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工商管理09(1班)(66学时,考试课)财管10(1~6班))(36学时,考试课)主讲:耿大恒电话:13351107557时间:2011~2012第二学期黑龙江科技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教研室第一篇绪论全书分成:生产运作系统的设计、生产运作系统的运行和生产运作系统的维护和改进三大部分。本篇主要阐述生产运作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问题——全书的基础。主要内容有:生产运作管理的基本概念;生产运作战略;需求预测。第一章基本概念主要内容:社会组织的基本职能生产运作的分类生产运作的类型能力与需求的匹配生产运作管理的历史和发展趋势第一节社会组织的基本职能一、社会组织世界上存在各种社会组织。公司、学校、商店、医院、车站、旅馆、消防队、餐馆、运输公司、银行、建筑公司等等。社会组织是具有特定目标和功能的、社会化的生产要素的集合体。各种社会组织的出现,是社会分工的结果,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标志。一种社会组织通过提供产品和服务(输出)为其他社会组织和居民服务。社会组织输入(原材料、能源、信息)输出(产品、服务)环境约束(经济、政治、社会、法律、市场)资源支撑(人、财、物、技术)要提供输出,必须有其主要有输入。图:社会组织及其外部约束二、社会组织的三项基本职能社会的基本职能有三项:生产、理财和营销。试讨论有无其他职能?三项基本职能是一切社会组织都有的。关系:三项基本职能是相互依存的。三、服务业的兴起经济学家将经济的发展分成前工业(Preindustrial)社会、工业化(Industrial)社会和后工业(Postindustrial)社会三个阶段。前工业(Preindustrial)社会,人们主要从事农业和采掘业和其它自然产品。工业化(Industrial)社会,人们主要从事制造业。后工业(Postindustrial)社会,人们主要从事服务业。服务业一般包括五个方面的活动:1、业务服务2、贸易服务3、基础设施服务4、社会服务5、公共服务服务业的兴起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四、生产概念的扩展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生产是以一定生产关系联系起来的人们利用劳动资料,改变劳动对象,以使其适合人们需要的过程。Production与Operations区别:生产定义:生产是一切社会组织将对它的输入转化、增值为输出的过程。见书P7表1—1几种典型的社会组织的输入、转化和输出的内容。输出的“质”和“量”决定生产运作系统。输入、转化和输出与社会组织的三项基本活动——供应、生产运作和销售——相对应。社会组织主要输入转化的内容主要输出工厂原材料加工制造产品运输公司产地的物资位移销地的物资修理站损坏的机器修理修复的机器医院病人诊断与治疗恢复健康的人大学高中毕业生教学高级专门人才咨询站情况、问题咨询建议、办法、方案表:生产运作系统:生产运作系统本身是一个人造的系统,它是由输出决定的.投入土地劳动资本信息产出产品服务转换过程控制反馈五、生产运作管理生产运作管理就是对生产运作系统的设计、运行与维护过程的管理,它包括对生产运作活动进行计划、组织与控制。(一)生产运作管理的内容生产运作系统的设计包括产品或服务的选择和设计、生产运作设施的定点选择、生产运作设施的布置、服务交付系统设计和工作设计。生产运作的运行主要涉及生产计划、组织与控制三个方面。生产运作系统的维护主要是维护管理。(二)生产运作管理的目标高效、灵活、准时、清洁地生产合格产品和或提供满意服务。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对企业的要求包括四个方面:时间、质量、成本、服务和环保,即(TQCSE)(三)生产运作管理人员所需的技能1、技术技能(包括专业技术和管理技术)2、行为技能(协调和激励能力)成为一名合格的生产运作管理者:一靠培训,二靠实践。生产运作管理的实质:对有增值转换过程的有效管理;技术可行,在经济合理基础上的资源高度集成;满足顾客对产品和服务的特定需求。第二节生产运作的分类从管理的角度,可以将生产运作分成两大类:制造性生产和服务性运作。一、制造性生产通过物理或化学作用将有形输入转化为有形输出的过程。(一)连续性生产与离散性生产连续性生产:是指物料均匀、连续地按一定工艺顺序运动,在运动中不断地改变形态和性能,最后形成产品的生产。如化工、炼油、食品等。离散性生产:是指物料离散地按一定工艺顺序运动,在运动中不断地改变形态和性能,最后形成产品的生产,如轧钢和汽车制造。(二)备货型生产(MTS)与订货型生产(MTO)备货型生产:是指在没有接到用户订单时,经过市场预测按已有的标准产品或产品系列进行生产。订货型生产:是以顾客的订单为依据,按用户特定的要求进行的生产。“备货订货分离点”(Customerorderdecouplingpoint,CODP)制造企业顾客研发设计采购加工装配发运按订单销售按订单装配按订单加工按订单采购按订单设计按订单研发高低高低生产效率产品个性化程度高低长短库存量订货提前期二、服务性生产(Nonmanufacturing)(一)服务性生产的分类1、按照是否提供有形产品分类可将服务运作分成纯劳务运作和一般劳务运作两种。2、按顾客是否参与分类分成顾客参与的服务运作和顾客不参与的服务运作。3、按劳动密集程度和顾客接触程度分类(见下图)大量资本密集服务:航空公司大酒店游乐场大量劳动密集服务:中小学校批发零售专业资本密集服务:医院车辆修理专业劳动密集服务:律师事务所专利事务所会计事务所资本密集——————劳动密集低——————高与顾客接触程度图:按劳动密集程度和顾客接触程度对服务业分工(二)服务运作的特点由于服务业的兴起,提高服务运作的效率已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与制造生产相比,服务运作有以下几个特点:1、服务运作的生产率难以测定。2、服务运作的质量标准难以建立。3、与顾客接触是服务性生产的一个重要内容。4、纯服务运作不能通过库存来调节。第三节生产运作的类型一、生产类型的划分可以根据产品或服务的专业化程度来划分生产运作的类型。1、大量生产品种单一、产量大、生产重复程度高。2、单件生产品种多、每种只生产一台或一件。3、成批生产介于大量生产与单件生产之间。大量大批生产单件小批生产中批生产大量生产单件生产成批生产也可按工作地专业化程度划分生产类型。工作地:是工人运用机器设备和工具对物料进行加工制作或为顾客服务的场所。工作地专业化程度是指工人从事同样的操作的重复程度,用工序数(m)或工序大量系数(KB)来表示,KB=1/m。根据m、KB划分生产类型。如:工作地生产类型mKB大量生产1~20.5以上大批生产2~100.1~0.5…......按产品或服务的专业化程度划分生产类型和按工作地专业化程度划分生产类型,其结果基本一致。二、不同生产类型的特征1、大量大批生产类型设计工作量小,工艺编制工作量小,生产组织可精细分工,易于制定准确的工时定额。2、单件小批生产类型须重新设计、编制工艺,专业化程度不高,只能粗略制定工时定额。三、提高多品种小批量生产运作效率的途径(一)减少零件变化通过以下三种途径:三化:推行产品系列化、零部件标准化、通用化;推行成组技术;推行变化减少方法(VRP)。(二)提高生产系统的柔性系统柔性:它是指系统处理外界变化的能力。两方面含义:一是能适应不同产品或零件的加工要求;二是指转换的时间。要提高生产系统的柔性有以下两种办法:一是提高机床(数控NC)的柔性;二是采用成组技术。也可二者相结合。柔性制造系统(FMS)它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出现的。是由自动化物料传送系统联结起来的、在计算机控制下运行的一组数控机床构成的、能完成数个零件族加工的制造系统。适应中等批量生产。[案例]:服装生产企业的改造讨论:生产企业如何满足个性化需求第四节生产过程的组织生产过程:是指从原材料投入到成品出产的全过程,通常包括工艺过程、检验过程、运输过程、等待停歇过程和自然过程。一、组织生产过程的原则(一)工艺专业化原则按照工艺特征建立生产单位,如铸造厂、锻造厂等。优点是:1、对产品品种变化的适应能力强;2、生产系统的可靠性比较高;3、工艺设备管理比较方便。其缺点是:1.工件在加工过程中运输次数多,运输路线长;2.协作关系复杂,协调任务重;3.只能使用通用机床、通用工艺设备,生产效率低;4.在制品量大,生产周期长。(二)对象专业化原则按照产品(或零件、部件)建立生产单位,如汽车制造厂、发动机分厂、电机车间等。优点是:1、可减少运输次数,缩短运输路线;2、协作关系简单,简化了生产管理;3、可使用专用高效设备和工艺设备;4、在制品少,生产周期短。缺点是:1、对品种变化适应性差;2、生产系统的可靠性较差;3、工艺及设备管理较复杂。在实际生产过程的组织中,一般综合运用以上两个原则,以取两者优点。应用形式如下:1.对象专业化原则的基础上采用工艺原则。2.工艺原则的基础上采用对象专业化原则。二、组织生产过程的基本要求(一)生产过程的连续性是指它是指物料处于不停的运动之中,且流程尽可能短,它包括空间上的连续性与时间上的连续性。(二)生产过程的平行性它是指物料在生产过程中实行平行交叉作业。平行作业是指相同的零件同时在数台相同的机床上加工;交叉作业是指一批零件在上道工序还未加工完时,将已完成的部分转到下道工序加工。(三)生产过程的比例性它是指生产过程各环节的生产能力要保持适合产品制造的比例关系。(四)生产过程的均衡性(节奏性)它是指产品从投料到完工能按计划均衡地进行,能够在相等的时间间隔内完成大体相等的工作量。(五)生产过程的准时性它是指生产过程的各阶段、各工序都按后续阶段和工序的需要生产。第五节能力与需求的匹配生产是为了消费。供需协调是组织生产活动的应该遵循的原则。一、供需链产品和服务本质上是一种人的需要的满足物。人的需要层次的提高导致生产活动的复杂化。一般情况下,从原材料到最终产品,有各种企业加入生产过程,每种企业只是完成产品制造过程一定阶段的加工任务。——形成供需链采掘企业农、牧业设施用户设施制造企业冶炼企业食品、服装销售网食品、服装加工企业衣食需要图:供需链供需关系不仅表现在企业之间,而且表现在企业内部。除最终消费者之外的消费者都是中间消费者。最终需要是驱动生产的原动力。二、供需链瓶颈及其对生产运作管理的影响凡是有多个供方或多个需方,就会出现供方和供方、需方和需方之间的竞争。需方之间的竞争对供方有利,供方之间的竞争对需方有利。最终需求和生产能力之间如果不平衡,供需链上就会出现瓶颈。假设制造某产品P的供应链如下:原材料生产企业A——材料加工企业B——产品制造企业C——最终用户D。原材料生产企业最终用户产品制造企业材料加工企业ABCD15(瓶颈)2025242720(瓶颈)2525272625(瓶颈)26…………30293228(瓶颈)生产能力最终需求在卖方市场条件下,供方之间的竞争弱化,需方之间的竞争激化。会导致什么现象出现?在买方市场条件下,需方之间的竞争弱化,供方之间的竞争激化。会导致什么现象出现?在买方市场条件下,企业关注的是产品能否卖出去。三、如何使生产运作能力适应需求的变化无论是在短缺经济时代,还是在过剩经济时代,企业生产运作能力与市场需求的匹配是组织生产运作过程的永恒主题。需求是波动的,不断变化的,而能力却是相对稳定的。生产不是完全被动的,通过合理组织生产运作,也能对需求产生影响。需求的变化包括“质”和“量”的变化。第六节生产运作管理的历史和发展趋势解决办法:1.质的方面变化,可采取“以不变应变”和“以变应变”。2.量的方面变化,可采用改变库存的方法。四、理想的供需关系:准时生产(JIT)一、生产运作管理的历史(一)产业革命(二)科学管理运动(三)管理科学(四)日本制造业的影响二、当前生产运作管理面临的形势及发展趋势(一)形势1、经济全球化2、基于时间的竞争3、环境问题(二)发展趋势1、重视生产运作战略2、业务过程重组3、精细生产4、供应链管理5、敏捷制造6、大量定制生产一、为何学习生产与作业管理(P/OM)1、生产与作业管理是一切组织的主要职能。2、想明白产品与服务是如何生产出来的。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