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党课讲稿44页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党课讲稿)前言今天来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论述,今天上课的题目是《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十八大报告对生态文明建设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在这个报告中有四个崭新的“第一次”:第一次在党的报告中用了一个篇章论述生态文明建设;第一次把“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第一次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相同的高度,被列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第一次被写入党章。四个“第一次”展现了我党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或者说是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一、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与紧迫性我还是从人类文明的进程开始谈起。人类进入文明的第一个阶段是农耕文明,在这样一个阶段人类终于可以摆脱漫长的原始社会,那时候我们主要是靠采集狩猎为生。到了农耕文明这个阶段,人们可以通过自己的生产劳动在固定的土地上耕作,可以使得人口得以大量繁衍生存,在这个时期也就诞生了实际上非常著名的几大文明,我们中华文明也是诞生于这个时期,在黄河长江流域诞生,代代相传,绵延至今。随着人类生产力的进步,到了近代,人类走向了另外一个文明阶段。由于人类可以大规模生产了,我们就进入了工业文明时期。支撑大规模生产是由于我们从地下挖取了大量的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在这个过程中,工业文明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物质财富,提供了交通等方面的便利,但有一个与之相伴挥之不去的,那就是环境污染。我们知道,煤燃烧之后发电,向空气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硝、粉尘等污染物,造成环境污染。对这个问题,人类也在进行反思,所以期待走向一个崭新的绿色的文明阶段——生态文明阶段。在这个阶段人类对能源的使用会发生巨大的转变,不会像以前那么过度依赖化石能源,而代之以可再生的太阳能、风能等等。生态文明还要求人类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上都要发生根本变革。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这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进程的一个必然要求,这是人类经过一番痛苦反思之后得到的结论。那么说起人类的痛苦,最早进入工业文明的国家,像英国、美国等,他们也最早经历了这样的痛苦。现在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大家看这副漫画,漫画上有一个杀手他在质问着人们,你们到底是要钱还是要命?这是当时描绘伦敦泰晤士河的一幅画面。1958年,伦敦工业革命刚刚开始的时候,对污染治理没有什么更好的措施,大部分污水直接排到河里,污浊空气直接排到空中。那么,在这样个阶段,泰晤士河鱼蟹不生,所以才会有刚才的质问。这种痛苦也不止是在英国有。我们再来看这幅图,这是1948年的美国的多诺拉镇,当时是美国的一个化工重镇,那年10月份在这个小镇上弥漫着毒雾。那是从当地各个化工厂飘出来的有毒气体聚集在小镇上就形成了毒雾。这个毒雾造成了当地居民一半人都患了病,有些人体弱抵挡不过去就死去了。类似的现象不仅在这一个小镇发生,我们都知道的洛杉矶烟雾事件等也是这种情况的写照。日本人民也曾经经历了这样的痛苦。日本北九州上空飘荡着七彩烟雾,曾经一度被日本人自豪地认为那是他们工业繁荣的象征。可是为了治理这些有毒的气体,他们耗费了8000亿日元,花费了近20年的时间。上个世纪30到60年代,遭受环境严重污染的不止是上述这些国家,八大公害事件使得这些国家开始反思,也在寻找出路,看看能不能治理好环境,看看能不能有一种更清洁的生产。当时他们通过技术改造,通过制定各种法律来寻求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法。还有一些国家就想到了,可以把污染非常严重的产业转移出去,这样自己国家不就清洁了很多吗?的确,他们也是这样做的。比如,日本曾经把污染非常严重的冶炼行业转移到菲律宾去。经过这样的转移,经过技术的改造,他们本国的确清洁了很多,可是从世界范围来看,生态危机其实并没有根本好转,反而在这些承接了污染转移的国家里日益恶化,甚至有人用柳宗元的“千山鸟飞绝来描述这些地区今天的状况。那么,明天对于人类来讲会不会是“万径人踪灭”?还有我们的后天——我们的未来到底会是怎样呢?美国曾经有过一个灾难片电影的名字就叫《后天》。大家回想电影中场景,海啸爆发,天崩地裂,地球都不在能够存在,那人类又何以能够生存呢?这种状况会不会真的发生?我们当然不希望它发生,但也许它正在向人类一步一步逼近。有人说,你可能有点杞人忧天了,技术的改造使得我们可以克服这样的环境污染问题,使得人类能够健康发展。当然在这个方面人类从来没有停止过探索的脚步。说到技术的进步,在农业中人类对待害虫,不断地发明各种各样的杀虫剂,终于在上个世纪60年代美国人发明了一种非常有效的杀虫剂叫做DDT,用到农田中虫子很快就被杀死了。可是,我们也知道在食物链上端的鸟儿和其他的生物吃了这些被毒死的虫子,也就跟着一命呜呼了。所以,本来春天应该是一个鸟语花香、万物复苏的季节,可是在女作者蕾切尔·卡逊看来却是一片死寂,所以她写了一本书《寂静的春天》,描述使用过DDT等剧毒杀虫剂的土地上发生的状况,导致人类身受其害,导致了河水的污染,导致了牲畜等发生病症。她这本书在1962年出版之后在美国社会就引起了轩然大波,而且读者群马上形成了意见截然相反的两方。一方是大部分的读者公众,他们跟蕾切尔·卡逊有着同感,认为既然DDT等剧毒杀虫剂造成了这么大的危害,应该取缔使用它。还有一派意见截然相反,他们主要是农药的生产商包括大的农场主,他们认为蕾切尔·卡逊在一派胡言,DDT是什么东西?这是曾经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的代表了人类科技进步最高成就的发明!怎么就被诬蔑成这个样子呢。那到底谁说的是真相?当时联邦政府还专门为此派出了一个联邦调查委员会。经过6个月的调研,委员会发布公告认为,《寂静的春天》是一本严肃的作品,书中所描述的全是事实,而是据他们的研究有些地区的情况比蕾切尔·卡逊说的还要严重,所以响应广大民众的呼吁,联邦政府取缔了DDT等剧毒杀虫剂在农田当中大范围的使用。由于这本书引起的强烈争论,实际上它也起到了一个唤醒民众环境意识的作用,在美国社会由此也诞生出了最早的一批环境NGO组织。这些环境NGO组织一直到今天还在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在美国的政府部门中,也多了一个部叫做EPA(美国环保总署),专门负责治理环境污染,包括制定法律、提升技术、对民众进行宣传等事务。我再给大家推荐一本很有影响的书籍,名字叫做《我们共同的未来》,这是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1987年提交给联合国大会的一份报告。在这份报告中,第一次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呢?他讲的是,我们的发展既要满足当前的需要,同时又不能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这种发展才叫可持续发展。也就是,我们的发展不光要关注当代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发展的公平性,同时对于不在场的子孙后代也要关注他们的发展和我们这代人之间的代际发展的公平性。这是非常有影响的一个理念,而且它也逐渐进入到很多国家的治国方略当中。还有一本有影响力的书籍是罗马俱乐部在1972年出版的一份报告——《增长的极限》,这本书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人类的增长总是不断在递进,不断在增长,但实际上我们脚下的星球——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这就制约着我们的发展必须得有一个限度,不能是无限的增长,所以他就用《增长的极限》作为报告的名字。这些书籍都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在广大的民众当中起到了唤醒民众环境觉醒意识、使人深刻反思的教育作用。在当时,还有一些很有影响的组织,像绿色和平组织、罗马俱乐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等,通过一系列的运动、会议也发挥着重要的影响。我在这简单地提一下一些重要的会议。比如说在上个世纪70年代,1972年人类第一次以环境的名义召开会议,叫“人类与环境会议,人类第一次共同面对环境这个问题。因为环境问题不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能够决定的,需要人类携起手来共同应对。还有1992年召开的环境与发展会议,2002年召开的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这些会议制订了一系列的方案、达成了一些协议,在理念上、在行动上取得了一系列的重要成果。现在人们逐渐认识到环境问题的确是跨越国界的人类面临的共同的问题、共同的挑战。在行动上,《21世纪议程》要求各个国家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我国在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推行可持续发展。另外,对于一些重要的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比如说气候变化,达成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等。说到气候变化在这里我稍微展开一下,因为这是当前全球生态危机中非常突出的一个表现,也是我们生态文明提出的一个很重要的背景。这个问题已经不是单纯的气象学家或者其他科学家研究的领域,我们发现,联合国大会也好,G8、APEC峰会等也好,都在讨论这样的话题。从2009年开始,世界范围内更是召开了一系列的气候变化会议。气候变化简直成了一个逢会必议、每访必谈的话题,已经成为国际政治、经济和外交突出的问题。实际上,在上个世纪,人类就开始关注到了这个问题,在2007年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和IPCC(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分享了诺贝尔和平奖,也是因为他们对气候变暖问题的关注。戈尔还拍了一部《不可忽视的真相》的纪录片。所以,人类发现由于工业文明以来大量地使用化石能源、消耗煤、石油、天然气,排放大量温室气体到大气层当中,其中二氧化碳“贡献”最大,这就导致了增温的效应。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指出,近百年来全球的地表平均温度上升了0.74度,海洋的升温还引起了海水的热膨胀,导致20世纪全球平均的海平面上涨了大概0.17米。0.17米,这个听着在很多地区都是可以忽略不计的高度,对于沿海的地区,如果这样继续发展下去,那就岌岌可危了。潘基文有一次在参加IPCC研讨会的时候,他在听到南极冰盖溶化可能导致水平面上升6米的时候他非常担忧,他认为这会淹没一些沿海的城市包括纽约、孟买和上海等。况且这样的事情它是不可预测的,我们很难讲它是在100年后发生,还是在10年后发生,也许突然之间,我们一觉醒来发现这些城市就不见了。到底如何去应对呢?特别是一些小岛国对这个问题更是感到恐慌。像马尔代夫,平均海拔才1.5米,最高处也不过2.4米。所以在2009年10月17日,马尔代夫就举行了一次海底会议,科学家、国家元首、政要潜入海底开了一次会,由此想唤醒国际社会对这个问题的关注。说到气候变暖这个问题,现在中国在每一次的气候变化会议上可以说已经成为一个众矢之的,因为我们的二氧化碳排放已经是世界第一大国了。在这样的情况下,那些已经承担起减排二氧化碳的国家,比如日本、欧盟的一些国家,就强烈的要求中国、包括美国,必须同时行动起来参加二氧化碳的减排。否则,如果这些国家还在继续排放,日本等国家的减排好像是无济于事。在这种背景下,其实中国在2007年就已经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也在积极的应对。我们通过节能减排实际上也间接地减排了二氧化碳。但说到气候变暖,中国也是身受其害的国家之一。因为我们处在北半球,气候变暖对我们的影响也很大,我们发现三江源冰川退缩的速度很快,雪线不断上升,包括青藏高原也是如此。这会对我们的水源造成影响,对下游的供水造成影响,对农业的生产造成影响。所以,当下我们也需要行动起来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在这个方面,中国也有自己的一些设想,包括植树造林,增加森林的覆盖率,增加碳汇等方面。说到生态危机,其实还有一些日趋严重的危机让我们不得不去面对、不得不行动的。比如,土壤的流失量现在已经增加到每年254亿吨;世界人均种植面积在下降;每年森林的砍伐的面积却高达1460万公顷;世界上现在有12亿人居住在缺水的地区,有些地区是自然性缺水,但我们还关注到有些地区实际上由于公共服务设施,比如说自来水管道没有修过去,使得这些地区的人不能喝到安全达标的饮用水。还有一个臭氧层空洞的问题,在南极上空我们发现它的面积已经高达2550万平方公里。还有我们发现每一天都有将近100个物种在地球上消失。说到生物多样性,有些物种在地球上生存的时间比人类要久远的多,这么几千年,几万年他们都存活下来了,为什么当下却濒临危亡或者已经消失呢?那一方面可能是由于气候变暖它不再能够适应了,另一方面是严重的环境污染也使它的生存受到了极大的挑战。说到这些生态危机,实际上分析一下它的根源就正如

1 / 4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