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三年级音乐《春》教案【精编8篇】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教案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三年级音乐《春》教案【第一篇】一、活动目的庆祝教师节,营造尊师重教的气氛,丰富学生课余生活。二、活动准备多媒体,相关音乐,队旗。三、活动主持:杨洋、袁珂颖四、活动时间:9月10日五、活动流程1、队会开始仪式集合,清点人数,出旗,奏乐,敬礼。2、唱队歌。3、开场白杨:有一句诗这么写: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袁:有一句诗这么说: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2/16合:有一个日子,9月10日,那是我们敬爱的老师的节日。袁:今天,我们在这里欢歌。杨:今天,我们在这里笑语。合:我们为敬爱的老师送上祝福,送上一首春泥的赞歌。4、诗朗诵《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改编自同名歌曲。竺佳蓉、王秀兰、夏金鑫、袁湘现、唐立威、张鹏、王唯、耿海瑞)5、小品《我们向你致敬》(李洁、杨洋、唐立威)6、相声《课堂上的意外》(汪李泽平、王丹丹)7、独唱《我爱米兰》(王晓旭)8、合唱《每当我轻轻走过你窗前》(全体同学)9、节日献语(即兴上台)10、辅导员讲话。11、呼号12、退旗,奏乐,敬礼。13、宣布活动结束。三年级音乐《春》教案【第二篇】教学过程:1.课前1分钟演讲,一学生谈《营养》。教师点评:其实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营养,我们不仅需要食物营养,也需要精神营养。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部分:宋词。大家都知道,宋词有两大派。(生齐答:婉约派、豪放3/16派)这学期中我们就学过著名词人辛弃疾的《声声慢》,我们还记得吗?(生齐背)辛弃疾《声声慢》2.师: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是宋代另一位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大家知道李清照吗?一学生:李清照是南宋著名的女词人,是婉约词派的代表词人之一。师简介李清照:这个同学应该说对李清照有一定的了解,但还不够全面。李清照生活的年代横跨北宋与南宋,她的词风并不是单以婉约为主,她其实也写过不少豪放词。大家都知道北宋末年金兵入侵,俘虏了北宋的徽钦二帝,北宋灭亡。部分逃到南方的北宋贵族又以金陵为都建立了南宋。经历这次历史大动荡,对李清照的词的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她的词作前期风格清新自然充满了生活的情趣,后期则委婉缠绵,饱含人生漂泊沦落天涯的痛楚。3.师:我们这节课所要学的是李清照在金兵南侵后避乱金华时写的一首词《武陵春》,先请同学将这首词放声齐读一遍。生(齐读)。师:刚才同学们在读这首词时有几个字的语音不大有把握,这里的“拟”应读“nǐ”,打算的意思,“舴艋”读“zéměng”,形似舴艋的小船。4.师:听得出来,刚才大声读这首词的时候,情绪高涨,4/16兴致很高。那么读了以后,你觉得这首词中的哪一句你最喜欢?生:词中的“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这句写出了作者流落江南,经历家破人亡后的感慨。“欲语泪先流”不由得让人想起辛弃疾《书博山道中壁》中“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语还休,欲语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师:你能能够在学习中展开联想,说明你已经初步了解了欣赏古典诗词的决窍。其它同学还有没有自己喜欢的句子?生:我最喜欢的是最后一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它写出了词人心中忧愁之多之重,以至连船儿都载不动。生:我也是喜欢第一个同学说的那一句“物是人非,欲语泪先流”,读后让人觉得十分伤心。生:我喜欢最后一句中的“载不动许多愁”,这里将心中之愁形象化,更生动地写出了作者愁绪之浓。师:刚才的几位同学讲得非常好,应该说他们都准确地领会了作者在这首词中所要表达的感情。更重要的是他们在学习中能够充分展开联想,把作者形象化地写出的心中之愁这个特点讲出来了。在古典诗词有一条规律,作者往往是将自己的思想感情形象化地表达出来。除了这首词之外,其实我们还学过不少类似的诗句,比如“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剪不断,理还乱”,“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等等,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欣赏的时候,充分展开联想并且将自己的思考记录下来,有一位诗人曾说“最淡的墨5/16水也要胜过最强的记忆”是很有道理的。接下来,大家可以将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放声朗读,再来体会一下作者表达之情。(生:朗读)5.大家已经知道了这首词作者抒发的是作者心中无边的哀愁,下面请大家结合这首词,展开讨论:作者为何有这么多愁呢?(生:讨论。举手,回答)生:我在上课前曾查过相关资料,刚才又听了老师的讲解,我认为文中主要抒发的是一种“物是人非”之愁。师:好,刚才这位同学“物是人非”这四个字概括得非常准确,说明这位同学事前的预习是卓有成效的。我们在注解中可以看到这首词写作于金兵南侵之后,这时词人的丈夫已亡故,自己孤身一人漂泊于人生地不熟的金华,此时此景,怎不让人顿生“物是人非”之感。6.师:作者是如何排遣这种“物是人非”之愁的呢?生:(讨论)答:闻说双溪春尚好,原拟泛轻舟。作者打算去赏春(游春)。师:哪位同学能用现代汉语解说这句话呢?生:听说双溪春光还好,本打算坐小船前去(赏春)。7.作者最终成行了吗?生(齐答):没有。师:大家从哪一句看出作者最终没有成行呢?6/16生(齐答):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8.这首词开头两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好像与后文没有什么关系,应怎样理解?请大家展开联想,讨论一下这几句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作者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呢?生(讨论)生:这几句还是表达的一种悲伤、凄苦的心情。师:那么这几句该如何理解呢?生:太阳已升得很,我却心情倦懒,不想去梳头。前面一句不太懂。师:开头一句从字面上的确不好直接翻译,但如果我们展开联想,就容易懂了,狂风停止了,但花儿都已凋谢,尽化为尘土。老师还想问一句,既然太阳已很高了,为何又倦梳头?生(讨论、答)心情不佳。师:女为悦己者容,士为知己者死。亲人已逝,自己虽然容颜依旧,却已再无人欣赏。看着满地落花,人心中又怎能不哀伤、凄凉。9.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词,将作者内心的愁绪表现出来。生(自由朗读)师:老师来朗读一遍,大家听一听,作者内心的愁绪表现出来没有?(范读)生(鼓掌)7/16师:下面,我们请一位同学给大家表演朗读,好不好?(点读)一生朗读。师:哪一位同学评点一下刚才这位同学读得怎么样。生:刚才这位同学读得很好,语调低沉,感情真挚,较好地表现出了词中的愁绪。师:好,下面我们一齐来读一遍这首词,加深对她的理解。生(齐读)10.上课前,我们已讲过,李清照虽是婉约词派的代表词人,但她的词风前后期有很大的不同,这里我们再来学习她的另一首词,看看它与《武陵春》有何不同,进一步了解这位伟大的女词人。先请同学们将这首词《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齐读两遍。生(齐读)11.师:今天的作业是把《如梦令》改写成散文,100字左右。并且背诵这两首词。三年级音乐《春》教案【第三篇】活动目标:1、能运用多种感官,有目的地感知春天来到时动植物的变化。2、学习运用各种方式记录和表征自己的观察结果,并主动与同伴交流、分享自己的发现。活动准备:8/16相机一部,记录表、彩笔若干。活动过程:1、组织幼儿进行谈话:现在是什么季节,你怎么感觉到春天的,激发幼儿的活动愿望。2、幼儿在幼儿园的院子里找春天,并运用相机进行拍摄,感受春天的变化。1教师和幼儿一起体会春天吹在身上和太阳照在脸上的感觉。2引导幼儿寻找并观察幼儿园内的树木、小草、小花有什么变化。3、教师带领幼儿到幼儿园附近的田野或社区公园走走,看看春天有哪些变化。4、回到活动室,指导幼儿用绘画或符号的方式记录寻找到的春天的信息。5、组织幼儿交流自己的观察记录,进一步感知春天来到时周围环境的变化。1请幼儿结合记录表中的内容说一说自己找到的春天。2提示其他幼儿认真倾听,共同分享同伴的发现。6、把幼儿的观察记录、图画和教师拍摄的照片张贴在班级主题墙或在走廊布置“春的讯息”展览,加深幼儿对春天特征的整体感知。活动延伸:鼓励幼儿继续观察、记录春天的变化,将不同时间段的观9/16察结果进行对比,感知春天的变化过程三年级音乐《春》教案【第四篇】目标:1.分辨音乐角色,用肢体动作表现音乐。2.乐于参与角色扮演,并尝试合作地表演。准备:音乐、角色小卡片,表演用的帽子、铃鼓、纱巾、手套以及场景布置。过程:一、幼儿听着音乐划船进入很活动室。二、谈话引题:教师按照音乐的情节讲故事:春天到了,小鸟……,小鱼……,农夫……,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三、欣赏、理解a段主题音乐,并用动作表现。1.幼儿听音乐一遍。提问:农夫劳动的音乐有什么不一样吗?(有轻有重)2.再次倾听并验证音乐的强与弱。提问:音乐重重时,农夫在干什么?(耕地、挖土,并让幼儿学学耕地的动作,提示要有力)音乐轻轻时,农夫在干什么?(播种,学一学)3.跟着音乐师生共同表演。四、完整欣赏,了解其中的音乐形象。1、完整欣赏音乐,要求幼儿听到农夫的音乐时就学做农夫的动作。10/16教师边听边引导幼儿听听“谁来了”2.交流:音乐中除了农夫外还有谁?(小鸟、小鱼、打雷,教师出示小卡片)3.农夫出来了几次?再次倾听音乐,师生共同根据音乐逐一出示音乐角色,并排成结构图谱。然后教师指点图谱讲故事。五、戏剧表演幼儿在规定的场景中分角色进行表演。场景:稻田、池塘、大树道具:农夫——帽子、铃鼓(铃鼓朝下是锄头,铃鼓朝上是小篮子)小鸟——纱巾小鱼——手套三年级音乐《春》教案【第五篇】一、活动目标:1.愿意自己动手制作泡泡,尝试利用泡泡印画来表示春天。2.能控制自己的小肌肉,较好地进行搅、撒、印等动作。3.愿意参与美术活动,喜爱春天,具有创造力和想象力。二、活动准备:1.经验准备:幼儿有玩过用泡泡澡搅拌后产生泡泡的经验;也在各种活动中尝试过印画。2.物质准备:泡泡澡若干、塑料盆(大小比纸张大)、人手一张绘画纸、抹布等11/16三、活动过程:(一)情景导入活动。教师以扮演泡泡形象导入活动小朋友们好,猜猜我是谁?今天“泡泡”和你们来做游戏,你们开心吗?咦!那现在是什么季节呀?(春天)是的,春天到了,你的周围发生了哪些变化呀想不想知道我——泡泡,怎么表现美丽的、五颜六色的春天呀!(二)介绍“泡泡澡”。师:你们什么时候、在哪儿看到过我呀(三)教师操作示范。1介绍“撒”颜料2.介绍印泡泡(四)幼儿操作1.教师交代操作要求2.幼儿操作,教师指导。(五)春天泡泡展三年级音乐《春》教案【第六篇】教材分析这首《武陵春》为作者中年孀居后所作,这时她因金人南下,几经丧乱,志同道合的丈夫赵明诚早已逝世,自己只身流落金华,眼前所见的是一年一度的春景,睹物思人,借暮春之景,写出了词人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全词语言优美,意境,12/16有言尽而意不尽之美。这首词以第一人称的口吻,用深沉忧郁的旋律,塑造了一个孤苦凄凉环中流荡无依的才女形象。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不少诗词,也对诗词有了一定的认识,加之他们的思想正在走向成熟的过度时期,因此对爱、恨、情、仇的文章感兴趣,因此通过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反复朗读,感受作者之愁;其次,之前已经学习的词的有关章,所以对词的理解上要来的比较快;再次,学生的文学感受力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在具体表达上还是有一定的欠缺,所以通过运用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更好的表现愁绪,使得学生更好掌握表达感情的手法的多样。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词的有关知识。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让学会抓住意象欣赏诗词。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品味词的意境与语言。教学难点:1、鉴赏词作的意境。2、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创作风格。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3/161、复习词的有关知识。2、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及创作背景。二、教学新课:1、师范读课文,生自读,注意词的感情基调及节奏。2、合作探究:1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用散文化的语言说出本词创设的意境。2在《望江南》中,主人公是“梳洗罢”,而词中作者却“日晚倦梳头”,从中你能体会到作者什么心态?3“闻说”“也拟”“只恐”这三个词说明了什么?4本词的作者是如何抒发感情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