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实用4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参考资料,少熬夜!教学设计方案实用4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教学设计方案实用4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教学设计方案1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得数;进―步熟悉常见的数量关系,能应用相关的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并能说明解决问题的想法。2、能在解决问题中发现新的数量关系并应用于解决相关实际问题,培养细心笔算、认真检查的良好品质。教学重点:常见的数量关系应用。教学难点:综合应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s1、做练习五第12题,练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教师出示题目,让学生说说这几道算式的特点。思考: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计算方法是什么?提示:先说说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方法,再进行竖式计算。比较:两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有什么相同点?明确:三位数乘两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相同,都是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乘数,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乘数,再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2、提出问题:我们学习了哪些基本的数量关系?小组合作交流,学生整理信息再进行汇报。二、基本练习1、做练习五第13题。让学生自主填表,说说“单价、数量、总价”和“速度、时间、路程”这两组数量之间的关系。说说题中已知哪两个数量,根据数量关系式怎么求第三个数量?又是根据什么进行列式计算?2、做练习五第14题。让学生说说已知什么条件,要求什么问题?学生在反馈时,重点让他们说说已知什么?要求什么?用到的数量关系式是什么?列算式依据是什么?最后让学生进行汇报交流,“通过练习,引导学生初步感知“速度、时间、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3、做练习五第15题。参考资料,少熬夜!出示练习题,提问:这道题又和我们生活中什么问题有关呢?(工程问题)组织学生结合题目认识工程问题中的“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分析工程问题的数量关系: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组织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组织全班汇报交流:第(1)题:24×8=192(个)第(2)题:192÷24=8(时)第(3)题:192÷8=24(个)4、做练习五第17题。思考:解决这个问题时,要先算什么,你是怎样思考的?明确:根据什么问题找出数量关系?让生注意解答的格式。三、综合练习1、做练习五第18题。让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说说是怎样根据问题选择条件的?让学生自主解答。再进行汇报。教师提问:有没有不同的解答方法?2、做练习五第19题。说说你是怎样分析数量关系的?让学生自己解答。全班交流过程中让生体会到:列综合算式计算的简便之处。3、完成练习五的思考题。这道题可以供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练习,在巩固竖式计算方法的同时,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四、全课小结1、总结评价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2、布置作业完成补充习题。板书设计:练习五基本数量关系:总价=数量×单价/路程=速度×时间数量=总价÷单价/时间=路程÷速度单价=总价÷数量/速度=路程÷时间《教学设计》教案2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参考资料,少熬夜!3.能解释诗句中个别词和诗句的意思,并能想象出《望天门山》一诗所描绘的景色。4.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导语:上个星期我们学习了第一单元,同学们一起走进了一个奇幻美妙的童话世界,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二单元,一起去感受现实生活中大自然山水风光的别样魅力!(一起阅读单元导读)进入新课学习:现在,我们将要学习第二单元的第1篇课文《古诗三首》,第一首就很了不得了,它是唐朝大诗人“诗仙”李白写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他描绘天门山美丽风光的《望天门山》。二、简介作者李白(701—762),字太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他的诗对后人有着深远的影响。它是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之一,也是我国文学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他经历坎坷,思想复杂,及时一个天才的诗人,又建有游侠、隐士、道士等人的思想气质。儒家、道家、游侠三种思想,在他身上都有体现。李白留给后世九百多首诗篇。这些熠熠生辉的诗作,也反映了他一生的心路历程,也是盛唐社会现实和精神生活面貌的艺术写照。李白一生都怀有远大的报复,他毫不掩饰地表达对功名事业的向往。三、初读课文1、分三个组来读,比一比,哪组读的更好。2、要求:正确、响亮、有节奏。3、全班一起朗读。四、学习《望天门山》明确目标,尝试学习。1、尝试学习,开动脑子积极思维,理解能独立学懂的知识,并发现疑难。2、展开想像与联想,会把文字信息转化为画面,初步进入意境,并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引导学生逐词逐句理解诗句的意思A—扶学生学习第一句,初步掌握学习方法。1、先运用不同手段突破断,开,回,出,来这几个难懂词的意思。(注:断,开,回,出,来联系实际,展开想象法。)2、指导学生串讲句意:天门山被长江撞断,浩浩荡荡向东流去。3、教师指导学生想象——天门中断楚江开写出了浩荡东流的长江冲破天门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它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由于长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山。在参考资料,少熬夜!作者笔下,长江仿佛是有巨大生命力的事物,显示出冲破一切阻碍的神奇力量。4、总结学习方法:先解字词,再串句意。(这样扶着学生,其目的是为了在方法上教学生如何学.)B—半扶半放引导学生学习第二句。1、指导学生看教学图,启发想象,训练回这个教学难点。2、让学生试着自己串讲句意,教师点拨纠正。3、指导学生开拓想象——碧水东流至此回又反过来写夹江对峙的天门山对汹涌奔腾的长江的约束力和反作用。由于两山夹峙,汹涌的长江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一个回字,翻滚抛掷,变化无穷境界全出。如果说上一句是借山势写出水的汹涌,那么这一句则是借水势衬出山的奇险。C—放手让学生自学三,四句。1、让学生分成四人小组进行讨论学习,然后汇报,2、教师了解反馈,及时纠正。3、再一次提示学生展开联想——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两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上句写远望天门两山所见的雄姿,下句则点明望的立脚点和诗人的淋漓兴会。诗人并不是站在岸上的某一个地方遥望天门山,他望的立脚点是日边来的一片孤帆.一个出字,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带上了动态美。当孤舟顺流而下,远处的天门两山扑进眼帘,显现出愈来愈清晰的身姿时,两岸青山相对出的感受就非常突出了。出字不但逼真地表现了舟行过程中天门山特有的姿态,而且寓含了诗人的喜悦之感。青山既然对远客如此有情,远客自当更加兴味十足。孤帆一片日边来传神地描绘出孤帆乘风破浪,越来越靠近天门山的情景和诗人欣睹名山胜景,目接神驰的情状。D—串讲全诗意思,进一步加深理解诗句的意思。《望天门山》一句一个画面。在诗人笔下,山,灵秀;水,矫健;帆,潇洒,无须刻意修饰,全天然巧成。这种白描的手法使这首诗清新,明丽。更令人称奇的是此诗题为望天门山,而在诗中却无一个望字。但你去慢慢揣摩,细细体味,就会发现每句诗中都隐含望的神韵。品味想象,欣赏意境。(欣赏意境是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也是有感情地朗读训练的前提,是古诗教学的关键。)1、紧扣词句.让学生读全诗,说说哪些词语用得好。这些词让你想到一个怎样的画面(提供像,简直等词帮助学生描述。)2、想象画面法.提示:在舟中望天门山。你看到了哪些美丽的景物你有什么感想(进一步强化了词义句意的理解,强化了学生对古诗内容的印象,让学生在品味词句,想象漫游参考资料,少熬夜!中体会大自然的美景,受到了美的熏陶和教育。)指导诵读诗句。1、学生尝试,获取体验。(读读看,语句这么美,怎样才能读得美呢)2、学生汇报,教师归纳,教给方法:a—读出节奏感。b—分辨重音区别语调划分节奏3、改变形式,反复诵读。(范读—→齐读—→个别读—→小组读—→背诵)五、总结古诗学习方法,布置作业。1、古诗学习方法:先解字词,再串句意—→品味想象,欣赏意境2、背诵并默写《望天门山》。教师教学设计3一、融入情景——让作业充满生机《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在作业设计时,把丰富知识、发展思维寓于趣味之中,让生动有趣的作业取代单调乏味的作业,以激发学生的作业兴趣。如教学《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后,布置这样一道作业题:高老师计划用2小时批改作业和备课,实际批改作业用了1小时30分,备课用了6/5小时。请问高老师有没有按时完成任务?把知识点融在情境之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兴趣爱好、知识掌握情况,灵活运用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学生愿做、乐学。二、自主编写——让作业丰富多彩《课标》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作业设计中,我们可以根据教学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编写作业题,使学生学会思考、学会提问。如教学“倒数的认识”一课后,学生基本掌握倒数的概念和求倒数的方法。这时,教师引导说:“同学们,今天高老师把布置作业的任务交给你们,你们打算为这节课设计怎样的作业?”学生们都兴致勃勃地参与到作业设计中来,而且设计的作业远比教师布置的作业要丰富多彩。如:生1:进一步弄清什么叫互为倒数,怎样求一个数的互为倒数。生2:先写几个数,然后写出这几个数的倒数。生3:跟同学继续讨论0和1的倒数情况。生4:找出小数、带分数的倒数。对于完成自编的作业,学生不仅乐意,而且全身投入,作业质量高,既较好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三、加强应用——让作业回归生活《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参考资料,少熬夜!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在作业设计时,应注重从实际生活中提炼出数学问题,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去体验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学习“长方体的表面积”一课后,可设计这样的作业:1)收集几个长方体包装盒,分别测量计算出用料面积;2)将10盒香烟包装成一条,你能设计出几种不同的包装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最合理,为什么?3)到超市做一次调查,看看超市里的一条(10包)香烟是怎样包装的,为什么要这样包装?通过这样的作业,学生进一步了解了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加深了对数学价值的认识,实践应用能力也不断得到提高。四、自主选择——让作业满足差异《课标》基本理念指出:“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每个学生都有丰富的知识体验和生活积累,每个学生都会有各自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了避免出现“会了、懂了继续做,不会、不懂却不做”的现象,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就要根据每个层面学生的需求设计作业,让不同水平的学生自主选择,给学生作业“弹性权”,实现“人人能练习,人人能发展”。一般情况下,教师为学生提供“A、B、C”三类作业,供学生自由选择。教学设计方案4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理清本文行文思路。2、研究本文中反问句,理解其语气强烈的作用。3、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观点,锻炼学生思维能力。教学过程一、导人当你为宇宙的神秘而惊异,为人类的智慧而自豪时,你是否想到,正是大自然那无与伦比的智慧创造了这一切,你的心灵是否因此而受到深深的震撼呢?然而,不自量力的人类却妄图面对充满了母性关怀和父性智慧的自然说:我要征服你!快看看这篇文章,望我们保持理智的清醒和灵魂的温情吧。二、整体感知学生反复阅读课文,然后围绕问题:作者提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为什么提出要敬畏自然?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进行思考,理清文章行文思路。第1段:人类征服自然的想法是错误的。第2段:大自然窃笑人类。第3段:人类发明的工具可能是人类的陷阱。第4段:宇宙一定存在比人更高级的生物。第5段:大自然的智慧也远胜于人。第6段:人类的智慧是宇

1 / 1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