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循环经济在南芬区的应用研究姓名:段国建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热能工程指导教师:杜涛20060201循环经济在南芬区的应用研究作者:段国建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大学参考文献(41条)1.曲格平发展循环经济是21世纪的大趋势[期刊论文]-中国环保产业2001(z1)2.杨士弘.郑宗清城市生态环境学20023.王祥荣.由文辉.宋永昌城市生态学20034.周文宗.刘金娥.左平.王光生态产业与产业生态学20055.王如松.周启星城市生态调控方法20006.段宁清洁生产、生态工业和循环经济[期刊论文]-环境科学研究2001(6)7.黄光宇.陈勇生态城市理论与规划设计方法20028.BradenR·Allenby.翁端工业生态学政策框架与实施20059.劳爱乐.耿勇工业生态学和生态工业园200310.罗宏.孟伟.冉圣宏生态工业园区--理论与实证200411.王金南循环社会的动力200212.高吉喜可持续发展理论探索200113.莱斯特·R·布朗.林自新.戢守志生态经济200214.王如松复合生态与循环经济200315.陈之泉白色发泡餐盒还有没有生存空间200116.解强.边炳鑫.赵由才城市固体废弃物能源化利用技术200417.陈勇.马晓茜固体废弃物能源利用200218.温东辉.陈吕军.赵华林鼓励型工业污染预防政策的理论与实践200319.陆钟武关于循环经济几个问题的分析研究[期刊论文]-环境科学研究2003(5)20.吴季松循环经济200321.王成新.王格芳查看详情200222.张坤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200323.王玉庆环境经济学200224.马传栋可持续发展经济学200225.解振华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期刊论文]-求是2003(13)26.陈德昌.张敬一生态经济学200327.初丽霞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及其政策措施研究[学位论文]硕士200328.郭斌.庄源益清洁生产工艺200329.本溪市人民政府本溪市政府工作报告200430.本溪市南芬区人民政府本溪市南芬区政府工作报告200431.南芬区统计局本溪市南芬区统计资料200432.蔡九菊.杜涛.陆钟武.殷瑞钰.张春霞.齐渊宏钢铁生产流程环境负荷评价体系的研究方法[期刊论文]-钢铁2002(8)33.陆钟武关于进一步做好循环经济规划的几点看法[期刊论文]-环境保护2005(1)34.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35.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336.本溪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本溪市南芬区总体规划专项规划说明书(2000-2020年)200037.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辽宁省清洁生产工作实施方案(2001-2005)的通知书200038.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200539.辽宁省环保局辽宁省循环经济示范区指南200540.国家环保局关于发布《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的通知200541.董闻琦.刘必谦光合细菌在水产动物苗种培育中的应用[期刊论文]-水产养殖2003(2)相似文献(10条)1.学位论文杨薇薇关于我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研究2006本文从循环经济的相关理论谈起,阐述了循环经济的概念和内涵,循环经济的“3R”原则,及其基本特征和理论基础;通过分析德国、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情况,揭示了国外循环经济的发展对我国的启示;重点论述了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模式,包括农业循环经济、工业循环经济、服务业废弃物循环利用、区域(城市)循环经济的基本模式,建立了框架体系;最后提出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指导思想和原则,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政府规制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相结合、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相结合、与发展知识经济相结合、与发展外向型经济相结合、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相结合,并提出了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加强循环经济宣传引导、不断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建立和完善循环经济政策、建立循环经济的法规制度保障、建立循环经济的绿色技术支撑体系、加强与国际的合作。2.会议论文蒋洪强.马忠玉我国城市水循环经济的政策框架体系设计2006城市水循环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多目标系统,是城市水源系统、供水系统、用水系统和排水系统的统一体.本文从城市水循环系统的整体性出发,以促进城市水循环利用效率和效益为政策目标,系统评价与分析了国内外为提高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的主要政策手段.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城市水循环经济政策选择和制定的机理,建立了我国水循环经济政策框架体系,讨论了主要政策措施及实施要点,对于新时期我国城市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城市循环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3.学位论文邱膑扬基于旅游循环经济理念的生态旅游区运行研究2006随着人类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以及旅游对旅游资源与环境的影响日益明显等因素,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但是目前对生态旅游的运行还缺乏完备的、受到广泛承认的理念和模式。作者认为在基于旅游循环经济理念的基础上对旅游区运行进行理论性的运行模式建构,对各运行环节进行理论阐述和方法的引入对生态旅游区的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是围绕基于旅游循环经济理念的生态旅游区的运行进行深入探讨。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研究综述及论文选题,对国内外旅游循环经济的研究现状进行了介绍个归纳,并具体阐述了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二部分对循环经济与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耦合进行了论述,对旅游循环经济的内涵和系统性进行了阐述,并对旅游循环经济理念对生态旅游区的运行的指导作用进行分析.第三部分为本文的核心部份,首先讨论了基于旅游循环经济理念的生态旅游区的运行框架,在该框架体系,对运行的各环节分别进行了论述,并引入、借鉴了多种方法、技术。主要包括了基于旅游循环经济理念的旅游区总体目标体系的确定;基于旅游循环经济理念的生态旅游区的现状分析与设计;对生态旅游区运行的评价与反馈及可引入、借鉴的方法;基于旅游循环经济的生态旅游区的调整与可持续发展。第四部分对基于旅游循环经济的生态旅游区运行的实施策略进行了探讨。第五部分对论文的主要结论进行概括,并提出了后续的问题探讨。4.学位论文蔡鲜促进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2007近年来,由于经济的迅猛发展,传统的线性经济方式进一步导致环境退化和灾难加剧,气候变暖、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壤贫瘠、空气污染、水极度缺乏、食品生产减少和致命疾病扩散等全球性重大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同时,人类赖以生存的一些重要资源逐渐由稀缺走向枯竭,任此下去,经济将变成无缘之水、无本之木。摆在人类面前有两种选择,要么继续无限制的以资源的消耗、环境的破环为代价来发展经济;要么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改变传统的线性经济方式,寻求在资源低消耗和环境零污染的条件下发展经济的模式,在保护环境、科学利用自然资源下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显然人类只能选择后者。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谋求人与自然共生共荣、协调发展已成为全球性重大问题。作为解决资源稀缺和环境危机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新型经济发展模式,循环经济现已成为一大潮流。循环经济主要是指通过废弃物或废旧物质的循环再生利用发展经济,其目标是使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投入的自然资源最少,向环境中排放的废弃物最少,对环境的危害或破坏最小,即实现低投入、高效率和低排放的经济发展。发展循环经济成为世界各国解决资源和环境问题的共同选择。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人均资源禀赋差,经济技术水平比较落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主要是靠巨额的投资推动的,经济效益不高,呈现出明显的高投入、高消耗、低质量、低效益的粗放型特征,导致资源日益稀缺、生态环境逐渐恶化,严重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要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有中国特色的循环经济。从长远来讲,循环经济是人类生产和发展的唯一选择,然而,由于资源和环境的公共性质,完全依靠市场机制的作用是无法进行有效配置的,且循环经济思想具有前瞻性和长远性,并不是每个企业和消费者都具有能够理解并主动实施它的理念。因此,在构建与发展循环经济过程中政府政策的支持是必要的,财税政策无疑是理想的政策手段。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前提下,应严格将政府的介入限制在公共财政的范围内,只针对“市场失灵”的部分进行调节,实现行政手段和市场机制的完美结合,共同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本文研究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选择,对我国循环经济发展和财税政策实施的现状进行审视,旨在立足我国国情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先进实践,探讨适应循环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体系的构建。正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给出了发展循环经济需要财税政策扶持的理论依据。首先从介绍循环经济的含义入手,立足我国国情,从产生背景、发展目标和涵盖范围方面给出中国特色循环经济的内涵并指出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其次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进行分析指出由于在环境问题和自然资源的利用上,存在相当程度的市场失灵,存在环境污染负外部性、环境保护正外部性、环境资源的公共性、经济主体的非理性和环境利用及影响的长期性,所以发展循环经济需要政府的介入。最后从财税政策的作用即创造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弥补市场失灵,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引导微观经济行为,提高公众对循环经济的认识与参与度方面分析了为什么财政的介入有利于循环经济的发展。第二部分对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财税政策的现实状况进行了考察。首先从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总体战略和目前我国开展循环经济的三个主要方面即开展循环经济试点、推行清洁生产和加强环保工作方面对我国现阶段循环经济的发展状况进行了概述。其次,对我国实行的相关财税政策进行了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对政策有限性的原因进行审视,揭示出财政用于保护和治理生态环境的投入不够、财政调节手段单一、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税收对环保的考虑不够以及税收政策管理不足等问题是造成政策效果不理想的主要原因。第三部分首先对日本、德国、美国、荷兰等国家的经验做法按预算政策、财政补贴政策、融资政策、政府优先购买政策、政府奖励政策、资源环境核算体系等财政政策和建立生态税种、实施税收优惠、废物收费政策押金抵押返还政策等税收政策分类进行梳理,勾勒出世界发达国家扶持循环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框架体系。接着把目光转向国内,以全国最早一批被批准的循环经济示范园区之一——曹妃甸为例,对其发展循环经济战略、规划以及国家、省市对其发展推行或拟行的相关财税政策进行实证分析。最后揭示出这些国内外先行实践对我国全面构建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体系的重要启示,为下一章进行政策的探索提供借鉴。第四部分是全文的最后一部分,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分。首先明确完善财税政策体系需要遵循的指导原则:国情与借鉴国际经验相结合、可持续发展原则、公平与效率原则以及财税政策与其他政策配合使用原则。再通过借鉴国内外经验,立足我国现阶段国情,探索构建促进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的道路。在构建财政政策方面,一是要设立财政专项资金,增加预算资金投入,体现国家财政对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视度,解决我国环境保护、资源利用投入不足的问题;二是要制定绿色采购政策鼓励再循环利用;三是制定优惠的财政信贷政策,保障企业进行绿色生产;四是实行合理的财政补贴政策,避免财政资金的无效使用和浪费,提高财政补贴的效率,鼓励循环经济的开展;五是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促进资源和环境循环利用方式的形成。在构建税收政策方面,不仅要对原有的税收制度进行调整和完善,还要适时的推出新的税种,适应循环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一是开征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新税种,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按照税基比较宽泛、征收范围较广的原则,建议考虑逐步开征环境保护税、燃油税、原生材料税、填埋和焚烧税、环境进口关税等五大新税种,并给出确定课税对象、计税依据的建议。二是对现有的税制进行绿色改造,包括通过扩大资源税征收范围、调整计税依据、适当提高现行资源税征收标准对我国现行的资源税进行完善,使其对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的保护发挥应有的作用;通过对环保产业实行消费型增值税、完善增值税抵扣和减免优惠政策、取消对农药等减免税的规定等对增值税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