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讲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主要内容: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变革和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形成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基本内容确立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比较优势当前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指导方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问题(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收入差距问题、雇佣劳动与剥削问题)实现充分就业和完善社会保障问题人们关注的重大理论问题当代两种制度——以我国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是什么关系?实践中的社会主义制度是否优越于资本主义制度?公有制是否优越于私有制?什么是公有制?资本和企业的社会化是不是公有制,股份制企业是不是公有制?有利于发展生产力的形式是否就是公有制?公有制是不是一种手段?在我国现阶段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有制是否一定要占主体地位,有什么理论依据?今后能否继续保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公有制、国有制和社会主义是什么关系,公有制的比重是不是判断社会主义性质的决定性标志?我国现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是什么性质,是否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市场经济形式能不能有机结合?经济制度(社会经济制度)的核心内容是所有制关系或财产关系(劳动对它的客观条件的关系)。经济制度相对于上层建筑又称为经济基础。经济制度是一个历史范畴,人类社会已经经历了多种不同的经济制度。所有制形式从而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所有制形式和生产方式往往不是单一的。所谓“基本经济制度”,就是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条件下基本经济关系的总和,是从所有制关系的基本格局、基本属性和经济关系的基本方面来看的复合经济制度。这种基本经济制度所形成的是一种综合经济基础,是一种长期相对稳定的社会经济结构和独立的社会形态。一、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变革和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形成建国以来,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和两次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经历了一个形成、发展和完善的过程。1、基本经济制度变革的历史过程宪法基本经济制度法定所有制结构经济地位1949年共同纲领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多种经济成分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在国营经济领导之下,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反对少数人所得而私1954年宪法过渡时期经济制度多种经济成分国家所有制,合作社所有制,个体所有制,资本家所有制国营经济为领导力量,优先发展国营经济,逐步消灭剥削制度1975年1978年宪法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法律允许的城镇或农村非农业个体劳动者,公社社员可经营少量自留地和家庭副业(残余)国营经济为领导力量宪法基本经济制度法定所有制结构经济地位1982年宪法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公有制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个体经济国营经济为主导力量,个体经济为补充1988年修正案同上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国营经济为主导力量,个体经济、私营经济为补充1993年修正案同上同上国有经济为主导力量,个体经济、私营经济为补充1999年修正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国有经济为主导力量,非公有制经济为重要组成部分2004年修正案同上同上公民合法私有财产不受侵犯2、基本经济制度演变的三个阶段(否定之否定过程)法律标志实际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所有制结构共同纲领1954年宪法1949-1956建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过渡时期经济制度国家所有制合作社所有制个体所有制资本家所有制1975年宪法1978年宪法1956-1987改造完成——党的十三大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1982年宪法1999年修正案1987-2004十三大——现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其他非公有制经济3、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法律规定2004年3月14日十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3、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法律规定国有经济,即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力量。国家保障国有经济的巩固和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农村中的……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是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城镇中的……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二、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基本内容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基本内容包括两个侧面、三个要点坚持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坚持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非公有制(私有制)经济成为重要组成部分。以现代的、科学的、社会化的生产力为基础以劳动者共同体为基本社会形式保持生产条件公共所有权的统一和不可分割实现劳动和所有权的直接统一社会成员或共同体成员拥有同等的权利和义务以共同体为中介实行共同占有(共同生产,联合劳动,民主管理,共享产品)(1)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一般涵义和特征1、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2)我国初级阶段公有制的特殊性公有制借以建立的生产力始点基础十分落后公有制的产生主要不是由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所有制之间的基本矛盾决定的公有制只覆盖到社会经济的一部分公有制大多采取国家所有制或政府所有制形式公有制具有一定的地域性质和局部性质公有制有范围和公有化程度不同的多种形式公有制采取多种不同的实现形式(有可能包含私有制的因素)在公有资本基础上广泛实行雇佣劳动制度和按要素分配的制度。(3)现阶段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体现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需要有量的相对优势,但更需要的是资产质量的比较优势。国有经济控制经济命脉——使国有经济在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处于支配地位,对于经济社会发展起关键作用,其目的是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国有经济发挥控制力,必须同现代市场经济相适应,必须同国有经济在市场经济中的职能定位相统一。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以独资企业形式存在的国有经济(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经济,还包括混合企业资产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公有制主体地位的要求是就全国来说的,而且是动态的和发展的;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产业、不同的发展阶段,可以而且应当有所差别,甚至应允许特殊性和例外。(4)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公有制实现形式的涵义:公有资产所有权在经济上实现的形式。不包含任何公有资产的企业形式不可能成为公有制的实现形式;私人资本和企业的社会化不等于公有制的实现形式。两种基本的实现形式产权统一的形式:所有者同时是企业主。包含两种不同的资本组织形式:公营独资企业;公私混合型企业。产权分离的形式:让渡经济所有权,所有者不充当企业主。可有不同的经营方式:租赁,借贷,资产承包,出售专营权。2·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涵义多种所有制经济的构成多种公有制经济:全民所有制(国有经济)、集体所有制多种非公有制经济(私有制经济):个体农户、私营经济、外资经济各种所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混合所有制”)各种所有制和各种经济成分的关系、地位和作用长期并存,混合生长,共同发展,优势互补均为重要组成部分,发挥重要作用3、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特征(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特征公私并存、社资兼有的复合经济制度和综合经济基础。经济制度的性质是由多种所有制形式和生产方式共同体现的,既有非此即彼的特征,也有一定亦此亦彼的特征。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控制经济命脉。经济制度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基本性质和前途,体现了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质的区别。私有制经济是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力量。既体现了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某些共同点,也体现了与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的质的区别。“一切差异都在中间阶段融合,一切对立都经过中间环节而互相转移,对自然观的这样的发展阶段来说,旧的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不再够用了。辩证的思维方法同样不知道什么严格的界限,不知道什么普遍绝对有效的‘非此即彼!’,它使固定的形而上学的差异互相转移,除了‘非此即彼!’,又在恰当的地方承认‘亦此亦彼!’并使对立通过中介相联系;这样的辩证思维方法是唯一在最高程度上适合于自然观的这一发展阶段的思维方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995年第2版第4卷第318页)所有制形式所有制结构生产方式劳动和所有权关系劳动方式分配方式分配关系经济形式交换方式调节方式生产目的生产直接目的多种所有制形式长期并存:公有资产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经济命脉私有制经济成为重要组成部分多种生产方式同时并存;劳动和所有权分离为主,辅以统一的形式;雇佣劳动为主,辅以个体劳动和局部联合劳动。多种分配方式同时并存:按要素所有权及其贡献分配为主;辅以自劳自得和按劳分配普遍化的商品生产或市场经济:价值规律和市场调节国家对资源配置和经济运行实行强有力控制多种生产目的同时并存:剩余价值(资本增殖,利润)为主;辅以交换价值和直接使用价值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关系的特征(2)初级阶段经济制度与其他制度的关系经济制度历史联系共同点不同点资本主义同时并存于人类社会同一发展阶段,二者不属于直接对立物均存在私有制、独立产权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两种不同的发展道路,公有制和私有制处于不同地位新民主主义二者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两个先后相邻阶段,属延续和发展的关系所有制形式和结构相近,均为综合经济基础法律上公有制的地位不同,国有经济的控制力不同传统社会主义为初级阶段经济制度建立的前身和第二次革命的出发点社会主义道路的两阶段和两历史形式,均存在两种低级形态公有制形式所有制结构和经济成分的地位存在显著差别未来共产主义第一阶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未来目标均属公有制形式经济制度和所有制形式有质的区别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依据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在总体上是符合经济制度演变的一般规律的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同中国特殊发展道路的要求相适应的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从总结中外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中得出的正确结论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适应变化了的情况确立的1、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符合经济制度演变的一般规律(1)生产的社会形式(从而生产关系)必须同生产力相适应的规律。这一规律表现为:所有制形式要同劳动资料的性质和生产力发展的历史阶段相适应;所有制形式要同历史性的生产目的和历史性的利益关系相适应;所有制形式要有利于发挥各种生产要素的作用和最大限度地提高劳动生产率;所有制形式要同生产力性质所决定的交换方式、资源配置方式、经济形式相适应(2)劳动和所有权相互关系随生产方式变化的规律。劳动和所有权相统一的最初形式——原始类型的共同体(如亚洲村社)和各类小家庭农业,不适合于将劳动发展为社会劳动。劳动和所有权的分离以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不可避免。劳动和所有权的重新统一是一种客观要求,但必须建立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创造的物质基础上。(3)所有制形式和交换方式(经济形式)紧密联系、相互作用和同步变化的规律。在私有制和社会分工的基础上,以商品生产和价值形式交换劳动。随着商品生产和价值形式的普遍化,个体所有制将发展为资本主义所有制(资本和雇佣劳动的关系)。在社会直接占有和共同生产的基础上,实现劳动的直接交换。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条件下,经济制度发展演变的一般规律是不能违背的,改变的只是规律借以实现的形式。2、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同中国的特殊发展阶段相适应的(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定位特殊的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属于“后发展国家社会主义”。实质是后发展国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