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听《黄河颂》后的体会_听完黄河颂的感受【最新5篇】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那么我们该如何写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网友为大家分享的“听《黄河颂》后的体会_听完黄河颂的感受【最新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听《黄河颂》后的体会听完黄河颂的感受【第一篇】黄河颂刘雪飞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成了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它与传统的学科教学有一定的交叉性、继承性、综合性,并具有相对独立特点。它的研究与实施为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发挥创设了良好的基础。本课例尝试将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整合,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认知目标1.了解作者和作品。2.了解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方法。3.利用字典,掌握“涛、澜、浊、宛、魄、涤、泻、荡、屏”等9个字。2/28技能目标1.初步学会用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品读歌词中的语言。情感目标感受歌词所表现的伟大民族精神和强烈爱国感情通过反复诵读,感受黄河雄壮的气魄和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通过“读——品——诵——谈”的四步进行学习。教师——深入认识关于黄河、《黄河大合唱》的知识,做好相关课件和网站。学生——收集《黄河颂》的相关知识(光未然、冼星海、《黄河大合唱》、抗日烽火),了解《黄河颂》的写作背景并寻找有关《黄河大合唱》的影视听资料,聆听黄河大合唱中的豪迈歌声。(一)引入(教师引导):同学们,当一个民族处于危急存亡的时刻,我们实在需要没有母亲河召唤!当抗日烽火燃遍中华大地时,诗人光未然随军行进在黄河岸边。雄奇壮丽的山河,英勇抗敌的战士,使他感受到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于是,他向着黄河母亲,唱出了豪迈的颂歌!(师)借助画面、音乐的力量,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轻声跟诵《黄河颂》(生)展示自己课前的所得——《黄河颂》的相关知识(光3/28未然、冼星海、《黄河大合唱》、抗日烽火),了解《黄河颂》的写作背景。(二)个体自主学习,自由诵读,初步品味歌词中的语言。1.自由诵读《黄河颂》,加深对课文的理解。2.酝酿感情,自由节选文中几句或一节,给全班同学诵读。3.自我评价,品味课文中的语言。(教师设疑:你在刚才的朗读中注意到了哪些问题?哪些地方或哪些词句不够满意,为什么?)4.学生相互质疑,也可师生相互质疑,并提出建议性的意见。5.全班评议首轮诵读最佳者,予以鼓励。注教师对于学生:朗诵要求无需过高,对课文的理解要求也不需过深,相信学生的感悟能力,把握住情感的基调、理解的基本方向即可。教师在此可以做出调整性的解答:一,语调激昂、感情豪迈。二,重音所处的词:奔向、劈成、摇篮、屏障、臂膀……(无需求全)(三)小组合作学习,合作朗诵1,鼓励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设计多种形式合作朗诵例如:人员数量的搭配——二人组、三人组、四人组、男女混合组……歌词幅的选择——全文、一小节、甚至一两句。诗句的具体分工——学生对所选的语段进行分工朗诵,创4/28造多样式的朗诵方法。2,全班评出最有情感感染力的最佳组合,予以鼓励。注环节的设置意在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领略歌词美感,将学生的情感逐渐引向高潮(四)深入探究,探寻诗歌的朗诵要点教师质疑:这样才能更好地朗诵好一首诗?(以本课为例说明)(学生思考、讨论)师生共议得出。如:1,把握诗词的节奏、重音。2,时代背景的把握3,对诗词语言的品味4,调节自己的感情。更多……学生个体再次自由朗诵,将刚才的所得加以体会。让首轮朗诵欠佳者再诵课文,展示自己的进步。(五)再诵课文,探究修辞配以音乐,将学生的感情调至高峰,教师读朗诵词,全班一起朗诵。继而找出运用比喻、拟人和反复的语句。(六)联系课文,拓展延伸我们学过的诗歌中,有些诗直白抒情,风格豪迈,有些诗则委婉含蓄。你认为这首诗属于哪一种?为什么?你还能从学过的诗歌中再举出一两例吗?(七)学生评价教师设计学生自我评估表,让学生进行效果自测。5/28(八)作业民族的诗人在亚洲巨人的面前,兴起了怀古的心情。他向着黄河巨人,哭诉我们民族的灾难!于是,《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曲曲壮歌一气呵成。请同学们运用今天学习歌词的方法任选《黄河大合唱》中的1进行赏读,写出阅读体验。本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首先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使之能以一种自然的方式对待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其次,信息技术的运用为师生提供了一个开放性的实践平台,教师借助论坛这一畅所欲言的平台,使学生个别化学习和协作学习得到了和谐统一。第三、这样的整合模式所营造的教学氛围既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同样教师通过整合任务,既发挥了自己的主导作用,也以各种形式、多种手段帮助学生学习,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教学过程最优化,使学生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听《黄河颂》后的体会听完黄河颂的感受【第二篇】第一部分:1.填空:(5分)⑴《黄河颂》作者,该歌词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表现6/28出。⑵《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作者,作者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预见中华民族正逢新的转机,号召。⑶《土地的誓言》作者,现代作家。2.给加点字注音:(5分)山巅()狂澜()崎岖()斑斓()亘古()3.《黄河颂》作者用第二人称来写有什么作用?(3分)4.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4分)⑴历史的道路,不全是平坦的,有时走到艰难险阻的境界,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够冲过去的。⑵土地是我的母亲,我的每一寸皮肤,都有着土粒;我的手掌一接近土地,心就变得平静。5.《黄河颂》歌词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了什么样的作用?(4分)6.“在这一段道路上,实在亦有一种奇绝壮绝的景致,使我们经过这段道路的人,感到一种壮美的趣味。”句中的“趣味”如何理解?(4分)7.如何理解本文的标题“土地的誓言”?(4分)8.填入语段的空缺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4分)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也许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鸿雁,也许是近在咫尺的,也许是一项纯黑的博棵保残硎亲饕当旧系囊桓龊煳宸帧r残硎且蛔郎7/28秸浜n叮残硎且恢灰肮?u。也许是花团锦簇的盛世华衣,也许是。……便孝的天平上,它们等值。只是,天下的儿女们,一定要抓紧啊!a、一朵小花一片砖瓦一个口信一双清净的旧鞋b、一片砖瓦一个口信一朵小花一又洁净的旧鞋c、一片砖瓦一朵小花一个口信一双洁净的旧鞋d、一个口信一片砖瓦一双洁净的旧鞋一朵小花第二部分:(一)宽容十九岁那年,我考上了北方的一所大学。入学前的那天晚上,父亲把我叫到跟前,在昏黄的油灯下对我说:“以后出门在外了,遇事一定要冷静,凡事要多替别人想一想,不要和人斤斤计较。”我点点头。在大学的两年里,我常常想起父亲的话,我努力地学得开朗一些,用一颗真诚善良的心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渐渐地我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温暖和充实。我知道,这是因为,父亲在我的心底播种下了一枚名叫宽容的种子。宽容是人和人之间必不可少的润滑剂。它和诚实、勤奋、乐观等价值指标一样是衡量一个人气质涵养、道德水准的尺度。宽容别人是对对方的一种尊重、一种接受、一种爱心,有时候宽容更是一种力量。听人讲过这么一个故事:某地的一位部门经理,有一次在8/28外地出差处理业务时,手袋被盗,里面除了常用的钱物外,还装有公司的文件。当她又内疚又担心地站在总经理面前讲完所发生的事情后,总经理笑着说:“我再送你一只手袋好吗?你前段时间的工作一直非常出色,公司早就想对你有所表示,但一直没有机会,现在机会终于来了。”那位没有暴跳如雷的总经理用宽容的态度处理了这件事,使部门经理心怀感激,后来任凭其它公司有多么优厚的待遇聘请她,她都不为之所动。这就是宽容的力量。宽容本身也是一种沟通、一种美德。假如生活中,我们受不了不公正待遇或自己身边的人做错了什么,千万不要生气愤怒,而应学会宽容。生气愤怒是人类最坏的毛病之一,它是在用别人的过错惩罚自己,是一种徒劳的,于己于人无益的情绪。清朝初叶的李绂做过1《无怒轩记》,他说:“吾年逾四十,无涵养性情之学,无变化气质之功,因怒得过,旋悔旋犯,惧终于忿戾而己,因以‘无怒’名轩。”李绂“无怒”,我们“宽容”如何?迅速浏览短文回答问题:9.写出文中与“宽容”同义的一个句子。(4分)10.作者大学两年为何感觉从未有过的温暖和充实?(4分)11.宽容有哪些作用?生气有何不好?(4分)12.划线的“她都不为之所动”中“她”是谁y她不为什么所动?为什么?(4分)13.文中李绂的话对表现文章主旨的作用9/28是。(4分)14、作者的观点是什么?你同意这一观点吗?为什么?(4分)(二)公德冯骥才在汉堡定居的一个中国人,对我讲了他一次亲身感受——他刚到汉堡时,随着几个德国青年朋友驾车到郊外游玩。他在车里吃香蕉,看车窗外没人』匝手把香蕉皮扔了出去。驾车的德国青年马上“吱”地来个急刹车,下去拾起香蕉皮塞到一个废纸兜里,放进车中。对他说:“这样别人会滑倒的。”这件事对他印象极深,从此再不敢随便乱丢废物。在欧美国家的快餐店里,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吃完东西要把用过的纸盘纸杯吸管扔进店内设置的大塑料箱内,以保持环境的整洁。为了使别人舒适,不妨碍影响别人,这叫公德。在美国碰到过两件小事,我却记得非常深。一次在华盛顿艺术博物馆前的阔地上,一个穿大衣的男人猫腰在地上拾废纸。当风吹起一张废纸时,他就像捉蝴蝶一样跟着跑,抓住后放在垃圾筒内。直把地上的乱纸拾净,拍拍手上的土,走了。这人是谁,不知道。大概他看不惯这废纸满地的景象,就这样做了。另一次在芝加哥的音乐厅。休息室的一角是可以抽烟的,摆着几个脸盆大小坐地的烟缸,里面全是银色的细砂,为了不10/28叫里边的烟灰显出来难看。但大烟缸里没有一个烟蒂。柔和的银砂很柔美。我用手一拂,几个烟蒂被指尖勾起来。原来人们都把烟蒂埋在下面,为了怕看上去杂乱。值得深思的是,没有一个人不这样做。有人说,美国人的文化很浅,但教育很好。我十分赞同这见解。教育好,可以使文化浅的国家很文明;教育不好,却能使文化古老国家的人文明程度很低,素质很差。教育中的“德”,一个重要成分是公德。公德的根本是重视他人的存在。我坐在布鲁塞尔一家旅店的大厅内等候一个朋友。我点着烟,看到对面一个人面前放个烟碟,就伸手拉过来。不一会儿那人站起身伸长胳膊往面前的烟碟里磕烟灰,我才知道他正在抽烟,赶紧把烟碟推过去。他很高兴,马上谢谢我,并和我极有好感地谈起天来。我想,当我把烟碟拉过来时,他为什么不粗声粗气地说:“哎,你没看见我正在抽烟?”美好的环境培养着人们的公德,比如清洁的新加坡,有随地吐痰恶习的人也不会张口把一口粘痰吐在光洁如洗的地面上。相反,混乱肮脏的环境败坏人们的公德,比如纽约地铁,墙壁和车厢内外到处胡涂乱抹,污秽不堪,人们的烟头乱纸也就随手抛了。好的招致好的,坏的传染坏的,善的感染善的,恶的刺激恶的,世上万事皆同此理。15.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公德的理解?(4分)16.第5自然段“他就像捉蝴蝶一样跟着跑”;第7自然11/28段“美国人的文化很浅”,你怎样理解?(4分)17.第8自然段说:“当我把烟碟拉过来时,他为什么不粗声粗气地说:‘哎,你没看见我正在抽烟?’”“他”为什么不这么说?(4分)18.文章最后一句“世上万事皆同此理”中“此”指的是什么?(4分)19.“公德”这一抽象的话题,在作者笔下,像小溪的流水,润到人们的心里,在写作上最大的特点是什么?(4分)(三)我爱北京的小胡同①我爱北京的小胡同,北京的小胡同也爱我,我们已经结下了永恒的缘分。②60多年前,我到北京来考大学,就下榻于西单大木仓里面一条小胡同中的一个小公寓里。白天忙于到沙滩北大三院去应试,夜里回到公寓小屋中,还在忍受臭虫的围攻。③但是,我们这一帮穷学生仍然能够苦中作乐。黄昏,总要到西单一带去逛街。耳听铿锵清脆、悠扬有致的京腔,如闻仙乐。此时鼻管里会蓦地涌入一股幽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