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2023年木兰诗教学设计一等奖_木兰诗教案设计人教版【4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比较优质的教案吗?下面是网友为大家分享的“2023年木兰诗教学设计一等奖_木兰诗教案设计人教版【4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木兰诗教学设计一等奖木兰诗教案设计人教版【第一篇】1、学习一些朗读技巧。2、理清故事情节,当堂背诵。3、理解木兰形象。通过教师有表情的示范背诵,感染、启发、引导学生背诵全诗,也可请已背会的学生在课堂上做背诵表演,以活跃课堂气氛。引导学生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解决生字词句、理清故事情节、理解木兰形象。同学们,你们知道花木兰的故事吗?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流传了一千多年,一千多年来,花木兰这个形象深受人们喜爱。她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女性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木兰诗》(板书),来寻找其中的答案。1、教师带表情范背。让学生边听边画出不认识的字,并注意教师背诵时节奏的变化。2/172、解决生字词,重点注意几个问题。“十二转”的“转”就读zhuàn。古代指勋级,每升一级叫一转,十二转为最高的勋级。“旧时裳”的“裳”读“cháng”,古代指少女穿的裙子。要注意理解在这首诗里出现的互文修辞句。如:“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3、学生齐读全诗。4、教师逐段指导学生朗读。第1段是对情景的描述,读开头两句语调要柔缓,第3、4句则要带疑虑和关切的语气,声音可以略微提高,读到“叹息”再轻缓下来。第2段开头两句是问句的形式。读“何所思”、“何所忆”要读出询问的语气。答句中的两个“无”字应重读表强调,语气要与后面的句子衔接。“见军帖”、“大点兵”、“十二卷”、“卷卷”都要重读,以说明战争的规模和紧迫,“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写木兰所思所虑,该怎么办呢?这里可以略作停顿,然后用坚定的语气读“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在“从此”之后又可以有稍微的顿息,“此”字拖长一点,把“替爷征”三个字读得沉着有力,以表现木兰替父从军的决心。第3段前四句节奏要读得比较紧凑,以渲染木兰在匆促地准备行装,“骏马”、“鞍鞯”、“辔头”、“长鞭”应突出强调,使听者能想像出木兰整装待发的英姿。以下八句写木兰奔赴前线、穿山越水的情景。前四句要读得委婉,放轻音量,3/17以表现木兰对亲人的思念;后四句写木兰已经到了能听到敌人战马嘶鸣的地方了,因此要读得刚毅,音量适当放大,以表现她的战斗豪情。第4段概写木兰十年征战生活,语言凝练而夸张,朗读时抑扬顿挫要鲜明,节奏要慢。“赴”、“度”、“飞”要读得富有动态,语调要昂扬。读“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语词要相对压抑,节奏放慢,以表现木兰经历了战场艰苦环境的磨炼。读“将军百战死”语词略抑,“壮士十年归”,读时语调要扬起来,以渲染出军队胜利凯旋的气氛。读第5段前四句要强调天子给予木兰很高的奖赏和荣耀。“十二转”、“百千强”要重读。从“木兰不用尚书郎”到段末木兰对天子“问所欲”的回答,读时语调要平稳。“还故乡”三字中间要顿开,音调要放在同一高度上,以便把木兰不卑不亢,不慕富贵荣华的品质和思念家乡的心情表现出来。读第6段父母相互搀扶着出城迎接女儿这一句,语气中要流露出急切的情绪,读时节奏要与老人颤颤悠悠的节奏相符。读阿姊们忙着梳妆小弟忙着杀猪宰羊两句,音调要提高些,节奏要加快,以生动表现全家欢迎木兰归来的情景。木兰“开”、“坐”、“脱”、“著”、“理”、“帖”时,心情是无比激动的,会有许多往事涌上心头。读的时候节奏不宜太快,要用柔顺的口吻、娇羞的语气来再现一个健康、美丽、端庄的女子形象。在用意外的语气读“火伴皆惊忙”之后要有一个停顿,以示伙伴们反复打量已换女妆的木兰,然后用惊异的语气读4/17“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十二年”、“女郎”要重读。读最后一段,语调要略缓,“雄”、“扑朔”、“雌”、“迷离”点出了雄雌的特征,要重读,最后一句要慢读,语尾要向上扬,读成反问,给听者以思考与回味。1、学生分小组合作探究。2、填空:情节,木兰停机()——决心()——从军()——奔赴()——十年()——拒赏()——与亲人()。3、复述木兰故事,背诵课文。4、探究理解木兰形象。将《木兰诗》改成现代白话文故事。木兰诗教学设计一等奖木兰诗教案设计人教版【第二篇】《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叙事民歌,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1、背诵诗歌,领会诗歌大意及其表达的思想感情。2、感受木兰这一艺术形象的魅力。3、体会民歌刚健清新的特色,掌握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4、了解诗歌表现的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背诵诗歌,研读刻画木兰这一人物形象的重点段落,理解5/17详略得当、繁简相宜的写作妙处。了解本诗的一些句式,理解掌握互文、排比等修辞手法,并提醒学生在翻译时要注意体现。小组讨论法,合作探究法。教师:问题导读单、训练单、拓展单。学生:课前做好结构化预习。2课时。花木兰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喜爱的形象,自2000年起,河南商丘每年举办“中国商丘木兰文化节”,美国迪斯尼公司还将她的艺术形象搬上了银幕。作为一首民歌,《花木兰》对后世文学艺术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今天,就让我们走近《木兰诗》,走近花木兰。今天我们的口号是:确立目标,合作探究,挑战成功。检查导读单完成情况。老师:1、听取组长的汇报。2、抽查。3、指导解决存在问题。期望学生:1、各小组长汇报本组完成情况。2、学生纠错。采取多种形式的朗读,感知文意,初步体会诗歌的声韵美。老师:6/171、请一位学生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音。2、指导朗读诗歌的语气。期望学生:1、小组内讨论用怎样的语气?2、练读诗歌,力求体现诗歌的声韵美。老师:指导个别难懂的词句。期望学生:借助工具书诠释全诗。(小组互动合作,讨论交流,讲解诗意。)整理预习过程中的疑难和疑问,生成问题。老师:指导各小组整理、归纳,生成问题。期望学生:生成有价值的问题。老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知识点。1、背诵全诗。2、探究理解木兰形象。二、合作探。老师:1、指导学生小组就生成的问题展开深入讨论。2、指导学生展示交流,并作出评价。期望学生:小组成员明确分工,深入讨论,广泛交流,达成共识。小组展示讨论结果,师生评价。教师(旁白):现在进入小组展示阶段,各小组代表请上台。7/17学生:小组代表上黑板讲解本组探讨的答案。完成《问题训练单》。学生:1、自主完成习题。2、学生小组探讨疑难。教师:巡回指导。同学们,这是一首风格刚健质朴的地方民歌,诗歌故事的传奇美、不朽的形象美、凝练生动的语言美、繁简相宜的笔法美、强劲刚健的爱国情调美等吸引了历代读者,让人临之怦然心动,读之欣然于色,思之慷慨击鼓。让我们在欣赏中体味木兰柔婉的女儿情、豪迈的英雄气,学习她的爱国精神,在新世纪的道路上展示自己的一片风采,装扮祖国,哪怕是一丝绿,哪怕是一点红。完成《问题测验单》。木兰诗代父从军深明大义踏上征途不畏艰险征战沙场英勇善战辞封拒赏不慕功名返家团聚热爱和平木兰诗教学设计一等奖木兰诗教案设计人教版【第三篇】体会恰当详略叙述和成功运用排比、对偶、夸张等修的表8/17现力量,培养处理题材和运用修辞方法的能力。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1、这首诗以木兰代父从军为故事核心,在故事情节发展当中运用排比、对偶、夸张等修辞方法描写人物,刻画出了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形象。课本就诗中的排比句、对偶句组织了课后练习。引导学生扣住故事情节的发展,分析诗对人物所作诸多描写的表现力量,把此种练习统一于人物形象分析当中,深刻理解木兰这个人物形象。2、这首诗叙述评略得当。对此单独进行分析,以免影响分析人物形象的集中。3、这首诗的语言富有民歌特色,刚健明快,引导学生注意朗育和背诵。这首诗安排两个课时进行教学。木兰代父从军的缘由,准备出征的急切,奔驰征途的思亲。1、由教学过的现代诗歌,引到将要教学的古代诗歌,引出《木兰诗》(板书诗题)。2、教师指出:《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北朝民歌的代表作品。它叙述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刻画出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形象。木兰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板书:木兰)。3、要求学生参看注释,阅读诗,理解词义、句意、诗大意4、出示小黑板,引导学生读准上面加点字的音,辨析一9/17些字的形、义。机抒:zhù,织布梭子。不能念zhū,左旁偏旁从“木”不能与“抒情”的“抒”相混。可汗:kèhán专用名词,不能念kěhàn。鞍鞯:,马鞍下的垫子,不能念助n。辔头:pèi,僵绳。燕山:yān,山名,不能念yàn。胡骑:jì,战马,不能念qí。戎机:rǒng,军事。与“戍”的念shù,当防守讲,形音都不相同。朔气:shuò,北方。金柝:tuò,打更用的梆子。与“析”的念xī。当劈开讲,音义都不相同。红妆:zhuāng,装饰,打扮。著我旧时裳:zhuó,穿。与“著作”中的“著”,念zhù,当写讲,形同而音义不同。傍地走:bàng,临近,临沂,此处引申为贴着。5、教师范读全诗。6、引导学生划分这首诗的结构层次。依据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束,这首诗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写出了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可以分为五个部分。1、2段为第一部分,写出木兰代父10/17从军的缘由。第3段为第二部分,写出木兰经过长期激烈战斗胜利凯旋。5、6段为第四部分,写出木兰功成身退,返回家乡。第7段为第五部分,吟唱诗歌的人赞美木兰。如果有学生把前三段合为一个部分,或把第7段与前两段合为一个部分,也都有道理,应予肯定。7、指定学生朗读第一部分后,引导学生分析这一部分。1诗怎样写出故事的开始?这样写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学生回答,教师明确:诗由“唧唧复唧唧”引出“木兰当户绢”,表明了木兰织布姑娘的身份。“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这组对偶句表现出木兰停机不织,只是连声叹息,自然地引出母亲的发问,木兰的回答(板书:母问女答),富有生活实感,写出了故事的开始。2木兰的答话表明了什么情况?表现了她的什么特点?学生回答,教师明确:“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军帖”的夜传,“十二卷”的夸张,表明了军情紧急,显示出战争气氛。“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父老弟幼,揭示出尖锐的矛盾,表明了木兰代父从军的.缘由(板书:表明缘由)。“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表现出木兰基于家庭情况,经过停织叹息的考虑,毅然决定代父从军(板书:毅然代父从军)。11/178、指定学生朗读第二部分后,引导学生分析这一部分。1这一部分先运用什么修辞方法写出了什么内容?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学生回答,教师明确:“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运用排比修辞方法,铺陈地写出木兰连赴东西南北四市,匆忙购置战马鞍具的情景,表现了木兰准备出征的急切心情(板书:排比铺陈匆忙购置急切准备出征)。2这一部分还运用什么修辞方法写出了什么内容?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学生回答,教师明确:“旦辞黄河去……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但,只。前后四句之间构成对偶并运用了间隔反复修辞方法。“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和“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这两组对偶句之间,间隔反复,层嬗递进(板书:反复),表现出木兰出征的路线,征程的遥远,行军的神速,点明了宿营的荒凉地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和“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之间,间隔反复,紧相呼应,在荒凉夜间环境烘托中(板书:烘托),揭示出木兰乍离家乡,思念亲人,离乡愈远,思亲愈切的心情(板书:思亲情切);从而细腻地透露出木兰少女思亲的情怀,活生生地刻画了一位少年英雄女郎的形象,形象地描写出木兰奔驰遥远征途的豪迈气概(板书:奔驰遥远征途)。12/17布置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二的1,三的1、3,四的3。2、预习后文,准备下节课进行分析。木兰功成身退,返回家园。详略叙述的恰当。1、(课前重书上节课的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