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会计确认与会计计量原理(2)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二章会计处理方法第一节会计确认第二节会计计量第三节会计记录第四节财务会计报告第五节会计循环第二章会计处理方法第一节会计确认一、初次确认和再次确认会计确认是按照规定的标准和方法,辨认和确定经济信息是否作为会计信息进行正式记录并列入财务报表的过程。会计确认的含义:对经济事项是否作为会计要素正式加以记录和报告所做的认定。就企业而言,会计确认是针对企业所发生的各项经济活动进行识别、判断,确定其是否应当进入会计系统(即应否作为会计上的经济交易或事项进行处理),并确定其在哪些特定会计账户中进行记录、是否在财务报表中予以披露。大量经济业务只有按一定的标准或规定确认之后,才能进入会计核算系统;已进入会计核算系统的信息要对外输出,又必须再经过确认才能保证其有效性。这样提出问题即概述了会计确认的初次确认和再次确认。(一)初次确认是指对输入会计核算系统的原始经济信息进行的确认。初次确认要根据会计目标或会计核算的特定规范要求,筛选多余的或不可接受的数据,将筛选后有用的原始数据进行分类,运用复式记账法编制记账凭证,将经济信息转化为会计信息。初次确认实际上是经济信息能否转化为会计信息并进入会计处理系统的筛选过程。初次确认的标准主要是发生的经济业务能否用货币计量。(二)再次确认是指对会计处理系统输出的经过加工的会计信息的确认。经过初次确认的原始信息,借助于会计核算方法转化为账簿资料。再次确认是依据管理者的需要,确认账簿资料中哪些项目应列入财务报表,或是在财务报表中应揭示多少财务资料和何种财务资料。再次确认是对已初次确认过的账簿资料的进一步加工,还包括对已确认过的经济数据在日后的再次认定。再次确认的标准主要是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会计输出的信息应是能够影响会计信息使用者决策的信息。会计确认的分类1.从会计信息处理过程角度分类——初始确认、再确认会计学原理4会计确认与会计计量原理会计记录会计报告经济交易与事项会计信息使用者(账户)(财务报表)初始确认再确认会计确认的分类•会计的初始确认,是指针对于某一项目或某项经济交易,确定其是否被记录为资产或负债、收入、费用,以及在什么账户中进行记录。•会计的再确认,是指在初始确认的基础上按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要求对各项数据进行筛选、浓缩,并确定是否最终作为财务报表相关项目的内容。•〖抽答〗下面这个案例是如何体现“初始确认”和“再确认”的?•假设某企业某日以外购方式取得了一项专利权。通过分析认定,该项专利属于该企业的无形资产,因此,企业外购专利时应当在“无形资产”账户中予以记录。(初始确认)•当期期末,将该项无形资产与其他无形资产一起共同列示在资产负债表的“无形资产”项目,以披露该企业的无形资产信息。(再确认)会计学原理4会计确认与会计计量原理2.从确认对象角度分类——初始确认、后续确认、终止确认以机器设备为例:会计学原理4会计确认与会计计量原理购入机器设备持有机器设备机器设备报废初始确认后续确认终止确认二者的关系:初次确认决定着经济信息能否转换成会计信息;再次确认是对经过加工的信息的提炼。经过初次确认和再次确认,可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有用性。二、会计确认的标准•第一层次为会计确认的基本标准,是指适用于所有会计要素的确认标准,此类标准强调不同会计要素确认的共性内容,具有普遍适用性。•第二层次为各个不同会计要素确认的具体标准,如资产确认的具体标准、负债确认的具体标准、收入确认的具体标准、费用确认的具体标准等,此类标准强调不同会计要素确认的特殊性,具有针对性。会计学原理4会计确认与会计计量原理会计确认的基本标准(一)可定义性——符合某一要素的定义一般地讲,凡是企业经营活动过程中能够用货币计量的交易或事项都属于会计确认的范围。在具体会计工作中具有会计信息属性的经济信息应该可以具体化为会计要素,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等,按照这些要素的定义和特征加以确认,就是可定义性。即首先确认发生的经济业务能否进入会计核算系统,然后对能够进入会计核算系统的经济业务按照会计要素的定义将其具体确认为某一会计要素。会计学原理4会计确认与会计计量原理(二)可计量性——具有可靠的计量属性(标准)可计量性是会计确认的核心问题。在可定义性的基础上,经济信息必须能够量化,能够以货币计量,这样才能够保证经过确认后的信息具有质的统一性,可以进行比较和加工。会计学原理4会计确认与会计计量原理(三)可靠性会计信息要真实可靠,首先是如实、完整地反映应当反映的交易或事项,这些交易或事项必须根据它们的实质和不带偏见的经济事实,而不仅仅根据它们的法律形式进行核算和反映。(四)相关性将相关性的概念作为确认标准,是因为各方面信息使用者的需要不同。针对信息使用者的具体需要,排除不相关的数据,增进信息的有用性,如在财务报表中增加补充资料以满足不同使用者的需要。资料如果不适当地拖延,就可能失去其相关性。为保证其相关性,会计人员应及时地提供资料。会计学原理4会计确认与会计计量原理会计确认的基本标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规定:第二十一条符合本准则第二十条规定的资产定义的资源,在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时,确认为资产:(一)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二)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第二十四条符合本准则第二十三条规定的负债定义的义务,在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时,确认为负债:(一)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二)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第二十二条符合资产定义和资产确认条件的项目,应当列入资产负债表;符合资产定义、但不符合资产确认条件的项目,不应当列入资产负债表。第二十五条符合负债定义和负债确认条件的项目,应当列入资产负债表;符合负债定义,但不符合负债确认条件的项目,不应当列入资产负债表。会计学原理4会计确认与会计计量原理三、会计要素的确认资产的确认负债的确认所有者权益的确认收入的确认费用的确认利润的确认三、会计要素的确认(一)资产的确认定义: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确认标准:(1)符合资产的定义;(2)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3)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会计学原理4会计确认与会计计量原理(二)负债的确认定义: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确认标准:(1)符合负债的定义;(2)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3)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会计学原理4会计确认与会计计量原理(三)所有者权益的确认定义: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所有者权益的来源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等。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是指不应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利得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损失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所有者权益金额取决于资产和负债的计量。所有者权益项目应当列入资产负债表。会计学原理4会计确认与会计计量原理所有者权益与负债(债权人权益)的比较:a.二者均是一种产权,且以收益最大化为目的。b.负债是“短期的”,所有者权益是“无期限的”。c.负债的收益是事先约定的,所有者权益的收益取决于企业经营情况。d.债权人权益的实现先于所有者权益。会计学原理4会计确认与会计计量原理所有者权益的构成A.投入资本a.实收资本b.资本公积B.留存收益a.盈余公积b.未分配利润会计学原理4会计确认与会计计量原理(四)收入的确认定义: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确认标准:(1)符合收入的定义;(2)收入只有在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从而导致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时才能确认;(3)经济利益流入额能够可靠地计量。符合收入定义和收入确认条件的项目,应当列入利润表。会计学原理4会计确认与会计计量原理(五)费用的确认定义: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确认标准:(1)符合费用的定义;(2)费用只有在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从而导致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时才能确认;(3)经济利益流出额能够可靠地进行计量。符合费用定义和费用确认条件的项目,应当列入利润表。会计学原理4会计确认与会计计量原理(六)利润的确认定义: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是指应当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确认标准:利润金额取决于收入和费用、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金额的计量。收入、费用的确认标准即为利润的确认标准。利润项目应当列入利润表。会计学原理4会计确认与会计计量原理构成:a.经营收益(营业利润)■如产品或商品销售利润b.投资收益■如股票投资收益c.其他收益■利得:营业外收入(没收押金收入、罚款净收益、固定资产出售净利益)■损失:营业外支出(捐赠支出、罚款支出、非正常损失)按照新会计准则要求,利润由营业利润与营业外收支两部分构成。会计学原理4会计确认与会计计量原理第二节会计计量会计计量是会计核算的第二个步骤,它是在确认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对已确认对象数量化和价值化的一种会计行为。会计计量涉及的问题:会计计量尺度:只能以货币作为计量单位。会计计量属性: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价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我国现阶段一般采用历史成本,亦即过去发生的成本。由此,可有有关会计计量与会计确认的关系:将经济信息按一定的规则量化为会计信息,才能够确认,不能够进行会计计量的信息自然不能进行确认。第二节会计计量一、会计计量与会计确认会计计量的含义对经济交易与事项的价值数量关系进行计算和衡量的过程,其实质是以数量(主要是以货币表示的价值量)关系揭示经济事项之间的内在联系。会计计量是根据被计量对象的计量属性,选择一定的计量基础和计量单位,确定应记录项目金额的会计处理过程。会计计量要解决的是其计量单位、计量属性以及二者相结合的计量模式。会计学原理4会计确认与会计计量原理二、会计计量单位会计计量的单位是指计量尺度的量度单位。会计计量以法定的名义货币作为计量单位。注意:会计计量虽然是以货币计量为主的,但也不排除以实物量度、劳动量度作为辅助量度。会计学原理4会计确认与会计计量原理三、会计计量属性会计计量属性:也称“计量基础”或“计价标准”。•计量属性是指被计量客体的数量特性或外在表现形式。如作为会计计量客体,具有在取得日的实际价值、当前日的实际价值等不同计量属性。•可供选择的会计计量属性主要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等。会计学原理4会计确认与会计计量原理三、会计计量属性1.历史成本2.重置成本3.可变现净值4.现值5.公允价值会计学原理4会计确认与会计计量原理(一)历史成本•历史成本是指按照形成某项会计要素时所付出的实际成本计价。•在历史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负债按照因承担现时义务而实际收到的款项或者资产的金额,或者承担现时义务的合同金额,或者按照日常活动中为偿还负债预期需要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历史成本计价具有可靠、简便,符合会计核算真实性等原则。•但在物价变动幅度较大的经济环境中,历史成本会计信息的质量会大大降低。会计学原理4会计确认与会计计量原理(二)重置成本重置成本是指按照现在形成某项会计要素可能付出的成本计价。在重置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现在购买相同或者相似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负债按照现在偿付该项债务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

1 / 4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