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当前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吴敬琏经济学家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宝钢经济学教席教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经济学教授2003年12月21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发展》专题报告会同志们:我非常高兴能够跟吉林的同志们一块来讨论一些经济问题,我到这里就想起旧地重游啊!可以说我的经济研究生涯是从吉林正式开始的。我54年大学毕业后先做了一些实习性的工作,56年发生了几件大事,于是开始了我真正的经济研究工作,回忆一下有两件事对我学术生涯影响最大。一件事就是苏联的经济体制改革。53年斯大林去逝,到了56年,赫鲁晓夫在政治上和经济上对斯大林模式进行批判。召开了一个工业经济核算会议,会上赫鲁晓夫说苏联斯大林时代经济体制是没有效率的,要改革。他举了一个跟我们有点关系的例子,是莫斯科一个汽车工厂,原来叫斯大林汽车工厂,后来叫利哈乔夫汽车工厂。这个汽车工厂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一个分厂,它生产的型号旧了,就把这个汽车厂的设备、设计都卖给了苏联,建了斯大林汽车工厂的卡车车间,这个卡车型号叫ZC150,它是46年投产的,到了56年,十年没有改型,可见技术进步缓慢。是美国淘汰了的型号,这跟我们有什么关系呢?那一年我们的一汽投产,一汽的解放牌汽车就是ZC150,当时有的人认为搞不好斯大林汽车工厂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所以,我们的工业企业要改革。大家都知道,我们的解放牌汽车是86年改型的。就是说三十年没有改型,这个时候,我们党召开了第八次代表大会,根据毛主席的“论十大关系”,对苏联体制进行批判提出来要对我们的经济管理体制进行改革。于是“八大”以后,国家就组织了全国体制调查。我自己参加过这个调查规模很大。就因为“八大”决定了要对我们的经济管理体制进行改革,所以先要对全国主要是对工业企业进行一次调查,各个部都组织了,我参加过好几个部的体制调查。首先参加的是轻工部,轻工部的调查就是在吉林进行的。去过开山屯、石岘、吉林造纸厂,是当时轻工部造纸的基地,还看了长春橡胶八厂。那个时候提出的问题好像跟我们这次改革提出的问题没有什么太大的两样,就是管理的过多统的过死,要求扩大企业自主权等等,应该说从这个地区开始,我整个几十年就是跟国有企业改革结缘了。那么到了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的眼界就比原来的设想要宽阔一些,后面我还要讲到我们原来这种改革的基本战略可能有问题,所以它的成效不行。如今二十多年的改革取得这么大的成效,我想原因是改变了原来的这个路子,这个路子就是盯住国有企业改革。我们开辟的另一条道路就是把重点放在体制外,然后通过体制外新的市场导向企业的形成,再影响体制内的国有企业,这条路就走得比较顺,那么我们一些工业基地它要走这条路有些困难,所以改革就变得滞后,今天这个题目可能不是我们最关心的事,这里跟沿海地区的差异比较大,所以要做点调整,下面我离开讲稿讨论一些问题。今天准备从六方面来讲经济形势和展望,先简单介绍一下经济情况,然后再来分析第二点和第三点,即它健康的方面和不健康的方面。现在的经济形势增长的非常快,这种情况一方面是健康的,是有实际的企业活力支撑的,另外一方面从宏观经济来看它潜伏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是当前就暴露了,但是从中长期去看它有相当大的风险。那么第四个问题就来分析一下这个风险,它的症结在什么地方?然后第五、第六个问题讲一讲我对于对策的一些设想。先讲今年以来经济增长形势。实际上从2000年开始,在北京有一个很大的争论,就是政府方面说已经出现了重大转机,但是经济学界多数人认为没有出现转机,就是所谓出现“拐点”还是没有出现“拐点”这个争论。后来从2001年看起来确实已经过了“拐点”,经济向好,这种好的形势有点小波动,就是说去年、前年末美国经济陷入危机,欧洲、日本也不好,所以对我们国内经济有一些影响,在季度之间有一些波动,但是总体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那么到了今年第一季度就表现的非常的好,第一季度增长了9.9%,实际人们估计可能还要高一点,但是到两位数就是一个很高的增长了,所以留一点余地吧。第二季度出现了“非典”的冲击,原来估计“非典”的冲击会很大,只有很少数人认为不会有太大的冲击。认为冲击大的,这个影响可能会持续到今年年底甚至到明年,结果情况不是这样,到第三季度就强劲的反弹,一到9月份是8.5%了,所以统计局说今年大概是8.5%。有一部分经济学家认为不止,不过这个争论对我们分析大势没有太大的关系,所以我们就不去讨论它。总之,今年会是8.5%以上了,而且是个很高的增长率,甚至有些人认为超过了我们的潜在增长率。所谓潜在增长率就是说现有的效率状况和我们的资源条件可以实际达到的最高增长率。如果没有通货膨胀会达到一个什么样的增长呢?一般估计这个潜在增长率大概就是9%—10%这个水平上,这个图可以看到从92年以来的经济增长情况,黑颜色矮的一个是GDP增长,蓝颜色的一个是工业值。从这个图可以看到我们现在从2001年出现了转机,然后进入一个新的增长周期。市场经济它是有波动的,有增长期、有衰退期,现在我们处在一个增长期比较高的部位上,现在的GDP增长率跟上一次高峰大致是相同的位置,上一次增长的高峰是在92年,在图上看起来92年、93年增长比现在还要高。当时有一个特别的情况,92年年初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以后就掀起了新的改革和发展的高潮,但到了3月就已经有个别的领导同志提出了经济出现“过热”,那个时候引发了一场很大的争论,双方都相持不下,后来到4月底,小平同志通过江总书记有一个批示,认为发展是硬道理但还是需要讲究效率的,也算是对争论的一种表态吧,不过不是正面表态,所以这种争论平息了几个月。到了6月份,争论又起,在学术界叫做“热”、“不热”的争论,在中央的领导机构里这个争论就更深刻一些,当时出现的这种情况是过去没有出现过的,是对宏观经济学判断的重大分歧,所以这个争论就延迟了很长的时间。如果从92年3、4月份算起,一直到93年的4月,有一年的时间,小平同志做了一个判断就是经济过热不利于发展和改革,而且小平同志提出治理办法之后,改组中央银行,就是中央银行换领导,发文件要整顿金融,要加强宏观调控,都是小平同志一些具体的指示。中共中央根据小平同志的意见,从6月份开始采取行动,就是我们知道的6号文件,另外党中央在93年的11月,十四届三中全会做出了50条决定,从根本上改变机制、改善治理经济环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总之,因为领导层里面的意见不一致,所以治理、不治理,热还是不热,这个问题的判断就拖了一年的时间。在92年的下半年,经济增长率走势继续向上,到93年甚至十四届三中全会以后,这个问题虽然在领导机关是一致了,但在民间还是不一致。十四届三中全会正在开会的时候,北京有100位经济学家在开讨论会,那次我们刘院长从上海来了,他讲了发展不光表现在增长速度上,后来遭到北京经济学家的围攻,所以有点不是那么正常,跟今年的不完全可比,但我想说这个判断可能是大家很一致的判断,就是我们进入了一个新的增长周期。下面我们就来看这个新的增长周期如此之强劲,它是不是有我们实际经济力量的支撑,是不是有我们微观的基础,就是说企业的基础。92年那次增长周期有一点是由于在88年到91年期间经济上有一点停滞,经过南巡讲话以后,大家精神振奋,潜在于各级干部、企业和普通老百姓对于发展、改革热情基础之上。而这一次新的增长周期,我认为它有实实在在的物质基础,这个物质基础是从上一次周期以来,经济关系调整到位了,特别是十五次代表大会以后,我们经济改革有了很大的进展,十五次代表大会应该说是我们党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代表大会,特别是对我们的改革来说,这次大会确定了我们的基本经济制度,就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在江总书记的报告里面,提出来要按照“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来调整、完善我们的所有制结构。十五次代表大会有三方面的主要内容,第一个主要内容就是关于国有经济。国有经济原来主要提的是国有企业的改革,但十五次代表大会以后,国有经济的改革就变成了两个主要的方面,一方面还是原来说的国有企业的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另外一方面就是叫做布局调整,有进有退的布局调整。十五次代表大会明确国有经济要控制的就是所谓起主导作用的,不是所有的部门都是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那么按照这个精神,有进有退的调整布局,首先就是放小。放小的问题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就提了,不过一直有争论。山东诸城(音译)用了一年的时间把国有企业基本上放开,另外把全部的乡镇政府所属的200多个中小企业全部放开了,当时很快就引起了很大争论,说是不是卖光了家底啊,是不是资本主义复辟啊,虽然后来国务院的领导同志也肯定了这样的经验,但从全国范围来说并不把它看作是党的方针。十五次代表大会肯定了这一条,十五届四中全会加了一个中型国有企业,放开搞活中小型国有企业,这就是一个代表大会的方针了。但各省还有区别,最近我到了湖北去,他们好象放中放小这个进度相当的差,但决大多数省份这个问题很快就解决了。接下来的就是大中型企业,在一些竞争部门如何退出的问题。按照十五次代表大会,各地也做了很多繁琐的工作,创造性的工作,有些地区中型甚至大型的企业已经全部按照十五大方针进行开放搞活,江苏的苏南地区是去年解决的。总之,从97年以后就有很大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剩下的国有企业的改革就比较容易进行。因为一方面有资金积累的问题,企业家人才的问题,还有一个市场规则的问题。如果没有大量的中、小型非国有企业,你只盯着国有企业改革是很难进行的。也许在十五次代表大会以后,对国民经济起更重要影响的是非国有企业的发展,或者叫民营企业的发展。十五次代表大会有一条叫“正名”,为非国有制企业正名,就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个基本经济制度它有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十五次代表大会确定了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政治上说,从意识形态上说改变了过去那种把所谓国有企业入“正册”,集体企业入“副册”,非公有制企业入“另册”,打入另册这种政治根据就不存在了。所以他们可以名正言顺的,只要符合“三个有利于”的要求,他们都可以发展。当然中央这样一个方针政策在各个地区的贯彻情况是有很大差别的,在沿海地区贯彻的比较好,浙江、江苏、广东、福建,甚至山东也还可以,从渤海湾一直到广东地区又出现了新的局面,特别是98年初出现了国有企业的下岗职工分流不出去的情况,变得非常严峻,每年的新增下岗人数大概是600万至900万之间,可是分流出去只是少数,多数都没有分流出去,形势很严峻,当时中央就决定在6月份召开一个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分流安置的会议,在准备这次会议的时候国务院领导征求了各方面的意见,在征求意见的时候出现了一个新的思想,就是原来从劳动部来说,还是按照97年的想法,97年的主要想法就是用了上海的经验,在每一个城市设一个再就业中心。实施的结果是多数地方都运转不了,在上海是可以的,因为上海的浦东开发,新的就业机会还有一些,第一批人进了再就业中心,通过训练然后就出去了,找到了新的工作岗位。有许多地方没有新增的工作岗位,第一批进去以后,就堵塞在里面了,第二批就进不去了,那个时候如果说按照原来的思路,劳动部当时为了这个会议准备了一个文件,这个文件就是提出来每一个企业都设立一个再就业中心,那么这个就没有意义了,跟原来的不就一样了吗?当然他还有一些其他的小的措施。在征求意见过程中,许多人不约而同的提出了另外一个思路,这个思路用过去的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局长刘敏学同志的话说,就叫做私人企业是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分流的主渠道。当时我也参加了那个会,我说的是中、小型企业不可能是国家去办的,它肯定也是非国有经济企业,也就是民营企业,在征求意见的时候,工商联的朋友们还提出了过去几年的数字,发现分流的几百万人,主要是民营企业或者是自己创业或者是在老民营企业就业,所以就使得国有企业想办法帮助中小企业发展起来,它们才能创造出就业岗位来,不然你往哪走呢?不但有国有企业下岗职工,还有大量的农民。下面我还要说解决“三农”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把大量农村的多余劳动力转到非农产业就业,不解决这一条你怎么弄农民都富裕不起来,

1 / 1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