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精品配套练习一、积累与运用1.书法展示。(读拼音,写词语)xiōnghuáiyíhuòxùnchìzūjièfēifányánsùqīngxīzàntàn[来源:Z。xx。k.Com][来源:学|科|网][来源:学+科+网Z+X+X+K]2.下列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词语是()A.崛起(jué)沈阳(sěn)抱负不辛B.示范(fàn)淮阳(wéi)忘怀赞叹C.魏国(wèi)训斥(chì)哭诉响亮D.门楣(mèi)肇事(zhào)指望正当3.下面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邀游安详高山峻岭应接不瑕B.嘉奖摇拽漫天飞舞调兵遣将[来源:学,科,网Z,X,X,K]C.俏丽猜想和睦相处悲痛欲绝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是()。A.“中华不振哪!”伯父叹了口气,没有再说什么。B.炎帝总结经验,写出了中国第一部医学著作《本草经》。C.扁鹊为什么一声不响就跑掉了。D.它的确在向上长——人们都可以看到它在生长。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在老师的帮助下,他终于改正了困难。B.我们要不断地改进自己的缺点,争取更大的进步。C.指南针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D.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6.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错误的是()A.丁小闹和马小虎在欢乐小镇的街上左顾右盼....,看什么都觉得新鲜。B.秋天到了,树叶全都归根到底....,回到了大地母亲的怀抱。C.爷爷虽然年近古稀,但身体十分硬朗,看起来鹤发童颜....。D.这个孩子长得眉清目秀....,看起来十分讨人喜欢。7.下列对于课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意思是为祖国的兴盛和民族的振兴而学习。B.课文写了“洋人欺负妇女,周恩来明白中华不振的含义”“周恩来立志”两件事。C.随着事情的发展,周恩来感情的变化是:疑惑、气愤、立志。D.谈论读书的目的时,作者运用了对比的方法,更能体会到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8.魅力标点。(判断下列句子中引号的作用)引号的作用有:①表示引用的话;②某些词语的特殊含义(比拟、否定、讽刺等);③特定称谓、简称、象声等。1.“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是周恩来从小立下的志愿。()2.我愿成为一头为人民大众服务的“牛”。()3.今年国庆节,我市举行了“国庆杯”书法大赛。()9.选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A.比喻B.拟人C.排比D.设问E.反问(1)但这是在外国人的地盘里,谁又敢怎么样呢?()(2)哟,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3)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是怎么做到安全飞行的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4)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5)月亮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也照亮了,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10.按要求写句子。1.一到沈阳,伯父就告诉他,沈阳有些地方是外国人的租界,不要随便去玩,有事也要绕着走,免得惹出麻烦没有地方说理。(改写成直述句)2.沈阳关东模范学校的魏校长向学生们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缩句)3.魏校长打手势让大家安静下来。魏校长点名让那位同学回答。(将两个句子合并成一个句子)4.这位同学是谁呢?他就是周恩来。(仿照这个句子的修辞手法另写一句话)二、课内阅读(一)课内阅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节选)①新学年开始了,修身课上,奉天东关模范学校的魏校长向学生们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你们为什么而读书?”②“为家父而读书。”③“为明理而读书。”④“为光耀门楣而读书。”有人干脆这样回答。⑤有位同学一直默默地坐在那里,若有所思。魏校长注意到了,他打手势让大家安静下来,点名让那位同学回答。那位同学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道: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⑦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然有如此的抱负和胸怀!他睁大眼睛又追问了一句:“你再说一遍,为什么而读书?”⑧“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⑨魏校长听了,高兴地连声赞叹:“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此生!”⑩这位同学是谁呢?他就是周恩来,后来成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任总理。11.“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的原因是什么?请写下来。12.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下面的话要读出怎样的语气。(1)“你再说一遍,为什么而读书?”()(2)“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此生!”()13.“有志者当效此生!”魏校长是希望同学们像周恩来一样()A.志向坚定B.志存高远C.仿效别人D.坚贞不屈14.选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下面概括比较准确的一项是()A.修身课上魏校长向学生们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B.魏校长问同学们为什么读书,同学们纷纷回答。C.周恩来的回答与同学们的不一样,大家很吃惊。D.修身课上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回答让魏校长震撼和赞赏。15.周恩来的回答与大家的回答有什么不同?16.“你们为什么而读书?”如果你的校长也这样问,你会怎么回答?说明理由。(二)阅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节选,完成练习一个星期天,周恩来背着伯父,约了一个同学来到了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这一带果真和别处大不相同:街道上热闹非凡,往来的大多是外国人。周恩来和同学一路上左顾右盼,忽然发现巡警局门前围着一群人。他们凑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女人正在哭诉着什么。一问才知道,这个女人的亲人被外国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本指望巡警局给她撑腰,惩处这个外国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外国人,反而训斥她。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被外国人占据的地盘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大家只能劝慰这个不幸的女人。此时的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这四个字的沉重分量。怎么把祖国和人民从苦难和屈辱中拯救出来呢?这个问题....像一团烈火一直燃烧在周恩来心中。所以,当修身课上魏校长提出为什么而读书这个问题时,就有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响亮回答。17.请抓住主要人物和事件,用简练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批注:18.理解下列词语。(1)占据:(2)左顾右盼:19.将下列句子换个说法,保持意思不变。“但这是在被外国人占据的地盘里,谁又敢怎么样呢?”20.画波浪线的句子体现了围观的中国人________________的情绪。21.加点的“这个问题”指什么?用直线画出来。文中把“这个问题”比作,作用是22.阅读选段后,请选取一个角度在文中的空白处做批注。23.下列选项中,对“中华不振”的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A.当时中国很久都没有听到振奋人心的好消息了B.当时中华民族贫穷落后,面对侵略者的暴行只能忍气吞声,敢怒不敢言C.当时中国人因为吃不饱,穿不暖,所以精神都萎靡不振D.中华民族没有振奋精神24.读完此文,我想到了爱国人士,他们的这种精神可以用成语来形容。三、拓展提升(一)阅读短文。“小石匠”十一日今天,“小石匠”到家里来访过我们了。他着了父亲穿旧的衣服,满身都沾着石粉与石灰。他如约到我们家里来,我很快活,我父亲也欢喜。他真是一个有趣的小孩。一进门就脱去了被雪打湿了的帽子,塞在袋里,阔步地到了里面,脸像苹果一样,注视着一切。等走进食堂,把周围陈设打量了一会儿,看到那驼背的滑稽画,就装了一次兔脸。他那兔脸,谁见了也不能不笑的。我们做积木的游戏。“小石匠”对于筑塔造桥有异样的本领,坚忍不倦地认真去做,样子居然像大人。他一边玩着积木,一边告诉我自己家里的事情:他家只是一间人家的屋阁,父亲夜间进夜校,母亲还替人家洗衣服。我看他父母必定是很爱他的。他衣服虽旧,却穿得很温暖,破绽了的处所补缀得很妥帖,像领带,如果不经母亲的手也断不能结得那样整齐好看。他身形不大,据说,他父亲是个身材高大的人。进出家门都须屈着身,平时呼他儿子叫“兔子头”。到了四时,我们坐在安乐椅上,吃牛油面包。等大家离开了椅子,我看见“小石匠”上衣上粘着的白粉沾在椅背上了,就想用手去拭。不知为什么,父亲忽然抑住我的手。过了一会儿,父亲自己偷偷地拭净了。我们在游戏中,“小石匠”上衣的纽扣忽然落下了一个,我母亲替他缝缀。“小石匠”红了脸在旁看着。我将滑稽画册给他看。他不觉一一装出画上的面式来,引得父亲也大笑了。回去的时候,他非常高兴,以至于忘记了戴他的破帽。我送他出门,他又装了一次兔脸给我看,当做答礼。他名叫安东尼·阿拉勃柯,年纪是八岁零八个月。25.读一读,再填空。(1)“小石匠”的名字叫________________,他父亲叫他“_______________”,因为他________________。(2)“不知为什么,父亲忽然抑住我的手。”你知道是为什么吗?(3)第三至五自然段主要是写“我”和“小石匠”在一起:做______、吃______、看______。26.读下面的语句,用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造句。(1)他一边..玩着积木,一边..告诉我自己家里的事情。(2)他衣服虽.旧,却.穿得很温暖。27.短文中写出了“小石匠”具有哪些特点?(至少写2个)28.在《爱的教育》中,那个总是得一等奖的孩子是班长,他的名字叫()A.克洛西B.代洛西C.弗兰蒂29.在《爱的教育》中,为了救一个小孩被车子轧伤的人物是()A.安利柯B.洛贝谛C.铁匠的儿子(二)读下面的短文,完成后面的练习。父亲的谜语小时候,父亲最爱教我猜谜语。父亲有很多谜语。夏日的晚上,坐在星光笼罩着的院子里,最有趣的事是猜父亲的谜语。父亲眯起眼睛看着我,悠悠地念着他的谜语。我眨巴着眼睛,仰头对着那满天的星斗苦苦地寻找,谜底藏在哪里呢?再盯着父亲的眼睛瞧,觉得他那双笑眯眯的小眼睛也和夜空一样深邃、神秘。当我苦思冥想,觉得小脑瓜发胀的时候,父亲便会给我(巧妙、精妙)的提示,直到我得意地叫起来,他也“嘿嘿”地笑了。//渐渐的,父亲的谜语很少能够难倒我了。只有一条谜语我猜不出。“晚上关箱子,早上开箱子,箱子里有面小镜子,镜子里有个细妹子。”我想了半天想不出,问父亲:“怎么镜子里有个细妹子呢?”父亲笑着说:“你再听呀——”他把眼睛闭上,“晚上关箱子。”又把眼睛睁开,“早上开箱子。”父亲把眼睛凑近我,“箱子里有面小镜子。你仔细看看,镜子里是不是有个细妹子?”我叫起来:“是眼睛,是眼睛。”父亲说:“对。这是爸爸的眼睛。”我问:“那我的眼睛又该怎么说呢?”“晚上关箱子,早上开箱子,箱子里有面小镜子,镜子里有——”父亲摸摸饱经(忧愁、忧患)而早白了的头发,说:“有个老头子。”//每当我噘起了嘴,皱着眉头,一副烦恼(忧愁、忧患)的样子时,父亲便念起“关箱子、开箱子”,笑眯眯的眼睛一张一合,然后问我:“镜子里面有个什么呢?”我不作声,他便猜,“巧克力?大苹果?洋娃娃?蝴蝶结?花裙子?有小鹿的卷笔刀?……”我小小的心总会被其中某样东西引得高兴起来。父亲将它们“变”出来时,我总是搞不明白,父亲怎么就猜得出我镜子里面是什么呢?啊,父亲的眼睛多神秘呀!仿佛可以给我变出许许多多的快乐和光明。//30.划去文中括号里不恰当的词语。31.短文已用“//”分为了三段,请概括第二、三两段的段意。第一段(1-2):夏日的晚上,最有趣的事是猜父亲的谜语。第二段(3-1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段(11-1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2.文中父亲让我猜的是什么谜语?谜底是什么?33.文中多次描写父亲的眼睛,联系上下文,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1)父亲眯起眼睛....看着我,悠悠地念着他的谜语。(2)啊,父亲的眼睛多神秘呀......!仿佛可以给我变出许许多多的快乐和光明。34.文章通过父亲一个小小的谜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胸怀疑惑训斥租界非凡严肃清晰赞叹2.C3.C4.C5.D6.B7.B8.①②③9.EBDAC10.一到沈阳,伯父就告诉他:“沈阳有些地方是外国人的租界,不要随便去玩,有事也要绕着走,免得惹出麻烦没有地方说理。”魏校长提出了问题。魏校长打手势让大家安静下来,点名让那位同学回答。是谁引领我们向前走呢?是共产党。11.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然有如此的抱负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