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会计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怎样学好会计会计是一门研究计量和记录的学问,也是一种反映和监督某一一特定主体经济活动的管理工作。经常和同学们谈起会计,上课时也时常和同学们沟通。给我的感觉是大家对会计的本质没有进行深刻的理解,即使是考试分数答得很高的同学,也没能掌握会计的精髓。我觉得有必要和正在学习会计的同学们交流一下怎样学好会计问题。这一方面是因为会计课程是我校重要的学科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涉及面非常广,不论是会计专业还是非会计专业,大家都在学会计。另外也是因为这门课程实在很重要,毕业后很可能对你发挥重要作用,或许你将来有可能以此做为终生的职业。对于财经类的大学生,无论如何对会计都要有较为深刻的理解,以便为日后的应用奠定良好的基础。怎样才能学好会计,大家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一、不拿自己当外人——树立会计主体观念会计主体就是你所服务的这个单位,书上所讲的会计业务都是这个单位的经济活动情况,而你就在这个单位当会计,这个单位就是你的会计主体。你所在的这个单位有很多会计业务,比如投资者给你这个单位投资;你这个单位从银行借款;你这个单位购买材料和设备;你这个单位销售商品;你这个单位上交税金等等。面对这些庞杂的业务,你这个当会计的人该如何算账、记账?你一定把你自己想象成或者当成这家单位的会计,努力的在为这个主体工作,站在这个单位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千万不要把自己当成投资者、采购员或者销售员,甚至有的同学都不知道自己是谁。如果这样,就会造成处理问题的角度不清,你就无从下手。什么业务到你那里,你都感觉很难。二、学会运用会计语言——正确使用会计科目大家常说“会计是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其实这个语言指的就是会计科目。学过会计的人一看会计科目的记录情况,就会知道这个会计主体发生了什么样的经济活动,或者发生了怎样的故事。有丰富会计经验或审计经验的人,一看会计科目的记录,就会知道你这个主体是否发生了违反国家有关财经制度的相关规定或者业务处理的不规范。因此,学会运用会计科目是我们学习会计的重点,也是难点。1.用好会计科目,先要理解好会计要素。会计要素是会计研究的对象,也是会计主体所有经济活动的会计浓缩。不论这个单位的经济活动多么复杂,都可以归纳为六个要素,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其中前三个要素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后三个要素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这些会计要素每天都会随着经济业务的产生发生增减变动,变动的结果最终都体现在所有者权益上。思考这些会计要素的变化,其实是很复杂的一项工作。在学习时,一开始,不必将问题考虑过于繁杂,只需要进行一般意义上的理解。比如企业成立时,所需资产由两条渠道筹集,一条是投资者投入,另一条是银行借款。所有者投入的资产形成所有者权益,借款取得的资产形成负债。企业的经营过程,就是资产不断的消耗和产出过程。资产消耗在会计上体现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彻底的消耗,也就是转化成费用。如企业用现金支付招待费、广告费等。另一种是暂时性消耗,其目的是为了生产新的产品,这是将原有资产的价值转移到新资产成本上。如生产产品消耗原材料、消耗设备、消耗现金等,这些消耗的价值构成新产品的成本,产生新资产。随着新产品的出售,这些资产的售价会形成收入,而它们的成本又转化成费用。用收入减去费用形成利润,在分配之前,又形成了欠所有者的新增债务,构成的所有者权益的增量部分。会计要素的变化可用图示表示如下:所有者权益(初始)费用资产所有者权益(新增)负债新资产收入从图示中可以看出:会计要素的核心是资产,会计要素变动的结果归属于所有者权益。2.根据会计要素变化情况,选择恰当的会计科目记录。会计科目是会计的具体化,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是通过会计科目的记录来完成的。当会计业务产生之后,我们首先判断涉及到的会计要素的种类,然后选取恰当的会计科目加以表现,这实质上就是会计确认过程。这一过程需要我们根据固有的标准结合具体业务来完成。比如我们这个单位购入了股票,你首先知道这涉及到资产要素,然后判断应该记入的会计科目。如果该股票准备短期持有,以赚取差价为目的,则将其记入“交易性金融资产”科目;如果准备长期持有,不轻易出售,则将其记入“长期股权投资”科目;如果持有目的不明确,则将其记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科目。可见,会计科目的选择不是以经济业务内容本身决定的,往往需要会计人员根据用途做出判断。会计科目选对了,也就意味着你的会计处理成功了一半。3.根据会计准则的规定,牢记会计科目的计量属性。会计的特点是货币计价,每项活动引起的会计要素变化都要以货币的形式在相应的会计科目上进行不断的记录,这一过程称为会计计量。会计准则规定了每个会计科目所采用的计量属性,也就是计量手段。这些属性并不是凭我们分析得出的,它既要考虑科学性,也要考虑政治性,它是国家在特定的历史情况下所做出的规范。因此,对我们来说需要做的就是牢记这些属性。在所有的会计科目中,资产类科目的计量最为重要,这是你掌握会计计量的核心。总的来说,会计计量分为五种计量属性和三个计量环节。五种计量属性分别为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历史成本代表资产取得时发生的全部支出,可用买价加相关税费来表达。公允价值则为买卖双方认可的价值,往往表现为市场价格。公允价值与相关税费不发生关系,相当于历史成本中的买价。这样,历史成本也就表现为公允价值加相关税费了。如果资产按历史成本计价,则其发生的相关税费计入到该资产的成本;如果资产按公允价值计量,则相关税费不计入其成本,而是应计入费用。每个会计科目所代表的资产的性质不同,其计量方法也就各不相同。会计计量的三个计量环节分别为初始计量、后续计量和期末计量。初始计量主要解决资产取得成本的计算;后续计量主要解决资产持有期间价值的变动问题;期末计量主要解决判断资产减值的判断。每个计量环节配以相应的属性,以产生有用的会计信息。正确运用计量属性,需要理解好计量属性所表达的含义。比如企业购入股票1000股,股票购入后准备短期持有,以赚取差价为目的。每股的买价为10元,发生的相关费用为300元。期末时该股票的市场价格为每股13元。这个问题的处理首先就是会计科目的选择。由于买的是股票,且准备短期持有,那就应该将其记入“交易性金融资产”科目上,这是会计确认问题。其次,展开会计计量。初始计量就是计算该资产的增加值,由于会计准则规定该项资产的初始计量采用公允价值属性,也就是按买价计算,不包括相关税费。因此,本资产的增加值只能按1000股×10元=10000元计算,所发生的相关费用做为一种损失计入“投资收益”科目。后续计量就是在期末时如何反映该项资产的价值,会计准则规定本资产在期末时仍然按公允价值进行计量,也就是说在期末时必须将这项资产的账面价值调整到公允价值。这只股票在期末时的市价为13元/每股,其公允价值为1000股×13元=13000元。会计工作是需将本资产的账面价值调增3000元,使期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相等。增加的价值做为一种潜在收益,记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上。不同的资产项目在不同的环节所采用的计量属性各不相同,需要同学们逐一记牢。这个问题掌握了,你的会计处理就成功了三分之二。4.依据会计要素的变化形式,掌握会计科目的变化规律。会计科目与会计要素两者是现象与本质、形式与内容的关系,会计要素的任何变化都会通过会计科目表现出来。我国会计准则把会计科目分为五大类,即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和损益类。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三类科目记录其增减变动后,在期末必须有余额,代表本单位在期末时财务状况的具体数据。有时候,某些会计要素比较复杂,一个科目不能完全反映其价值变动情况,需要增加其它科目辅助记录。比如固定资产,既需要反映取得的原始成本,又要反映折旧情况,还要反映其减值情况,这样就需要设置“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三个科目来反映其价值变动情况。我们必须知道,这三个科目都是反映固定资产价值变动情况的,它们是一体的,它们要么同时存在,要么同时注销。成本类科目的核心作用在于计算成本,工业企业所需的成本科目主要有“生产成本”和“制造费用”。其中“生产成本”科目用来记录生产中发生的直接材料费和直接人工费,“制造费用”科目用来记录车间所发生的除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费用之外的其他全部费用,如车间管理人员的薪酬、车间使用固定资产的折旧费、车间的办公费用等。“生产成本”科目加上“制造费用”科目形成的是“库存商品”,也就是资产。因此,成本类科目的本质是资产。该科目金额的大小并不会影响企业的利润。损益类科目是由“收入类”和“费用类”科目组成。我们常用的收入类科目主要有5个,即“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营业外收入”。费用类科目有9个,即“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所得税费用”、“营业外支出”。会计上在计算利润时,完全依赖这些损益科目。只有这些科目的记录发生变化了,企业的利润才会变化。如果经济活动发生后,不影响这些科目,那么就不会影响损益。因此,大家要记住这些科目并了解它们所反映的内容。期末,这些科目的发生额要结转到“本年利润”上去,在那里完成损益的配比。三、常思解决会计难题的锦囊妙计——会计等式大家学习会计,一定知道会计等式。可是有些同学经常视而不见,忽视它的巨大作用。实质上,它能帮助我们解决很多难题,是我们处于迷惑时的良师益友。会计等式的不同表达形式会给我们带来很多信息。1.负债+所有者权益=资产用这样一个等式表达你服务的这个会计主体刚刚建立最恰当不过了,它告诉了我们一个单位的资金来源的取得渠道。一条是从债权人处筹集,另一个是从投资人处筹集。企业从上述渠道取得资金之后,要为生产做准备,将资金转换为各种经营所需资产。资金与资产二者的关系是:资金是资产的货币表现,资产是资金的存在形式。我们所讲的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都是资金的存在形式。2.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虽然这种表达方式与前面的表达方式只是顺序的差别,但其所体现的含义却不同。它最起码告诉我们两个问题:(1)企业全部的资产将来都是要还的。企业的资产一部分要还给债权人,一部分要还给所有者。它在某个会计期末所拥有的数据,就是代表在这个时点是企业的全部债务。所有者权益也需要偿还,只不过它不同与负债,因为负债有明确的还款时间、还款金额以及固定的利息费用,所有者权益是在企业清算时偿还,能够偿还多少现在是无法计量的。(2)任何交易的实质都是资产与资产的交换,当企业取得一项资产时,应该以付出另一项资产为代价,换入与换出资产在价值上应是相等的。如果交换不同以等值金额进行,势必会影响所有者权益。比如通过合并取得的同一控制下的长期股权投资,会计准则规定:初始成本按被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计算,而付出对价按账面价值计算,这个账面价值很可能与初始成本不等,当换入资产与换出资产价值不同时,差数就会影响所有者权益。再比如将“持有至到期投资”转换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时,会计准则规定可供出售金额资产按转换日的公允价值计量,而持有至到期投资需要账面价值终止确认,二者的差额也需要计入所有者权益。因此,我们在遇到一些会计业务弄不清楚的时候,就利用会计等式这个工具分析一下,它能指引我们做出正确的判断。3.所有者权益=资产-负债这个等式我们看的很清楚,它就是告诉我们所有者权益有多大。企业经营的目标就是所有者的财富最大化,在负债不变的情况下,企业资产增加了,所有者的财富也就增加了。如果资产增加了,负债也增加了,只要资产的增长幅度大于负债的增长幅度,所有者的财富还是能够增加。反之,当资产小于负债,也就是资不抵债时,所有者的投资可能就血本无归了,这也违背了企业的目的。这个等式在告诉我们所有者权益计量方法的同时,也告诉我们一个企业资产的偿还顺序,即企业的资产必须优先偿还债权人,然后才能将剩余的净资产分配给所有者,所有者的偿还风险大于债权人。会计等式是会计立足之本。不论会计业务多么复杂,会计处理程序多么繁琐,最后总要落到会计等式上。一项资产、一项负债从其产生到它最后完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