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桂经网来源:桂经分析员:彭新永昌盛张卫华摘要:加快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切实把经济增长模式转换到内需主导、消费驱动的轨道,把经济增长的动力从依靠政府投入为主转向投入与消费并举,是当前应对后危机时代及更长时期内的经济发展战略选择。本文紧密结合广西经济发展阶段性和产业结构特点,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重点从调整产业结构角度,探讨广西如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关键词:广西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一、广西产业结构现状与特征(一)广西产业结构总体特征改革开放以来,广西产业结构演进的路径特征明显:工业基础的薄弱造成第二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使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相对较高。1978年以来,广西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的总体演进趋势是:第一产业占GDP比重逐步下降,从1978年的40.9%下降到2009年的18.9%;第二产业占GDP比重呈现波动式上涨,但增长速度相对缓慢,从1978年的34.0%增长到2009年的43.9%;第三产业占GDP比重由一定幅度的增加,从1978年的25.1%增长到2009年的37.2%。2虽然经济增长也促使广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但从现状来看,产业结构仍处于低度化水平(见表1),具体表现为: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偏高,发展基础薄弱。2009年,广西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18.9%,明显高于11.6%的全国平均水平,也高于库茨涅兹模式和钱纳里、艾金通和西姆斯模式中的标准结构,与钱纳里模式的标准结构基本相同;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偏低,虽然第二产业43.9%的占比在三次产业占比中已经最大,但广西目前仍处于工业化中期的前面阶段,与全国已进入工业化加速时期比较起来,这一比重还明显偏低,产业内部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第三产业比重为37.4%,低于库茨涅兹模式标准结构和钱纳里、艾金通和西姆斯模式、塞尔奎因和钱纳里模式标准结构,也低于全国同期水平5.4个百分点,发展速度相对缓慢。内容标准人均GDP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库茨涅兹模式(1971)1000美元(1958年)10.948.440.7钱纳里、艾金通和西姆斯模式(1970)1000美元(1964年)18.631.450.0塞尔奎因和钱纳里模式(1989)1000美元(1980年)22.839.437.8全国平均产业结构水3677.86美元11.646.842.63平(2009年)广西产业结构水平2430.51美元(2009年)18.943.937.2(二)产业结构现状的具体分析1、第一产业比重偏高,农业生产效率低近年来,广西经过实施产业结构调整、科技兴农等措施,第一产业取得了较大发展。但农业基础薄弱、生产效率低下等问题,依然制约着广西第一产业的发展。2008年广西第一产业20.3%的占比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且比西部地区平均水平还高4.7个百分点,这就说明广西第一产业比重过高的问题十分突出。从第一产业就业人数情况来看,2008年广西第一产业就业人数为1549.4万人,占全部就业人数的55.2%,比西部地区高5个百分点,比全国高15.6个百分点,表明第一产业占用的劳动力人数仍然居高不下,农村闲置劳动力转移不充分,劳动生产效率较低。通过广西较高的第一产业就业比重和较低的第一产业占GDP比重,可以看出第一产业发展仍然处于相对落后阶段,农业生产效率还很低。2、第二产业发展滞后,工业结构低层次2009年广西第二产业增加值只占西部地区的10.6%、全国的2.2%;第二产业占GDP比重也比西部地区低3.7个百4分点,比全国低2.9个百分点。这表明广西工业总量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总体发展相对滞后,尚处于工业化的中期前端。从工业发展的情况看,庞智强2007年的研究表明,西部地区重工业总产值及从业人员在整个工业中占比很大,两项指标都明显高于东部地区,按照霍夫曼工业化阶段指数考核,西部地区已经进入工业化的最后阶段。这显然也与实际情况不相符,相反这也恰恰暴露出西部地区工业化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即轻重工业结构比例失调,广西亦是如此。总体而言,广西工业发展水平呈现如下特点:首先,从企业单位数量构成情况来看,重工业所占比重依然较高,并呈现逐步上升态势,由1995年的52.9%上升为2008年的61.5%;大型企业所占比重偏低,由1995年的1.1%下降为2008年的0.5%。这样的工业构成很难形成产业集聚和规模经济,企业竞争力难以增强。其次,分行业看,食品、有色金属、汽车、石化、冶金、机械、电力七大支柱产业中有色金属、石化、冶金都是国家重点淘汰产能的行业,且2009年七大支柱产业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78.4%,表明支柱产业占广西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较高,而支柱工业产品结构水平和工业技术水平相对较低,低端产品所占比重较大,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品的产值比重较小,分层次、多样化的工业体系还尚未形成。53、第三产业层次偏低,现代服务业发展迟缓就三次产业占比而言,广西第三产业发展相对超前,从2000年到2006年间占GDP的比重一直最高,到2009年仍保持着37.2%的较高水平,如果由此判断当前广西的产业结构已经实现高度化,并不符合实际情况。产业结构的演变首先是从第一产业为住、第二产业为主、第三产业为主顺次转变的,服务业的主导是建立在工业化程度高、产业结构优化基础上的。而广西第三产业比重高则是由于工业不发达所致,并非是产业结构优化的结果。从就业结构来看,2008年广西第三产业就业人员695.8万人,占全部就业人员的24.8%,大幅低于全国的33.2%,表明广西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力的水平还比较弱,产业发展层次仍然较低。就产业内各行业演进规律来看,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金融业、房地产业、信息咨询服务、旅游业、租赁服务、文化中介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不断发展,而传统的批零商贸、饮食等行业比重逐渐下降。但目前广西第三产业的超前发展主要还是依靠传统行业推动的,特别是非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从广西2008年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发展来看,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占第三产业的比重分别为22.9%、7.0%,分别比全国高3.7个、1.5个百分点;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房地产业和金融业占第三产业的比重分别为613.4%、9%和6.8%,分别比全国低0.4个、0.1个和7.2个百分点,可见第三产业发展还处于相对低端水平,现代服务业发展进程还需进一步加快。4、产业趋同现象严重,产业竞争力不强广西有沿海、沿边的地缘优势,接收东部产业转移、参与区域产业分工和加快产业结构优化的机遇十分难得。但受各自地区利益的驱动,部分地市不注重基础产业以及与主导产业相辅助行业的发展,而竞相盲目发展投资少、短期回报快的行业,这样就造成了广西各地产业结构趋同、产业分工不明确、产业竞争力差的局面。目前,广西的轻重工业结构、加工工业结构以及工业产品结构都具有高度的趋同性,在微观经济层面上直接造成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企业规模不经济两重经济效率损失,加剧了能源、原材料的短缺与部分加工业生产能力过剩的矛盾。工业内部大都是以资源开发型的工业为先导,而轻工业和加工业发展滞后,轻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调。各地区之间没有形成促进和互补关系,协调效应较差,产业结构难以形成特色和优势。二、影响广西产业结构调整的因素分析当前广西正面临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和国家进一步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等一系列重大发展机遇,但也存在着工业7基础相对薄弱、城镇化滞后等影响产业结构调整的不利因素,深入研究分析这些影响因素有利于提出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的对策。(一)广西产业结构调整的制约因素1、工业基础薄弱,创新发展能力不足。虽然近年来广西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新进展,但工业总量小、结构层次低等问题仍比较突出。目前广西资源型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70%以上,产品深加工不够,技术水平不高。而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培育发展迟缓,2009年广西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735.56亿元,仅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10.8%,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对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引领和支撑作用明显不足。另一方面,广西的工业化程度还比较低,加速工业化的要求十分强烈,而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多集中在初级产品领域,结构调整的任务重、难度大、周期长。2、城镇化水平低。2009年广西的城镇化率为39.2%,而全国平均水平为46.6%,低于全国平均水平7.4个百分点,城市密度和等级规模结构更远远落后于全国水平。城市化水平的滞后,严重影响了生产要素特别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流动,从而不能充分释放产业结构调整可能带来的增加农民收入、促进整个经济发展的潜力,加大了产业重组的难度。83、市场化程度较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将主要依靠市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因此,一个地区经济运行的市场化程度越高,企业越有活力,就越有利于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当前广西的生产要素市场还不完善,尤其是与结构调整密切相关的资本市场、技术市场、人才市场等还比较缺乏,不利于产业结构调整。4、基础设施相对落后。虽然近年来广西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长足发展,但仍存在综合交通设施总量规模偏小、网络布局不尽完善、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也存在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障等公共设施不足等问题。基础设施的落后,提高了企业运行成本,不利于要素的集聚与扩散,也不利于形成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投资环境,进而影响到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5、人才缺乏,科技发展水平滞后。科技进步对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影响重大。随着知识密集型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广西的人才和技术储备不足的问题逐步暴露。目前,广西每万人口中专业技术人才只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78%,在全国排倒数第8位;每万人科技人员数为全国平均水平37.4%;广西研发投入占GDP比重为0.46%,远低于全国1.54%的水平;专利申请量4277件,占国内专利申请总9量的0.49%;授权专利2702件,占国内授权总量的0.54%。人才和技术的缺乏不利于产业结构调整。(二)广西产业结构调整的有利条件1、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为广西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广阔空间。自由贸易区的建成将使双方的经济合作将进入一个全面深化发展的新阶段,服务贸易的比重将进一步加大,投资合作方式将更加多元化。另外,随着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在广西开展,我国与东盟在金融、保险与通信领域的合作将更大规模地展开。基础设施的合作步伐也将加快,同时将带动相关次区域经济合作的进展。在旅游、物流、农业、环境保护、能源、知识产权等方面,及企业之间的合作也将进一步深化,并推动其他相关领域的发展和合作。2、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结构调整的政策,对广西产业结构调整具有促进作用。首先,国家十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包含了广西七大支柱产业中的有色金属、汽车、石化三个产业和七大特色产业中的纺织、船舶、电子信息三个产业。广西工业面临着发展方式粗放、可持续发展能力弱、产业集中度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等一系列问题,规划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有很强的指导意义,能有力引导广西工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其次,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服务业10发展的措施,包括《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和《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等重要文件,对广西相关产业的发展会起到较大促进作用。3、《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为广西产业结构调整明确了方向。《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巩固和提高优势农业在全国的领先地位,积极开发名特优新农产品;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重点发展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推进行业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完善公共创新平台,培育科技创新人才,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要加快发展服务业,优先发展现代物流、金融服务、会展服务、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商贸流通、旅游休闲等服务业,积极发展社区服务、教育培训、体育健身、养老保健、文化娱乐等需求潜力大的服务业。三、措施建议(一)加强规划引导作用,着力推进“14+4”产业体系建设广西正处于刚刚进入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