和专业展览会每年的营业额可达85亿法郎,参展商的交易额高达1500亿法郎,参展商和展会观众的间接消费在250亿法郎左右[1]。那么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展览业产生的经济影响有多大呢?本文以北京展览市场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年第7期(总第171期)7面,以期能够对北京展览会的经济影响做出比较客观的分析。一、文献回顾国际理论界对会展业的经济影响赋予了较多关注,但大多学者研究的都是节庆旅游的经济影响,其研究内容可分为两个方面:第一,如何计算专业观众的花费以及确定哪部分花费对当地经济产生了影响。如Crompton指出了本地居民、路过者及出于偶然原因参加大型事件的专业观众不应该记入经济影响的范畴[2]。Timothy等提出了建立研究大型事件直接经济影响的三维模型,通过调查观众的花费来源、昀终去向和花费原因,从而确定哪部分花费对本地经济产生了直接经济影响[3]。DouglasMicheleTurco等以柯达阿尔伯克基国际热气球节(KodakAlbuquerqueInternationalBalloonFiesta)为例,建议确定研究范围,从地理区域上追踪专业观众的花费状况[4]。第二,如何通过投入产出模型、投入-产出数据库与计算模块(IMPLAN)和一般均衡模型(CGE)计算经济影响,如Timo运用投入产出模型对考斯蒂宁民间音乐节(KaustinenFolkMusicFestival)进行了经济影响的分析[5]。与研究大型事件的文章相比,专门对展览会经济影响进行研究的文献相对较少。Braun以奥兰多地区为例研究了会展业对该地区的经济贡献,并且把在奥兰多的消费进一步细分为与旅游相关的以下几类:住宿(531万美元,占56%),餐饮(234万美元,占24.7%)、购物(8600万美元,占9.1%)、娱乐(5200万美元,占5.5%)和当地交通(4500万美元,占4.7%)[6]。Kim(2003)等运用投入产出模型,从会展业的产出、就业、工资收入、增加值等方面对韩国2001年会展业的经济影响进行了分析,其中指出平均每位会展活动参与者支出为1969美元,包括酒店住宿(32.7%)、餐饮(11.5%)、当地交通费(4.0%)、娱乐(9.2%)、购物(18.7%)、旅游(7.9%)、个人服务业(8.2%)、商业消费支出(8.2%)[7]。AshMorgan和SimonCondliffe研究了测算会展活动经济影响的投入产出模型、乘数分析法及一般均衡模型等主要方法,并提出了经济影响研究的新模型[8]。从国内研究来看,尽管有关会展研究的文献已有很多,但是对会展活动经济影响的研究却非常薄弱。已有的研究可以划分为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两类。从定性研究来看,文献相对较多,这些文献大多从宏观角度分析会展经济的高效益性、产业带动性及其对举办城市的经济影响。例如,余向平运用凯恩斯经济学乘数效应和萨缪尔森经济学乘数与加速效应相互作用原理解释了会展业的产业带动效应[9];李杰对会展产业带动系数进行了分析,他认为会展业的经济影响不可以机械地用固定数值来确定,系数的高低与配套服务产业发育成熟的程度有关,只有在配套服务产业相对成熟的条件下成功举办的会展活动,才能既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又有可观的产业带动效应,这样,会展业与其相关产业才能进入高倍乘数效应的良性循环[10]。从定量研究来看,文献相对较少。研究的重点一方面是从旅游的角度探讨参展商及专业观众消费水平及消费结构,另一方面是对展览业带动系数的研究。例如,刘大可以前往北京参展的参展商为例,不仅从总体层面分析了展览会举办期间参展商对举办城市旅游业的贡献,而且从本地与外地参展商、海内与海外参展商、不同领导层级带队的参展商等不同视角,详细分析了不同因素对参展商旅游消费构成的影响[11];杨杰、胡平以2005上海国际汽车展为案例,用实地调查数据分析了参展观众的本地旅游消费构成,并进一步探讨了国内外地观众与境外观众以及不同身份观众的旅游消费结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12];此外,在对展览业带动系数的研究中,胡平等以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为案例,得出了上海展览业的拉动效应为1∶8.4的结论[13];宁波大学国际贸易学生课题组(2008)以第六届中国国际家具博览会为例,对宁波会展经济拉动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的拉动比例为1∶6.1[14]。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学者虽然对展览业的经济影响已经帀始关注,但是展览会对举办城市究竟能够带来哪些经济影响,无论是从理论方面还是从经验数据方面,至今仍然没有形成相对一致的认识。正是基于此背景,本文试图通过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对展览业的经济影响做进一步的探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年第7期(总第171期)8讨。二、展览会经济影响的四维模型:一个基本的理论分析展览会能够给举办城市带来经济影响,这已经成为一个有目共睹的事实。但是这些经济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些层面,目前在理论上尚缺少一个有说服力的基本构架。很多文献提到了会展业具有“1∶N”的产业带动效应,然而究竟谁为“1”,谁为“N”?显然对这些问题需要做出进一步的分析。基于这种状况,本文结合展览会的运行特点,首先从理论层面提出一个四维模型,作为研究展览会经济影响的基本理论构架(详见图1)。从图1可以看出,展览会对举办城市的经济影响主要由以下4部分构成:(1)展览会的直接收入,通常是指展馆和组展商获得的收入,具体包括由展馆和组展商共同获得的展位租金,主要由组展商获得的展览会、研讨会、表演等的门票收入,以及包括赞助、广告、政府补贴等在内的其他收入;(2)展览会相关产业的收入,通常指展览会配套设施及服务提供商所获得的收入,主要包括展台搭建、装饰、布置的收入,展台服务、通讯及宣传的收入,运输、理货费及垃圾处理的收入,人员餐饮、住宿、交通、旅游、娱乐、购物等差旅方面的收入;(3)展览会的贸易成果,包括成交合同额以及意向合同额等。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展览会成交有本地企业之间的成交、本地与外地企业之间的成交及外地企业之间的成交,而在研究展览业对本地经济的影响时,外地企业之间的成交额不纳入考虑的范畴;(4)潜在经济效应,主要是指展览会的举办提升了主办城市的形象,为业内人士了解举办城市的经济环境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从而有助于吸引更多的投资,这种潜在效应对举办城市的经济影图1 展览会对举办城市经济影响的四维理论构架●展位租金●门票●其他——赞助、广告、政府补贴直接收入潜在经济效应展会成交额相关产业收入●目的地形象的树立,吸引投资●展台搭建、装饰、布置●展台服务、通讯及宣传●运输、理货及垃圾处理●人员餐饮、住宿、交通费等差旅费用●本地企业达成的成交额响通常是持久的。因而,研究展览会对主办城市的经济影响,需要从以上4个方面统筹考虑。只有将这4个方面的经济影响综合在一起,并同时考虑到因经济活动的连锁反应而引发的乘数效应,才能够比较准确地测算出展览会对主办城市的经济影响。然而,现实中由于有些因素是很难测量与获知的,从而导致在进行实证研究时,通常只能采用数据相对容易获取的指标进行测量,对那些难以获取真实数据的指标只能做出相对合理的推算。以潜在收入为例,可以确定展览会的举办能为主办城市带来新的投资与商机,但是却很难测算这些商机的具体数字。鉴于调研的难度及部分因素的不可操作性,本文在以下实证分析的部分中,重点研究展览业的直接收入和展览业相关产业的收入对展览会举办城市的经济影响,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其他两个方面的经济影响不重要。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年第7期(总第171期)9三、研究设计从前文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展览会带来的经济收益分散到展馆、组展商、搭建商、广告媒体等多种主体中,而且很多收益主体通常将收入数额视为“商业秘密”,因而很难通过调研收入的方式获取展览会的经济数据。鉴于此,本文借用宏观经济学在GDP测算中所采取的“总支出=总收入”的思路,通过调查参展商和专业观众的花费来研究展览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