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案例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新循环经济学的理论创新和实际应用54号机械102班陈志敏一、中国经济发展的原因和现状二、循环经济的由来和发展三、新循环经济学四、在企业生产和工程建设中实施的原则五、海峡两岸构建循环经济体系内容提要一、中国经济发展的原因和现状1978年至2006年,中国GDP年平均增长率超过9%,总量增长了49倍;已经位居世界前4大经济实体,世界第3大贸易出口国;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约5%;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最高达到了17%。现状:1、改革:劳动力的解放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政府的改革开放政策解放了人类经济史上从未有过的数量如此巨大的、数以亿计的、创造性被压抑了2000年的廉价劳动力,这是中国经济奇迹的无可比拟的原动力。英国的工业革命不过解放了几百万人的创造性。如何保持改革的创造性?原因:2、开放: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的充分利用中国在这1/4世纪的发展中充分利用了中国本土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广阔的国内市场;同时,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条件下,充分利用了世界的资源市场和产品市场。如何持续利用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如何在今后永续利用两个资源和两个市场?3、巨大的海内外华人投资和高储蓄率海内外华人在长达1/4个世纪内对中国经济持续的投资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资本动力。中国国内总储蓄率在上世纪90年代平均为GDP的40%,在2005年上升至GDP的46%。这在全世界是最高的。在上世纪日本最高达到31%。如何在今后海外华人和年青一代观念变化的情况下,持续吸引国内外储蓄和投资,不断改善其结构,而且形成良性循环?4、“摸着石头过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策中国在扬弃前苏联计划经济学说的基础上,广泛地吸收西方经济学各学派的思想,但没有生搬硬套,“摸着石头过河”,制定了自己的成功的社会主义经济政策,指导了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现在是创立中国经济学的时候了。5、以过度消耗资源和污染环境为代价中国虽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但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环境的严重污染也不容忽视。这个问题在大陆和台湾都同样存在。如何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可持续发展?从亚当·斯密和李嘉图起,西方经济学的指导思想:自18世纪以来的传统经济学理论造就了今天的物质文明,极大地提高了人类的生产能力和生活水平。•但今天,石油、铁和煤等多种工业经济依赖的自然资源面临枯竭,•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日益蜕化,•这三个最大原则已难以为继。•最大限度地开发自然资源,•最大限度地创造社会财富,•最大限度地获取利润。煤铁石油不可再生资源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只有走循环经济的道路。环境污染生态蜕变水土流失二、循环经济的由来和发展1972年成立于意大利罗马的科学家俱乐部——“罗马俱乐部”提出“增长的极限”:以获取最大利润为生产目的,以传统工业为第一支柱的工业经济,靠不可再生的能源与其他矿产资源消耗的线性增长为发展生产的前提,在人口增长、资源耗竭和环境污染的重压下,不可能持续发展,增长是有极限的,最终将出现“零增长”。(一)“增长的极限”人口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铁只能用173年煤只能用154年工业经济所必须的稀缺矿产都会在180年内用光人类按这种模式的经济增长必然是有限的。(二)循环经济“循环经济”一词由美国经济学家K·波尔丁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宇宙飞船是一个孤立无援、与世隔绝的独立系统,靠不断消耗自身资源存在,最终将耗尽而毁灭。地球经济系统,有如一艘宇宙飞船如不借助太空帮助,尽管地球资源系统大得多,地球寿命也长得多,但是也只有实现对资源循环利用的循环经济才能得以长存。波尔丁做了一个很好的比喻,但没有进一步深入而使之成为一种经济学说。尽管如此,这种新经济思想还是起了巨大的作用。循环经济的提出,启发了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的关于资源和环境的国际经济研究。(三)可持续发展1、“可持续发展”概念的由来“持续”拉丁语“sustennere”法文“持续”(susten)——“撑得住”、“垮不了”、“得以维持”英文“持续”(sustain)——“支撑”、“承受得住”、“继续”1980年国际自然保护同盟(IUCN)制订的《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TheWorldConservationStrategy)文件中最早出现“可持续发展”的概念。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技部门的自然科学政策部门,开始研究建立一种自然资源、环境与生态系统可以支撑的持续发展模式。作者于1982年将“可持续发展”概念介绍到国内,是最早将这一概念介绍到国内的学者之一。当时的翻译是十分认真负责的,专门请教了在国外教汉语的汉学家。他们提出异义,说汉语的“持续发展”是一种客观状态,不存在“可”与“不可”的问题,说“可能”还有情可原,说“可以”则没有道理,如同说:“可以下雨”。作者也想不出更确切的词,译成“垮不了台”的发展也不雅,当时以为不过翻译一个词语,以后会有更好的译法。1983年11月,联合国成立了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EDC),以挪威首相布伦特兰(G.H.Brundland)夫人为主席,成员包括科学、教育、经济、社会和政治方面的代表。提出了“可持续发展”。2、“可持续发展”的提出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经过4年的工作,于1987年向联合国提交了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OurCommonFuture)的研究报告,正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新设想。但是这并没有解决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反而使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受到延迟,因此才提出了知识经济。3、《我们共同的未来》——可持续发展模式4、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完整的定义:“以新的生产方式不断提高人群生活质量和生态系统承载能力,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满足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人群需求,又不损害别的地区或别的国家的人群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四)知识经济循环经济是知识经济的第一阶段当高技术产业不能成为第一支柱产业时,当可再生资源不能成为主要利用资源时,必须高效、节约利用稀缺自然资源,最高效利用就是循环利用。循环经济是以自然资源循环利用为主的经济,是知识经济的第一阶段。我国第一本同类著作(北京出版社,2003年4月),已被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多部门引用。三、新循环经济学循环经济和知识经济是经济全球化的两大趋势知识经济——要求尽可能以智力资源优化配置和替代自然资源;循环经济——要求在经济生产中以新知识、新技术尽可能实现自然资源循环。循环经济是已见端倪的知识经济的基础,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新型工业化的当务之急。“循环经济”是西方经济学家创意的名词,“CircularEconomy”“RecyclingEconomy”“RecycleEconomics”。“Recycle”实际上是“再循环”的意思,比“Circular”更能反映经济学的含义,但又不象“Recycling”过分强调经济运行,而是强调经济学原理。鉴于西方已有人写了“循环经济”的书,而作者的循环经济学又与之有很大的不同,因此称为新循环经济学。作者关于循环经济的最新力作(2005年9月出版),书中阐述了最新的循环经济理念。RecycleEconomy《新循环经济学》英文版——2006年4月由意大利Effeelle出版社出版,全球发行时期地点所产生的经济学背景18世纪末英国古典西方经济学英国工业革命发生后18世纪末法国新经济学派法国工业革命兴起后19世纪70年代德国新历史学派德国统一,工业革命后来居上19世纪90年代美国制度学派美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首位1、中国人完全能创立自己的经济学派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奇迹,并且得到了世界的承认。中国人也完全能创立自己的新经济学派。5R循环经济的新经济思想在2005年3月26-30日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首都阿布扎比举行阿联酋教育部主办、阿联酋大学承办、阿布扎比酋长国元首为名誉主席的世界“思想者节日论坛”上首次全面提出,并得到一致认同。当地报纸对大会闭幕式的报道2、新循环经济学的5R理念应邀参会的共有四大洲的28名思想者,其中有10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和近百名代表,作者作为世界知识经济的创意者被邀为思想者参会,并作为大会主席主持其中半天的会议。作者(右二)与古巴总统科技顾问D·卡斯特罗(右一)、世界著名知识经济学家P·弗米卡(意大利)共进晚餐。作者(左一)与诺贝尔奖获得者格拉肖(左二)博士和盖尔曼博士(左三)共进午餐。大会经过5天研讨,规范了循环经济的理念。由作者首次提出的5R循环经济新思想,在这次会议上得到一致认同。作者与1984年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C·鲁比亚博士在一起。诺贝尔物理、化学和医学奖获得者在一起交谈。再思考(rethink)新循环经济学理论的重点是不仅研究资本循环、劳动力循环,还要研究自然资源循环;生产的目的除了创造社会新财富以外,还要修复与维系被破坏的最重要的社会财富生态系统——创造第二财富(三个循环,两种财富)。不能以自然财富的减少为代价来片面地增加社会财富。实现两种财富之间的循环,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再思考(rethink)据我国有关方面认可的国际机构估算,我国GDP8%~9%的年增长率,如果剔除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因素,实际上可能只有1%~3%,据作者的估算至多为2%~4%。新产品:修复自然生态系统。一座豪华大厦建在将荒漠化的地区,其价值将可能为零;所有的五环、六环公路如果没有水的支持也会变成一片荒漠。再思考(rethink)减量化(reduce)原有的“减量化”的含义是: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工程和企业的土地、能源、水和材料投入,这些观点都是正确的,并已经在西方的后工业化中实施。但是这是狭义的减量化。减量化(reduce)新的价值观认识到,不能把地球既当取料厂,又当垃圾场。要把减量化的概念延伸到提高人类理性需求的层面上来,合理地减少人类的物质需求,要满足的是需求,而不是欲望。最大的减量化是要把传统西方经济学中“拼命生产、拼命浪费”地满足欲望,转变为满足广大民众的理性需求,实现人的理性需求与地球自然生态系统承载能力以内的有效供给之间的良性互动,或者叫“良性循环”。减量化(reduce)例如,对水资源的需求和相应的工程建设应树立以供定需、节水为主、调水为辅等与自然和谐的观念,而不是无节制地以工程来改变自然生态系统,满足不断增长的非理性水需求。再使用(reuse)原有的“再使用”观念主要是尽量延长产品寿命,做到一物多用、废物利用,也强调资源的综合利用。这也是很正确的,并也已在西方的后工业化中实施。新的资源观要把减量化延伸到企业和工程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可再生资源能够循环使用,这是最根本、最大和最有效的“再利用”,要把以短缺和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为依赖的传统产业资源需求,逐步转化为依赖可再生的或富有的自然资源。再使用(reuse)“再制造”产业:以其他企业废弃物为原料,不再投入新资源的、新兴的产业。例如,尽可能利用地表水、太阳能和风能等可以循环使用的可再生资源,而不能无限地、永久地依赖深层地下水、煤和石油这些耗竭性的可再生资源,随着技术进步使可再生资源逐步替代耗竭性资源,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以资源的永续利用保障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要大力加强基础设施与信息资源的共享。再循环(recycle)原有的再利用观念主要是企业生产的废物利用,即在生产流程中形成资源利用的循环,主要是在企业内部建立循环。新的产业观认为:所有的废物都是把资源在错误的时间以错误的数量放到了错误的地方。除在企业中以外,还应该在产业内部以至产业之间建立资源利用的循环体系;把经济体系由生产粗放的开链变为集约的闭环;形成不同于传统产业体系的循环经济的新的技术体系与产业体系。再修复(repair)自然生态系统是社会财富的基础,是第二财富。要以生态建设工程不断地修复被社会财富生产和其他人类活动破坏的生态系统,在自然生态系统承载能力提高以后再增加社会财富生产,形成良性循环,与自然和谐。新工程:生态工程5R理念的创新在于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增加了再思考(rethink)与再修复(repair)的新理念,并把原有清洁生产3R的理念进行了延伸与拓展,形成了新循环经

1 / 8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