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第八讲:政府和宏观调控政策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八讲:政府和宏观调控政策•本讲主要内容。•简单介绍政府在现代经济中的作用。•对政府作用的合理界定问题。•政府的经济政策。财政,货币,产业政策,类型,具体方法。•对政府具体政策的实证分析。•政府的作用.•传统的经济学认为政府的作用是反对垄断,提供公共产品(如保卫祖国,维持秩序,和提供其他私人所不愿提供的产品),保护产权(或私有财产),减少经济外部性产生的影响。•传统经济学的政府功能的基础是“天赋人权”和“契约论”,它是对封建专制的政府理论的革命,它认为人是理性的,不需要任何政府的领导,而且任何政府都不能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别人。同时怀疑集体理性,实际上,政府是功能性的而不是领导性的。•因此,传统的政府,“小政府”,如美国在林肯时代,整个政府(包括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地方政府)的政府支出占GDP的比例不足9%,地方政府(locoalgoverment)一般来说,政府的公务员是三人。•传统的政府也会提供一些“准公共产品”或非公共产品。但这些产业一般会最终出售给个人,因为,这往往会被认为是不公正和缺乏效率的。•政府不直接从事经济活动,因为政府投资会被认为挤占私人的投资;政府也不干涉经济,因为从斯密时就有的“看不见的手”对经济的决定被以为是最有效率的。•政府角色的变化始于凯恩斯,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认为,市场经济在自发条件下会有集体的悖论产生,这种结果如30年代的大萧条表明,单靠市场自发性的调节不足于使经济有效运行。因此,辅助于甚至纠正于“看不见的手”的功能的,是政府“看得见手”的作用。•政府因此有了调控宏观经济,防止通货膨胀,降低失业,广泛渗透于国民经济方方面面,发展经济,消除贫困等等经济功能。•政府执行这些功能,50多年以来,世界经济没有发生类似30年代大萧条的历史,这使得政府的触角越伸越长,政府对经济,国民的干预也越来越广,不仅落后的没有经过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国家,其政府因为专制的传境对国民经济进行广泛干预外(这种干预一方面因为专制的传统,另一方面又配合于凯恩斯的经济理论),发达国家的政府膨胀也很惊人(目前,美国联邦政府是世界上最大的机构组织organization,比第二大的通用汽车大几乎一倍)。•张维边“只要废除审批制,中国的GDP增长率可以达到30%”•中国的老百姓买房,要承担巨额土地出让金和100多项各种名目的税费。还有房地产开发商的高额利润,而在美国税费只有四种:所得税、赠与税和遗产税,为了让低收入者拥有住房,1999年,政府就减免购房建房者的税性1020亿美元,其中购房建房贷款利息减免530亿美元。•购买相同的汽车,中国人花的钱比美国人多花一倍的钱,而收入是美田人的1/20。美国买车只交纳消费税和8美元的牌照费,中国的消费者在1999年中央政府明令取消238项收费后,还得负担200余种名目繁多的收费和厂商的暴利。•因此引起了“政府失灵”。自由经济的重新提出是现代西方经济的一大主流(近几年的经济学诺奖获得者中,理性预期学派,公共选择理论,新制度经济学等都对现代政府的作用提出了疑问)•为什么会有政府失灵。公共选择理论指出了政府决策的复杂性和无效率。政府不可能使决策满足大多数人的利益。(尽管某些政府领导人有想代表大多数人的想法,我们也不怀疑他有此美好想法,但想法不可能成为现实,不能成为现实的想法如果成为广泛宣传的理论,这本身证明政府失灵的严重程度。)政府失灵还由于政府政策在实施过程中的复杂性。往往政策的制定需要时间,被批准需要更多时间.最终实施的时间消耗后,可能实施的政策的环境与实施政策的结果与最初制定政策的初衷已经完全相反了。政府的失灵一个根本原因就在于政府的权力带来的’寻租”(rentseeking),寻租带来腐败,越大的权力寻租机会越大,腐败越大,而寻租活动仅仅是在分配中通过改变分配方式来获取利益,并不创造社会财富(反而浪费社会财富),因此导致政府活动无效率。政府的失灵不仅在于寻租,当寻租引发政府的创租(rentmaking)时,政府借对经济的领导作用实际是完全满足自己的私利,对经济的损害就更大.•政府的经济政策。从对宏观经济的稳定出发政府的经济政策主要有两类,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笑。从引导经济发展的结构出发,经济政策还包括产业政策。如果考虑政府对经济中贫富的调整,政策中还应包括收入政策和其他一些转移支付的政策。•财政政策。(fiscalpolicy)•是指中央政府采取政府支出,税收,转移支付等方法来影响社会总需求,从而改变国民总产出。•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在国民经济萎缩时,面临需求不足,政府采取的旨在扩大社会总需求的政策。包括减税,增大转移支付,增加政府开支,实际的效果往往伴随着政府的财政赤字,因此政府在扩张性财政政策中依靠发行国债筹集资金。这样会引起利率上升,当利率上升时,会使私人投资下降,产生挤出效应。•政府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具体分析。(1)减税。如果减税被认为是暂时的,则理论研究表明对于需求的扩张效果是不明显的。由于收入的增加对于消费需求的增加不是同比例的,因此,减税引起的需求增加效果愈来愈不显著,更何况,减税不利于社会削减贫富严重分化的目标。(中国的税收占居民可支配收入不到10%,美国大约占40%。因此减税不是中国政府的可利用的证词。J但加工资明显是扩张性质的政策,只是现实的杜会效果更恶劣。)(2)增加政府支出。如果政府的支出能够真正并且完全转化为社会购买,则支出的增加会带来相应的社会总需求的扩大。但是,以美国政府支出效率来看,情况并不理想。(美国1美元最终有0.51美元形成购买。其他都因为寻租等原因流失,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又有“三个代表”的中共执政,但现实生活中的腐败程度使我们认为,在中国40%的最终购买形式应该是乐观的。)还有,政府的购买如果是有效的,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或用于国民素质的提高,那么对经济的发展是有利的,而如果政府花大量的钱去“广挖洞”或造纪念馆,对经济的长远发展是不利的。(3)增加转移支付。这是一种最有效的扩大社会总需求的方法,因为穷人的消费比例总是远远高于富人,因此把富人的钱转移给穷人一定会扩大社会消费需求。但这个政策有两个问题,一是对社会生产的效率的侵害,富人会因此减少工作的努力,穷人也会更依赖政府;另一方面转移支付对总需求的影响程度是值得怀疑的,穷人因为增加收入所增加的消费需求是基本物资生活需求,基本物费消费需求的增加对社会经济的总产出的扩大是极其有限的。•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包括,增税,减少政府支出,减少转移支付。现代经济环境下的政府,在紧缩性的财政政策上,用的最多的是增税和减少转移支付。因为政府的支出往往具有能上不能下的特点,庞大的财政赤字,使得政府最终削减社会福利等转移支付,当这些依然弥补不了时,增税总是必然的,所以现代政治学认为,企业的经理和政府的官员形成了社会的官僚机构和阶级,他们首先代表自己的利益,对社会其他阶级进行剥削和压迫。•货币政策。(monetarypolicy)•指中央银行为代表的货币主管部门以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等方法调节货币的供给,从而调节社会总需求的政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在国民经济面前总需求不足的困境时,货币当局扩大货币的供给,从而使利率降低,促进投资需求的扩大,从而使社会总需求水平提高。扩张性货币政策的特点是货币的供给量提高,并由此而来的利率下降。•扩张性货币政策的具体方法。(1)公开市场业务。(open-marketoperations)。是最常用的方法,在证券市场上买入证券,货币被投入,证券的价格提高,意味着收益下降,即利率水平的下降。公开市场业务的优点是灵活,具有逆向可操作性,且具有收益性,缺点是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力较小,适宜微调。(2)再贴现率。(thediscountrate)中央银行具有最终贷款者的功能,它对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统称为再贴现率。(银行的贷款中,一种是以商业票据贴现形式进行的,当商业银行将收到的票据向中央银行贴现时,就是再贴现。)再贴现率和商业银行的存贷利率具有直接的联系,商业银行总是根据再贴现率决定存贷款的利率。因此当中央银行降低再贴现率时,货币政策是扩张性的。(3)存款准备金。(reserverequirement)存款准备金是商业银行为了应付储户提款而贮备的流动资金,这些资金存放在中央银行中,储存金额占总存款的比例为准备金率,准备金包括法定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法定准备金由中央银行的法定准备金率决定。当中央银行降低法定准备金率时,商业银行可用于贷款的金额增多,由于货币的乘数效应,社会的资金供应量极大增加,从而使社会总需求增加。采取增大准备金的方法对经济的影响效果是最大的,但是由于准备金率的调整涉及的部门和范围太大,因此这一方法并不常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的具体分析。(1)公开市场业务中的买入证券。在经济萧条的条件下,个人由于宏观经济环境影响,对证券收益的预期是不乐观的,因此政府债券尤其是股票价格下跌,个人在证券下跌的背景下,不会购买征券,因此投资的利率极大,中央银行买入证券(俗称托市)使证券价格上升,企业融资成本降低,从而促进投资,扩大了社会总需求。但是,如果证券的价格下跌是由于证券本身的投资价值决定的,则托市本身意味着对效率的否定。(2)利率。利率的减小对于总需求的扩大历来是西方经济学争论最多的。古典的经济学正是建立在利率的减小对宏观经济的刺激上面的。但是,凯恩斯的经济学则认为存在所谓的“凯恩斯陷阱”即在利率降到某一值后,无论利率如何下降,由于人们所具有的货币投机动机,需求不会增加。“你可以将马牵到河边,但不能让它饮水”,因此对在萧条经济下,利率降低对经济扩张的作用是值得怀疑的。而货币主义则认为,利率的降低对经济的启动是至关重要的,任何经济扩张总是以利率降低为条件是他们最主要的证据。(3)准备金率的降低。准备金本身就是许多自由经济学家反对的。(如果从自利的角度看,个人的商业银行会从自己的风险和收益出发,调整好准备金,并且会最大限度的规避风险和赢得收益,从而最有效率)当然,从中央银行产生后,准备金的制度便一直存在,这种制度以一种个体的无效率得到降低宏观风险。但改变准备金的比例由于其对银行的巨大影响是不常用的,而且,理性预期学派认为当人们对调控准备金有所预期时,准备金的调整不仅没有预期效果,甚至还有相反效果。•紧缩的货币政策。与扩张的货币政策的实施正好相反,中央银行卖出证券,向上调整再贴现率和存款准备金率。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当利率升高时,投资的降低,因而总需求的降低是各派经济学都同意的。并且认为,降低需求,尤其降低通货膨胀的最好方法就是采取货币政策,减少货币供给,有人曾比喻“抑制需求用货币政策是拉绳,而扩大需求用货币政策是放松绳子,前者的效果是明显的,后者几乎无效”•对货币政策实施与财政政策实施部门间关系的具体分析。•实施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分别属于政府和中央银行。关于政府和中央银行的关系,不同的国家是不同的。美国的政府和中央锻行是各自独立的,官员的任命也有着相对独立性(FED主席由国会任命,对国会负责,并且与政府的任期交又,保证其独立性。)宪法规定,中央银行独立执行货币政策,并且中央银行没有给政府的扩张性财政政策提供货币方面支持的义务。这样,使得美国的财政与货币政策并不总保持一致。政策组合有可能是,扩张的财政和扩张的货币政策。前者使需求扩大,后者保证利率的降低,促进扩张的财政政策,但这种政策搭配与紧缩的货币政策搭配时,由于利率的极大上升,当扩张的财政政策与紧缩的货币政策搭配时,由于利率的极大上升,产生的挤出效应使私人的投资降低,从而使扩张财政政策的扩张性得到抑制,消除可能产生的通货膨胀。另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的结合,可以一方面减少财政赤字,另一方面利率降低形成宽松的投资环境,使经济在私人投资增加的情况下启动,这是古典经济学所追求的方式。当政府财政赤字严重,并且伴随比较严重的通货膨胀时,紧缩的财政政策和紧缩的货币政策是解决两个问题的政策搭配。但双紧缩的政策有可能政策过头,使经济滑入需求不足的泥潭。(中国在1996年庆幸治理整顿,“软着陆”成功的同时,实际上的政策过头使中国直到现在尚未摆脱

1 / 3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