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浙大《财务会计案例研究》第一章资产的质量分析课堂笔记◆主要知识点掌握程度重点掌握资产按质量分类的类型,掌握会计报表分析的诀窍,重点掌握会计案例选编的习题。◆知识点整理一、教学案例资产的质量分析: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白送企业,我们不能要。在企业,特别是国有老企业的收购、兼并、重组案中,对企业的资产质量应进行详细核查,以免取得实际净资产为负的企业。所谓资产的质量,是指资产的变现能力、被企业在未来进一步利用或与其他资产组合增值的质量。资产质量的好坏,主要表现为资产的账面价值量与其变现价值量或被进一步利用的潜在价值量,可以用资产的可变现净值或公允价值来计量,或与其他资产组合增值后的价值之间的差异上。资产按照其质量分类,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按照账面价值等金额实现的资产按照账面价值等金额实现的资产,主要包括企业的货币资金。这是因为,作为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企业的货币资金会自动地与任一时点的货币购买力相等。因此,我们可以认为,企业在任一时点的货币资产,均会按照账面等金额实现其价值。(2)按照低于账面价值的金额贬值实现的资产按照低于账面价值的金额贬值实现的资产,是指那些账面价值量较高,而其变现价值量或被进一步利用的潜在价值量(可以用资产的公允价值来计量)较低的资产。这类资产主要包括:①短期债权这里的短期债权,包括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等。由于存在发生坏账的可能性,因此,短期债权注定要以低于账面的价值量进行回收。企业计提的坏账准备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考虑了短期债权的贬值因素,但是,从大多数企业计提坏账准备的方法来看,大多采用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较为详细的企业则采用账龄分析法)或销售收入百分比法。但是,这种分析仍然难以恰当地反映债权资产的质量。这是因为,第一,不论采用何种方法,均需确定计提坏账准备的百分比。受各种因素的制约,企业对坏账准备计提的百分比的确定不一定能够反映债权的贬值程度——采用统一的一个或若干个坏账计提百分比恰恰忽略了决定债权质量的首要方面:特定债务人的偿债能力。②部分短期投资短期投资,是指能够随时变现并且持有时间不准备超过一年的投资。尽管短期投资的初始目的的持有期不超过一年,但是,如果企业的短期投资实际持有期超过一年时,该投资仍应作为短期投资处理。除非企业已经将其改为长期持有目的。在企业的报表披露上,短期投资可以计提投资损失,即投资跌价准备。企业计提的短期投资损失(即投资跌价)准备,反映了企业对其自己的短期投资跌价(贬值)的认识。在存在公开市场的情况下,企业资产负债表日有关证券的收盘价可以作为企业计提的短期投资损失(即投资跌价)准备的参照资料。应该说,以此参照资料计提的短期投资损失(即投资跌价)准备,比较恰当地反映了企业短期投资的贬值或跌价的程度。③部分存货在企业的报表披露上,存货可以计提损失(即跌价)准备。企业计提的存货损失准备,反映了企业对其自己的存货跌价的认识。因此,我们可以说,存货跌价损失准备反映了企业对其存货贬值程度的认识水平和企业可接受的贬值水平。对于信息使用者而言,在对存货质量进行分析、判断时,还应结合对企业存货构成的分析、存货周转率的分析以及现金流量表中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中“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金额与利润表中“销售收入”或“营业收入”金额的对比情况进行综合分析。④部分长期投资长期投资是指短期投资以外的投资。也就是说,长期投资是企业持有的不准备随时变现、持有期超过一年以上、因对外出让资产而形成的股权或债权。为了揭示企业长期投资的贬值因素,企业可以在其资产负债表中计提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同样,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反映了企业对其投资贬值程度的认识水平和企业可接受的贬值水平。对于信息使用者而言,在对长期投资质量进行分析、判断时,还应结合对企业长期投资与方向构成的分析、报表附注中对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的计提说明、利润表中投资收益与投资规模的联系的分析、现金流量表中投资活动现金流量中“分得股利或利润所收到的现金”、“取得债券利息收入所收到的现金”金额与利润表中投资收益金额的对比情况进行综合分析。⑤部分固定资产固定资产体现了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在企业持续经营的条件下,企业一般不会将其正在使用中的固定资产对外出售。因此,企业固定资产的质量主要体现在被企业进一步利用的质量上。2但是,在历史成本原则下,持续经营企业的资产负债表通常将提供固定资产的原值、累计折旧以及固定资产净值。受企业折旧政策的制约,企业披露的固定资产净值不可能反映在资产负债表日相应固定资产对企业的实际“价值”。实际上,企业的固定资产中,有相当一部分将在未来增值,如企业的房地产等。但企业也有相当一部分固定资产正在快速贬值,如技术含量较高、技术进步较快的高科技资产。但是,正在贬值的资产的贬值量与正在增值的资产的增值量不存在恰好相等的关系。因此,在对企业固定资产的质量进行分析时,应当结合企业固定资产的构成、已经使用年限、企业的折旧政策等进行综合分析。⑥纯摊销性的“其他资产”所谓纯摊销性的“资产”,是指那些由于应计制原则的要求而暂作“资产”处理的有关项目,包括待摊费用、长期待摊费用等。应该说,除个别内容有可能包含对企业未来有利的资产性质的内容外,上述项目的主体并不能为企业未来提供实质性帮助,没有实际利用价值。因此,上述各项“资产”的实际价值趋近于零。(3)按照高于账面价值的金额增值实现的资产按照高于账面价值的金额增值实现的资产,是指那些账面价值量较低,而其变现价值量或被进一步利用的潜在价值量(可以用资产的可变现净值或公允价值来计量)较高的资产。这类资产主要包括:①大部分存货对于制造业企业和商品流通企业,其主要经营与销售的商品就是企业的存货。因此,企业的大部分存货按成本计价,出售的价格一般应该按照高于账面价值,销售时金额上的增值得以实现。但是,财务会计的历史成本原则与稳健原则均要求企业对这部分存货资产以较低的历史成本来对外披露。②部分对外投资从总体上来说,企业的对外投资应该实现增值。同样,财务会计的历史成本原则与稳健原则均要求企业对那些能够增值的对外投资以较低的历史成本来对外披露。③部分固定资产前已述及,企业的部分固定资产可以增值。同样,财务会计的历史成本原则与稳健原则均要求企业对那些能够增值的固定资产以较低的历史成本来对外披露。④账面上未体现净值,但可以增值实现的“表外资产”账面上未体现净值,但可以增值实现的“表外资产”,是指那些因会计处理原因或计量手段的限制而未能在资产负债表中体现净值,但可以为企业在未来做出贡献的资产项目。主要包括:第一,已经提足折旧、但企业仍然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已经提足折旧、但企业仍然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在资产负债表上由于其历史成本与累计折旧相等而未能体现出净值。企业的建筑物以及设备、生产线等有可能出现这种情况。这类资产由于其对企业有未来利用价值,因而是企业实实在在的资产。第二,企业正在使用,但已经作为低值易耗品一次摊销到费用中去、资产负债表上未体现价值的资产。与已经提足折旧、但企业仍然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一样,企业正在使用,但已经作为低值易耗品一次摊销到费用中去、资产负债表上未体现价值的资产,由于其对企业有未来利用价值,因而是企业实实在在的资产。第三,已经成功的研究和开发项目的成果。我们已经知道,企业的研究和开发支出,一般作为支出当期的费用处理。这样,已经成功的研究和开发项目的成果,将游离于报表之外而存在。这种情况经常出现于重视研究和开发、历史悠久的企业。第四,人力资源。毋庸置疑,企业的人力资源是企业最重要的一项无形资产。遗憾的是,目前财务会计还难以将人力资源作为一项资产来纳入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因此,了解、分析企业人力资源的质量只能借助于非货币因素的分析。二、会计报表分析诀窍(1)会计只不过是一套为经济活动成果提供记录和衡量的系统方法罢了。这套办法很实用,所以现在还被人们普遍使用。(2)财务报表基于事实而非可能性。“公认会计原则”是相当审慎的。如果某项资产的市价提高,则账面价值仍以历史成本为准,并不为了反映市场状况而做相应调整。然而,若情形相反时则并非如此。如果已购资产的市价明显下降,则其账面价值也应随之向下调整。(3)资产负债表列出某一特定时点企业的财务状况。其基本会计恒等式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资产负债表依据流动性进行分类。对资产而言,流动性指的是转换成现金的速度;对负债而言,流动性指的是现金或其他价值替代物的偿付期限。三、会计案例选编介绍著名公司的财务报表的涵盖范围和数量。3阅读问题是:对于大多数公司,销售收入是否经常被披露在百万、十亿或万亿的范围内?问题答案:一般使用千美元为报告单位。四、参考文献:会计的涵义与目的(上)组织大致可区分为盈利性组织与非营利性组织两类。前者以获利为主要目标,后者则有其他一些目标如政府管理、提高社会服务、提供教育等。在美国的从业人员中大约有三分之二在盈利性组织中任职,另外三分之一则在非盈利组织中任职,两类组织中会计的功能基本类似。会计是确认、计量和传递经济信息的方法,并使信息使用者有可能据之进行判别和决策的过程。财务会计的框架构成了所有会计的基础。财务会计框架即由一些基本原则和概念、包括在会计信息系统中的会计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专门术语、以及在特定环境下应用这些原则、概念的规则和标准等组成。浙大《财务会计案例研究》第二章货币资金运用状况的分析课堂笔记◆主要知识点掌握程度重点掌握货币资金运用状况的分析方法,掌握权责发生制的原则,掌握并能熟练应用分析偿债能力的财务指标,重点掌握会计案例选编的习题。◆知识点整理一、教学案例货币资金运用状况的分析对货币资金运用状况的分析,应该集中在对货币资金质量的分析上。货币资金质量,主要是指企业对货币资金的运用质量以及企业货币资金的构成质量。对企业货币资金质量的分析,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分析企业日常货币资金规模是否适当;企业货币资金的适当规模,主要受下列因素决定:①企业的资产规模、业务收支规模;②企业的行业特点;③企业对货币资金的运用能力。企业过高的货币资金规模,可能意味着企业正在丧失潜在的投资机会,也可能表明企业的管理人员生财无道。(2)分析企业在货币资金收支过程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程度以及实际执行质量;企业货币资金收支过程中的内部控制制度,涉及企业货币资金收支的全过程。1)在货币资金的收入方面,由于收款主要由销售而引起,因此,与货币资金收入有关的内部控制制度主要应该涉及销售过程和具体的收款过程两个方面。主要包括:①对客户的选择(主要应评估客户的未来偿债能力);②对特定客户销售特定商品种类的决定;③对特定客户销售特定商品数量的决定;④销售数量与折扣等级的决定;⑤付款条件(预付、现销、赊销或组合)的决定;⑥商品或产品出库数量和质量的确定;⑦债权催收工作部门的确定;⑧具体收款环节以及会计处理。2)在货币资金的支出方面,由于付款主要由采购而引起,因此,与货币资金支出有关的内部控制制度主要应该涉及采购过程和具体的付款过程两个方面。主要包括:①对采购需求的确定(包括采购种类、数量、质量以及必要性和合理性的确定);②对采购时机(合适采购)的确定;③对供货商的选择(主要应评估不同供货商在质量、价格、交货条件以及售后服务等方面的质量差异);④从特定供货商采购特定商品种类的决定;⑤对特定供货商采购特定商品数量的决定;⑥采购数量与折扣等级的谈判与决定;⑦付款条件(预付、现付、赊购或组合)的决定;⑧采购商品或产品入库数量和质量的确定;⑨具体付款环节以及会计处理。(3)分析企业对国家有关货币资金管理规定的遵守质量;在企业由于没有遵守国家的现金管理制度而保留了过多的货币资金的条件下,企业可能会遭受失窃、白条抵库的损失;在企业违反国家结算政策的条件下,企业有可能遭受有关部门的处罚;在企业对国家有关货币资金管理规定的遵守质量较差的条件下,企业的进一步融资也将发生困难;等等。(4)分析企业货币资金构成质量。企业的经济业务涉及多种货币。在企业的货币资金有多种货币的条件下,由于不同货币币值有不同的未来走向,不同货币币值的走向决定了相应货币的“质量”。此时,对企业保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