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计准则中的企业所得税相关问题探讨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初稿)新会计准则中的企业所得税相关问题探讨学生:指导老师:摘要:为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公布了最新会计准则。其中,新所得税准则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要求对所得税采用全新的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核算,使所得税的会计核算更详尽、规范、完整,更符合谨慎性原则。关键词:所得税差异;计税基础;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ThediscussionofsomequestionsabouttheenterpriseincometaxofthenewAccountingstandardsStudent:Tutor:(OrientalScience&TechnologyCollegeofHunanAgriculturalUniversity,Changsha410128)Abstract:Inordertoadaptthedevelopmentofeconomicglobalization,MinistryofFinancepublishedtheEnterpriseAccountingStandardsatFebruary15,2006.Amongthem,thenewincomeguidelinesfromtheInternationalAccountingStandardsand,inconjunctionwiththeactualsituationinChina,calledforanewincometaxbalancesheetdebtmethodaccounting,incometaxaccountingsothatmoredetailed,standardized,complete,moreinlinewiththeprincipleofcaution.Keywords:Accountingdifferences;Taxbase;Deferredincometaxassets;Deferredincometaxliabilities为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公布了最新会计准则。其中,新所得税准则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要求对所得税采用全新的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核算,使所得税的会计核算更详尽、规范、完整,更符合谨慎性原则。2一、新旧所得税会计准则比较分析(一)所得税差异的分类方法不同由于会计制度和税法两者的目的不同,在原所得税准则中,对资产、负债、收入、费用等的确认时间和范围也不同,因而所得税的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额有一定差异,并将这一差异分为永久性差异和时间性差异两种类型。而新准则与国际惯例接轨,摒弃了“两种差异”的提法,引进了暂时性差异的概念。暂时性差异是指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不同产生的差额。首先从资产和负债的定义出发明确了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资产的计税基础,是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的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而负债的计税基础则是指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计算应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因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不同。产生了在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的期间内,应纳税所得额增加或减少并导致未来期间应交所得税增加或减少的情况,形成企业的资产或负债。在有关暂时性差异发生当期,符合确认条件的情况下,应当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或递延所得税资产,根据暂时性差异对未来期间应纳税所得额的影响。暂时性差异也分为两种形式: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这种变化体现了对包括所得税会计处理在内的企业财务会计视角已经由损益表观转变为资产负债表观,反映了当前会计界视野的拓宽和认识的深化,以及目标的国际趋同。(二)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不同在原所得税准则中企业既可以选用应付税款法,也可以选用纳税影响会计法中的递延法或债务法来进行所得税会计的核算。应付税款法不要求对所得税进行跨会计期间核算,也不确认时间性差异对未来所得税的影响,而是将本期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均在当期确认为所得税费用。造成的纳税影响额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而不必递延到以后各期,当期的所得税费用等于当期应交的所得税。纳税影响会计法中的递延法或债务法则要求对所得税进行跨会计期间核算。在核算时首先按税前会计利润计算当期所得税费用,然后根据应纳税所得额确定应交所得税款,最后根据所得税费用与当期应纳税款之差,倒算出本期的递延款新准则要求企业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核算,即要求将所得税进行跨会计期间核算。新所得税会计准则要求企业使用资产负债法核算所得税。在资产负债法中,3企业根据《税法》规定对税前会计利润进行调整,按照调整后的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当期应交所得税。然后,根据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税法计税基础确定暂时性差异。并据此计算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的账面余额,其期末期初余额之差是本期发生和转回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净额。之后,通过确定了的当期应交所得税及递延所得税来推算利润表中应予确认的本期所得税费用。其计算公式为:本期所得税费用=当期应纳税所得额×税率+(期末递延所得税负债-期初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与原所得税准则核算方法相比较,新准则的变化主要有如下几点:一是对暂时性差异的处理不允许在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之间作选择,统一要求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二是在纳税影响会计法中,不允许在递延法和债务法之间作选择,统一要求采用债务法;三是摒弃了损益表债务法,而改用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要求的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同时,所得税项目列报和披露不同。与原准则相比,新准则对所得税项目在财务报表中的列报和披露内容的规定也有差异。其一,所得税相关项目在资产负债表中的列示不同。原准则只要求企业在负债类科目中设置“递延税款”科目,核算企业由于时间性差异造成的税前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之间的差异所产生的影响纳税的金额,以及以后各期转销的数额。新准则规定企业应在资产类科目中设置“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核算企业由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及按能够结转后期的尚可抵扣的亏损和税款抵减的未来应税利润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在负债类科目中设置“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核算企业由于应税暂时性差异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二是所得税相关项目在损益表中的列示不同。原所得税会计准则规定损益项目仅包括企业本期所得税费用,具体是在利润表中的“利润总额”项目下设置“减:所得税”项目,以反映企业本期所得税费用。而新所得税会计准则规定,损益类科目不仅包括企业当期所得税费用,还包括递延所得税费用。再次则是所得税相关项目在财务报表附注中的披露不同。二、新准则下所得税的会计处理(一)确定各项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计税基础4资产的计税基础是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即某一项资产在未来期问计税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税前扣除的金额。负债的计税基础是指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其公式表示是:负债的计税基础=账面价值-未来期间按照税法规定可予税前扣除的金额。负债的确认与偿还一般不会影响企业的损益,也不会影响其应纳税所得额。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为零,计税基础为账面价值。但是,某些情况下,负债的确认可能会影响企业的损益,如按照会计规定确认的某些预计负债。(二)确定各会计期末暂时性差异的金额当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或是负债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时,就会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当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或是负债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时,就会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三)确定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期末余额用计算出的暂时性差异金额,乘以当期的适用税率或者预期收回该资产或清偿该负债期间的适用税率,就可以得出本期递延所得税负债(或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期末余额。1、适用税率的确定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时,应估计相关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转回时间,采用转回期间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基础来计算确定。无论相关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转回期间如何,递延所得税资产均不予折现。2、减值的确认资产负债表日,企业须对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帐面价值进行复核。如果未来期间很可能无法取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使用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利益,应当减记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帐面价值。待所得税资产的帐面价值减记以后,以后期间根据新的环境和情况,判断能够产生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使用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使得递延所得税资产包含的经济利益实现的,应相应恢复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帐面价值。递延所得税负债应以相关应纳税暂时性差异转回期间适用的所得税税率计量。除享受优惠政策的情况以外,企业适用的所得税税率在不同年度之间一5般不会发生变化。企业在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时,可以现行适用税率为基础计算确定,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不要求折现。(四)确定递延所得税负债或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本期发生额递延所得税负债(或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本期发生额,等于递延所得税负债(或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期末余额与递延所得税负债(或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期初余额之差。(五)确定本期所得税费用数额本期的所得税费用=本期应纳税额+递延所得税负债本期发生额-递延所得税资产本期发生额。三、新所得税准则对企业的影响(一)首次执行时的转换问题由于现行大多数企业都实行应付税款法,在首次执行时,应以按照新所得税准则中规定的衔接方法为基础,首先调整相关资产、负债的帐面价值,以帐面价值为基础,比较其与计税基础之间的差异,对于形成应纳税暂时眭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有关影响相应调整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二)真正确立了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的适当分离。由于会计制度与税法遵循的原则、体现的要求不同,同一企业在同一会计期间按照会计制度计算的会计利润与按照税法计算的应税所得不可避免地会存在差异。这种差异有两种解决方法:一是计制度服从于税法;二是两者在尽可能协调的基础上适当分离。由于按照应付税款法计算出来的所得税费用不是依据会计利润所应该负担的本期所得税费用,那么根据本期利润总额减去本期所得税费用而求得的净利润,也不是真正的可供分配的利润。因此,新所得税准则真正确立了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的适当分离。四、结束语新的税法以及所得税准则的颁布,是我国所得税会计的一次重大改革。新准则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取代了应付税款法等现行的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会对企6业的财务报表数据产生影响。特别是新准则要求确认由于暂时性差异而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当税率发生变化时,还要对已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进行重新计量,这将影响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并最终影响企业的净利润。参考文献[1]财政部会计司编写组.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6[M].人民出版社.2007[2]企业会计编审委员会.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M].立信会计出版社.2006[3]高培勇.中国税费改革问题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4]俞光远.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制度改革与立法实用指南[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5]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所得税会计[M].大连出版社.2005[6]高允斌,王晓旭,朱祥,陈啸.新企业所得税申报表填报指南及政策解析[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7]许太宜,张伟.财会税收疑难问题精解[M].中国市场出版社.2006[8]陈玉洁.最新企业会计准则、节税操作技巧及税收优惠政策[M].江西人民出版社.2007[9]寇铁军,吴旭东.财税问题探索[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10]盖地.税务会计[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1]刘玉章.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方略[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12]财政部税政司.企业所得税法宣讲读本[M].法律出版社.2007[13]孟焰,王素荣.企业所得税纳税调整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14]蒋经法.我国企业所得税改革

1 / 1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