仝冰:中国经济六大“两难”问题2010年12月07日08:26证券日报仝冰我要评论(0)字号:T|T管理通胀预期、防止资产价格泡沫与保持经济快速增长的两难。2008年宏观经济急剧下降导致了2009年超宽松的货币政策,由此释放的巨额流动性在刺激经济回升的同时,也推高了房屋、股市价格,进一步演变为2010年的农产品价格上涨和目前的通胀走高。目前央行已经采取了连续的紧缩措施来控制物价,但是过分紧缩货币政策(包括提高利率和控制贷款额度)可能使经济增速下滑,在建项目无法完成,银行坏账增加,从而为未来的金融危机埋下种子。财政扩张、经济结构调整与保持经济增长速度两难。2008年11月的“四万亿”政策止住了宏观经济直线下滑,但是也阻碍了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2009年国民经济的增长主要依靠政府投资推动,相对于私人投资,政府投资效率更低。由财政扩张导致的税收和政府债务增加会使居民的终身财富下降,从而对私人的消费和投资支出产生挤出效应。2008年底通货紧缩时期,货币政策基本处于名义利率为零的状况,那时公共支出对于消费和投资的挤出效应很弱。但是在目前的通胀环境下,挤出效应会降低财政支出乘数,不利于经济结构调整。汇率升值与增加就业、保持工业竞争力的两难。随着出口部门劳动生产力的提高,人民币升值是大势所趋。但是升值会对出口工业产生杀伤力,由此导致的结构性失业可能会影响社会稳定。另一方面,在升值滞后的情况下,外汇占款增多,热钱涌入,这会造成国内资产价格的暴涨暴跌。在货币紧缩不力的情况下,会导致高通胀。无论货币对内升值还是对外升值,其结果都是生产成本上升,国际竞争能力下降。收入分配、扩大内需与提高经济效率的两难。中国收入分配不公已是不争的事实,而财富分配的差距也在拉大。每一次资产价格的暴涨暴跌,都会导致财富向少数人手中转移。在金融体系发展滞后的情况下,财富和收入不均会导致消费不足、储蓄过度,内部需求不足使经济不得不依赖外部需求实现高增长。而通过税收等措施改善国民收入分配,不仅会受到既得利益集团的阻碍,还可能出现激励不足、损害经济效率的问题。结构调整、节能减排与稳定通胀的两难。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等结构调整措施有助于节约能源、保持经济长期的可持续发展,但是在短期降低了生产能力,使总供给曲线下移,通胀走高。比如对钢铁工业的整顿就导致钢材价格的走高。拉闸限电导致了一些省份的“柴油荒”,这又会变相提高运输成本,进而提升物价。发展农业与城市化、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两难。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产品价格上涨,有助于提高农民收入,但是也会推高消费品价格,造成通货膨胀。政府通过补贴农业生产提高农民收入,可能导致劳动力成本上涨,不利于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并且降低出口部门的竞争力。在诸多两难问题中,最重要的问题是,在短期内需要紧缩货币以稳定通胀预期,而在长期则需要通过结构调整以转变增长方式。(仝冰)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2011年《经济蓝皮书》来源:中国经济网2010年12月07日17:07我来说两句(0)复制链接打印大中小中国经济网北京12月7日讯(记者陈郁)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今天联合主办“2011年《经济蓝皮书》发布暨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研讨会”。会议分析预测了2010年和2011年我国经济发展的趋势和面临的主要问题,公布了2010至2011年国民经济主要指标预测,并正式发布了《2011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10年GDP增长率将“超九”,2011年有望“冲十”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因素来自三方面蓝皮书指出,从季度经济运行情况看,2010年我国经济运行将呈现“前高后低”的局面,预计全年GDP增长速度将达到9.9%的较高水平。2011年,影响我国经济运行的基本因素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在保持宏观调控政策力度相对稳定的条件下,2011年我国经济仍将保持高位平稳较快增长态势,与2010年增长速度基本持平,GDP增长率预计可达10%左右。蓝皮书认为,当前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因素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国内增长的基本动力、世界经济环境以及宏观调控的政策力度。首先,金融危机后,内需驱动增长的模式得到进一步强化,但投资依赖的增长特征更加明显。2008年以来的扩张性政策使我国投资依赖的增长特征更加显著,内资主导作用进一步加强,民间投资渐趋活跃。其次,全球经济复苏的复杂性、曲折性进一步显现,我国外贸出口面临的不确定性进一步放大。世界银行预测2010年和2011年全球经济增长率将分别达到2.7%、3.2%,最近又调高了2010年全球经济增长速度,但对2011年全球经济信心不足,预测2011年世界经济增长速度不会高于2010年。第三,宏观调控政策力度成为影响我国经济运行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央政府接连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房地产市场的政策,由于房地产投资占城镇固定资产投资20%左右,加之对相关制造业投资的广泛影响,此轮房地产调控将会对经济产生下行压力。另外,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举债融资规模迅速膨胀,使地方政府偿债风险日益加大的问题凸显。随着清理地方融资平台措施逐步落实,固定资产投资节奏将会有所放缓。蓝皮书最后指出,总体上看,我国经济内生驱动增长的模式正逐步形成,短期内仍将维持投资主导、消费支撑的动力格局。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经济将继续保持平稳、较快的增长速度,宏观经济运行的波动主要来自外部冲击以及宏观调控的力度。2010年投资增速平稳下滑,投资结构继续改善预计明年投资增速将降到20%蓝皮书指出,2010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呈平稳下滑趋势,投资结构继续改善;2011年我国全社会投资的增长将下降到20%左右。蓝皮书指出,2010年我国全社会投资增长预计在23.5%左右,其中城镇投资增长24.0%,农村投资增长21.0%。2010年前三个季度,全社会投资表现出平稳下滑的增长势态,主要原因为:一是国家重点对“两高一资”的投资项目审批进行了控制。如第二季度则比上年同期减少6821个,第三季度的新开工项目又比上年同期减少11526个。二是国家开始对货币进行紧缩,同时央行又利用公开市场业务大量回收货币,使社会生产和投资的资金发生短缺。三是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使一些房地产开发商的资金出现短缺,减少了新开工项目的数量。四是地方政府投资资金来源大幅减少。蓝皮书同时指出,2010年前三个季度,投资结构继续改善。从产业看,第一、二、三产业同比分别增长17.7%、22.0%和26.7%;第三产业投资增长明显超出第二产业的增长,这对于改善我国未来的产业结构将起到重要作用。从行业看,国家重点支持的行业,特别是关系人民生活福利和环境改善行业的投资都获得较快增长,如,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增长80.7%;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增长39.6%;但有些行业因上年同期增长较快、基数较大而增速放缓,如铁路运输业增长21.7%,而上年同期则为103.5%。分地区看,东部地区城镇投资增长21.5%,中部地区增长27.1%,西部地区增长26.5%,延续了前几年中西部地区投资增长明显快于东部地区的格局。蓝皮书指出,从前三个季度投资的发展情况看,虽然国家对投资的调控力度较大,但只限于新开工项目,对已开工项目则力保完成。预计第四季度的投资增长虽然仍会下滑,但2010年还会保持较快增长,全社会投资估计在23.5%左右,其中城镇投资增长24.0%,农村投资增长21.0%。蓝皮书认为,2011年是我国执行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第一年,也是全世界摆脱金融危机、恢复较为正常增长的一年。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和变化,对我国的投资发展既有促进因素,也有制约作用。但投资的发展情况如何,主要还取决于国家对投资的调控政策。从国家目前推行的各项政策发展趋势看,2011年我国全社会投资的增长将下降到20%左右。2010年CPI上涨3.2%,流动性过剩造成通胀压力加大今明两年要把稳定经济增长、管好通胀预期作为主要任务蓝皮书指出,2010年是我国经济企稳回升的关键一年,也是奠定经济新一轮周期的关键一年。在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持续推动下,我国经济稳步回升。从前三季度的实际情况来看,国民经济总体运行良好,但是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今明两年的宏观调控要把稳定经济增长、管好通胀预期作为主要任务。蓝皮书认为,首先要稳定经济增长速度。当前,我国经济存在加速增长趋势。从实际经济增长结果看,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8、9月三个月分别比上月增长1.14个、1.15个和0.95个百分点。第三季度GDP比第二季度增长了5个百分点。如果控制得不好,今年GDP有可能超过10%,出现过热苗头,可能会对明年的经济增长造成很大压力,增加宏观调控的难度。同时,蓝皮书指出,值得高度关注的是,我国通胀的压力在增加。今年CPI在逐季上升,第一季度只有2.2%,第二季度上升到2.9%,第三季度上升到3.5%,预计全年CPI上涨3.2%,PPI虽然还不高,但也存在上升的压力。而且,流动性过剩问题并没有解决,仅今年的新增贷款就可能突破7.5万亿元的预期目标。在今后几年,流动性过剩始终是造成通胀压力的主要因素。其次,消费品价格有可能继续上升。今年1至9月我国居民消费价格上涨了2.9%,已经逼近3%的预期目标。其中,粮食上涨10.9%,肉禽及制品上涨0.9%,蛋上涨5.8%,水产品上涨7.0%,鲜菜上涨20.2%,鲜果上涨12.2%。今后几个月,受国际粮价推高和种粮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这些产品的价格还可能保持在高位。再次,工业品价格有可能继续上涨。今年我国原油、铁矿石、塑料、铜、成品油和大豆等大宗商品的进口量增加并不多,但是价格增长幅度很大,它们是推动工业品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另外,国内资源性产品的价格改革、环境成本的上升、职工工资的提高等也会增加企业的成本,推高工业品产品的价格,增强通胀预期。为此,蓝皮书指出,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把经济增长速度控制在一个合理幅度之内,过快的经济增长速度会更加刺激需求,使物价和资产价格上涨,就会使通胀的预期变为现实。当前必须把稳定经济增长速度和管理好通胀预期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以便为顺利实施“十二五”规划,为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推进结构调整创造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我国经济总量首次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发展到了转折关头,迫切需要转变发展方式蓝皮书指出,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首次超过日本,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现在中国经济发展到了转折关头,迫切需要转变发展方式。蓝皮书指出,2009年,中国GDP为4.9092万亿美元,日本为5.0675万亿美元,中国比日本少0.1583万亿美元。2010年第二季度,中国GDP为1.33万亿美元,日本为1.28万亿美元,中国超过日本0.05万亿美元,中国首次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0年全年中国GDP超过日本已无悬念。但总量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不等于人均的第二大经济体,也绝非第二经济强国。蓝皮书认为,调整和改革现有的收入分配结构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突破口。目前,在调整收入分配结构的工作中,各级政府发挥好应有作用尤为重要。首先,政府要保持宏观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为增加居民收入提供稳定的物质基础。其次,政府要制定和落实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监督执行相关政策措施。再次,政府要通过实施相应的财政税收和转移支付政策,在收入再分配过程中注重实现公平,保障弱势群体的收入水平。最后,政府要在社会保障、廉租房建设、医疗卫生、教育等社会事业方面提供覆盖面越来越广、质量越来越高的公共服务,保证各项社会事业的健康发展。明年宏观调控宜“稳”字当头,继续实行积极财政政策蓝皮书指出,后金融危机时期,全球经济虽然出现了逐渐复苏的迹象,但是全面复苏仍是一个缓慢而复杂的过程。从国内来看,经济回升的基础需要进一步巩固,向好势头需要进一步发展,明年宏观调控宜“稳”字当头,以稳定政策为主基调,既不要过度紧缩,也不要盲目出台“二次刺激”政策,要把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作为当前宏观调控的关键。为此,蓝皮书认为:要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迫切需要缓解地区之间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