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92023年《黄山奇石》教学设计第一课时_黄山奇石教学设计教案8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下面是网友为大家分享的“2023年《黄山奇石》教学设计第一课时_黄山奇石教学设计教案8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黄山奇石》教学设计第一课时黄山奇石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篇】通过看图、学文。引导学生运用讲、读、演等各种方式体会黄山石的奇妙,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结合观察图画,在读中理解语言文字,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阅读是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就本课而言,“黄山奇石”的“奇”是全文精华所在,为了使学生在学习中真切感受到千姿百态的黄山石,教学中我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力求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形象的情境,在阅读和体会的过程中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新课标着重提到: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2/29学习资源,培养学生从小具有收集处理各种信息的意识和能力,对创造性地开发语文资源无疑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根据这一思想,课前我就要求学生通过上网等方式收集关于黄山的资料。在讲到“翻滚的云海”时,学生就可运用课前收集的有关“黄山四绝”的知识帮助理解。又如在教学本课第1自然段时,我有意识地要求学生交流一下“你从这一段中知道了什么?”旨在唤起学生对文字信息的关注。在教学“仙桃石”一段时,我鼓励学生首先仔细观察电脑展示的奇石的图片,再通过双击鼠标选出“仙桃石”来,并说明为什么要选的原因,这一设计,旨在培养学生关注和处理图片信息的能力。再如我在课后的语文实践中要求学生开展“黄山小百科”的知识交流活动,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课外书籍及知识的关注程度,从小学会收集处理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语文课程课总目标的第七条指出:在语言能力发展的同时,要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为此,我在本课的教学中设计了三个互有侧重的思维训练点:1、侧重思维的深度训练:在学生初步了解了“仙桃石”形状的基础上,我启发道:“仙桃石”为什么不叫“蜜桃石”或“桃子石”呢?学生只要多读几遍课文,再深入思考便会发现这是因为“仙桃石”体形巨大,而且又落在山顶,不太可能是人间的东西。课文中一个“飞”字和“落”字,便形象地写出了“仙桃石”的神奇。2、侧重思维的发散训练:在欣赏了“猴子观海”的画面3/29后,我引导学生想象:“几千年来,这只神奇的石猴为什么一动不动的呢?它到底在想什么呢?”此问犹如一石激起千重浪,学生的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他们有的编故事,有的大胆猜想,在愉快而热烈的讨论中,他们既有机会表达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同时也深深体会到了黄山奇石的有趣。3、侧重思维的广度训练:在本课的最后,我出示了一些没有名字的奇石,要学生根据他们的外形特征,给这些石头取名字。学生对此也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他们积极开动脑筋,赋予奇石们以各种有趣的名字,在这样轻松的氛围中,他们的个性得以舒展,灵感得以释放,语文课堂真正成为了他们可以尽情想象和创造的乐园。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堂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注重质疑问难和切磋学习,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于这一点,我在教学本课时也作了精心的安排。例如,在学完1自然段后,我问学生:“你们还有什么问题不明白吗?”学生很自然地提出了“为什么说黄山的景色秀丽神奇?”或“为什么说黄山奇石很有趣?”等有价值的问题,为下面的学习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又如在合作学完了1-3自然段后,为了缓解学习的紧张感,我引导学生从4、5自然段中选择自己最喜爱的一段进行自学,并以指名交流的形式带领大家一起感受黄山石的神奇。4/29这样的设计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本,是新世纪语文课堂人性化光辉的折射和反映。最后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教学《黄山奇石》一课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现代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为语文课堂注入了无穷的活力。例如在开课之初我就通过播放有关黄山的风景短片,将学生带入了课文营造的情景之中。优美的音乐,动人的解说,再加上神奇迷人的黄山风光,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如在“仙桃石”和4、5自然段的教学中,我鼓励学生上台操作电脑,自己点出需要的图片,真正实现了计算机与人的互动交流。另外,我还通过计算机实现了文本与图片的自由切换、随时为学生的朗诵配乐、以及播放与黄山有关的资料等,这一切必将引领着学生在更为广阔的时空领域中遨游,从多个角度全面感受祖国壮丽的河山,从而升华对课文的理解。《黄山奇石》教学设计第一课时黄山奇石教学设计教案【第二篇】教学目标:1、通过看图、学文,体会黄山石的奇妙,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2、通过观察图画和理解语言文字,培养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3、学会12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语及由熟字组成的新词。5/294、朗读课文,并选两段背诵。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看图、学文,体会黄山石的奇妙之处。2、把课文中描写的画面想象出来。教学过程:(一)布置学生收集有关黄山的图片资料或文字资料。(二)自读课文及相关内容。要求借助工具书,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并文图结合,分别在书中画出”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等。借助媒体(图片、多媒体影音)或以故事的形式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观察课文的特点(图文结合),提示学习“看图学文”的方法。(一)知“石”1、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课外收集的有关黄山石的资料,边出示边讲解,将自己收集的奇石的种类及成因介绍给大家。2、出示介绍奇石或介绍黄山其他奇特风光的资料,针对学生的兴趣,教师可让学生在班上进行交流。3、自主读课文,归纳一下书中主要介绍了哪几种“奇石”。图文结合,边读边悟、边悟边读,对感兴趣的内容,不仅要读熟,而且要求能背诵。在积累中感悟表达的准确性,潜移默化地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二)说“石”1、读课文,对照插图,分别说说“仙桃石”“仙人指6/29路”“猴子观海”“金鸡叫天都”等奇石的样子,引导学生既要说出石“形”,又要说出石“神”。2、读课文,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分别说说“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等奇石。这几处奇石,教材仅提及而已,因此,要鼓励学生大胆想像。3、对学生课外收集的其他奇石的样子进行表述,充实观察、表达的内容,增强学生课外学习的兴趣,训练学生掌握课内外相结合的学习方法。(三)悟“石”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分别想像一下:“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等这些石头的来历,可以以神话、童话故事的形式进行表现。比一比,看谁说得形象、生动、情节完整。2、在广泛想像的基础上,选择一块奇石,就自己所想像的来历讲给父母听一听,然后写下来。3、在自读、自悟及创造性想像的基础上,感悟大自然的神韵,陶治学生的情趣。整理性阅读,是指在网络资源、自读自悟、广泛交流的基础上回归于文本。(一)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自读、齐读、小组读均可)。(二)通过学习,你有何收获(知识能力、情感方法、特殊感受等),有何疑问。本拓展性练习,主要是走出教材,适当增加阅读量,训练7/29学生的语文能力。其练习的资料既可以是《自读课本》上的内容,也可以是其他儿童读物上的有关写景状物、有益于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想像能力的短文。从来源的渠道上讲,既可以是教师收集的,也可以是布置学生自己收集。在拓展的要求上,尽量体现理解的层次性和多元化。《黄山奇石》教学设计第一课时黄山奇石教学设计教案【第三篇】教学目的要求:1.学会12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语及由熟字组成的新词。2.通过看图、学文,体会黄山石的奇妙,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3.通过观察图画和理解语言文字,培养观察和想象能力。4.朗读课文,背诵3、5两个自然段。教学重点难点:充分运用图画,启发学生抓住黄山奇石的特点,展开想象。通过朗读,加深对一些长句的理解。教学思路:教学本课应从指导看图开始,让学生对黄山奇石有个具体的印象。再通过朗读认识奇石特点。讲解课文,要让学生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教学时间:8/29三课时。教学用具:黄山奇石的幻灯片,黄山风景录相或图片。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1.导语:在我国无数的名山大川中,黄山以她的奇秀赢得人们的赞赏,尤其黄山的奇石更让游人流连忘返。那么究竟黄山奇石有什么特色让人们如此喜爱呢?我们今天学习课文《黄山奇石》(板书课题)。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能对我国的秀丽山川更加了解,更加喜爱。2.观看录相资料或挂图。老师随图讲解。二、老师范读课文,要求同学们听清生字读音,并能说出课文中一共讲了黄山几种奇石,其中哪几种是详细讲的。(共讲了7种奇石,其中“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这4种奇石是详细讲的。)让学生看拼音自读课文两遍。三、学习本课生字词。1.挂小黑板,出示本课12个生字。区省秀尤其仙翻滚巨著形状2.指读。省、著、状三字是翘舌音。3.字形指导。状:右边是“犬”。组词为“形状”,意思即样子;“壮”9/29多指人力气大。二字要注意区别。著:要和“着”区别。著,音zhū,组词为“著名”;“着”,音zhe,可组词“拿着”。尤:应与龙字区别。4.理解词语。闻名:有名。“闻名中外”,就是在中国和外国都很有名。尤其:表示更进一步。秀丽:清秀美丽。神奇:非常奇妙。陡峭:山势坡度很大,好像直上直下似的。翻滚:多指水、云等上下滚动。四、结合课文理解生字新词。1.自读课文,加深理解。2.指读课文,听听学生的理解程度。五、作业:抄写字词。第二课时一、复习生字、新词。二、讲读课文。(一)学习第一自然段。1.指读第一自然段,看课文写了几句话,告诉了我们哪些内容。(黄山风景区在什么地方;那里的怪石有趣。)2.观察第一幅图,说说图上有什么,给你的印象怎么样?如何理解“秀丽神奇”?10/293.“尤其”一词在这里强调了什么?这一句对全文起什么作用?(强调了怪石的有趣;是全文中心句,对全文起引起下文的作用。)(二)学习二、三、四、五自然段。1.分别指读课文,看作者每段都向我们介绍了什么怪石,作者是怎样向我们介绍这些怪石的特点的。用笔画出各段中的比喻句。2.观看第二幅插图,说说形状、环境。说它是“仙桃石”的原因是什么?3.观看第三幅图。课文中哪几句说猴子的样子?“翻滚的云海”从图上看到的情景能理解吗?“猴子观海”中的“海”是什么海?4.自读第四自然段,理解“远远望去”“真像”等词语说明什么。5.观察第四幅图,说说“金鸡”是怎么形成的。指导朗读这一段。(三)学习第六自然段。1.指读课文。说说这一段又告诉我们哪些奇石,省略号说明什么。你能想象出这些奇石的样子吗?这一段与二、三、四、五段比较有什么不同?三、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课时一、指读课文。11/29二、说说课文重点写了哪几种奇石,它们都是什么样子的,课文略写了哪几种奇石?三、辅导课后2、3题。(略)四、指导背诵三、五两段。1.背诵方法:先读熟,再一句一句地背,背过一句,再背第二句,背过前二句再背第三句。用这种“滚雪球”的方法,会很顺利地背下来。2.检查验收,背诵好的,当堂练习默写,鼓励背诵全文。五、作业:用几句话写一处景物,要写出特点。附:板书黄山奇石《黄山奇石》教学设计第一课时黄山奇石教学设计教案【第四篇】1.会写8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会认峰、膊、著等字。2.在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3.通过观察图画,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观察和想象能力,体会黄山石的奇妙、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1.会写8个生字及词语。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奇石的美。课件12/29两课时(讲第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看图,初步了解黄山石景。2.学会8个生字。会认峰、膊、著等字。3.初步朗读课文。教学过程:(略)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仔细观察图画,图文对照理解课文内容。2.有感情地、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有关段落。教学过程一、观看录像,揭“奇”。(播放介绍黄山风景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