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孙权劝学》教案设计_孙权劝学教案设计【精编4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这里我给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教案范文,方便大家学习。《孙权劝学》教案设计孙权劝学教案设计【第一篇】1、了解有关《资治通鉴》及司马光的文学常识。2、学会使用工具书理解文言词语,学习疏通文言句意的方法。3、理解刻苦治学、提高自己的学识修养的重要意义。1、重点:学会使用工具书理解文言词语,学习疏通文言句意的方法。2、难点:理解刻苦治学、提高自己的学识修养的重要意义。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查字典,看注释,熟读课文。并查阅司马光的有关资料。1、故事导入:三国故事中有“刘备借荆州,有借不还”的故事,想来大家都很熟悉。后来,孙权、鲁肃都想要夺回荆州,终不能如愿。直到建安二十四年(219)七月,刘备令守荆2/17州的关羽率主力攻樊城,孙权一看机会来了,一面用计迷惑关羽,一面命一个人为大都督,率兵袭取荆州。这个人把精兵隐藏在大船舱内,命摇橹士兵穿白衣,伪装商人西进,然后出其不意急袭荆州.关羽率军回救荆州失败,走麦城,中埋伏被俘杀。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白衣渡江之计。这个夺荆州擒关羽厉害人物是谁呢?他就是吕蒙。(《三国演义》第75回“关云长刮骨疗毒,吕子明白衣渡江”)吕蒙,字子明三国吴国名将,初不习文,怎么会变得这么厉害呢?今天要学的《孙权劝学》会告诉我们这个原因的。2、司马光与《资治通鉴》这文章选自《资治通鉴》,作者司马光,哪位同学来介绍一下相关资料?(学生自由发言)说到司马光,我们对他少年时《司马光砸缸》的故事非常熟悉,我们一起来认识司马光(介绍司马光)。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用多媒体出示)(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认读:先听录音,后查找不懂的字音,及不懂字词的注释。(同学自由上台板书,有不理解的,同桌可以相互讨论。)提示:听准字音、停顿、节奏、表情,注意人物对话的语3/17气。强调:卿qīng岂qǐ涉猎shè孰shú遂suì邪yé更gēng2、对照注释,自读理清课文情节。(显示问题,允许讨论)1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劝学)2吕蒙接受了孙权的建议吗?(辞学——就学)3课文是怎样表现目蒙学习的效果的?(通过吕蒙与鲁肃的“议论”来表现)4鲁肃与吕蒙一番交谈后,有何举动?(大惊——结友)3、请学生看课件显示图片分角色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提示:一组一个同学,由同学推选,一个复旁白部分,一个复述孙权的话,一个复述吕蒙的话,一个复述鲁肃的话.(二)读出自我,合作交流议一议:本文主要讲了孙权劝吕蒙学习的故事,孙权为什么“劝”,是怎么“劝”的,“劝”的结果怎样?学法指导:仔细揣摩文章中人物对话的语气来谈。1研讨学习要点一:孙权又是怎样劝学的?体会他的语气、神态和心理。要求:精读课文,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句子来。小组讨论:①互相帮助,理解句子含义。(此时屏幕显示相关背景资料以帮助学生理解特定文句的含义。)4/17②各组之间互相质疑,提问组有权指定某组作答。学法指导:应联系背景理解文句含义。提示:①“不可不学!”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不可置否,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严厉中又可见关心、厚望。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表示反问语气,译为“吗”联系句意,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的意味。③“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这样说有何作用?孙权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鼓励吕蒙求学,可谓语重心长,言辞恳切。小结: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劝,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2研讨学习本课要点二:孙权劝学,语重心长,循循善诱。吕蒙在他的感召下就学,效果如何?提示:从鲁肃与吕蒙的“论议”可以看出来。1、精读课文,找出相关的句子,说说这些语言描写反映了他们怎样的神情和内心世界,揣摩其作用。提示:①“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可见鲁肃当时的神情和心理?说明了什么?5/17十分惊奇的神态,吕蒙的变化判若两人,使鲁肃既吃惊,又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这句话从侧面反映目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鲁肃不仅地位高于吕蒙,而且很有学识,由他说出这番话,更可表明吕蒙的长进确实非同一般。)②“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三日”形容时间很短,“刮目”是擦拭眼睛,表示十分惊奇、难以置信的样子。“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乎”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啊”。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妙接应,并不是埋怨鲁肃,而是为自己的进步深感自豪。从吕蒙的答话中可见他颇为自得的神态,他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才略长进之快之大。小结:写鲁肃、吕蒙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两人的真实性情和融洽关系,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笔墨十分生动,这是全文的最精彩之处。(语言)学法指导:白描式的语言描写,既表现出人物的'态度、性格、心理,又交代故事的起因、结果,精彩之极。(三)重点赏读,质疑探究学生细读课文,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句子,或者是触动心弦的句子。提示:四个人合作讨论、理解、然后明确,师适时点拨与补充。6/17例如:1、成语“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刮目相待”是什么意思?2、“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表现出了孙权的什么语气?3、“①卿今当涂掌事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你如何理解。4、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以上问题仅供参考。课堂中还出现其他问题恰当处理。这个故事给你有什么启示呢?(学生自由回答,教师点拨。)提示:①读书学习非常重要。(学习对成长的重要性)②求知可以改进人的天性。③一个人即使基础差,只要端正态度,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学到东西,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和办事能力。④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⑤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比较《孙权劝学》和《伤仲永》,谈谈两文内容、写法上的异同。本文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本文以对话为主,用不多几句话,就使人感受到人物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根据下面情境写一段文字7/17有一位同学,学习非常刻苦,成绩也很优异,但她不爱体育锻炼,身体状况不好;身为同学的你为她感到着急。今天,你准备用你的语言艺术来规劝她。联系你从《孙权劝学》中学到的规劝技巧,写一段文字。(300字以上)孙权劝学《资治通鉴》孙权—劝学—吕蒙辞学——就学鲁肃—论议—吕蒙大惊——结友《孙权劝学》教案设计孙权劝学教案设计【第二篇】本文节选自《资治通鉴》,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根据新课程标准让学生能“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培养学生在课堂内外讨论问题,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的理论,将本课设计为:应引导学生正确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以学生表演故事情节,多角度评价表演,形象地感知人物语言和人物形象为主,教师积极参与,适时点拨为辅的教学形式。另外,可将吕蒙与方仲永作比较,进行延伸迁移,贯彻“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理论。1、了解司马光和《资治通鉴》;2、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了解文言语气词所表8/17示的不同语气;3、在课堂上通过听读,小组讨论归纳出全文的情节,让学生学会抓住关键语句,理清文章的线索。4、与《伤仲永》的比较阅读培养了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4、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多媒体1、朗读法。根据本文以对话为主的特点,引导学生反复朗读。2、表演法。将本课设计为以学生表演故事情节,教师适时点拨教学形式,领会文中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再现人物形象。3、讨论法。培养学生在课堂内外讨论问题,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1课时一、导入1、说到三国这段历史正如歌中所唱:“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确实在三国时期出现了一批英雄人物,如曹操、刘备、孙权,真可谓三国鼎立水火不溶,但曹操又曾说过这样的话:“生子当如孙仲谋”,孙权到底何德何能,竟能得到对手曹操的佩服,对于孙权,我们了解他当帝王的一面,今9/17天我们了解他的其他方面。板书《孙权劝学》2、简介《资治通鉴》及作者司马光(课件显示,由学生看注释一起填入关键词语)资治通鉴,由司马光支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三国到五代1362年的历史。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二、整体感知1、听配乐范读,整体感知全文。2、对照注释,自读理清课文情节。(显示问题,允许讨论)1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劝学)2吕蒙接受了孙权的建议吗?(辞学——就学)3课文是怎样表现目蒙学习的效果的?(通过吕蒙与鲁肃的“议论”来表现)4鲁肃与吕蒙一番交谈后,有何举动?(大惊——结友)(板书)孙权劝学吕蒙辞学——就学鲁肃大惊——结友概括情节:孙权劝学(详写)——吕蒙就学(略写)——鲁肃赞学(侧面描写)。3、课件显示重要字词,疏导理解。1当途:当道,当权辞:推辞10/17治经:研究儒家经典涉猎:浏览群书,不作深入研究见往事:了解历史。2a、蒙辞以军中多务。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c、孰若孤?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三、品味语言1、学生分别扮演孙权与吕蒙,模拟人物进行对话,讨论孙权说这些话,该以什么神态、语气说。2、同学分别谈谈他们对三句话的理解,主要说说应该运用什么语调,语速,读出什么情感来,以符合人物身份,能达到规劝目的,谈完试读。(课件显示三句话)3、孙权劝学,语重心长,循循善诱。吕蒙在他的感召下就学,效果如何?(全班分成两组同学分角色朗读,看谁的语气语调揣摩得更准。)4、吕蒙读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通过谁的所见所语来写?①“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5、思考:孙、蒙对话与蒙、肃对话在情调上有区别吗?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显得郑重亲切,表明了君臣的关系;11/17蒙、肃皆为同僚,对话有一种调侃的趣味蕴含其中四、说话训练1、比较方仲永和吕蒙的变化,你有什么样的启示?吕蒙:当涂掌事,乃始就学。年长乃学,学有所成方仲永:五岁能诗,贤于材人远矣。少年不学,一事无成。2、当堂交流评点。五、总结本文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希望同学们多读书,读好书,让好书伴大家健康快乐的成长。六、布置作业根据下面情境写一段文字有一位同学,学习很好,成绩也很优异,但她不爱劳动,你准备用你的语言艺术来规劝她。联系你从《孙权劝学》中学到的规劝技巧,写一段文字。(300字以上)一、课前三分钟(学生讲三国中的小故事)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三、正课检查预习1、文学常识。2、朗读课文(老师范读或听录音后,学生朗读)一小组朗读,其他小组订正,朗读后合作讨论理清课文情12/17节,归纳出本课应掌握的字词3、课文注释补充。以打擂台的形式,小组间互相挑战文中的翻译,从而归纳出各段落的重点词语。4、再次朗读课文,、熟读、读出味道。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读出人物的心情,语气。1不可不学!(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不容推辞,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又可见关心、厚望。)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表示反问语气,译为“吗”,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略带责备的意味。)3卿言多务,孰若孤?(反问句,语重心长,言辞恳切.鼓励吕蒙求学。)5、提问:吕蒙读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通过谁的所见所语来写?讨论并归纳:通过鲁肃所见所语来写。1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