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国文化产业年度报告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2023年中国文化产业年度报告1.文化自信的新高度山影绰约、美轮美奂、诗情画意,2016年9月4日,G20杭州峰会文艺晚会《最忆是杭州》在西湖上进行。这场50多分钟的艺术盛宴,是一台饱含江南风韵的文艺演出,更是一张彰显中西合璧、文化交融的中国名片,向世界传递着人类共通的情感力量,传达着融合共处的美好愿景,更传递着中国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在2016年上升到和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同等重要的高度,而且文化自信还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力量。“我们要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更务实的举措,在国家发展的大战略、大背景中深入思考和精心谋划文化改革发展。”文化部部长雒树刚表示,要以文化产业转型升级为突破口,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在文化自信的指引下,2016年文化产业有哪些可圈可点的新航标?2016年11月,财政部新设立“文化司”,是文化体制改革的又一个里程碑。把原来财政部教科文司的“文化处”与“中央文化企业国有资产管理办公室”职能进行合并,形成“大文化司”,既体现了对文化的重视,是财政部践行文化自信的具体体现,更顺应文化改革发展的新形势,从体制机制上提高文化治理能力、激发文化创造活力。文化自信悄然改变着中国文化产业生态,文化产业人士油然而生的自豪感和由内向外迸发的创造力让2016年的“走出去”和“引进来”都有了浓墨重彩的'“大手笔”。世界文化产业巨头美国迪士尼进来了,在上海开设首个主题乐园。有人说是“引狼入室”,但业内人士却自信地说“与狼共舞方显英雄本色”,倒逼国内主题公园提高质量,走“差异化”路线,在竞争中找到立身之地。你来我往,有进有出。以万达集团为代表的中国文化企业也阔步“走出去”。万达集团旗下美国AMC院线并购欧洲第一大院线OdeonUCI院线通过欧盟批准并完成交割,万达由此完成全球电影院线布局。2016年11月1日,文化“走出去”成为中央深改小组第二十九次会议的议题,审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华文化走出去工作的指导意见》,强调要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创新内容形式和体制机制,拓展渠道平台,创新方法手段,增强中华文化亲和力、感染力、吸引力、竞争力,向世界阐释推介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2.自信文化的新力度像故宫一样,2016年谨慎保守的博物馆都迈开步子,勇于尝试,把自己的“镇馆之宝”开发成生动鲜活的创意产品,推出“萌萌哒”的吉祥物,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努力“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2016年5月,《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若干意见》发布,提出进一步加大文化创造、文化创新和文化创意的力度,鼓励众创、众包、众扶、众筹,以创新创意为动力,开发文化创意产品,打造文化创意品牌。文化文物单位的文创产品研发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在我们生活的这片土地上,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文化自信的源泉,更应是当代文化产业要大力开掘的内容富矿。传统文化通过产业的力量,延续历史文脉,永葆民族特性,愈加枝繁叶茂,而当代中国精神也通过文化产业得到彰显和弘扬。2016年,从电影《湄公河行动》的热映到《我在故宫修文物》的广受关注,一批文化精品进入文化市场,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为了让“中国故事”叫好又叫座,既有传统文化企业重新焕发勃勃生机,又有文化新业态异军突起;既有国有文化企业的价值引领,也有民营文化企业的全力参与;既有骨干文化企业的“顶天立地”,也有小微文化企业的“铺天盖地”,各有各的本领和精彩。文化产业为文化自信带来物质条件,而文化自信又反过来促进文化产业的繁荣与发展。2016年,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五大产业有了一个新的名字“幸福产业”。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和国内经济运行面临下行压力的大环境下,“五大幸福产业”有助于改善民生、拉动消费、促进消费升级,被赋予了全新的使命。据国家统计局服务业统计司司长许剑毅介绍,2016年服务业不负众望,快速发展,持续发力,在创新发展中继续“领跑”我国经济增长。1—8月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调查显示,旅游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7.5%,文化及相关产业服务业同比增长14.7%。3.“文化+”的新深度2016年12月19日,一个关系中国未来五年发展质量的规划——《“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出台,人们发现“数字创意产业”赫然在列。规划提出,以数字技术和先进理念推动文化创意与创新设计等产业加快发展,促进文化科技深度融合和相关产业的相互渗透。动漫游戏、网络文学、网络音乐、网络视频等数字创意产品已成为群众文化消费的主要内容。2016年前三季度,文化及相关产业10个行业的营业收入均实现增长,以“互联网+”为主要形式的文化信息传输服务业一马当先,营业收入达到3917亿元,增速高达30.8%。两位数的逆势高增长充分显现出数字文化产业的活力和前景。到2020年,我国将形成文化引领、技术先进、链条完整的数字创意产业发展格局,相关行业产值规模达到8万亿元。除了“文化+互联网”加深融合,2016年“文化”开始向其他产业渗透、融合。从创意农业到特色小镇,从文化节庆到城市品牌,从故事挖掘到创意策划,从产品的种类到品质,都体现出文化的内涵和精神的温度。在很多地区,文化旅游成为发展新引擎,特色文化产业成长为新的支柱性产业。走出“吹拉弹唱”的“小文化”,融入国民经济的“大文化”,看不见、摸不着的“软实力”,正成为拉动一方经济的“硬实力”。不管是文化产业自身的提质增效,还是“文化+”的融合发展,说到底还是取决于文化产业人才的素质和能力。要讲好中国故事,通过创意策划和运营推广提高产品竞争力,也需要“文化情怀”和“工匠精神”。中国文化产业要把更多精美的文化产品、精细的文化服务呈现给消费者,培育更多“百年老店”,深入诠释文化自信,全面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