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校园欺凌播放视频各位老师,这是最近发生的热点事件,全国各地又在同时发生着多少我们不知道呢欺凌事件呢?这不是骇人听闻,校园欺凌一直是我们学校重视的问题,欺凌无处不在,有可能我们班级就有这样的事情,只不过我们没有认真对待或暂时没有发现。如果学生告状说某某孤立她,欺负她,你会怎么回答呢?现在请千万不要说“不用理他们,做你自己就好,好好学习……”之类的话语了,有可能你这句话就会把他们再次推入深渊。现在的孩子已经不是我们那个时代的样子,他们有智慧,有着比我们更高的情商和处事能力,所以请重视微小的异常,有可能你就挽救了一个孩子脆弱的心灵。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了解校园欺凌的特质及类型,做到准确识别,避免让任何一个学生被欺凌,避免任何一个学生成为欺凌者。一、校园欺凌现状近年来,我国中小学校园欺凌行为有逐年增长的趋势。2015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公布的一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有6.1%的中小学生表示自己经常受欺凌,32.5%的学生表示偶尔会受欺凌。201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一组调查结果显示,全球范围内约32%的儿童与青少年在最近一个月至少遇到过一次校园欺凌行为。国内近期也有研究调查表明,有12.4%的初中生表示曾被欺凌,有2.6%的初中生表示自己曾经欺凌过他人;总体上有近1/5的学生都表示曾经卷入过欺凌事件之中。二、教育部关于校园欺凌的文件PPT展示(2016年、2017年、2021年)2021年4月6日,教育部发布《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征求意见稿中明确写道:学校应该建立对欺凌的零容忍机制,及时制止、及时干预、立即调查、不得隐瞒,同时借助专业力量,建立起未成年人的保护屏障。三、校园欺凌的定义是发生在校园(包括中小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内外、学生之间,一方(个体或群体)单次或多次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另一方(个体或群体)身体伤害、财产损失或精神损害等的事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校园欺凌是一种在学龄儿童中发生的、违背他人意愿的攻击行为,这种行为往往伴随着实际或认识到的权力不平衡,会在一段时间内反复发生或有反复发生的可能性。当然校园欺凌还发生在师生之间,今天我们主要讲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欺凌。四、校园欺凌的特征校园欺凌具体表现形式有很多种,我们要高度重视,不过分夸张,有效分辨学生之间的正常嬉戏打闹,用合理的态度和方式处理学生之间发生的矛盾和冲突。校园欺凌有以下几个特征:1、主观上的蓄意或恶意。2、力量的不均衡性。欺凌者明显比被欺凌者有优势(身体、心理、社会资源等),且被欺凌者无力反抗。3、伤害的严重性。校园欺凌的特点:PPT现实五、校园欺凌的类型PPT展示肢体欺凌是最容易被发现的类型。然而除了肢体欺凌外,言语欺凌也是校园欺凌的主要形式之一,其发生比例远高于肢体欺凌。另外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社会性的发展,欺凌的手段会变得更加直接和隐秘,更不容易被我们发觉,例如关系欺凌和网络欺凌。如果被欺凌者受到多种类型的欺凌的伤害,他更加难以摆脱和克服欺凌所带来的恐惧感。六、校园欺凌中的角色PPT展示1、什么样的学生易成为欺凌者?欺凌者的人格特征欺凌者的主要表现2、哪些学生容易成为被欺凌者?七、校园欺凌的影响首先看一下产生校园欺凌的原因PPT展示欺凌事件不仅会给被欺凌者身体上带来伤害,更重要的是给他们带来了严重的心理伤害,如果被欺凌者年龄越小,受到的影响则会越深远。在受到欺凌后,被欺凌者容易产生抑郁、挫败、孤独感,变得更加不自信、更脆弱、更自卑,还有可能会产生社交障碍和学业困难,进而出现厌学、辍学等现象,严重的甚至会选择自杀。1、对被欺凌者的危害(1)身心健康问题。躯体会产生头疼、胃痛、食欲不振、失眠等生理问题。因为害怕被反复欺凌,他们一般采取消极退缩应对方式,常处于恐惧、紧张和焦虑中,极易产生抑郁、挫败、孤独等心理问题;因害怕遭报复,受欺凌的学生往往不愿意告知他人,不愿对他人倾诉,而是自我压抑、默默承受,久而久之会形成孤僻、自卑等消极人格特征。(2)学业适应困难。受欺凌学生缺乏基本安全感,为避免再次受到伤害,他们往往远离某些场所,甚至出现厌学情绪,进而逃学。因为情绪紧张、焦虑,上课时注意力不能集中,导致学习困难,成绩不断下降。(3)社会化障碍。被欺凌者往往倾向于内部归因,对自我社交能力的评价较低。他们在同辈交往中往往被忽视、被拒绝,会表现出行为退缩,阻碍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进而影响其社会性的正常发展。(4)攻击性行为。更值得注意的是,研究发现很多欺凌者原本是欺凌事件的受害者。这些学生由于长期受欺凌而积累了很多负面情绪,这些情绪无法得到合理的释放转而通过对外报复的方式发泄出来,从而形成了“被欺凌者”向“欺凌者”的转换。2、对欺凌者的危害欺凌者往往只是逞一时之快,他们并不能从欺凌行为中获得好处。研究表明,实施欺凌和被欺凌的学生都有很大的自杀风险,且更有可能出现旷课、学习兴趣下降、成绩退步等问题。因为欺凌者他们也会有一些心理压力或内疚感,尤其是被动参与欺凌的学生,更容易出现社会退缩、自信心下降等问题。在未来的发展中,实施欺凌的学生也更有可能进行犯罪活动。有研究表明童年时期的欺凌行为可能在将来会转化为工作场所的性骚扰、约会暴力、婚姻虐待、虐待儿童或老年人等严重行为。3、对旁观者的危害大量研究发现,校园欺凌没有完全意义上的“局外人”,每一个旁观者都是校园欺凌的参与者。大多数旁观者面对他人痛苦能够产生同情心,但是为了自我保护而选择无视或沉默不语。他们有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却没有做出道德行为,内心会产生负罪感,因而后续也可能表现出心理问题,出现抑郁或社交场合中产生不安全感,甚至为了排解宣泄而尝试毒品、酒精或做出其他危险行为。播放视频《校园欺凌》推荐电影《悲伤逆流成河》《少年的你》这两部电影当时看得我真的是痛哭流涕,内心久久压抑不能自拔。作为观影的我们感受都那么痛苦,更何况是被欺凌者呢!所以请各位老师一定要重视欺凌问题。我们要快速识别出可能受到欺凌的学生,在了解学生被欺凌或自己观察到的校园欺凌现象时,一定要及时给予被欺凌者支持,同时坚定地阻断欺凌现象的持续发生。接下来我们看一些如何识别学生受到欺凌的线索。八、校园欺凌发生的线索PPT展示学生有时出于害怕、感到内疚、不想让别人知道等原因,在遭受欺凌或者发现欺凌行为时不敢报告。如果这时我们能够及时敏锐地发现学生受欺凌的线索,就能即使干预,保护受伤害的学生,鼓励帮助受欺凌者重拾安全感和信心。同时如果能够及时教导欺凌者重回正轨,就能有效减少欺凌者更为严重的暴力行为。除以上可以被观察到的明显信息外,我们也可以通过学生的日常游戏内容、日记、作文、绘画和微信朋友圈等了解学生的情况。九、校园欺凌发生时的应对措施当有学生对欺凌事件进行报告时,我们要有效回应。具体可以参照以下几点:1、肯定学生对欺凌事件的报告我很高兴你能把这件事告诉我,这说明你很信任我,也很勇敢。2、关心地询问事情经过我非常担心你的情况,你现在怎么样?和我说说当时有哪些同学参与了这件事情?当时发生了什么?这件事情是什么时候发生的?在哪里发生的?3、确保学生的安全类似这样的欺凌事件还在发生吗?你和我报告这件事情会对你造成危险吗?你怕被报复吗?我可以帮你做些什么能让你感觉到安全?这件事现在的情况有多严重,你能和老师说说吗?4、“七要”“七不要”PPT展示当发生欺凌现象时,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做的事情:(1)立即制止欺凌行为,分开参与的学生。(2)检查受欺凌学生身体方面的受伤情况,把他转移到安全的环境中。(3)和学生进行沟通,了解事情发生的前因后果,稳定学生的情绪。(4)帮助学生心理老师或专业心理咨询师进行危机评估及情绪疏导。(5)上报学校,和学校老师们形成统一的干预计划,全面保障学生的安全,避免类似欺凌事件的发生。(6)若欺凌事件非常紧急或严重,可以打电话报警。十、校园欺凌事件的干预1、对被欺凌者进行干预。(1)为被欺凌者提供心理疏导。其实这个时候作为班主任也可以亲自与被欺凌者交谈,因为平时我们与学生的关系要更亲密一些,便于更好地获得学生的信任。如果你感觉自己无法胜任可以找心理老师共同协助。首先我们要先了解在这个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帮助学生表达他们的感受,明确告诉学生“这不是你的错”。然后找心理老师评估欺凌行为对受欺凌学生影响的严重程度,表达自己的共情和理解,提供情感支持,与心理教师配合进行心理疏导,缓解学生的恐惧、委屈、自卑感等消极情绪,以防日后出现严重的心理适应不良和问题行为。(2)帮助被欺凌者重获安全感。我们应向学生明确表达对校园欺凌的“零容忍”态度,为受欺凌学生提供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并且告诉学生学校、家庭和社会可以为他们提供资源和支持,他们可以信赖老师并在老师的帮助下解决欺凌问题。同时与家长保持经常性的交流和互动,及时了解学生的需要和变化,帮助学生树立主动向成人求助的意识。(3)提高被欺凌者的自护和防范能力。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帮助受欺凌者获得提高自信、拒绝欺凌的技能,让学生了解应对欺凌的措施。①教授利用一切资源的避免方法。自我预防②自信的表达。告诉学生当别人不公正地对待自己或提出不合理要求时,要勇敢地说“不”。可组织学生在不同的情境假设中进行练习,教给学生应挺直腰板,注视对方的脸,然后用平静、坚定而强有力的语调大声地说出对方的名字,说出不喜欢他们做什么事,并告诉他们停止其行为。③寻找闪光点。用“优势”的视角去观察学生,及时发现受欺凌学生所展现的闪光点,并且及时给予肯定。例如,可以鼓励学生去参与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活动和任务,让他们在此期间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自我的价值感;开展“我是最棒的”“闪闪发光的我”等主题班会,让学生在纸上分别写出自己的优缺点,并通过小组讨论找出自己更多的优点。④角色扮演。通过心理剧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欺凌为主题的剧本表演中,组织学生选择不同的角色进行角色体验。在表演过程中可以暂停,直接同观众进行交流。表演结束后,教师和学生一起分别从被欺凌者、欺凌者和旁观者的角度进行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观看的感受,一起想想有哪些解决欺凌的合理措施。(4)加强多方位的力量援助。在对受欺凌者进行帮助的同时,还可以充分发挥同伴、家长的力量,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①开展主题班会。主题包括同伴压力、群体交往、欺凌的机制及后果、如何齐心对抗欺凌、如何支持被欺凌者等,通过开展主题班会来增强学生的反欺凌意识和保护被欺凌者的意识。②创作合作学习的机会。采用多种方式增加学生之间的互动,例如以小组讨论、两人/多人合作、头脑风暴等方式,加强学生的日常交往。③获得父母支持。通过召开家长会,为家长提供与欺凌相关的专业知识,促进家长对欺凌的了解和重视,获得家长支持。同时鼓励家长主动加强与孩子的交流,及时与教师分享孩子的动态,协调父母和学校的合作关系。(5)关注被欺凌者的长远发展。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或团体辅导的形式帮助受欺凌学生提高社交能力,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建立自我控制感。①自我“推销”。组织学生通过绘制“人生成就树”的方式发现自我价值,也可以组织学生以自我“推销”的方式更好地展示自身优点。②非语言表达。让学生学习不同的沟通姿势、态度、语音语调等,并进行练习,同时表达自己对于不同沟通方式的感受。③非暴力沟通。学会非暴力沟通的方式,合理地向别人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学会向他人提出请求并表达感谢。诚实地表达自己,而不是批评、指责1、观察。我所观察(看、听、回忆、想、感觉)到的有助于(或无助于)的具体行为:“当我(看、听、想到我看到的/听到的/感觉到的)……”2、感受。对于这些行为,我有什么样的感受(情感而非思想):“我感到……”3、需要。什么样的需要或价值(而非偏好或者某种具体的行为)导致我那样的感受。“因为我需要/看重……”4、请求。清楚的请求(而非命令)那些能丰有益的具体行为。“你是否愿意……”例如:当我看到/感受到你对我的欺负等行为,我感到很痛苦也很难过。因为我需要你能像对待其他人一样友好地对待我,你是否可以不欺负我呢?温柔而坚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提出要求。2、对欺凌者进行干预在经过调查,了解欺凌的实情后,我们要根据情况对欺凌者进行相应的干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