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进中举》教案豆丁网【汇集4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17《范进中举》教案豆丁网【汇集4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分享的“《范进中举》教案豆丁网【汇集4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范进中举》教案豆丁网【第一篇】《范进中举》是统编教材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课文。从单元教学内容看,第六单元选择了中国明清白话小说中的经典章节,意在引发学生阅读此类小说的兴趣,感受中国古典小说的魅力并学会运用历史眼光分析理解小说的人物形象,了解它们的思想和艺术成就。范进是小说中深受科举制度毒害的儒生的典型,深入分析理解其形象就能让学生对《儒林外史》这部小说的艺术性和思想性有一定的认识与理解。学生在初一、初二两年通过对《西游记》和《三国演义》两部名著的阅读,对明清白话小说的语言风格已经比较熟悉,又因为第四单元已经学习了阅读小说的方法——理清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和典型环境,所以在阅读《范进中举》时,不会在理解基本内容上感觉到难度。但是,学生面对本文这样偏长的阅读幅,容易读得比较粗略,并且缺乏对整部作品的背景认识,对人物的分析理解就会比较表面化,甚至误读范进的2/17形象。(一)了解小说中的夸张、对比手法形成的讽刺效果(二)通过分析小说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在中举前后的变化,感知和评价人物形象,理解小说主题(三)感悟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和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认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分析范进中举前后的不同境遇和中举后喜极而疯的丑态,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探究人物的典型意义。从受科举制度毒害这一背景出发,正确认识范进这一人物形象。第一课时(一)环节一—梳理情节教师引导:1.找出小说三要素,理清课文故事情节。2.说说下面几幅图分别表现的是文中的哪个情节?3.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复述这小说的情节。学生活动:按照要求从多个角度完成情节的梳理,从整体上抓住本小说的核心——范进中举前后的变化和周围人对他的不同态度并从不同层次上理清情节的发展过程:范进中了秀才,胡屠户贺喜;范进借盘费,遭到拒绝和辱骂。范进中举发疯,胡屠户治疯;范进清醒后,张乡绅拜会,胡屠户受赠。(二)环节二——深入探究1.教师引导:将课后研讨第一题的讨论内容稍作调整——3/17有人说范进中举是一部喜剧,有人说范进中举是一部悲剧,你觉得他们各自的理由是什么?学生活动:各抒己见,达成共识,明确小说的两个学习重点,即从范进中举后境遇的改善来看,故事是一个喜剧,但是从范进对考取功名付出的代价来看,故事是一个悲剧。2.教师引导:我们这节课先来体会一下小说的喜剧性,文章着力刻画那一人物中范进中举前后的巨大变化?仔细阅读相关段落,说一说他都在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学生活动:仔细阅读小说对于胡屠户的刻画,能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在中举前后的鲜明对比,分析胡屠户“前倨后恭”的变化,在夸张可笑的喜剧效果中理解胡屠户的主要形象特点——嗜钱如命、嫌贫爱富、庸俗自私。3.教师引导:除去胡屠户,范进中举后,还有哪些人对待他的态度发生了变化,结合相关内容,具体说说他们又是怎样变化的。学生活动:仔细研读小说对众乡邻和张乡绅的刻画,通过对比手法的分析,体会范进中举后众乡邻对他的巴结和张乡绅对他的拉拢。(三)环节三——小结教师引导:胡屠户、众乡邻和张乡绅代表范进生活的整个社会环境,从他们在范进中举前后对待他的态度的鲜明对比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在借这样一个看似喜剧性的变化,讽刺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4/17学生活动:对主题有进一步认识。第二课时(一)环节一—复习导入教师引导:我们在第一节课研讨了《范进中举》的喜剧性,从社会风气中认识了本文主题的一个层面——讽刺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这节课,我们就来从悲剧角度看一看范进一生的命运。(二)环节二——分析范进的形象1.教师引导:范进得知中举的表现是“喜极而疯”,这个反应令人意外却不让人觉得突兀。你认为这个反应设计的合理性有哪些?结合文章对范进的描写,说说你的理解。学生活动:抓住范进面对胡屠户羞辱的反应,面对困顿生活的无助等内容体会范进在几十年的科举考试中因想要改变命运的心理压力和屡次受挫的打击之重的悲剧性。2.教师引导:面对这种境遇的范进,作者是否给予了怜悯同情?你从哪些描写最能体会到作者的态度?学生活动:重点品读范进发疯的一段细节描写,抓住反复出现的“拍手”“大叫”,狼狈的样貌,体会其神魂颠倒、亦痴亦狂的丑态。3.教师引导:补充吴敬梓和《儒林外史》的相关资料,讨论范进不被同情的原因。学生活动:结合整部小说的主题进一步阅读范进中举后对待周围人的态度,理解作者对其醉心功名、虚伪世故的揭露。5/17(三)环节三——总结教师引导:提供清闲斋老人的《儒林外史序》中的.相关评论,进一步总结《儒林外史》的主题。“其书以功名富贵为1之骨,有心艳功名富贵而媚人下人者,有倚仗功名富贵而骄人傲人者,有假托无意功名富贵自以为高,被人看破耻笑者,终乃以辞却功名富贵,品地最上一层,为中流砥柱。”学生活动:阅读评论,深入理解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戕害。范进中举科举制度社会:世态炎凉个人:醉心功名《范进中举》教案豆丁网【第二篇】1.检查“预习提示”中的字词2.学生交流查找到的有关作者、作品的介绍(教师备用资料见课件)3.根据插图复述故事梗概范进进学(进学——科举时代,童生应岁试、科试而考中入县学,称为进学,即文中所说的中了相公。)后回家,来贺喜的丈人胡屠户又挖苦、教训了他一顿,范进连连称是。为了能参加乡试,范进去向丈人借盘缠,不但未借到,还6/17被胡屠户骂了个狗血喷头。范进不甘心,便瞒着丈人去参试。回到家,家里人已经饿了两三天,范进又挨了胡屠户一顿骂。出榜那天,家里没有早饭米,母亲饿得两眼看不见,就吩咐范进将一只生蛋鸡抱到集市上卖了买米。报录人上门报范进已中举。邻居找范进回家。范进一看报贴,喜极发疯。众人议论给范进治疯的办法,有一报录人提出找他平时最怕的人打他嘴巴。众人找来范进平时最怕的胡屠户,胡屠户在众人劝说下,壮着胆子边骂边打了范进一个嘴巴,治好了他的疯病。范进刚到家,张乡绅就来拜会他,与他攀认世弟兄,还送给他银子和房子。范进送了六两多银子给丈人,胡屠户好话连,千恩万谢,低着头,笑眯眯地去了。同学们都已经预习过《范进中举》这课文了,相比于前1小说的主人公——科举失败的孔乙己来说,这小说的主人公范进可就“幸运”多了,先是中了秀才,后是中了举人。不过,范进中了秀才与中了举人后的境遇却大相径庭。为什么同是“中了”,却有如此差别?这就需要了解一下有关科举制度的一些情况。(见课件)1.本文虽题为“范进中举”,但文章不仅写了范进中举后(§3-12)的情况,也交代了范进中举前(§1-2)的境况。范7/17进中举前后的境遇可用下面这副对联来概括:“回忆去岁饥荒,五六七月间,柴米尽焦枯,贫无一寸铁,赊不得,欠不得,虽有近戚远亲,谁肯雪中送炭?侥幸今朝科举,一二三场内,文章皆合式,中了五经魁,名也香,姓也香,不拘张三李四,都来锦上添花。”范进中举前后的经济状况、社会地位判若两人。可以说“中举”是范进一生中的转折点。请你分别用四个四字词语来形容一下范进中举前后的经济状况、社会地位。参考中举前:家境贫寒/穷困潦倒———→中举后:家境富有住在茅草棚、每日小菜饭、胡屠户送来七八斤肉和四五千钱,不知猪油味、乡试无盘费、邻居拿鸡蛋送白酒、背斗米捉俩鸡、搬桌拿椅家人饿了两三天、母亲饿得两眼看不见张乡绅送银赠房地位卑微/卑微低下地位显赫被丈人骂作“现世宝、癞虾蟆、丈人夸他“才学高、品貌好、天上星宿、贤婿老爷”,尖嘴猴腮、不三不四”邻居主动关心给范进报喜、找胡屠户治疯,8/17张乡绅前来拜会、称兄连谊2.范进中举前后的经济状况、社会地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是通过周围人对范进态度的变化体现出来的。其中的“变脸”高手非范进的老丈人——胡屠户莫属。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反映胡屠户前后语言、行为变化的语句,并用概括的词语形容其态度的变化。《范进中举》教案豆丁网【第三篇】1、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小说中人物语言、动作、行为的能力,分析范进、胡屠户等的人物形象;2、在第一点的基础上认识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知识分子的罪恶。品味学习以个性化的语言、动作描写和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写作手法。认识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知识分子的罪恶。一、导入(直接导入)师:上节课,我们对《范进中举》这小说的基本情节有了大致的了解,对其中的人物性格也有一定的体会。下面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等同学的表演。二、课本剧表演生表演课本剧。让学生组织并参与表演,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且增强了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因为只有认真研读了课本,才9/17能体会其中人物性格特点,才能表演得更真切.而真切的表演又能带给其他同学享受语文的快乐。三、分析人物形象1、分析“范进中举发疯”作为铺垫:师:读了课文,又看了表演,同学们,请问: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个情节?生:“范进中举发疯”这一中心情节。师:它为什么能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呢?(生分析一系列的动作。)师:(肯定生的答案,并作简单小结)范进发疯,疯得有特点:发疯的动作: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拍着手大笑──拍着笑着发疯的语言:噫!──好了!──我中了!发疯的层次:昏厥──疯跑──跌倒──疯走集上总之,因为作者描写得非常细腻、生动、传神,所以,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师:中了举就应该高高兴兴去做官,可是,范进了中举报帖后,为什么突然疯了?当时他的那些不寻常举动,你认为是正常的,还是反常的?(生争执,师点拨提示,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于三个短句上。)师:你可否从范进中举发疯时的一段语言中获得启示?10/17生:发疯的语言:噫!──好了!──我中了!师:你认为这段语言中,哪一个字说明了范进发疯的根本原因?生1:“中”字!因为中举了,太高兴了,所以疯了。生2:“好”字!发疯的表面原因是那个“中”;而“中”之所以能触发范发疯的根本原因却是一个“好”字。因为“中”了以后,有不计其数的好处,不用再挨饿受冻,而可以坐享其成。(师肯定,抓住这个“好”字,分三路先后追问。)2、重点分析范进,附带分析胡屠户、张乡绅等的人物形象:师:那么,围绕这个“好”字,请同学们思考以下几个问题。一、范进中相公回家,可曾说过“好”?发过疯?为什么?生:没有说“好”字,没有发疯。因为中相公并没有使他改变经济状况和社会地位。师:中举前他的经济状况和社会地位是怎样的?从课文中找出原句来。生1:经济状况非常贫穷:住的是“茅草棚”;吃的是“小菜饭”“不知猪油可曾吃过两三回”;去乡试回家,“家里已是饿了两三天”。生2:社会地位非常低下:胡屠户骂他“现世宝”“癞蛤蟆”“尖嘴猴腮”,还“啐”他吐沫,他还“唯唯诺诺”。11/17师: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还偷偷参加乡试,这说明了什么?生:对功名的极度热衷。师:以上是范进中举前的种种表现,他还没有得到他想要的“功名”,所以,他既不说“好”,也没有发疯。下面看问题二、范进中举后有哪些变化?我们还是从经济状况和社会地位两方面来分析。生1:经济状况明显好转:邻居“有拿鸡蛋来的,有拿白酒来的,也有背了米来的,也有捉两只鸡来的……又搬些桌凳,请报录的坐着吃酒”;胡屠户“提着七八斤肉,四五千钱”;张乡绅送银赠房。生2:社会地位也有显著提高:邻居都来帮忙,称之为“范老爷”;胡屠户称之为“文曲星”“贤婿老爷”;张乡绅与之称兄道弟。师:(肯定生的答案,并作简单小结)特别是胡屠户前后判若两人,素未谋面的张乡绅也赠银赠房,你认为他们是虚伪的,还是真心的?为什么?生:虚伪的。他们巴结范进,是因为范进“中了”“好了”,对他们自身都有好处。师:我们可以用些什么词来形容他们?生:趋炎附势、嫌贫爱富。师:此时,范进对于这些人的巴结,态度又如何?生:范进对胡屠户的称呼由“岳父”转为“老爹”;以前12/17与家门口那些做田的、扒粪的拱手作揖,平起平坐,现在与张乡绅迎逢自如。师:看来,范进也并不是一个老实的角色!而是一个……生:虚伪、圆滑。师:通过一系列的分析,我们可以非常明显的看出:中举后,范进的生活

1 / 1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