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塞下曲教案反思【范例4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232023年塞下曲教案反思【范例4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比较优质的教案吗?以下是网友收集分享的“2023年塞下曲教案反思【范例4篇】”,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塞下曲教案反思【第一篇】1、在理解古诗词句的基础上,想像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2、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的感情。难点:想像诗句所描绘的画面,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一、导入课题,简介作者1、背诵学过的古诗,漫谈学习古诗的方法。2、揭示课题,板书:《塞下曲》3、简介作者。二、初读古诗,引入意境1、教师范读,激发热情。2、自读,扫清障碍: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字典读准字音。反复读,读正确,读熟,为理解古诗扫清障碍。同桌互读,互相正音。3、指名读,注意读出停顿。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2/231、找出重点字词,结合课后注释理解或请教老师、同学。2、借助插图,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对两首古诗的理解。3、交流对诗歌大意的理解,教师相机指导四、布置作业:熟读古诗教学内容:学习《塞下曲》。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2、在理解古诗词句的.基础上,想像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3、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默写《塞下曲》。教学重、难点: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的感情;想像诗句所描绘的画面,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教学过程:1、谁来展示背诵以前学习过的军旅方面的古诗。(指名背诵古诗《从军行》)2、指名说说古诗所描写的内容。3、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描写战争时期的古诗。4、板书:塞下曲。1、检查学生读书情况。自读,扫清障碍,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字典读准字音。反复读,读正确,读熟,为理解古诗扫清障碍。2、展开朗读比赛。1、解题。《塞下曲》“塞”是边界的意思。《塞下曲》是3/23边界上的歌曲,是唐代的一种歌曲名称,内容大都描写边疆的战斗生活。卢纶:曾经参过军,他写的描写军队生活的诗歌,内容充实,富有生气。卢纶的《塞下曲》组诗六首,这里选的是第二首。2、找出重点字词,结合课后注释理解或请教老师、同学。草惊风引弓白羽没3、有谁愿意讲讲它们的意思?4、教师进行总结:草惊风:草忽然被风吹动。引弓:拉弓准备射箭。没:插。5、串讲诗句的意思。6、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进行小结。7、思考:《塞下曲》描写了一位怎样的将军?是从哪些诗句中看出来的?1、这首古诗写了一个怎样的将军?2、你要对这位将军说什么?布置作业:1、背诵并默写《塞下曲》。2、用自己的话说说《塞下曲》的意思。塞下曲教案反思【第二篇】一、教学目标二、教学重点、难点4/23三、教学准备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2、学习新课a、初读课文,了解大意b、学习生字词c、想想课文讲的是件什么事d、小组讨论、交流。e、教师相机辅导,理清课文脉络3、指导感情朗读,入情入境4、小结,拓展延伸5、布置作业五、板书设计1、结合课后注释及及工具书,自学古诗,了解诗的大意。2、课内外结合,激发对诗歌的兴趣及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大体把握诗歌含义,想象诗境,体会诗人情感。在赏析中了解我国悠久灿烂的古诗文化,激发学习古诗兴趣,培养自学古诗的能力,提高文化素养。教学准备:课件资料教学方法:自读自悟为主,点播为辅。5/23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教师激情: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诗的国度里,诗歌像一颗颗璀璨的珍珠闪耀在文学的王冠上。“腹有诗书气自华”。读诗,能够陶冶我们的情操;读诗,能够使我们的生活浪漫多彩;读诗,能够把我们带入古代惊心动魄的战争场景。现在,我们就随着诗人王昌龄的笔迹到古代多事的边塞去看看吧!2、导入《出塞》,板书课题,解题,了解“塞”的意思。简介作者:王昌龄(698――757),唐代诗人。字少伯,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开元十五年进士,授汜水尉。之后又先后担任过校书郎、江宁令、龙标尉等职,后世称为王江宁或王龙标。他的诗激昂慷慨,深挚凝练,表现军队生活的边塞诗尤其感人。他特别擅长五言古诗和七言绝句,其中以七言绝句成就为最高。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出塞》、《从军行》是著名的代表作。今存诗近180首。过渡语:熟读古诗,初步读懂古诗,是学习古诗的第一步,而要深深地把古诗烙印在自己的心上,理解就很重要。二、自学古诗,了解诗意现在谁能说说这首诗的意思学生谈说诗的意思。个别字意指导。教师小结:我们是怎么初步读懂古诗的学习古诗的方法:借助课文的注释,了解诗歌的大意,在头脑中形成画面,把想象的景象用自己的话说出来。然后通过6/23朗读,进上步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并力求在朗读中表达出这种感情。三、感悟诗意,体会诗人情感出示资料:我国在秦、汉时代便修筑长城防御匈奴入侵。匈汉的战争自秦起,至汉,至唐,一直没有间断,在阴山一带,匈奴据此而常常入侵中原。1、感悟“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为什么征人戍边叫万里长征呢(边塞远;时间长)你还从哪里看出时间长(人未还)出边塞戍边的征人,为什么不见回家呢――战事频繁终老边塞――战死沙场放古代战争的视频,学生观看,谈感受。师:是啊,”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战争造成了多少人有家不能回,无家可回和永远不能回家啊。指导读这两句诗征人不能回家的事实,该怎样读呢(凝重)――从这句诗中,你还读到了什么(同情征人)该怎样读呢这是怎样的一种同情呢――自秦至汉,自汉至唐,多少征人“战骨埋荒外”“白骨乱蓬蒿”无数生命的死去,作者感叹生命的卑微……读――自秦至汉,自汉至唐,多少亲人“望穿双眼,哭断心肠”失去亲人的悲痛,作者感叹人生的无奈……读7/23指导读想一想这两句诗有没有讲述一件有关征人的具体事情诗中没有说征人们具体的生活事件,你觉得征人们可能会做些什么呢师创设情景:(音乐起,出示课件)夜色中,荒远苍凉的塞外山峰,一轮明月照着边关,那些背井离乡、长途跋涉来戍守边关的战士们,白天军务繁忙,到了静夜,面对边塞荒凉的关山,面对一轮明月,他们可能会想些什么呢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征人们这一切一切的感受,都化成了一个愿望,那就是――回家。要知道,这征人是千百年来的千百万征人啊!千百年来千百万人萦绕心头的梦,却都只化成一句:(引读)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征人们在思念家乡,思念亲人。同在一轮明月照耀下的征人的亲人可能会做些什么呢①征人白发苍苍的父母……②征人柔弱无助的妻子……③征人无依无靠的孩子……教师激情引读:这千百年来千百万白发双亲、这千百年来千百万可怜的妻子、这千百年来千百万孤苦无依的孩子对儿子、丈夫、父亲的期盼,却也只能化成一句(引读)“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是啊,”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每个征人盼回家,每个征人的亲人盼征人回家。8/23诗人写出这样的诗句该有何等的悲天悯民的情怀啊。板书:思亲盼归征人们回家有望吗我们来看一段资料:据《资治通鉴・唐纪》载,玄宗时,改府兵为募兵,兵士戍边时间从一年延至三年、六年,终于成为久戍之役,“天宝以后,山东戍卒还者十无二、三”。生看资料,理解资料意思。古代的边塞诗,有很多就反映了边塞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我们一起轻声读读,感受感受。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唐・陈陶《陇西行》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唐・曹松《已亥岁二首》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唐・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唐・李颀《古意》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北朝民歌《木兰辞》王昌龄面对这千百年来千百万人的悲剧,发千古之感慨,写下了”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的不朽佳句,9/23我们也写两句话,表达自己的感受。学生写话。指名读读自己写的话。2、感悟“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学生读诗。这两句诗讲了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观点和希望教师可简要介绍李广事迹,帮助学生理解。塞下曲林暗草尺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学生汇报,教师引读。这两句诗表达了王昌龄的殷切希望,来,我们来表达一下诗人的希望,引读――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两句诗仅仅表达了王昌龄的希望吗还表达了谁的希望学生谈是啊,这是千百年来千百万征人的希望,他们希望――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也是千百年来千百万征人亲人的希望,他们希望――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整体读全诗。然而,战争停止了吗“你认为有李广将军在,战争就可以平息吗就会有和平吗是啊,没有,但历史却留下了王昌龄的《出塞》,一个良知者渴望和平、关爱所有生命的最强音。学生齐诵全诗。10/23四、阅读思考拓展升华写1读后感,可以谈对战争的看法,也可以写对征人生活同情,或者写一个调查匈汉战争的论文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2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课件或挂图、小黑板,搜集唐代诗人王昌龄、南宋诗人陆游的相关资料。教学时数1~2课时。教学过程(一)出塞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教师激情导入: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诗的国度里,腹有诗书气自华。读诗,能够陶冶人的情操;读诗,能够使我们的生活浪漫多彩;读诗,能够把我们带入古代惊心动魄的战争场景。现在,让我们到古代多事的边塞去看看吧!2课件播放:古代战争场景。学生在观看录像后自由谈感受。11/233板书课题,学生齐读。二、破题而入,简析背景1读诗题。告诉老师,诗题中的塞指什么?从诗题中你知道这首诗应该是写什么内容的吗?2简单介绍边塞诗。在唐代,有一批诗人(如高适、岑参、王昌龄、王维等)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形成了所谓的`边塞诗派,边塞诗是唐代这个诗歌大国的一束奇葩。在边塞诗中,有《出塞》《前出塞》《塞下曲》《塞上曲》等众多的边塞诗,我们今天学的王昌龄的《出塞》是众多边塞诗中的极品,被尊为唐代七绝的压轴之作。3简介当时的历史背景。我国在秦、汉时代便修筑长城防御匈奴入侵。匈汉的战争自秦起,至汉,至唐,一直没有间断,在阴山一带,匈奴据此而常常入侵中原。三、感悟诗意,体会诗人情感1学生自由读诗,边读边想象诗句描写的画面。2教师进行学法指导:大家借助工具书、课文的注释、课前收集的资料,尝试着理解一下诗句的意思。如果有不懂的地方,请你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3感悟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1读一读。2学一学。我们刚才了解了读懂古诗的方法,这里的两行诗,你们有没有信心自学并初步读懂呢?3说一说。诗中有一个词,高度概括了当时边塞戍边的事,12/23你能找到这个词吗?(万里长征)为什么征人戍边叫万里长征呢?(边塞远,时间长)你还从哪里看出时间长?(人未还)出边塞戍边的征人,为什么不见回家呢?4看一看。出示资料:据《资治通鉴》载,玄宗时,改府兵为募兵,兵士戍边时间从一年延至三年、六年,终于成为久戍之役。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唐・李颀《古从军行》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唐・王昌龄《塞下曲》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晚唐・曹松《己亥岁二首》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唐・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所以古人云: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这古来,是多少时间呢?自秦汉以来,边关战事频繁,征人死伤无数。5诵一诵:指导读这两句诗。王昌龄面对这千百年来千百万人的悲剧,发千古之感慨,写下了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这是叙事,告诉我们征人不能回家的事实,该怎样读呢?(凝重)从这句诗中,你还读到了什么?(同情征人)该怎样读呢?(同情)这是怎样的一种同情呢?诗人看到了什么?引:无数生命的死去,感叹生命的卑微生读诗句。引:失去亲人的悲痛,感叹人生的无奈生读诗句。自秦至汉,自汉至唐,多少征人战骨埋荒外白骨乱蓬蒿,自秦至汉,自汉至唐,多

1 / 2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