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总论第一节财务会计概述一、财务会计的概念及特点现代企业会计按其报告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两大分支。(一)概念1、财务会计:财务会计十现代企业会计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依据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及相关制度等法律法规,按照规定的程序,采用一系列专门的方法,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并向企业外部利益关系人定期提供各种会计信息的对外报告会计。因其侧重于满足企业外部有关方面的决策需要,对外提供财务报告,故也称“对外报告会计。2、管理会计定义:管理会计指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决策所需经济信息的会计,也称对内会计。本课程着重讲解企业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二)财务会计的特点:1、以计量和向信息使用者传递会计信息为主要目标2、以会计报告为工作核心3、采用的方法主要是核算方法,即确认、记录、计量、报告。4、依据会计准则,并经过审核。二、财务会计的目标(一)财务会计信息的使用者财务会计提供会计信息,是为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服务的。财务报告使用者主要包括:1、企业所有者企业所有者需要利用会计信息进行决策,如:(1)是否应该为企业投入更多的资金(2)是否应该转让他在企业中的投资(如出售股份)(3)企业管理当局是否实现了企业的目标(4)企业的经营成果如何(5)企业的利润分配政策(或股利政策如何)对潜在的投资者来说,他主要依赖会计信息,做出是否参与企业投资的决策。2.企业的债权人债权人需要的信息:(1)企业的财力是否充裕,是否足以偿还债务(2)企业的获利情况如何(3)是否应该带给企业更多的资金(4)是否应该继续保持对企业的债权(如是否转让公司的债券)对潜在的债权人来说,他们要依靠会计信息做出是否带给企业资金的决策。3.政府部门政府作为监管部门,他们需要信息来监管企业的有关活动、制定税收政策、进行税收征管和国民经济统计等。4.社会公众社会公众也关心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包括对所在地经济做出的贡献,如增加就业、刺激消费、提供社区服务等。(二)财务会计的目标财务会计的目标就是财务会计系统要达到的目的和要求,是向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会计信息。包括:(1)帮助投资者和债权人做出合理的决策(2)考评企业管理当局管理资源的责任和绩效(3)为国家提供宏观调控所需要的特殊信息(4)为企业经营者提供经营管理所需要的各种信息(1)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的使用者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并据以作出经营决策,进行宏观经济管理。(2)有助于考核企业管理层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3)有助于企业管理层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三、财务会计的作用第二节会计基本假设、会计基础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一、会计基本假设会计基本假设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的时间、空间环境等所做的合理设定。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1、会计主体是指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2、关于会计主体,应注意两个问题:(1)会计主体界定了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2)会计主体不同于法律主体,一般来说,法律主体必然是会计主体,如甲公司属于一个法律主体,也是一个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如分公司。(一)会计主体(二)持续经营1、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2、有了持续经营的假设,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就有了正常的环境。例如:固定资产(建筑物)可以按照20年计提折旧。3、一个企业在不能持续经营时就应当停止使用这个假设,否则如仍按持续经营基本假设选择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原则与方法,就不能客观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会误导会计信息使用者的经济决策。(三)会计分期1、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多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在会计分期的假设下,会计核算应划分为会计期间、分期结算和编制财务报告。2、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中期。年度和中期均按公历起止日期确定,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如月报、季报、半年报。(四)货币计量●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财务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以货币作为计量尺度,反映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二、会计基础企业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权责发生制要求,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无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计入利润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收付实现制是与权责发生制相对应的一种会计基础,它是以收到或支付的现金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等的依据。三、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为了实现财务报告的目标,对会计信息质量提出了八个要求:(一)可靠性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二)相关性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三)可理解性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四)可比性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相互可比纵向可比:横向可比: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可比不同企业相同会计期间可比(五)实质重于形式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仅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应注意:1、一般情况下,经济实质和法律形式是一致的;2、实质重于形式的运用:融资租赁、售后回购等。(六)重要性重要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七)谨慎性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八)及时性及时性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第三节会计要素及会计科目一、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一)资产1、定义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2、特征(1)资产应为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2)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3)资产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3、资产的确认条件(1)与该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2)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的计量(二)负债1、定义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2、特征(1)负债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2)负债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3)负债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所形成3、确认的条件(1)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2)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的计量(三)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二、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一)收入1、定义: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2、特征:(1)收入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2)收入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3)收入是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二)费用1、定义: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2、特征:(1)费用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2)费用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减少(3)费用是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三)利润1、定义: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反映的是企业的经营业绩情况,是业绩考核的重要指标。2、利润的来源构成: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三、会计科目会计科目,是按经济内容对会计要素作进一步分类的特定名称。按其所反映的经济内容的不同,可分为资产类科目、负债类科目、所有者权益类科目、损益类科目和成本类科目五大类第四节会计计量一、会计要素的计量属性1.历史成本(购置、历史价格)历史成本又称为实际成本,就是取得或制造某项财产物资时所实际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2.重置成本(购置、现时价格)重置成本又称现行成本,是指按照当前市场条件,重新取得同样一项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金额。3.可变现净值(销售、现时价格)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资产预计售价减去进一步加工成本和预计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净值。4.现值(未来现金流折现)现值是指对未来现金流量以恰当的折现率进行折现后的价值,是考虑货币时间价值的一种计量属性。5.公允价值(公平市价)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二、会计计量属性的应用原则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采用历史成本。在某些情况下,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实现财务报告目标,企业会计准则允许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如果这些金额无法取得或者可靠的计量,则不允许采用其他计量属性。第五节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一)基本准则我国基本准则类似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在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建设中扮演着同样的角色,在整个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具有统驭地位。同时,我国会计准则属于法规体系的组成部分(二)具体准则在我国现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具体准则共有38项。在此不一一叙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