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经济保持较快增长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整体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当期指标增幅明显回落——前三季度全市经济形势分析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市经济发展“好中求快”。进入下半年,受国际、国内宏观环境趋紧等因素影响,主要经济指标增幅明显回落,各级各部门积极应对,努力解决经济运行中突出矛盾和问题。在上半年经济快速增长的带动下,前三季度全市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态势。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合肥生产总值(GDP)1161.7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7.5%,同比回落0.2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2.71亿元,增长6.5%,加快0.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591.24亿元,增长20.6%,回落3.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517.76亿元,增长14.9%,加快2.6个百分点。一、总体判断,整体经济保持较快增长(一)宏观经济指标总体较好1、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全省及中部其他省会城市。前三季度我市GDP增长17.5%,为近10年来仅次于去年同期的较高水平,增幅高于全国7.6个百分点,高于全省4.1个百分点。1-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5.3%,高于全省平均增幅1.3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5.1%,高于全-2-省1.9个百分点,增幅位列全省17市第一;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村个体)增长53%,高于全省10.2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投资增长75%,在全省位居第一,高于全省平均增幅34.8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收入增长45%,高于全省12.3个百分点。在中部省会城市中,GDP、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额、地方财政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现金收入等七项指标增幅均位居第一。2、多项经济指标总量达到或接近去年全年水平。1—9月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超过去年全年总量115.81亿元,财政收入超过去年全年7.77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超过去年全年11.39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接近去年全年水平。3、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持续回落。9月份,受肉禽、油脂、水产品等价格回调的影响,食品类涨幅降至9.7%,受此影响,CPI同比涨幅由6月份的8.8%回落到9月份的4.6%,相隔15个月再次回落到5%以内。1—9月份,全市居民消费价格上涨8.1%,涨幅比上半年回落1.4个百分点。从分类来看,食品类和居住类价格涨幅回落较多,食品类由上半年的21.7%到前三季度的18.2%,居住类由上半年的8%到前三季度的6.9%,分别回落3.5和1.1个百分点。此外,烟酒及用品上涨6.8%,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上涨1.4%、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3.9%,衣着下跌2.2%,交通和通信下跌1%,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下跌0.1%。-3-4、就业再就业人数明显增加。到8月末,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7.5万人,完成年度计划的107.3%,其中下岗再就业2.95万人,完成目标的147.7%;转移农业劳动力3.53万人,是计划目标的1.18倍;提供就业岗位11.3万个,免费职业介绍2.5万人,发放灵活就业人员社会补贴3700多万元。(二)生产供应较为充足1、种植业生产全面丰收,养殖业发展明显加快。由于政府对油菜籽种植实行补贴,今年油菜籽播种面积为10.71万公顷,同比扩大12%,油菜籽产量为24.69万吨,同比增产16%,一改前三年产量下降或持平的局面。夏粮获得丰收,总产量达29.41万吨,同比增长5.3%,其中小麦27.09万吨,增长4.1%。1—9月份,全市出栏肉猪144.22万头,同比增长10%。期末猪存栏93.56万头,增长9.2%,其中能繁母猪存栏13.66万头,增长10.9%。肉类总产量为25.58万吨,增长9.5%;水产品产量7.88万吨,增长13.9%;禽蛋产量8.22万吨,增长16.3%。2、工业生产整体高位运行,亏损企业亏损面有所下降。1-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1480.87亿元,实现增加值445.98亿元,增加值增长25.3%。其中,非国有企业实现增加值271.63亿元,同比增长33.7%,高于全市平均增幅8.4个百分点。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达75.8%。1-8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为1196.59亿元,增长39.7%;利税总-4-额94.4亿元,增长17.7%;利润总额为47.33亿元,增长18.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面缩小,前8个月亏损企业户数为326户,亏损面为25.5%,与上半年相比亏损企业减少28户,亏损面缩小2.1个百分点。(三)三大需求较为稳定1、投资增长快中有降,“1346”项目进展顺利。前三季度,全市累计完成全社会投资1431.25亿元,在去年同期大幅增长的基础上增长52.7%,继续保持50%以上增幅,比上半年回落2.7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投资429.48亿元,占全社会投资的30%,同比提高3.8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同比增长75%,快于全社会投资增幅22.3个百分点。房地产投资433.97亿元,增长60.4%,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为30.3%,同比提高1.4个百分点。“1346”项目累计完成投资480.68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80.3%,同比提高0.4个百分点。2、零售额累计增幅创新高,限额以上企业势头较好。1-9月份,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416.25亿元,增长25.1%,是1998年以来同期最高增幅,但比上半年回落2.1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和星级以上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98.04亿元,同比增长28.6%,高于全市零售额增幅3.5个百分点。从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商品类值情况看,高档消费品增长势头-5-较好。1-9月份,在我市涉及的21个类别中,零售额同比下降的只有通讯器材类,金银珠宝类、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器材制品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和汽车等高档消费品零售额增长速度均超过30%,同比呈加快态势。3、进出口增长较快,高新技术产品比重上升。据海关统计,1-9月份,全市进出口总额达59.44亿美元,同比增长30%,同比加快2个百分点。其中,出口总额42.01亿美元,增长34.9%,同比加快8.4个百分点。从产品看,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增速较高,同比增长50.9%,其中出口增长43.5%。高新技术产品占全市进出口总额的比重达17.9%,占出口总额的比重达18.5%,同比分别提高2.5和1.1个百分点。(四)收入增势较为强劲1、财政收入增长较快,地方收入累计增幅创纪录。1-9月份,全市财政收入达到222.96亿元,同比增长36.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13.37亿元,增长45%,是近10年同期最高增幅。地方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达到50.8%,较上年同期提高3.2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收入中税收收入102.85亿元,同比增长45.9%。其中,营业税增长51.6%,企业所得税增长66.1%,国内企业增值税增长12.7%。非税收入10.51亿元,同比增长36.9%。2、城镇居民收入过万,农民收入增幅创新高。前三季度,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1935元,同比增长19.3%。其-6-中“三轮驱动”共同拉动收入增长,人均工资性收入8941元,同比增长8.9%,对总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33.6%;人均经营性收入1457元,增长1.4倍,对总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39.5%,成为拉动全市城镇居民收入新的增长点;人均转移性收入2599元,增长32.1%,对总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29%。全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8825元,同比增长18%,其中食品支出3493元,同比增长11.4%。恩格尔系数达39.6%,按照国际标准,标志着合肥市城镇居民生活总体已迈入富裕水平。职工人均工资20863元,同比增长20.4%,增幅同比上升1.8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农民人均现金收入为4384元,增长27.3%,增幅创近10年同期新高。其中,工资性收入2441元,增长29.6%;家庭经营收入1604元,增长24.1%。(五)资金保障较为突出1、引进外资保持较快增长,内资到位态势良好。1-9月份,全市新批外商投资企业60户,其中独资企46户,合资企业10户、合作企业4户。全市实际利用外资7.75亿美元,同比增长28.1%。其中,外商直接投资6.39亿美元,增长29.2%,占全市实际利用外资的82.5%。截至9月末,全市引进内资项目1255个,同比增加54个。其中,省外项目736个,增加11个。实际到位市外资金600.75亿元,超过去年497.68亿元的全年总量,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7-80.3%。其中,省外资金443.57亿元,增长68.3%。2、财政重点支出保障较好,基础设施建设贷款大幅增加。1-9月份,全市财政支出为101.8亿元,增长38%。其中,城乡社区服务支出28.84亿元、教育支出15.26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3.69亿元,合计占财政总支出的56.8%,上述三项支出同比分别增长92.6%、29.1%和17.4%。环保支出显著加强,增长2.91倍。9月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为2475.33亿元,同比增长19.8%,高于全省增幅3.1个百分点。当月新增贷款23.08亿元,占全省的26.4%;较年初新增360.24亿元,为上年全年增量的90.5%,占全省的41.1%,同比多增11.9亿元。其中,全市基础设施建设贷款较年初增加200.6亿元,占全市新增贷款的55.7%。二、狠抓落实,有效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综合分析,下一阶段全市经济仍将保持稳定较快增长格局,年初制定的主要目标能够完成,但整体经济增长可能继续放缓。对此,一定要增强忧患意识,审时度势,积极应对挑战,对当前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应给予高度关注并加以着力解决,建议当前着力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搞好结构调整,努力实现新突破当前,全国经济运行正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主-8-要经济指标的回落在一定程度上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我们应利用全国经济调整时期,结合本地实际,搞好产业结构、生产结构和消费结构调整。用高新技术及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促进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优化,形成以技术型、知识密集型和高附加值产业为主导的产业集群。把培育壮大产业群与工业园区建设、项目带动等措施结合起来,延伸产业链条,发展配套经济,壮大园区经济。(二)继续扎实推进项目建设,增强工业发展后劲一是加强大项目调度工作。缺少新的工业大项目投产是制约我市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当前要着力推进工业大项目竣工投产发挥效益,重点抓好亿元以上大项目竣工投产达产,带动全市工业加快增长。二是促进中小企业加快发展。目前我市中小工业企业生产经营形势整体好于大型企业,要多渠道、多手段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保持中小企业较快增长态势。三是加强对重点骨干企业生产要素调度和发展环境服务。(三)增强内部需求动力,促进消费市场发展继续优化投资结构,加大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的投资力度,特别是加大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进一步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完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把农村市场作为扩大消费的突破口,增强农村发展的动力,为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新的活力。密切关注房地产市场的动荡和汽车需求的萎缩,调整商品房供应结构,提前筹划好应对措施,防止房价出现非理性波动,促进汽车-9-市场的稳定发展。要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扎实推进二十八项民生工程,增强居民消费信心。(四)坚定信心保增长,努力完成全年目标任务针对近一个时期国内外发展环境的变化和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导向已经发生重大变化,已由年初的“双防”转为当前的“一保一控”,即“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特别是三季度相继出台了上调出口退税率、单向收取证券交易印花税、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以及免征利息税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货币政策更加灵活,财税政策趋于积极,“稳需求、保增长”已成为当前及今后宏观调控政策基调。市委、市政府进一步加强对全市经济运行的监测,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着力促进全市经济健康发展。7月份,为加大支农力度,市农委和财政局等部门联合出台十大类支农政策,巩固和提高农业在省会城市经济发展中

1 / 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