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前准备一张空白的学案纸、一张便利贴几支彩色的笔遵守弹幕礼仪,文明互动!学案当堂完成,按时提交。共同约定:投入、尊重、倾听、表达、保密!热身:实验逛三园游戏规则:教师说出“实验里面有什么”类限定句,学生在互动区补全内容。必须是真实存在的、常见的事物不可以重复提及1.实验建筑有什么?2.实验教室有什么?3.实验网课有什么?我们与欺凌的距离学校教师心理与生涯课堂共同约定:投入、尊重、倾听、表达、保密!倘若欺凌怪出现在学校,会给你带来什么感受?请选择一种颜色代表你的感受。欺凌怪观察记用你选择的颜色,勾勒出欺凌怪的样子……欺凌怪神出鬼没你曾见过它的踪影吗?如果你也同时出现在这个画面里,你会在哪里?会是什么动作和表情?请将自己以火柴人的形式,画在便利贴上,贴在画面中。欺凌怪观察记肢体攻击欺凌怪的攻击技能玩笑还是欺凌?只有双方都觉得有趣才算玩笑从他人的难堪和委屈中获得快乐=故意和恶意!欺凌怪的攻击技能欺凌怪最擅长蛊惑人心常常故意动摇我们心中的天平玩笑还是欺凌?欺凌怪是如何发起攻击的?欺凌怪的攻击技能每一个人都有责任每一个人都置身事内每一个人都有机会重新书写故事的结局玩笑还是欺凌?欺凌怪是如何发起攻击的?哪些人对事情的发生负有责任?欺凌怪的攻击技能起侮辱性的外号,使用羞辱性的话语;隐藏伤害技能嘲笑、讽刺、阴阳怪气;背后或在网络上散播谣言;把某位同学当透明人;集结他人一起排挤孤立某位同学……你是否曾被隐藏伤害技能击中?还记得发生了什么吗?欺凌怪,退退退!我们该如何与欺凌怪对抗?我们有哪些保护自己的方法呢?欺凌怪,退退退!沉着冷静不理睬也是反击寻求帮助不责怪自己被攻击时被蛊惑时换位思考同理心为言行负责敢于说对不起旁观时及时觉察及时制止主动与受欺凌者交朋友保护好自己对抗欺凌怪的信心指数:0-10分此时此刻,火柴小人的位置、动作、表情有发生变化吗?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移动和调整。欺凌怪,退退退!每个人都可能会被欺凌怪影响。保持觉察,保持警醒,永远怀揣温柔。我们一起为正义与勇气而战!下节课见!学情分析: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会使得班级里大部分学生受到影响,不快乐和恐惧情绪在班级弥漫。学校和家长往往往往会将「坏人」的标签贴在欺凌者的身上,着眼于惩罚欺凌者,认为置身事外的其他人是好人,与欺凌的距离很远。但单纯惩罚欺凌者所起到的教育效果是有限的,只要处在相同情境力量的影响下,每个人都可能毫无防备地被情境影响,做出一些非理性、不可思议,甚至邪恶的事情来。叙事治疗认为问题是问题,人不是问题,是欺凌问题而不是班级成员是班级不愉快的始作俑者。通过运用不带指责的“外化”方法为欺凌问题命名,可以把欺凌问题和学生个人分开看待,为所谓“欺凌者”创造更多的空间,减轻自责和羞耻对TA的影响。只有在这样不批判、不指责的基础上,每个人才能意识到自己在欺凌事件中积极或消极的作用,有所作为,从而逐渐改变班级整体的氛围。本节课将叙事治疗的理念与团体心理辅导相结合,作为校园欺凌系列课程的第一课,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觉察,从欺凌手中,抢回校园生活的主动权。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缓解面对欺凌的恐惧和担心,激发应对欺凌的信心;2、认知目标:了解欺凌不止一种表现形式,意识到每个人都可能被欺凌影响,挖掘应对的资源与方法;3、行为目标:在日常生活中对自己的言行保持觉察,将平等、尊重、包容的理念延展到日常生活中;教学重点:认识“隐形欺凌”对个体的影响,学会识别“隐形欺凌”;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转变观念,将欺凌与个体分离开,欺凌不等于人的好与坏,每个人都可能被欺凌影响;教学准备:学案、彩笔、便利贴/小卡片;课堂音乐:《不哭》杨芸晴共同约定:投入、尊重、倾听、表达、保密。教学过程:一、热身环节:实验逛三园(3分钟)游戏规则:教师说出“实验里面有什么”类限定句,学生根据限定句在互动区补全内容,必须是真实存在的、常见的事物,不可以重复提及。1.实验建筑有什么?南楼、北楼、行政楼、科技楼、体育馆……2.实验教室有什么?学生、老师、课桌、书本、风扇……3.实验网课有什么?电脑、钉钉……教师:感谢同学们的参与。大家提到的每一项事物都构成了我们最充实而美好的校园记忆。但有一只怪物的出现,会像《哈利波特》中的摄魂怪一样,吸走我们在校园里所有的色彩斑斓,让阴影时时刻刻笼罩着我们。它就是——欺凌怪(呈现课题)。我们今天这节课就会和大家一起聊聊《我们与欺凌的距离》。别忘了“投入、尊重、倾听、表达、保密”的约定!设计意图:调动课堂氛围,并通过强烈的对比,导入主题。二、转换环节:欺凌怪观察记(5分钟)教师:欺凌怪神出鬼没,你是否曾见过它的踪影呢?教师:倘若欺凌怪出现在学校或出现在班级,会给你带来什么感受呢?请选择一种颜色来代表你的感受。请用你选择的颜色,简单勾勒出欺凌怪的样子。它可以是高、矮、胖、壮、秃头、大嘴巴等等……大家不需要纠结画得够不够形象逼真,只要能够代表自己的想法就可以。教师:完成之后,继续想象如果你也同时出现在这个画面里,你会在哪里呢?会是什么动作和表情呢?请同学们再将自己以火柴小人的形式,画在便利贴上,贴在画面中。设计意图:对欺凌进行拟人化,启发学生思考欺凌的特点,表达欺凌对于自己和同学们的影响,并且通过外化的语言将欺凌与个体分离开,引导学生更客观地看待自己遇到的挑战。三、工作环节:我们与欺凌的距离(20分钟)(一)欺凌怪的攻击技能(12分钟)教师:同学们可能会发现,欺凌怪与我们的距离或许没有想象中那么遥远。欺凌怪其实很狡猾,它已经知道肢体攻击是最容易被发现和被大家制止的行为。它现在已经学会了隐藏,隐藏在玩笑中,隐藏在打闹里,悄无声息露出爪牙,去伤害我们的同学。我们来看泰国的一个公益广告《感谢“分享”》。播放《感谢“分享”》校园欺凌视频教师:在这支视频里,对偷拍的女生而言,这只是她的一个恶作剧;对提议分享到群里的女生来说,这只是她的随口说说;对转发的人来说,这只是他们随意的一个动作。请问同学们:问题1:视频里发生的究竟是玩笑还是欺凌呢?教师:事实上,我们自以为的玩笑和欺凌之间的距离,有时候只是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就在一念之间。大家要记得,只有双方都觉得有趣的事情才能算作是玩笑,从其他人的难堪和委屈中获得快乐,就是故意和恶意。伤害并不会因为“我没有料到后果”就减轻一分,当事人会为此遭受难以想象的伤痛。问题2:欺凌怪是如何发起攻击的?教师:当然,欺凌怪最擅长的就是蛊惑人心,它常常故意动摇我们心中的天平,让我们在不经意间靠近了它的阵营,旁观和纵容它的一举一动,甚至与它为伍,助力它释放攻击技能。问题3:哪些人对这件事的发生负有责任?教师:一个很遗憾的事实是,欺凌的发生,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置身事内,但我们每一个人都有机会重新书写故事的结局。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引导学生从各个角度观察欺凌的特点,关注欺凌带来的影响。并启发学生意识到每一个人都在欺凌事件中起到消极或者积极的作用,灌注积极的信念。教师:同学们,你知道欺凌怪还有哪些经常使用的隐藏伤害技能吗?这些技能可能不容易被同学和老师发现,不容易被回击,但会带来切实的伤害?伤害技能1:起带有侮辱性的外号,或使用羞辱性的话语;伤害技能2:嘲笑、讽刺、阴阳怪气;伤害技能3:背后或在网络上散播谣言;伤害技能4:把某位同学当透明人,或在其他同学与TA交流时进行打扰中断;伤害技能5:集结他人一起排挤孤立某位同学;……教师:感谢大家的分享,敏锐的捕捉到这些迹象,我们才能够及时的提醒自己,不要陷入欺凌怪的陷阱。设计意图:进一步识别和探索隐形的欺凌线索,并引导学生对自己保持觉察,不要轻易陷入欺凌怪兽的陷阱,成为加害者或者冷漠的旁观者。(二)欺凌怪,退退退!(8分钟)教师:你曾经有没有被这些隐藏伤害技能击中的时候?你还记得那个时候发生了什么吗?当欺凌怪一步步靠近,开始施展攻击技能,我们该如何与它对抗?我们有哪些保护自己的方法呢?邀请学生连麦进行分享。教师:感谢大家的分享。当我们被欺凌怪攻击时,记得沉着冷静,对于它的挑衅不给反应,迅速走开。这并不是软弱的表现,有时候欺凌怪希望你能表现出一些“有趣”的反应,所以你的不理睬,可能是最好的反击。然后及时向你的朋友或者父母和老师寻求帮助。最重要的是不要责怪自己,被欺凌怪攻击不是你的错!当我们被欺凌怪蛊惑时,要换位思考,时刻记得我们的一言一行都是会留下痕迹的,都会给周围人带来影响。如果的确带来了伤害,要敢于说对不起,这是负责任的表现。如果我们观察到欺凌怪的出现,要及时觉察它的隐藏伤害技能,更要及时制止它的行为,可以主动与被欺凌怪攻击的同学交朋友,我们可以成为他们最重要的支援力量。当然,一切行动的前提都是先保护好自己!设计意图:启发学生探索自身应对欺凌的资源和方法。四、总结与升华(2分钟)教师邀请几位学生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认为自己对抗欺凌怪的信心会有多少呢?如果用0-10分来形容信心程度,0代表没有任何信心,10代表信心满分,你会打几分呢?回看我们的学案,此时此刻,火柴小人的位置和动作表情会发生变化吗?你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来进行移动和调整。教师:恶和善,都埋在每一个生命里,每个人都可能会被欺凌怪影响。我们与欺凌的距离,可能近,也可能远。保持觉察,保持警醒,永远怀揣温柔。重要的是,别忘了我们始终在一起,我们会一起为正义与勇气而战,让欢声笑语覆盖我们的学校与班级!欢迎你通过钉钉与老师分享关于校园欺凌问题的思考与想法!我们下节课见!设计意图:强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力量,在必要时寻求团队的支持,为学生战胜欺凌问题注入信心。课后作业:欢迎你分享关于校园欺凌问题的思考!教学反思:1、1961年,德国哲学家汉娜·阿伦特提出了“平庸之恶”(BanalityofEvil)的概念,是指因无思想、无判断、盲目服从权威而犯下的罪恶,“恶是不曾思考过的东西”。这就是恶的“平庸”,也是很多欺凌发生的最初原因。2、校园欺凌是一个比较低气压的话题,教师自身要有这样的观念:即便学生参与了欺凌,他也是受到欺凌而被影响校园生活的个体,没有人能够在这样的氛围下置身事外,没有人是不可救药的恶人。所以不能简单地将班级学生分为欺凌的加害方和被害方,双方不是相互对抗的存在。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曾经有过欺凌行为或者旁观欺凌的学生才不会担心被指责“你为什么这样做!”,每一位学生在进行分享时不会有心理负担,能够更加安全和投入地去理解和思考欺凌相关的问题,让讨论变得有意义。教师在倾听学生分享时,要不带评判地接受学生此时的所有回应,尊重学生的分享,接纳学生的情绪。3、教师需要关注学生呈现的学案内容,画面中欺凌怪兽和学生自己的位置往往代表了学生当下的处境,如果发现学生有被欺凌的可能,要在课后及时跟进。参考资料:JohnM.Winslade,GeraldD.Monk.学校里的叙事治疗.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