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教学设计方案_教学设计方案范例数学【汇集4篇】为有力保证事情或工作开展的水平质量,预先制定方案是必不可少的,方案是有很强可操作性的书面计划。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比较优质的方案吗?以下是网友精心分享的“教学设计方案_教学设计方案范例数学【汇集4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参考下载。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设计方案范例数学【第一篇】这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草船借箭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为一方。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孙刘联合抗曹的时候发生的。课文写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同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1.分角色朗读课文,复述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引导学生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以读为主,以读促思,以读促悟。2/13自读自悟,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感悟。1.快速读文,理清文章的脉络。这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分为以下四部分:第一部分(1、2):讲曹操借箭的起因。第二部分(3、4):讲诸葛亮做草船借箭的准备。第三部分(6-9):讲草船借箭的经过。第四部分(10):事情的结果,箭如期如数交付周瑜,周瑜自叹不如。2.在理清文章脉络的基础上,默读课文,借助周瑜的话,概括出诸葛亮的.特点。(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诸葛亮神机妙算)3.逐段精读课文,自主探讨,说一说诸葛亮都做了些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教师可做一些适当的引导)如第一部分:诸葛亮为什么敢立“三天交十万支箭”的军令状?第二部分:为什么跟鲁肃借船,而又不让告诉周瑜?第三部分:为什么选择大雾漫天的时候去取箭?为什么把船连起来,排成“一字儿”?为什么让军士擂鼓呐喊?为什么先船头朝西后船头朝东?……(学生弄清这么多为什么后,学生对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就会有所领悟。)4.自主阅读,合作探究。(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或者不懂的问题,跟大家讨论。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可相机选择3/13一些综合性较强的问题,师生共同探究。如“诸葛亮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有哪些?”教师在大家交流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把内容梳理清楚。)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1)知人心(板书:知人心)即对身边每个人的性格特点都了如指掌。周瑜:诸葛亮对周瑜的险恶用心了然于胸。当周瑜提出请他十天造十万支箭时,他已看透了周瑜意欲加害的用心,因为十天无论如何也“造”不出十万支箭。但他不动声色,出人意料地提出只要三天,并按周瑜意愿立下军令状,周瑜大喜过望,以为阴谋得逞,实际上诸葛亮早有妙计在胸;他也清楚周瑜聪明过人,所以借船之事,不让鲁肃告诉周瑜。鲁肃:诸葛亮深知鲁肃忠厚老实,因此特向他借船并且让他保密。曹操:诸葛亮也清楚曹操用兵谨慎小心,看不清虚实,绝不会轻易派兵出动,因而雾夜大张旗鼓佯攻曹营。(2)有丰富的知识(板书:懂知识)①当周瑜提出请他十天造十万支箭时,他敢于立“三天交十万支箭”的军令状,这是他知道第三天的四更时分一定有大雾(有天文方面的知识);②他算好了受箭的方法,二十条船以绳索相连,一字排开,两面受箭;③箭取到手后,诸葛亮吩咐军士们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接着叫二十条船驶回南岸。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是这边的船顺风顺水,要追也来不4/13及了。(精通地理)(3)有胆量(板书:有胆量)面对强大的曹敌,诸葛亮敢带着600个军士亲自去取箭。以上这三方面都是草船借箭的原因,在这里我们不能不对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产生敬佩之情。画简笔画,即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本课出现了四个主要人物,性格鲜明,语言各具特点。周瑜的阴险狡猾,诸葛亮的从容镇定、胸有成竹,鲁肃的忠厚老实,曹操的谨慎多疑,都体现得很充分。要通过朗读把人物的性格特点表现出来。如第二自然段,周瑜和诸葛亮的对话就很能反映两人的个性特点和内心活动。要读出周瑜表面客气,内心暗藏杀机。诸葛亮明知周瑜不怀好意,却以大局为重,从容镇定,胸有成竹。有感情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自由组合,把这一部分内容演一演。6.复述课文。本课故事性和趣味性很强,可按“思考·练习”第一题的要求首先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叙述顺序。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给学生比较充裕的时间练习。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让学生通过合作复述、接龙复述等形式,练习复述课文。7.课后作业。课外读一读《三国演义》中跟本课有关的部分。5/13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设计方案范例数学【第二篇】1、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插叙的写法。2、精读品析,理解人物形象及情感。3、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精读品析,理解人物形象及情感。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以主问题策略构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启导激趣──整体感知──精读感悟──拓展延伸一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学观察及思考启导激趣互动提问。听取;谈经历;初步感受。创设情景,激发阅读兴趣。整体感知提出主问题1:讲讲发生在“羚羊木雕”上的故事?巡视、指导、鼓励速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每个小故事的内容;班上交流。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认识插叙的写作方法。(训练归纳能力和口头表述能力)精读感悟提出主问题2:我从什么地方看出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妈、爸、我、万芳……)巡视引导。评价激励。分组小声朗读课文;圈点批注人物的心理、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方法;评价人物;笔记;朗读展示(1、小组内交流2、全班交流)认识人物的描写方法;了解人物态度6/13和性格;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拓展延伸提出主问题3:假如你是文中的某一人物,请谈谈怎样做才能更好处理这件事情?点评、激励。归纳、总结。独立思考。全班交流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亲情与友谊的关系,培养健康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我”被逼要回木雕“我”慷慨地送木雕(插叙)交流羚羊木雕万芳和“我”换裤子(形影不离)沟通“我”委屈地要回木雕和谐=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设计方案范例数学【第三篇】虽然咱们的教室处于角落,感觉有点阴沉沉的,但咱们的气氛却是热腾腾的,小朋友们呢,都是喜洋洋的,对吧。多么可爱的笑脸呀,老师这里也有一张笑脸呢!1、出示太阳笑脸:认识吗?谁呀?你看,这是一个怎么样的太阳?(红彤彤、笑眯眯)你觉得她想对我们小朋友说什么呢?2、太阳这么能关心人,把太阳给我一个人好不好?那给你吗?给他吗(加上用手指的动作)?哦,看来,太阳是──大家的。(板题)7/133、齐读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一首诗歌。请同学们翻开书106页。1、初读课文,自学生字:⑴看到这么优美的诗歌,莹老师真想先读为快,给我一次表现的机会好不好?师范读(配乐)。⑵想像老师一样美美地读吗?但是学习得一步一个脚印,要慢慢来,先要过三道关呢!能行吗?好,咱们先过第一关: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特别要注意读准生字字音。⑶然后再和同桌交流一下学习生字的方法。⑷全班交流:有什么好办法教给大家或有什么地方提醒大家?(可以让学生上讲台当小老师)适机出示生字卡片。陪(换位并组词);彤(注意读音的变化)(你坐得这么笔直笔直的,肯定对自己充满了信心,你为自己争取了发言权,真高兴能请你来说。)2、再读课文,检查读文:好多出色的小老师啊!老师看了心里真是喜滋滋的。恭喜小朋友们又向前迈了一大步,下面,小朋友可以大展身手了。请小朋友读诗歌,谁会有这样的好机会呢?1、小朋友们很棒,这个太阳也很不错呢!她做了许多好事,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找一找。2、指名说。你找对了吗?8/133、请同学们再去读读这一段,等一下咱们比比谁的收获最多。4、全班交流:你读懂了什么或者说你有什么体会?你是怎么读懂的?你从哪里读懂的?(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鲜花、小树、小朋友。)(机动:太阳是怎么做的呢?)──动作有洒、泼、陪、看⑴有了太阳,花儿开得更()⑵有了太阳,小树长得更()(花儿更美了,小树更高了,花儿和小树开心吗?你能用你的声音来表达你的感受吗?)5、说到这里,莹老师想起来了,也写了一句“陪”,比较句子:⑴她看着小朋友在海边戏水。⑵她陪着小朋友在海边戏水。读一读,你觉得哪个太阳更好,为什么?哦,原来一个字里边也有好多学问呢!谢谢同学们的宝贵意见。6、过渡:现在老师难怪明白了,因为有了太阳的陪伴,小朋友玩得更欢了!咱们现在就去海边分享一下他们的快乐吧⑴同桌互练;⑵个别读。9/13(快乐的时候你有什么表情?,能让老师从你的脸上也感受到这份快乐吗?读得真不错,如果能加上动作就更好了。)7、小朋友这么能干,老师很想把一个读书的小诀窍送给你们,有了这个小诀窍,小朋友们肯定能学得更好,想听吗?读书的时候,不仅要学会读懂文字,还要学会看懂符号。再看看书,有什么新的发现吗?⑴个别说发现。⑵你看懂了吗?8、想象练笔:⑴请小朋友闭上眼睛,让我们去感受太阳的热情,一起走进这个阳光灿烂的世界吧!(配乐)火红的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她唤醒了人们、唤醒了大地、唤醒了花儿鸟儿树儿草儿果儿,她把美丽的金光洒遍了世界的每个角落,在太阳的照耀下,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一切都充满了活力。⑵小朋友,刚才在你的脑海里还看到了太阳做了哪些好事?9、让我们再把太阳做的好事说给大家听听,好吗?准备好。(老师为你们配乐)过渡:太阳要做的事太多了,那能干的太阳从早忙到晚,就一直没有变化吗?1、请同学们轻声读一读,说不定会有什么新的发现呢!2、指名说:白云──红彤彤的晚霞,还有什么也是红彤彤的?这样的10/13词语还有吗?请一个女孩,仔细观察,眼睛圆溜溜,水汪汪,亮晶晶,脸蛋胖乎乎,红扑扑,红彤彤,笑容甜蜜蜜的。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设计方案范例数学【第四篇】教学目标1、会认8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钻石、焦渴、水罐、喜出望外、匆匆忙忙、反正、递给、忍不住、唾沫、涌出、新鲜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4、体会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前交流1、交流自己读过的童话故事,简单交流。2、交流作者。二、读通课文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通字音,看准字形。2、小组开火车读课文。11/13三、认字1、读准字音:竟匆为后鼻音,绊咽为前鼻音葱凑为平舌音,瞬为翘舌音。咽为多音字。2、开火车认读。3、记忆字形。4、组词竞赛。5、开火车认字组词。四、写字1、重点指导:⑴渴沫涌左边相同,都是三点水。⑵渴竭、哀享联系记忆。⑶累下边不是系,舔右下部不是小字。舔──添。⑷凑的左边不是三点水,沫的右边不是未。2、学生书写。3、听写。第二课时一、通读课文,提问1、接力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了解了什么?有什么问题?2、学生全班交流。二、理解课文1、第一自然段教学:⑴齐读第一自然段。12/13⑵由泡泡中的提示语我能体会到当时水是多么重要引导第一自然段表达的主要内容。⑶抓住干涸干枯焦渴而死等关键词语引导学生体会当时水的重要。2、主体部分教学:对课文主体部分的教学可借水罐的神奇和一次次变化为线索来进行。水罐的神奇和一次次变化主要体现为:空木水罐──有水木水罐──掉在地上端端正正,水依然是满的──银水罐──金水罐──从中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⑴从空木水罐到有水木水罐:小姑娘对母亲的爱使水罐发生了神奇的变化。⑵水罐掉在地上端端正正,水依然是满的:引导学生重点理解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等词句,体会小姑娘的心情,感受小姑娘对母亲的爱。正是小姑娘对母亲的爱,使水罐再次显示出它的神奇。⑶水罐变成银的:引导学生由第一自然段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想象:小狗可能是因为渴极了走不动。⑷水罐变成金的:小姑娘的母亲认为自己快要死了,把水让给小姑娘喝。水罐又一次变化的原因是母亲对小姑娘的爱,可见水罐的神奇并不在于小姑娘本身,而在于爱心。只要有人献出爱心,水罐就会发生神奇的变化。⑸从水罐里跳出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13/13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抓住再也忍不住咽了一口唾沫等关键词句,引导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