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1)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政治经济学辅导教案(第一学期)山东大学经济学院1政治经济学导言重点:了解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研究方法。要点与难点:一、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1、经济学作为研究经济活动的专门学科,是在人类社会科学文化普遍发展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政治经济学的出现,说明人类的生产动已经越出古代和中世纪的家庭经济的范围,人们对于经济活动的探讨和研究已经越出了家庭经济管理的范围,而开始探讨整个国家和社会的经济问题了。2、资本主义关系首先是在商业领域形成的。3、随着资本深入到生产领域,产生了古典的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18世纪末19世纪初,资本主义生产逐渐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资本主义制度在社会生产中占了统治地位,出现了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并逐渐取代古典政治经济学而占居统治地位。4、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成果,同时,用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彻底改造了它,建立起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使政治经济学发生了革命变革。列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依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对垄断资本主义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5、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学家们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本国实践相结合,在社会主义的本质与实现形式,经济发展的道路与模式,社会主义经济中的所有制形式与分配形式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富有有创造性的理论和思想,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2二、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1、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政治经济学就是要研究人类社会物质资料生产的经济活动,研究社会经济在一定机制下的运行规律。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作为生产的社会形式的生产方式。马克思第一次从一切社会关系中划分出生产关系,指明它是一切社会关系中最根本最本质的关系,政治经济学所要研究的不是物,而是物掩盖下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3、现代西方经济学关于经济学研究对象的论述对我们仍然有着启发作用。有效地使用有限的生产资源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需求,是解决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和关键所在。4、根据政治经济学在当代所面对的社会经济条件和历史使命,我们对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可以进一步从三方面去认识和把握。第一,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社会科学把社会生产关系作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第二,政治经济学必须重视对社会经济运行机制的研究,社会主义经济在其运行过程中有许多重大的问题需要研究和解决。对现实经济运行过程的研究,使之为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服务。第三,政治经济学还要研究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特别是研究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活动中的一些新的现象和发展趋势,使政治经济学更好地为对外开放服务。三、政治经济学的性质和任务1、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是经济学研究的最基础的问题,这包括基本范畴和基本原理。2、政治经济学的国别问题。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是高度抽象和高度概括的,3是无差别地反映具体的本质的,不能将反映这种本质的理论研究标明国别。3、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物质资料生产的经济活动,任务在于揭示经济运动过程中存在的客观经济规律。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四、政治经济学的主要研究方法1、唯物辩证法。2、科学的抽象法。3、逻辑和历史相统一的方法。4第一篇社会生产过程5第一章社会生产与再生产的过程和类型重点: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也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不论人类社会经济形态的不同发展阶段之间存在着多少差别,它们总是有着许多共性和支配它们的普遍规律。本章通过对社会生产过程一般的分析,阐明社会生产的构成要素和主要过程,以及支配任何社会生产的普遍规律。第一节社会生产的构成要素要点和难点:一、生产和需要1、人类对物质财富的需要可以分成两类,即分成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人类为了保障自己的生存和发展,主要是通过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去改变自然界,去生产物质财富。任何社会都必须进行生产,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物质资料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2、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是人与自然发生关系的劳动过程,它是社会生产的物质过程,另一方面是人与人发生关系的社会过程。二、生产的物质过程1、生产过程首先是人以自身活动来实现的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劳动过程。人的活动作用于客观对象,使之发生预期的变化,生产出适合人类需要的物质。2、劳动过程,必须具备三个简单要素:①人的劳动,就是人们运用自己的脑力和体力改变自然物,使它适合于满足人们需要的一种有目的的活动。随着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也越来越提高。人的劳动分为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随着生产的社会化和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运用,6脑力劳动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会越来越重要。②劳动对象,是指人们把自己的劳动加于其上的一切东西,也就是劳动加工的对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劳动对象的范围越来越大,品种越来越多。③劳动资料,又称劳动手段,是人们用来影响或改变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也就是把人的劳动传导到劳动对象上的物件。劳动资料中最主要的就是生产工具,此外还包括各种其他各种劳动过程中所必要的物质条件,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之和称为生产资料。生产资料是生产得以进行的客观的物质条件。人的劳动则是生产的主观因素。3、任何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都是三要素结合主动过程。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和他们所使用的劳动资料结合起来在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力量便是生产力。①在生产力中,人的因素起着根本的作用。②生产工具上,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发展状况的最主要的标志,也是划分经济发展时期的主要标志。4、科技是生产力发展的首要的决定性要素,是第一生产力。5、在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中,劳动力、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并不是机械地结合在一起的,而是按照一定的方式和方法相结合,形成为一个有机体系。生产要素按照一定方式和方法组织在一起而形成的有机体系被称作劳动组织。劳动组织的状况决定着劳动者以什么方式及方法和自然界发生关系。劳动的方式和方法,由劳动过程诸要素本身的状况决定。(1)就一个社会范围内的劳动过程来说,劳动的分工协作表现为社会生产部门之间的分工和联系。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社会分工在不断深化,生产过程中各部门之间的相互作用加强了,逐渐形成为包括许多大的部门和分部门、地区组织在内的复杂的综合体的国民经济。(2)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劳动过程的内部联系也在不断发展。管理在生产过程中成为一个重要的方面,科学技术革命作为生产过程的必要因素提出了信息问题。(3)社会生产要素的复杂化及其相互联系的强化,不会改变劳动力、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仍是社会发展的所有阶段上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的基本要素。76、生产力各要素结合的劳动过程,也是这些要素被消费的过程。一方面劳动过程要消耗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另一方面要消耗劳动者的体力和脑力。劳动由于创造了能满足人们这样或那样需求的劳动产品(有形的或无形的)就成为生产劳动。获得的产品的总量与为生产这种产品所消耗劳动数量的关系就是劳动生产率。它表示着人与自然进行物质变换的劳动过程活动的效率。三、生产的社会过程1、社会生产既是人与自然之间进行物质变换的劳动过程,同时,它也是人与人发生关系的社会过程。①社会生产是以社会成员之间结成的对生产要素的一定的占有关系为起点。这种对生产要素的占有关系,既是人们之间的一切生产关系的基础,也是这些生产关系的核心和实质。以这种占有关系为基础,形成了历史上不同类型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②所有制关系决定着人们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决定着生产过程中各种生产要素结合的社会形式,决定着生产过程的社会性质以及对生产过程的结果,即产品的占有关系。人们对生产资料的所有关系有两种基本的类型,即私有制和公有制。③生产要素中劳动力的占有关系也是关系也是决定生产的社会性质和特点的重要因素。从历史上看,劳动力存在着由剥削者占有、劳动者自己占有以及由劳动者集体共同占有等多种形式。④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结合的社会方式由一定的生产资料占有形式和劳动力的占有关系决定。⑤由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占有方式所决定的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结合的社会形式,也直接规定了人们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和生产的社会性质。2、在社会总产品中,有一部分必须用来补偿生产过程中的耗费。对于社会来说,只有生产的成果大于生产消费而有剩余,占有才有对象。满足劳动者个人消费需要后剩余下来的那部分产品,可称作剩余产品。从社会意义上看,剩余产品是社会生产发展的必要条件。3、劳动者的全部劳动时间和全部劳动相应地也分成两部分: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劳动者用来生产必要产品的时间是必要劳动时间,在这段时间内支出的劳动是必要劳动;用来生产剩余产品的时间8是剩余劳动时间,在这段时间内支出的劳动是剩余劳动。4、产品占有的形式或占有关系则是由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结合的社会方式及生产的社会性质决定的。社会生产是生产和需要的统一,是生产的物质过程和社会过程的统一,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第二节社会生产的总过程要点和难点:一、社会生产总过程的基本环节从社会经济的运动过程来看,社会生产的总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从而也就使人们在社会生产总过程中形成了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方面的关系。由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组成的社会生产总过程,既是物的运动过程、人和物发生关系的过程,又是具有一定的社会形式,发生人与人关系的社会过程。社会生产部过程中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二、社会生产总过程各环节之间的辩证关系社会生产总过程各环节之间的辩证关系表现在:一方面,生产对分配、交换、消费起着主导作用,一定的生产决定着一定的分配、交换和消费;另一方面,分配、交换和消费又反作用于生产,影响和制约着生产的发展变化。三、社会分工和生产社会化1、社会分工是指生产者固定地从事某种生产活动的社会劳动组织形式。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同一生产过程内部的分工也在不断地发展。这种分工产生于生产组织规模的扩大和许多劳动者在同一个生产过程中的简单协作劳动。同一生产过程中的分工是指使每一个劳动者长期固定地从事一种专门性的操作,共同生产一种产品。2、分工对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93、随着分工的扩大和深化,生产的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社会分工和生产社会化的发展,既反映了人们与自然进行物质变换过程的劳动方式的变化,也制约着这一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形式的发展,因而对社会生产的规模和效率发生着重大的影响。第三节生产和再生产要点和难点:一、再生产的含义1、每一个社会生产过程,从经常的联系和它不断更新来看,同时也就是再生产过程。2、再生产有两种不同的形式,一为个别再生产,一为社会再生产。个别再生产和社会再生产的关系是个别和整体的关系,个别再生产是社会再生产的有机构成部分和基础,社会再生产是相互联系、相互联系、相互交替的个别再生产所构成的有机总体和前提。3、社会再生产和个别再生产之间仍然存在着重大差别。首先,在再生产条件上存在差别。其次,在生产和流通范围方面也存在着差别。个别再生产正常运行的条件是来自外部,而社会再生产的正常运行的条件则要由社会再生产自身提供。4、社会再生产的内容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劳动力再生产和社会生产关系再生产三者的统一。它决定着人类社会是不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二、再生产的类型1、社会再生产按其规模不同可以划分为两大类:简单现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简单再生产是扩大再生产的前提和基础,扩大再生产则是简单再生产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结果。2、根据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相互关系的原理,在实际经济工作中处理二者的确相互关系,扩大再生产就能获得坚实的基础和可靠的保证。10三、扩大再生产的模式1、扩大再生产分为处延的扩大再生产和内含的扩大再生产。外延的扩大再生产它是以向生产的广度发展为特征的。内含扩大再生产,它是以向生产

1 / 4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