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物价变动会计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物价变动会计第1节物价变动与物价变动会计第2节物价变动会计的内容与模式第3节一般物价水平会计第4节现行成本会计第5节现成成本会计与一般物价水平结合会计第1节物价变动与物价变动会计一、物价的含义物价亦即价格,指商品、劳务价值的货币表现。相对应来看,一定单位的货币购买商品或换取劳务的数量即为货币购买力。在物价上升时,持有一定数量的货币额可购买的商品、劳务数量就会减少,亦即货币购买力下降;反之,在物价下降时,持有一定数量的货币额可购买的商品、劳务数量就会增加,亦即货币购买力上升。将这种商品、劳务价格的变化或者货币购买力的变化成为物价变动。物价变动会计是利用一定的物价资料,对企业传统的会计报表和会计模式作出调整修正,以反映或消除物价变动对会计信息的影响所采用的会计程序和方法。二、物价变动与物价指数(一)物价变动物价反映商品或劳务在市场上的交换价值,物价变动就是商品或劳务价格的上涨或下跌。物价变动会计则是研究物价变动较大、对会计影响较大的情况。造成物价变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劳动生产率的提高2.新技术革命3.货币价值的变动4.供求关系的变化5.竞争与垄断物价变动根据其发生的范围,可分为个别物价变动、一般物价水平变动两种类型。个别物价变动指某一具体商品、劳务价格的变化;一般物价水平变动是指某一时期商品、劳务价格平均水平的变化。(二)物价指数物价指数是反映两个时期商品、劳务价格动态的指标。由于物价变动有个别物价变动与一般物价水平变动,物价指数也就有了个别物价指数与一般物价指数。反映个别物价变动状态的指数为个别物价指数,反映社会全部商品、劳务价格变动状态的指数为一般物价指数。与一般物价指数相对应的概念是货币购买力,即由于一般物价指数变动对单位货币可购买商品、劳务数量的影响程度。一般物价指数=∑(报告期代表商品单价×权数)/∑(基期代表商品单价×权数)选择商品时,要选择销售量大、价格变动趋势具有代表性的商品、劳务。根据各类商品、劳务的销售量确定其在社会销售总量中的比重,将其作为权数。上海大学李寿喜6一般物价指数计算:假定以A、B、C三类商品或劳务为代表,其权数分别为30%、30%、40%。其单位价格2008年、2009年分别为30、40、50和33、45、52元,则一般物价指数计算如下表。上海大学李寿喜7代表商品类别单价(元)权数(%)金额2008200920082009A303330900990B40453012001350C50524020002080合计10041004420一般物价指数=4420/4100=107.8%(即一般物价水平上涨了7.8%)上海大学李寿喜8货币购买力:一定单位货币购买商品或换取劳务的数量。上例:单位货币购买力=100/107.8=0.93(即单位货币购买力下降了0.07)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或叫消费者物价指数是ConsumerPriceIndex,英文缩写为CPI,反映居民生活中的产品和劳务价格所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是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从2001年起,我国采用国际通用做法,逐月编制并公布以2000年价格水平为基期的居民消费价格定基指数,作为反映我国通货膨胀(或紧缩)程度的主要指标。三、物价变动对历史成本会计的影响(一)对会计理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1.对币值不变假设的冲击货币计量的前提是币值稳定,即使发生变动,其变动幅度必须很小,不会影响它的计量功能。但许多国家多年来持续通货膨胀的现实,基本上否定了币值不变的会计假设。2.对历史成本原则的冲击历史成本原则是传统会计最基本的计量原则,它建立在币值不变的基础上。在物价大幅度地持续上涨或下跌的情况下,历史成本原则就缺乏现实基础,据此提供的会计信息不真实、不可比。3.对会计目标及会计信息有用性的挑战会计的目标是为使用者提供供其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然而物价的大幅度变动,动摇了会计的计量属性。会计信息的失真,严重影响了会计信息的有用性,进而影响会计目标的实现。(二)对会计实务的影响1.会计报表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以通货膨胀为例,主要表现在:(1)低估了非货币性资产的价值。(2)没有反映货币性资产的购买力变动损失和货币性负债的购买力变动收益。通货膨胀时期,企业固定金额的货币性资产所代表的商品或劳务的数量会直接减少,从而产生货币购买力损失;相反,用贬值的货币偿还原欠的相同金额的负债,会产生货币购买力收益。(3)高估收益。虽然历史成本原则强调收入与费用的配比,但由于以现时价格计量收入,以历史成本计量费用,此时成本并未真正得到回收,结果必然高估企业收益。2.不能保证企业固定资产的更新,从而使企业生产经营能力削弱在物价持续上涨的情况下,按历史成本计提的折旧费小于更新固定资产需要的金额。由于不能保证固定资产的重置,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会不断萎缩,其生产经营能力相应削弱。3.无法正确反映投入资本的保全情况企业所有者投资的目的主要是获取收益,而资本保全是其前提条件。由于按历史成本原则计量的资产账面价值低于报告期的现时价值,形成少计费用和虚增收益,还要按虚增的收益多交所得税和支付股利,最后必然会形成虚盈实亏的情况,进而使企业所有者的产权资本受到侵蚀。4.由于会计报表提供企业虚假的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据此作出的决策会导致严重的失误。三、资本保全与物价变动会计从财务的角度看,资本亦即企业的净资产或产权。资本有财务和实物两个角度的解释。按照资本的财务概念,资本如同投入的货币或投入的购买力。按照资本的实物概念,资本如同营运能力,被看作以每日产量等为基础的企业的生产能力。如何选用资本的概念,取决于报表使用者的需要。资本保全可理解为“保本”,即怎样才能保证初始投入资本的安全完整。依据资本循环规律,运用一定方法,通过对资本循环时投入的资本量与资本循环结束时收回的资本量进行比较,来保证投入资本价值量的完整和再生产的正常进行,使资本不受侵蚀,进而保障业主权益的一种资本管理制度。按照资本保全理论,企业确认的收益必须以保证资本完整无损为前提。即企业的资产流入,只有超过所需补偿资本的数额,才可视为收益(一)资本保全理论是物价变动会计的理论基础资本保全问题产生于持续的通货膨胀。在剧烈的通货膨胀经济环境里,不同时期货币的购买力不同,不同时期同一项资产的价格不同。历史成本会计下的收入按货币的现时购买力计量,某些重要的费用则按前期的货币购买力计量,因而资本的回收和维护很难保证。应该说,物价持续大幅度地变动,是产生物价变动会计的外在条件;而资本保全和真实确认收益的要求,才是物价变动会计产生的内在动因。(二)财务资本保全和实物资本保全资本保全理论是物价变动会计的理论基础。资本保全概念中的“资本”一般分为财务资本、实物资本两种。在持续通货膨胀情况下,产生了两种不同的资本保全,即财务资本保全和实物资本保全。1,财务资本保全根据财务资本保全的概念,在扣除本期所有者分配、所有者出资后,期末净资产的财务(货币)金额必须大于期初净资产的财务(货币)金额,才算实现利润。财务资本保全的计量,可以用名义货币单位或固定购买力单位以名义货币单位表达资本保全概念时,利润表示本期内名义货币的增加。本期持有资产的价格提高,通常被视为持有利得,但是,在通过交易方式处理资产以前,持有利得不能被确认为利润。名义货币单位实质上是按历史成本来确认本期利润的,即本期实现的收入与资产取得时的历史成本相配比,只要本期收入大于资产的减少额,即可确认为利润。以固定购买力单位来定义资本保全概念时,利润就表示本期内投入购买力的增加。在资产价格的提高额中,只有大于一般物价水平增加的那一部分才能作为利润,其余部分只能作为资本保全调整,因此是产权的一部分。固定购买力单位实质上是按一般物价指数来确认本期利润的,即本期实现的收入要以资产取得时的历史成本与一般物价指数换算后相配比,只有本期收入大于资产按一般物价指数调整的数额,才可确认为利润。2,实物资本保全根据实物资本保全的概念,在扣除本期所有者分配和所有者出资后,企业的期末实物生产能力(或营运能力,或企业达到期末实物生产能力所需的资源或资金)必须大于期初实物生产能力,才算实现利润。根据以实物生产能力定义资本保全概念,利润表示实物资本在本期内的增加。所有影响资产和负债的价格变动,在计量企业实物生产能力时,都应当作为资本保全调整,即作为产权的一部分,而不是作为利润。在实际应用时,实物资本保全又有着按实际重置成本计价和按分类物价指数计价两种方式(三)物价变动下的资本保全和净收益确认在物价变动情况下,使用不同的资本概念和不同的资本保全方式,都会对资产的计价及相关的净收益确认带来明显的影响。不同的资本保全概念和不同计量单位的使用,是产生一系列物价变动会计模式的原因。四、物价变动会计的产生和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各国出现的持续通货膨胀使历史成本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物价变动会计应运而生。美国最先对物价变动会计进行探讨。20世纪30年代,美国就有了关于物价变动会计方面的研究成果。1963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表了题为《报告物价水平变动的财务影响》的报告;1979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发布了《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第33号——财务报告与物价变动》,提出大公司必须补充揭示物价变动对财务报告影响的强制要求;随着美国通货膨胀率的逐年下降,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又以第89号公告取代了第33号公告,要求企业自愿揭示物价变动对财务报告的影响情况。英国、加拿大、欧共体、澳大利亚、巴西等,也较早涉及了物价变动的会计处理问题,先后发表过有关的会计准则,要求在财务报告中揭示物价变动对会计信息造成的影响。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于1977年发表过《国际会计准则第6号——对物价变动的会计反映》。1981年又以《国际会计准则第15号——反映物价变动影响的信息》,取代了第6号会计准则,并于1989年对该准则进行过补充,1994年进行过重新修订。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于2001年宣布,从2005年1月1日开始,撤销第15号国际会计准则。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于1989年7月发布了《国际会计准则第29号——恶性通货膨胀经济中的财务报告》,并于1994年重新修订,至今仍在执行第二节物价变动会计的内容与模式一、物价变动会计的内容物价变动会计就是利用有关物价变动的资料,对企业按原有方式提供的会计信息进行改动调整,或对会计的计量方式进行改进,从而揭示或消除物价变动对财务报告的影响的会计程序和方法。从各国对物价变动采取的方法来看,有的是只着眼于某类资产的价格变动,以改变资产计价的方式来抵消物价变动对会计信息的影响;有的则是改变计量单位或计量基础,以消除物价变动对会计信息的影响。前者包括的内容有:按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计算存货成本,或用后进先出法计算存货成本;对固定资产进行重新估价并按重估后的价格提取折旧等。这种方法习惯上称为部分调整法。后者则主要表现为以下方式:(1)改进会计计量单位,以固定购买力来代替名义货币;(2)改变会计计量基础,以现行成本全部取代历史成本。(3)现行成本与一般物价指数相结合进行处理。它们能够将物价变动对财务报告的影响给予更大范围的揭示,习惯上称为非部分调整法。从国际会计准则来看,可以将物价变动会计理解为非处于恶性通货膨胀时期的处理方式和恶性通货膨胀时期的处理方式两种不同的内容。非处于恶性通货膨胀时期的处理方式以《国际会计准则第15号——反映物价变动影响的信息》为主要表现,适用范围一般为规模较大的企业,即收入、利润、资产或职工人数在其所处经济环境中是最重要的企业,该准则涉及的资料在多数国家中都是作为主要财务报表的补充资料对外提供。恶性通货膨胀时期的处理方式以《国际会计准则第29号——恶性通货膨胀经济中的财务报告》为主要表现,范围为以恶性通货膨胀经济的货币进行报告的企业,适用于这类企业报告的主要财务报表,如果经济不再处于恶性通货膨胀时,企业可停止按照恶性通货膨胀准则的要求编报财务报表。二、物价变动会计的模式

1 / 11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