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动新时代文化建设心得体会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在推动新时代文化建设心得体会《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对新时代党在文化建设工作中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作出了明确概括:“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全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极大提升,为新时代开创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这一概括充分肯定了新时代文化建设取得的显著成绩。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将文化建设置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地位,立足文化强国建设,围绕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推动新时代文化建设提供了基本遵循和理论指导。一、文化发展的根本保证是坚持党的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文化的发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既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推动文化繁荣兴盛的必然要求。第一,党的领导是文化建设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保证。随着全球化的日趋深入,各国间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文明的冲突若隐若现,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日趋激烈。文化建设要想排除这些外在干扰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就必须切实坚持和加强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因为“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只有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才能不断发展和壮大社会主义主流文化,形成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主导的,多种文化和谐并存、共同发展的繁荣局面,保证文化建设事业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第二,党的领导是推动文化繁荣兴盛的政治保障。“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开展文化建设的顶层设计,需要党的领导;统筹文化安全建设,需要党的领导;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需要党的领导。坚持党对文化建设各领域各方面工作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文化事业不断走向成功的政治保障。二、文化建设关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把文化建设置于国家总体建设中的突出位置,提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文化是重要内容;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是重要因素;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文化是重要力量源泉”。具体而言,第一,文化是两大布局中的重要内容。文化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处于基础性地位,发挥着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等作用。“文化”贯穿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过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文化必不可少;“全面深化改革”,文化体制改革是重要内容;“全面依法治国”,法治文化的形成对法治国家建设至关重要;“全面从严治党”,需要营造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文化。第二,文化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点。文化产业不仅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还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能够聚合支撑高质量发展的要素,激活高质量发展的活力。文化产业化、产业文化化,文化和产业的深度融合,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不竭的动力。“要顺应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业态,提高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要围绕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把握文化产业发展特点规律和资源要素条件,促进形成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第三,文化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因素。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仅有对高质量物质生活的需求,还有对充实精神生活的需要。而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必须抓好文化建设,增加社会的精神文化财富”,要“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供更多优质的文化产品,成为当前文化建设的迫切任务。第四,文化是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的重要力量。“在几千年的历史流变中,中华民族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遇到了无数艰难困苦,但我们都挺过来、走过来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培育和发展了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克服困难、生生不息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应对重大危机、克服艰难险阻的定力之源、底气所在。三、文化建设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基于长期的实践探索、基于对各国文化发展经验教训深刻认识的选择,它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当今文化发展趋势和文化建设规律的科学把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第一,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逐渐确立了文化建设的形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它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道路和制度相适应的文化形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基于理论和实践的探索进一步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之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源,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的血脉,是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突出优势,“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革命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红色基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的优质基因,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源头,“要讲好党的故事,讲好红军的故事,讲好西路军的故事,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指导下的符合中国社会现实的精神文化,是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符合时代发展潮流、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优秀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主体,是中华民族坚实的精神支柱。第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文化建设领域的指导地位是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方向的根本举措。第三,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中华文化既是历史的、也是当代的,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要积极主动自信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始终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中心。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要在与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互鉴中增进对各国文明的理解,吸纳各国文化之长,发展中华文化。第四,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人民既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历史的见证者,既是历史的‘剧中人’、也是历史的‘剧作者’。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是我国文化建设的价值立场。“百家争鸣”尊重了文化发展的自由与平等,“百花齐放”确保了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立性,坚持“双百方针”是实现中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必由之路。第五,坚持“两创”原则。对于如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认为,“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就是要按照时代特点和要求,对那些至今仍有借鉴价值的内涵和陈旧的表现形式加以改造,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激活其生命力。创新性发展,就是要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新进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加以补充、拓展、完善,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对人类创造的一切有价值的文化成果特别是中华传统文化批判性继承、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结果。四、文化建设的途径是做好文化的传承、互鉴和创新推动文化发展,基础在继承、关键在创新,既要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的传承,又要实现与各国文化的交流互鉴、包容发展。第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做好文化的传承。“对我们来说,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光荣传统不能丢,丢了就丢了魂;红色基因不能变,变了就变了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血脉,是我们站稳脚跟的根基;革命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红色血脉,是红色政权不变色的根本保证。要想做好文化的传承,首先,要做好中华文化的学习研究、整理挖掘、精华萃取工作,“要深入研究中华文明、中华文化的起源和特质,形成较为完整的中国文化基因的理念体系。“要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其次,要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系统教育工作,“学校具有集中式、系统化、持续性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独特优势,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固本铸魂的基础工程,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另外,还要做好革命文化的研究、整理和提炼工作,传承和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第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实现与各国文化的交流互鉴。文化因交流而丰富,交流互鉴是文化自身发展的需要。“一切生命有机体都需要新陈代谢,否则生命就会停止。文明也是一样,如果长期自我封闭,必将走向衰落。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只有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取长补短,才能保持旺盛生命活力。”在文化交流互鉴中,我们要把握主动性,“更好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以文载道、以文传声、以文化人,向世界阐释推介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在与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互鉴中吸取别国文化优点、补足自身不足,能够促使中华文化得到更好的发展。第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做好文化的创新。“文明永续发展,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顺时应势、推陈出新。世界文明历史揭示了一个规律:任何一种文明都要与时偕行,不断吸纳时代精华。我们应该用创新增添文明发展动力、激活文明进步的源头活水,不断创造出跨越时空、富有永恒魅力的文明成果。”传承是文化发展的基础,创新是文化发展的生命。我们要从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中吸取养分,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断向前发展。要想推动文化的创新,首先,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其次,要扎根于人民、扎根于实践。“文艺的一切创新,归根到底都直接或间接来源于人民。”“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再次,要提升文化创新主体的素质。“文艺要塑造人心,创作者首先要塑造自己。”“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把崇德尚艺作为一生的功课,把为人、做事、从艺统一起来,加强思想积累、知识储备、艺术训练,提高学养、涵养、修养,努力追求真才学、好德行、高品位,做到德艺双馨。”五、文化建设的落脚点是“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文化文艺工作者、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都肩负着启迪思想、陶冶情操、温润心灵的重要职责,承担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使命。”“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既是文化文艺工作者的使命,也是文化的内在价值,还是文化建设的落脚点。第一,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育人增信。要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人,“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增强人们的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要用革命文化熏陶人,用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创造的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教育人、感染人;要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导人,培养其改革意识、创新意识和时代精神。此外,要善于用人类创造的一切先进文化教育人,培育人的开阔胸怀、世界眼光、全球意识,“要大力推动文化事业发展,通过文化交流,沟通心灵,开阔眼界,增进共识,让人们在持续的以文化人中提升素养,让文化为人类进步助力”。第二,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培元固本。培元固本,就是“要

1 / 1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