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供参考1/20糖尿病人的心得体会范文【精选4篇】【题记】这篇精编的文档“糖尿病人的心得体会范文【精选4篇】”由三一刀客最“美丽、善良”的网友上传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使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吧!糖尿病论文【第一篇】1糖尿病健康教育的对象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的对象不再是单纯的患者,护理中的人包括个人、家庭、社区和社会4个层面。护理的最终目标不仅是维持和促进个人高水平的健康,而且更重要的应是面向家庭,面向社区,最终达到提高整个人类社会的健康教育水平。同样,糖尿病健康教育的对象不仅是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健康教育的对象包括非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的家属以及陪护人员乃至整个家庭、社区和社会。其中糖尿病又有性别、年龄、病情轻重、糖尿病类型以及社会角色等方面的区别,并且整个教育对象又存在知识结构方面水平的差距,因此健康教育要因人而异。2糖尿病健康教育内容基础知识指导向患者讲解糖尿病的定义及症状、分型、并发症及诱发因好文档,供参考2/20素,使患者了解自身疾病的表现,及时进行综合治疗。护士依据权威机构(如美国糖尿病协会)认可的护理指南为患者提供健康教育和医疗服务等干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饮食指导饮食控制是糖尿病的基础治疗方法,糖尿病教育对科学控制饮食起着重要作用。饮食控制治疗原则:①每日热量计算:按患者性别、年龄、身高计算理想体重,参照理想体重和活动强度计算每日所需总热量。②蛋白质、脂肪、糖类分配:每日摄入蛋白质/kg,老年患者适量增加,可进食不饱和脂肪酸(如植物油),限制胆固醇摄入,如蛋黄、动物内脏等,占总热量的20%~30%。糖类用粗粮代替精粮,如芥麦面、玉米面、米饭,占总热量的50%~60%。③三餐分配:早、中、晚三餐热量分配为1/5、2/5、2/5,根据热量、血糖情况适当调整,忌食含糖量高的食物。运动指导运动可以加速糖代谢、减少脂肪堆积、减轻胰岛素抵抗,同时还可提高免疫力、促进心脏健康,使人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减少心理疾病的发生。长期规律的有氧运动可以增加葡萄糖的利用和胰岛素敏感性,减轻炎症反应,从而延缓或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研究提示,有目的的生活方式干预1年,可以减轻体重、改善代谢控制、减少药物剂量、降低心血管危险因素。运动时要注意个体化和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一般选好文档,供参考3/20择快步走、慢跑、骑自行车、游泳、跳舞、打太极拳等有氧运动。空腹不宜参加体育锻炼,以餐后90min为宜。美国糖尿病协会推荐运动的强度可以心率作为指标,应控制在该年龄所达到的最高心率的60%~80%,运动前应有5~10min放松,每周散步3~4次,每次30min左右,身体发热或微微出汗,运动后,自觉精神充沛,睡眠好,虽然稍感疲乏、肌肉酸痛,但休息后可以消失,次日感觉体力充沛,有运动欲望,表明运动量适宜。用药指导用药指导包括药物的种类、作用特点、用法、不良反应及药物保存方法等。如磺脲类药物应在餐前30min服用,双胍类药物宜餐中或餐后服用,糖苷酶抑制剂应在进食第1口饭后服用。教会患者注射胰岛素的方法、技巧及注射部位的选择,强调“三准一注意”,即时间准、剂量准、剂型准、注意注射部位不同吸收速度不同。注射胰岛素要在餐前30min皮下注射,注射胰岛素后30min内进餐,防止低血糖发生。由于注射部位、注射深度、温度及运动等因素会影响胰岛素的吸收与注射效果,而各部位皮下组织胰岛素吸收率的变化是引起血糖浓度波动的重要因素。有试验显示,腹部胰岛素吸收率最快,然后依次为上臂、臀部、大腿,对患者来说腹部较其他部位更具有可视性,便于患者自我操作和护理。因此,腹前壁皮下注射为较理想的方法之一。注射胰岛素的主要不良反应为低血糖,应向患好文档,供参考4/20者及其家属讲解低血糖反应的主要表现及处理方法,使他们对低血糖反应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和识别能力,并能及时进行自救或施救。并发症预防指导预防并发症的指导强调坚持有效降压、调脂、抗凝、扩张血管、戒烟等治疗对延缓各种慢性并发症的重要性;保持二便通畅,以免诱发视网膜剥离和心脑血管意外;积极预防皮肤、呼吸道、消化道和泌尿道的感染;加强足部自我护理;讲解老年患者低血糖的特殊表现、主要原因、危险性以及预防与自我救治的方法。杨泉等对100例糖尿病眼病患者进行调查,发现患者对糖尿病眼病防治知识了解甚少。糖尿病眼病和糖尿病足是常见的慢性并发症,糖尿病眼病早期往往没有症状,要定期检查眼睛。糖尿病导致的截肢较非糖尿病患者高20倍,已经证实超过85%的截肢可以通过充分的足部护理而避免。重视糖尿病患者的足部护理,每日检查双足1次,选择预防糖尿病足的保护性鞋子,有效预防高危人群足溃疡的发生,尽量隔天更换鞋款,以免脚部同一位置长期受压,也可通过足部压力计了解压力分布,利用特殊矫形鞋子或矫形器改变患者足部压力。心理指导加强护患沟通,尊重患者,主动与患者谈心,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心理状况,乐观稳定情绪有利于维持内环境的稳定,而焦虑会引起血糖升高,使病情加重。护士应指导家属好文档,供参考5/20积极参与并协助安排患者的日常生活,使其以愉快的心情接受治疗。通过护士有计划地实施健康教育,使患者确信糖尿病是可控制的,糖尿病的并发症是可防、可治的。血糖监测糖尿病患者的病情随时都会变化,治疗方案随时需要调整,血糖监测是调整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指尖血糖测试是重要的血糖测量方式,可帮助患者了解自己的血糖水平。动态血糖监测系统是近年来投入临床使用的新型持续动态血糖监测系统,临床上通过连续72h监测皮下组织液葡萄糖浓度,能自动准确记录患者的血糖值及相关事件(服药、饮食、运动等),有效指导糖尿病患者个体化治疗方案,提高治疗依从性,为控制患者血糖及糖尿病教育提供了重要的临床治疗依据,是目前血糖监测最有效方法之一。3健康教育方法社区教育糖尿病健康教育多采用社会舆论宣传、集中宣传教育、经验交流、个别指导、自学、举办学习班、咨询门诊或热线服务、定期进行家庭访问和电话交谈、糖尿病防治有奖知识竞赛病、友联谊活动等形式。利用报纸、杂志、书刊、广播、电视、录象、多媒体电脑等宣传健康教育,以幻灯、投影、播放糖尿病教育专题录相带等形式系统讲解糖尿病基础知识,通过病历讨论及展示食物模型讲解均衡饮食、食品交换法,还可在糖尿病好文档,供参考6/20教室以宣传展、图片形式宣传有关糖尿病知识、提供糖尿病基本知识及有关内容的宣传阅读材料。对患者演示血糖仪的使用方法、步骤,指导尿糖、尿酮的测试方法,示范胰岛素的抽吸注射方法及胰岛素笔的使用。利用糖尿病提供咨询服务,以心理学方法指导糖尿病患者的行为调整、放松训练和咨询等。自理模式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方法是近年来国际上兴起的针对慢性病患者的治疗和管理方法。患者自我管理是指在专业人员的协助下,患者承担一定的预防性和治疗性保健任务,在自我管理技能支撑下进行自我保健,从而树立患者对自身健康负责和糖尿病可防、可治的信念,提高患者随访管理的依从性。通过培训、咨询、指导、健康教育等方式,促进患者糖尿病防治知识和技能的提高,使其具备自我管理能力。为患者提供自我管理技术支持和基本管理工具。4健康教育效果评价指标评价指标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血压及体重指标达标率是常用的评价指标,能比较客观地反映健康教育的实际效果。知识、信念、行为水平以知识、信念、行为为基础,采用自行设计的糖尿病知识问卷、行业调整问卷等评价患者教育的变化。目前,我国对糖尿病健康教育效果的客观评价很少,急需建立糖尿病健康教育好文档,供参考7/20的效果评价体系。5糖尿病健康教育展望在美国,对确诊的糖尿病患者,首先不是到专科医生那里去就诊,而是被安排到指定的糖尿病教育机构去免费学习,由受过职业训练的糖尿病教育工作者传授糖尿病的自我管理模式,通过生动的讲课方式,把预防、控制糖尿病知识教给患者。而在我国,这方面做的最为欠缺,很多糖尿病患者根本没有科学的自我管理意识和知识,更不用说偏远地区的患者了。因此,逐步提高糖尿病教育水平,培养专业的宣教人员,同时注意教育的延伸,将健康教育进行到底是必行之路。有作者提出可建立庞大的糖尿病教育与防治网络,包括医院教育、社区教育和整个社会大环境的糖尿病教育。为确保教育内容能被理解和接受,社区护士在教育过程中应考虑患者的文化水平、心理承受能力、种族等,选择合适的地点、采用适当的语言,灵活的讲授糖尿病知识。糖尿病论文【第二篇】摘要:目的评价天津市糖尿病社区教育管理的效果。方法将20xx年天津市河西区下瓦房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个居委会中符合入选标准的146例无血缘关系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选取4个居委会作为观察组,4个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糖尿病患者管理前后的各项生化指标。结果对社区糖好文档,供参考8/20尿病患者进行规范管理后,其收缩压、舒张压、体质指数、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的下降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关键词:2型糖尿病;社区管理;干预;效果评价糖尿病已经成为了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它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同时也给各国经济带来沉重的负担。近年来中国的糖尿病患者已达到9240万例,患病率高达9。7%[1—2]。近30年来,我国糖尿病患病率明显增加,≥60岁人群的患病率可高达20。4%[3],这也证明了糖尿病在我国也成为了一种影响居民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难题。因此。在社区管理中预防和控制糖尿病的工作更加凸显重要。1对象与方法1。1对象选取20xx年天津市河西区下瓦房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个居委会中2型糖尿病患者146例,入选标准:(1)住在本辖区内,步行可在15min内到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年龄≥60岁,无血缘关系;(3)符合20xx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4],经上级医院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4)理解此次研究内容,并且依从性好。此次共有8个居委会146例患者参与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4个居委会73例患者为一组,直至结束时两组均无失访。其中,男性70例,女性76例,年龄60~75岁,均为已婚患者;病程最短1年,最长30年,平均好文档,供参考9/2010年;胰岛素治疗的患者60例,其中10例为胰岛素加口服降糖药治疗;单纯口服降糖药治疗的患者86例,文化程度及经济结构:入组患者均具有中专以上文化程度,均为本辖区常住人口,经济能力均衡。两组人群在各项指标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1。2方法两组共146例2型糖尿病患者均维持入组前的药物治疗不变,但对观察组另外进行社区干预,干预方法如下:(1)建立城乡居民健康档案,详细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家庭住址、婚姻状况、家庭成员组成、文化程度、既往史、家庭遗传病史、家庭的日常生活习惯等基本信息;(2)详细记录患者的饮食、运动、行为等生活方式;(3)调查患者对糖尿病的认知程度、服药情况等;(4)每月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1次糖尿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知识讲座;(5)签订家庭医生协议,每月医护人员入户随访1次,记录并评估患者及其家属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理解认知程度、血糖的自我检测数据、运动的时间方式、饮食的控制情况、服药的依从性等情况;(6)建立糖尿病随访表,记录患者糖尿病的症状、体征、生活方式指导、辅助检查、服药依从性、有无低血糖反应、用药情况等;(7)每年检测患者各项生化指标1次,连续3年为一个周期。1。3评价标准空腹血糖控制满意:≤7。0mmol/L,不满意:7。0mmol/L;好文档,供参考10/20餐后2h血糖控制满意:≤10。0mmol/L,不满意:10。0mmol/L;HbA1C控制满意:≤7。0%,不满意:7。0%;血压控制满意:≤140/90mmHg,不满意:140/90mmHg;肥胖:BMI≥25kg/m2,非肥胖:BMI5。72mmol/L;三酰甘油(TG)控制满意:≤1。70mmol/L,不满意:1。70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控制满意:≤3。64mmol/L,不满意:3。64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控制不满意:≤1。0mmol/L,满意:1。0mmol/L;血尿酸控制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