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工作方案为统筹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和教育教学工作,全力保障师生安全健康,切实维护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一、总体要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市工作要求,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坚决落实“乙类乙管”各项措施,坚决防止重症死亡和极端事件发生,确保教育教学正常开展,最大程度保护师生员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教育教学的影响。二、落实疫情防控措施(一)做好常态化师生健康监测。师生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临床症状观察,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等症状及时检测抗原或核酸,如检测结果确认感染病毒,须如实报告学校,待康复后返校。各学校(幼儿园)要坚持每日晨午检制度,落实传染病疫情报告、因病缺勤缺课追踪登记等制度,结合实际开展在校学生每日发热、干咳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症状监测,动态分析学生感染变化趋势,着力提高疾病监测预警能力。(二)精准建立健康台账。各学校要建立师生新冠病毒感染者台账、疫苗接种台账、重症危重症感染者台账、基础疾病师生台账(包括冠心病、脑卒中、高血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慢性肾病、肿瘤、免疫功能缺陷等),加强动态监测和信息报送,每周通过“全省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平台”更新数据,重点排查有基础疾病、残疾、精神疾病等人群和老年教职员工,建立兜底帮扶机制。(三)优化核酸组织实施。各学校(幼儿园)不再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师生员工出入校门和校园公共区域无须提供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对入校后有发热、咳嗽等症状的,及时开展一次核酸或抗原检测,之后可根据上级要求开展筛检、轮检、抽检等适宜的核酸检测。学校要保留必要的核酸采样点或储备抗原试剂,保障师生员工“愿检尽检”需求。(四)稳妥处置校园疫情。学校发生疫情后,要第一时间上报,及时采取减少人际接触措施,延缓疫情发展速度。提醒与感染者共同居住、学习、工作的师生员工做好症状监测。中小学校以班级为单位,实施防控措施。幼儿园可采取临时关停措施。疫情流行严重时,控制大型活动及聚集性活动。(五)加强医疗救治服务。中小学校(幼儿园)要加强卫生室(保健室)建设,设置健康观察室,为有发热等症状学生提供临时留观,做好转诊救治或指导家长安全接护学生回家。学校要加强与属地卫生健康、疾控等部门协同,健全专业救治绿色通道,及时发现、救治和管理感染者,控制校内聚集性疫情。完善应急处置预案并强化相应保障机制,协同对口医院开展转诊救治应急转运演练,提高转运效率,确保一旦出现重型和危重型病例迅速激活绿色通道,做到点对点、人对人流畅对接。(六)加强校内物资储备。各学校根据实际需要动态储备退烧、止泻等对症治疗药物,确保两周以上用量。做好抗原检测试剂、医用外科口罩、N95口罩、消毒用品、测温设备等防疫物资储备,确保应急情况下足用适用。(七)全面开展能力培训。各学校要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对学校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保健人员开展培训,做到政策培训和技术培训同步推进,确保应训尽训、全员覆盖。加强学校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用药指导和医疗救治专业培训,提高对不同症状的识别准确度和及时治疗、转诊能力。(八)改进校园公共卫生。健全学校公共卫生体系和应急体系建设,坚持多病共防和人、物、环境同防,加强常见传染病防控。动员符合条件的师生,及早完成疫苗第二剂次加强接种。落实校园内公共区域卫生管理、消毒和通风制度,人员入校需测量体温。中小学、幼儿园配齐配全校医(保健人员)和康育副校长,开展好校园疫情防控和公共卫生知识普及与工作指导。引导师生到校途中加强自身防护,尽量做到家庭、学校“两点一线”。加强对保安、保洁、食堂从业人员个人卫生管理。深入开展“五清三提”行动,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推进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三、优化教育教学安排(一)科学安排教育教学。各学校(幼儿园)要开展正常的线下教学活动。发生校内疫情时,可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要细化完善线上线下教学的衔接和保障,抓好过程管理和质量监督,保障线上教学质量。要根据疫情形势科学优化调整教学计划,合理安排实验、考试等。(二)强化宣传教育引导。深入阐释防疫政策,有效宣传抗疫成果,唱响主旋律,树立正能量,营造健康向上、生动活泼的校园氛围。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引导学生克服紧张心理与焦虑情绪。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从营养膳食、规律作息、个人防护等方面,引导师生员工树立“做好自身健康第一责任人”理念,坚持戴口罩、勤洗手等良好卫生习惯。(三)逐步恢复和提升学生体能。各学校要坚持健康第一、安全至上的原则,开学初期要全面了解评估学生体能状况和运动能力,充分考虑学生身体状态,做好康复期学生健康指导,合理安排体育教学内容,根据学生体能恢复情况,逐步提高运动强度,保证学校安全有序开展各项体育活动和体能测试。通过布置必要的家庭体育作业,帮助学生恢复和提高体能。(四)呵护学生心理健康。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网络作用,加强家校协同配合,通过开展全面筛查、动态摸排等方式,及时了解、实时掌握学生心理状况,有针对性疏导和化解恐阳、沉迷网络以及学习、生活、社交、就业压力带来的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班主任要走进班级、宿舍,多与同学交流谈心,把解决心理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在关心呵护和暖心帮扶中开展教育引导。强化贫困家庭学生、农村留守儿童、残疾学生、少数民族学生等群体的关心关爱。针对心理重点人群建立台账,实施精准管理,开展对症防治,健全干预防控机制,强化物防技防保障,最大程度避免极端事件发生。四、组织保障(一)落实属地责任。卫生健康部门、疾控机构要指导学校做好疫情防控,支持学校健康观察场所建设、学校卫生技术人员培训、医疗物资储备以及重大风险处置,建立医院和学校“一对一”包联机制。要优先保供学校生活和防疫物资,优先救治有特殊需要的校内感染者。(二)落实部门管理责任。充分发挥疫情防控教育专班作用,保持疫情防控领导体系、指挥体系和管理机制高效运行,加强新阶段学校疫情防控日常指导、培训、监督和检查,及时协调解决学校疫情防控存在的困难与问题。(三)落实学校主体责任。学校主要负责同志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完善学校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统筹解决学校疫情防控重大问题,定期开展相关培训和应急演练,推动相关措施落实到教育教学管理服务各个环节。(四)加强督导检查。采取“四不两直”的方式,对各学校(幼儿园)开展疫情防控专项督导检查。重点检查疫情防控组织管理、健康台账建设、防控措施落实、就医转诊绿色通道建立等事项,及时发现问题并督促整改。本方案适用于中小学校、幼儿园,校外培训机构可参照执行。本方案随国家政策调整和具体实施情况进行优化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