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月光曲》教案第二课时【汇编8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332023年《月光曲》教案第二课时【汇编8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比较优质的教案吗?下面是网友分享的“2023年《月光曲》教案第二课时【汇编8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月光曲》教案第二课时【第一篇】1、学会本课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幽静、入场券、蜡烛、纯熟、琴键、微波粼粼、霎时、一缕、汹涌、记录”等。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3、抓住贝多芬的言行举动及感情变化,体会《月光曲》的创作过程及内容。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4、感受贝多芬同情热爱贫苦人民的思想情怀。1、学会本课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幽静、入场券、蜡烛、纯熟、琴键、微波粼粼、霎时、一缕、汹涌、记录”等。2、初读课文。一、导入新课1、播放钢琴曲《月光曲》。2、让学生自由畅谈听后感受。2/333、板书课题,简介《月光曲》。刚才我们听的这首曲子名叫《月光曲》,是首钢琴曲,它是由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谱写的。那么它描绘的到底是怎样的景象呢?它是怎样谱成的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二、初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不理解的词句。2、汇报初读收获。1字、词的掌握情况。茵()券()蜡()缕()瞎()阴()卷()腊()屡()割()盲()键()粼()恬()汹()育()健()嶙()括()凶()2朗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3交流初读感受。4质疑问难。三、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词语。2、熟读课文。1、抓住贝多芬的言行举动及感情变化,体会《月光曲》的创作过程及内容。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2、感受贝多芬同情热爱贫苦人民的思想情怀。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3/33一、朗读导入1、读读课文,说说已懂了什么。2、学生小结上节课的质疑。二、学习课文1、自读,围绕重点段、重点词句进行感悟,将感悟结果以批注的形式写在书上。2、小组内进行交流,教师巡视时加以引导或点拨。3、班上汇报。针对“贝多芬走进茅屋,为什么弹完一曲,又弹一曲?”这一问题进行交流。1贝多芬在各地巡回演出的空闲散步时,无意中听到一所茅屋里传出钢琴声,走近时又听到屋内穷兄妹俩的对话,贝多芬被感动,于是推门进屋,弹奏了刚才姑娘弹的那首曲子。引导:贝多芬作为大音乐家,到各地演出还到小镇上演出,并且无偿为盲姑娘弹奏,这一切说明什么?(说明贝多芬没有架子,生活在人民之中,同情、热爱劳动人民,心地善良。)2贝多芬弹完一曲,盲姑娘说:“弹得多纯熟呀!感情多深哪!”这说明盲姑娘爱音乐,懂音乐,很有音乐素养。贝多芬为在这儿遇到了知音而激动,因此用“我再给您弹一首”来回答盲姑娘。引导:盲姑娘因为什么断定给他弹琴的人是贝多芬。4/33(①贝多芬正在小镇上演出;②弹得如此纯熟,对乐曲的感情体会得这么深刻,只有曲子的创作者——贝多芬本人才能做到。)练习朗读,把握好穷兄妹俩对话中的互相体贴及盲姑娘听完一曲后的激动的评价。关于“第二首曲子(即《月光曲》)是在怎样的情境下创作出来的?”这一问题,应引导学生弄清以下内容:(l)贝多芬心情激动。2当时“风吹灭了蜡烛”,屋里洒满银光,“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这景色很美,这美盖过了茅屋里的贫困和凄凉,这美感染了贝多芬,诱发了他的创作灵感,怀着对穷兄妹俩的同情,决定把美好的音乐奉献给这贫穷而爱好音乐的人。于是贝多芬即景抒情,弹奏出了《月光曲》。关于“皮鞋匠眼前出现的景象与贝多芬弹奏的曲子有何联系?”这一问题的交流,让学生领悟出:1皮鞋匠眼前出现的景象正是贝多芬弹奏的曲子所展示的意境。2皮鞋匠眼前景色的变化正是乐曲旋律起伏跌宕的表现。3乐曲与意境的具体联系:最初月亮升起,平静的海面上洒遍了银光,这时音乐一定是舒缓的,轻柔的,表现了月光下的一切都很幽静。接着月亮升高,穿过微云,这时音乐逐渐增强,有了曲折,表现微云开始破坏幽静。忽然风起浪涌,宁静被完全破坏了,这时的音乐一定是高昂激越的,表现整个世界5/33充满了风浪。4再放钢琴曲《月光曲》,让学生感受旋律的进展,并想象乐曲的意境变化。5有感情地朗读8、9自然段,感受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过程正是他当时激动心情的真实抒发。三、总结1、感情朗读全文。2、再听贝多芬的《月光曲》。3、说说学文后或听乐曲后的感受。四、布置作业1、查看书籍或上网,更多地了解贝多芬。2、选一首自己喜欢的曲子,听后把想到的景象写下来。《月光曲》教案第二课时【第二篇】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谱写、幽静、蜡烛、失明、纯熟、陌生、清幽、琴键、陶醉、飞奔、记录、莱茵河、霎时间、微波粼粼”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九自然段。3、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音乐的魅力,感受贝多芬博大高尚的情怀。4、分辨课文中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由事物引起的联想,体会两者结合的作用。重点:使学生了解贝多芬是怎样创作出《月光曲》的,以6/33及在创作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难点:贝多芬的感情变化的原因。1、播放《月光曲》,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曲子是什么曲吗?2、师:同学们,《月光曲》是谁创作的呢?(作者贝多芬简介)3、师相机板书课题4、师:同学们,当你看到课题后,你最想知道什么?生:我最想知道《月光曲》的曲调是怎样的。生:我最想知道《月光曲》为什么取名叫《月光曲》而不叫别的。生:我最想知道《月光曲》是怎样创作出来的。师:你们最想知道的问题的答案,都在课文中隐藏着呢,你们能不能通过自己的学习去发现它呢?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把生字读准确,理解难懂的词语。完成导学单中“我能给下列字注音并组词,选词填空”2、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国音乐家()创作()的经过。3、师:看来同学们都预习得很认真,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贝多芬创作的这首《月光曲》4、思考:在这个故事中,文中哪一个自然段描写了贝多芬弹奏《月光曲》的内容?7/335、生:第九自然段。生齐读第九自然段。1、师:老师有个问题想问大家,你们说课文第九自然段就是贝多芬弹奏月光曲的内容。可我看了半天,那是写大海和月光的变化,并没写《月光曲》呀!生:我觉得文章是通过写兄妹俩的联想来写贝多芬的曲子弹得很好的!2、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九自然段,请用“”画出文中实在事物,请用“”画出兄妹俩的联想。3、师:请同学们读一读朗读的这部分,想一想课文描绘了怎样的三幅画面?生小组讨论三幅画面(用文中的话描述或简单的话语概括)4、师:那曲子的旋律、节奏到底是什么呢?你能透过这美丽壮观的想象听到月光曲的曲调吗?请同学们好好地把这段读一读,并小组讨论,然后有条理地告诉老师。(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四人小组讨论老师的问题。)5、师:谁能说给老师听?生:我觉得(读)“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洒遍了银光”是曲子刚开始时,皮鞋匠所联想到的,这时的曲子一定很慢,而且很静。师:那就是曲子很慢,很舒缓,对吗?(板书:舒缓。)生:我觉得月亮刚升起时,照得海面一片银光,这时的月光一定很柔和,那贝多芬弹的曲子也一定很柔和。师:好,看来这时的曲子是非常舒缓柔和的。(板书:柔和。)那你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8/33生:(读)“皮鞋匠静静地听着洒遍了银光。”6、师:谁接着说,后来呢?生:后来(读)“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这时的曲子应该逐渐增强,声音也高些,节奏也应该快些啦。生:我觉得除了节奏快,它的力度应该加强了。生:我觉得这时一定有反复的小节,因为是“一缕一缕的微云”说明曲调有反复。师:那就是节奏也快,弹得也有劲啦,是吗?(板书:快速有力。)谁来读呢?生:(读)“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师:你能告诉大家你为什么这么读吗?生:“月亮越升越高”说明曲子逐渐增强,声音高,节奏快,刚才说这时的曲子快速而有力,所以我读“穿过一缕一缕的微云”也读得快,而且有劲。师:他不仅读得好,说得也很好。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生齐读。)7、师:谁来把“忽然”读一读呢?看这时的曲子又是怎样的?生:(读)“忽然”我觉得这儿应该是高潮部分,因为“海面上刮起大风,卷起巨浪,浪花一个接一个朝岸边涌来”可以看出曲子节奏更快,更强。师:节奏快了,到了高昂的部分,情绪也就激荡啦。(板书:高昂激荡。)9/338、师:好,那谁能从头到尾完整地说一说呢?生(自由说、指名说):贝多芬面对着月光,面对着兄妹俩,按起琴键来,一开始他的琴声是柔和的,舒缓的,接着曲子有了变化9、师:贝多芬在弹奏《月光曲》时,他的心情怎么样呢?他的情感会不会随着曲调的变化而变化呢?生:平静——起伏——激昂10、师:让我们随着兄妹俩再来欣赏一下《月光曲》。(播放乐曲,生闭目欣赏。)11、师:听了《月光曲》,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呢?(小练笔)(边听边写)生:听了曲子,我感觉在一个拥有清幽月光的夜晚,我独自一人来到海边,双眼紧闭,感受着大海的呼吸,倾听着大海的声音。皎洁的月光给海面披上了银纱,美极了。忽然,海面失去了平静,海水变成了巨浪,在咆哮,在翻滚,不停地拍击着岸边坚硬的礁石仿佛世界上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海浪。生:音乐响起来,我仿佛置身在小湖边,一轮皎洁的明月慢慢升起来,把平静的小湖,湖边的蒲草、芦苇都镀上银光,异常美丽。忽然,只听一声水花溅落,一条金黄的鱼儿跃出水面,在空中划出优美的弧线,接着又钻进了水中。接着第二条、第三条一条条鱼儿跃起又落下,似乎正伴着月光跳起了“月光舞”,平静的湖面变得热闹非凡生:听了曲子,我仿佛看到了一位勇敢的探险家在海面上10/33拼搏。傍晚,微波粼粼的海面上洒遍了银光,海面幽静而美丽,探险家坐在船舱欣赏着窗外美景。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快把船都掀起来啦,这时的探险家竭尽全力地摆动方向盘勇敢者终究会取得最终的胜利。12、师:贝多芬的琴声让我们也陶醉啦,皮鞋匠正是在这优美的琴声中看到了慢慢升起的月亮,看到了跌宕起伏的大海,我们能在朗读的时候把这变化表现出来吗?(生自己练读。)13、师:好,谁愿意读?这有三幅画,你愿意读哪一幅就读哪一幅。(指名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幅画读。)师:谁能把整幅画读给大家听呢?这次还要找个人和你比,看谁读得好!(两名学生比读。)师:你们认为他俩谁读得好?哪读得好?师:他们俩读得都不错,各有千秋,我们也一齐读一读,好吗?14、师: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仿佛也看到了那美丽壮观的景象,老师仿佛感觉到贝多芬就坐在我们面前弹奏《月光曲》。15、师:月光曲动听吗?景象美吗?你们想不想把这美好的事物永远留在你的脑海中?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它背下来。能有感情地背诵第九自然段,并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整节课的教学中我以朗读贯穿始终,运用了多种形式并且11/33配乐朗诵(《月光曲》),让同学们在朗读中感受月光曲的曲调起伏,体会贝多芬在弹奏时情感的变化。在体会感受的同时,又很好地锻炼了朗读能力。在教学中我运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让同学们自读自悟,培养了他们自主阅读的能力。这节课的板书设计比较合理,清晰明了。在本次教学中存在着以下几点不足:1、小组讨论的任务性不是很明确,老师的表述不够明确。2、讨论贝多芬的情感变化时,由于学生感受不够深、不到位,都是老师直接告诉学生,没有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3、语文的基本功还不够扎实,比如评价语和过渡语的运用还不够熟练优美。4、贝多芬的介绍稍微多了点,可适当精简。5、在讨论三幅画面时,可采用取小标题的形式。《月光曲》教案第二课时【第三篇】1、认知目标:读懂课文,感悟分辨实在的事物和联想的表达方法,并学会运用。2、能力目标:能正确熟练地运用现代技术查阅资料、处理信息,完成学习任务;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情感目标:了解并赞赏贝多芬同情穷苦人民、乐于为人民创作音乐的12/33品质。本课讲述的是贝多芬为一对穷兄妹俩弹琴的故事以及他创作月光曲的经过,表现了贝多芬关心同情穷苦人民、乐于为人民创作音乐的品质。重点是能熟练地运用现代技术,能分辨实在的事物和联想,学习运用联想进行表达。难点是感受体会贝多芬同情热爱穷苦人民的品质。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有了

1 / 3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