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下册教案5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参考资料,少熬夜!初二物理下册教案5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初二物理下册教案5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初二物理下册教案1教材分析:人们在生活中认识物体是否运动,多是来自于经验的判断。对两辆并驾齐驱的车,为什么有人说它动,有人说它不动,他们的判断依据是什么?许多学生不能给出明确的答案。物理课给大家一个科学的判断依据,就要引入坐标系和参考系。至于为什么要把实际物体看成质点,把什么物体看成质点,这其中蕴涵着一个重要的思想方法。学情分析:刚进入高一年级的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初步掌握科学抽象理想化模型的方法。通过参考系的学习,知道从不同角度研究问题的方法。体会用坐标方法描述物体位置的优越性。教学目标:1、认识建立质点模型的意义和方法能根据具体情况将物体简化为质点,知道它是一种科学的抽象,知道科学抽象是一种普遍的研究方法。2、理解参考系的选取在物理中的作用,会根据实际情况选定参考系。3、认识一维直线坐标系,掌握坐标系的简单应用。教学理念:1、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勇于探索的精神。2、渗透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哲学思想。3、渗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学重点1、理解质点概念以及初步建立质点要点所采用的抽象思维方法。2、在研究具体问题时,如何选取参考系。3、如何用数学上的坐标轴与实际的物理情景结合起来建立坐标系。教学难点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来把物体看作质点。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我们知道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着,机械运动是最基本、最普遍的运动形式,那么什么是机械运动呢?请列参考资料,少熬夜!举几个运动物体的例子。机械运动简称运动,指物体与物体间或物体的一部分和另一部分间相对位置随时间发生改变的过程。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2教学目标1.知道动能和势能、弹性势能可以相互转化。2.能解释有关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的例子。重点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难点能解释有关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的简单物理现象。教具[演示[滚摆、小球、木板、斜面。学生一.复习提问:什么叫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它们的大小各由什么因素决定?二.引入新课:演示小球竖直上抛,分析其上升和下落过程。三.新课教学1.动能和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相互转化。(1).指出演示小球竖直上抛过程中,动能转化成势能(上升),势能转化成动能(下落)。(2).演示滚摆实验。A.学生观察并分析滚摆下落,上升过程中能的转化.B.归纳:下降:高度↓,速度↑,质量不变,是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上降:高度↑,速度↓,质量不变,是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3).举例说明动能和重力势能相互转化的例子。如自行车下坡、荡秋千、高空掷物、荡秋千、人造地球卫星等。2.动能和弹性势能的相互转化。(1)演示实验:小车的动能与弹性势能的相互转化。A.学生观察并分析小车运动过程中能的转化.B.归纳:弹簧压缩:小车速度↓,弹簧形变↑,是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弹簧恢复:小车速度↑,弹簧形变↓,是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2)演示实验:分析乒乓球从手中下落到地上,又向上弹的过程中能的转化情况。分析:乒乓球从手中下落到刚接触地面是重力势能转化成动能,从接触地面到发生到最大形变是动能转化成弹性势能,从恢复形变到离开地面是弹性势能转化为动动,从离开地面上升的过程是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3)举例动能与弹性势能相互转化的例子。3.学生讨论“想想议议”。4.练习5.小结。参考资料,少熬夜!初二物理下学期教案3自由落体运动一、自由落体运动1、定义: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思考:不同的物体,下落快慢是否相同?为什么物体在真空中下落的情况与在空气中下落的情况不同?在空气中与在真空中的区别是,空气中存在着空气阻力。对于一些密度较小的物体,例如降落伞、羽毛、纸片等,在空气中下落时,受到的空气阻力影响较大;而一些密度较大的物体,如金属球等,下落时,空气阻力的影响就相对较小了。因此在空气中下落时,它们的快慢就不同了。在真空中,所有的物体都只受到重力,同时由静止开始下落,都做自由落体运动,快慢相同。2、不同物体的下落快慢与重力大小的关系(1)有空气阻力时,由于空气阻力的影响,轻重不同的物体的下落快慢不同,往往是较重的物体下落得较快。(2)若物体不受空气阻力作用,尽管不同的物体质量和形状不同,但它们下落的快慢相同。3、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1)v0=0(2)加速度恒定(a=g)。4、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二、自由落体加速度1、自由落体加速度又叫重力加速度,通常用g来表示。2、自由落体加速度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3、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的自由落体加速度都相同。4、在不同地理位置处的自由落体加速度一般不同。规律:赤道上物体的重力加速度最小,南(北)极处重力加速度;物体所处地理位置的纬度越大,重力加速度越大。三、自由落体运动的运动规律因为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所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及其推论都适用于自由落体运动。1、速度公式:v=gt2、位移公式:h=gt23、位移速度关系式:v2=2gh4、平均速度公式:=5、推论:Δh=gT2●问题与探究问题1物体在真空中下落的情况与在空气中下落的情况相同吗?你有什么假设与猜想?探究思路:物体在真空中下落时,只受重力作用,不再受到空气阻力,此时物体的加速度较大,整个下落过程运动加快。在空气中,物体不但受重力还受空气阻力,二者方向相反,此时物体加速度较小,整个下落过程较慢些。参考资料,少熬夜!问题2自由落体是一种理想化模型,请你结合实例谈谈什么情况下,可以将物体下落的运动看成是自由落体运动。探究思路:回顾第一章质点的概念,谈谈我们在处理物理问题时,根据研究问题的性质和需要,如何抓住问题中的主要因素,忽略其次要因素,建立一种理想化的模型,使复杂的问题得到简化,进一步理解这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问题3地球上的不同地点,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相同吗?探究思路:地球上不同的地点,同一物体所受的重力不同,产生的重力加速度也就不同。一般来讲,越靠近两极,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就越大;离赤道越近,加速度就越小。●典题与精析例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从静止开始下落的物体一定做自由落体运动B.若空气阻力不能忽略,则一定是重的物体下落得快C.自由落体加速度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D.满足速度跟时间成正比的下落运动一定是自由落体运动精析:此题主要考查自由落体运动概念的理解,自由落体运动是指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选项A没有说明是什么样的物体,所受空气阻力能否忽略不得而知;选项C中自由落体加速度的方向应为竖直向下,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速度都与时间成正比,但不一定是自由落体运动。答案:ABCD例2小明在一次大雨后,对自家屋顶滴下的水滴进行观察,发现基本上每滴水下落的时间为s,他由此估计出自家房子的大概高度和水滴落地前瞬间的速度。你知道小明是怎样估算的吗?精析:粗略估计时,将水滴下落看成是自由落体,g取10m/s2,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可求得。答案:设水滴落地时的速度为vt,房子高度为h,则:vt=gt=10×m/s=15m/sh=gt2=×10×m=m.绿色通道:学习物理理论是为了指导实践,所以在学习中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要从实际出发,各种因素是否对结果产生影响都应具体分析。例3一自由下落的物体最后1s下落了25m,则物体从多高处自由下落?(g取10m/s2)精析:本题中的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加速度为g=10N/kg,并且知道了物体最后1s的位移为25m,如果假设物体全程时间为t,全程的位移为s,该物体在前t-1s的时间内位移就是s-25m,由等式h=gt2和h-25=g(t-1)2就可解出h和t.答案:设物体从h处下落,历经的时间为t.则有:参考资料,少熬夜!h=gt2①h-25=g(t-1)2②由①②解得:h=45m,t=3s所以,物体从离地45m高处落下。绿色通道:把物体的自由落体过程分成两段,寻找等量关系,分别利用自由落体规律列方程,联立求解。自主广场●基础达标1、在忽略空气阻力的情况下,让一轻一重的两石块从同一高度处同时自由下落,则A.在落地前的任一时刻,两石块具有相同的速度、位移和加速度B.重的石块下落得快、轻的石块下落得慢C.两石块在下落过程中的平均速度相等D.它们在第1s、第2s、第3s内下落的高度之比为1∶3∶5答案:ACD2、甲、乙两球从同一高度处相隔1s先后自由下落,则在下落过程中A.两球速度差始终不变B.两球速度差越来越大C.两球距离始终不变D.两球距离越来越大答案:AD3、物体从某一高度自由落下,到达地面时的速度与在一半高度时的速度之比是A.∶2B.∶1∶1∶1答案:B4、从同一高度处,先后释放两个重物,甲释放一段时间后,再释放乙,则以乙为参考系,甲的运动形式是A.自由落体运动B.匀加速直线运动aC.匀加速直线运动agD.匀速直线运动答案:D物体的质量是B物体质量的5倍,A从h高处,B从2h高处同时自由落下,在落地之前,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下落1s末,它们的速度相同B.各自下落1m时,它们的速度相同的加速度大于B的加速度D.下落过程中同一时刻,A的速度大于B的速度答案:AB6、从距离地面80m的高空自由下落一个小球,若取g=10m/s2,求小球落地前最后1s内的位移。答案:35m●综合发展7、两个物体用长L=m的细绳连接在一起,从同一高度以1s的时间差先后自由下落,当绳子拉紧时,第二个物体下落参考资料,少熬夜!的时间是多长?答案:s8、一只小球自屋檐自由下落,在Δt=s内通过高度为Δh=2m的窗口,求窗口的顶端距屋檐多高?(取g=10m/s2)答案:m9、如图2-4-1所示,竖直悬挂一根长15m的杆,在杆的下方距杆下端5m处有一观察点A,当杆自由下落时,从杆的下端经过A点起,试求杆全部通过A点所需的时间。(g取10m/s2)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人教版4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会用刻度尺测量长度。2,能正确记录实验数据。能力目标:1,观察和实验能力:初步了解物理实验的基本过程;学会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2,应用能力:解决实验操作中所遇到的问题;思考实际现象中的问题。情感目标:1,教育学生爱护仪器设备,培养爱护公共财务的品德。2,良好的实验习惯。3,记录数据要如实,培养实事求是的精神。教材分析学生要先观察所使用的刻度尺,清楚其零刻度线的位置、量程、最小刻度。应当让学生养成好的测量习惯,使用测量仪器前应当观察清楚。教材对减小误差没有做过多的要求,没有要求学生在实验中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所以在测量课本和作业本的长和宽时,只注意要在记录结果时,估计一位,并注明单位。测量细铜丝时,要强调紧密缠绕,测量的长度值除以圈数,就是细铜丝的直径。测量硬币的直径时,要求学生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量。主要使学生在动手中学到知识,并强调实验的过程和思考的过程。教法建议本节为学生第一次动手实验的课程,应当遵守实验室的规则,做实验一般应注意的问题,养成严肃认真的实验态度,记录结果时,应当尊重实际,不能随便改动数据,对于结果要有一定的分析能力。教学设计示例第二节实验:用刻度尺测长度课题实验:用刻度尺测长度重点难点分析会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正确读数,用特殊方参考资料,少熬夜!法测量长度。教学过程设计1,引入新课介绍实验室的规则,说明物理实验应当注重实事求是的精神。有科学的实验态度。2,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其量程是多少;最小刻度(分度值)是多少。结合上一节的内容,让学生能叙述刻度尺的正确使用的方法和读数的规则。测量课本和作业本的长和宽,把数据记录在表格中,注意注明单位,在读数时,应当在准确值后面估计一位数值。学生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时,应当注意把铁丝紧密缠绕在铅笔上,测量出总的长度,除以圈数,得到细铜丝的直径。记录数据后,应当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测量1篇纸张的厚度,然后总结这是用累积法测

1 / 1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