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感恩表达心理课【教学】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小学生感恩表达心理课一、教学理念(一)体验式教学模式体验式教学指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亲身经历或己有经验来认识、理解、感悟、验证教学内容的一种教学方式。目前较为公认的体验式教学模式由四个环节组成:创设情境,启动体验;设计问题,激活体验;交流感悟,升华体验;评价反思,践行体验。本课的教学设计以体验式教学模式为依托,通过活动设计和学生分享以及教师提问等环节,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深化体验和感悟,达成教学目标。(二)积极心理学积极心理学倡导关注个体的积极心理品质,主张以积极的视角看待自身、他人乃至社会,着重激发每个人所固有的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由积极心理学引申出来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强调让学生学会寻找自己和他人的美德与优势,并用自己的美德与优势去积极生活,体验成功和成长的快乐与价值感,体验幸福生活。本课旨在培养小学生的感恩品质,在教学活动设计中强调引发学生的积极体验,与当前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潮相吻合。二、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内容选自《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修订)》,以“学会体验情绪并表达自己的情绪”的要求为背景,参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自主发展,培养健全人格:具有积极的心理品质”的目标进行教学内容设计。(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修订)》《纲要》指出小学中年级的学生要学会体验情绪并表达自己的情绪;培养开朗、合群、自立的健康人格。本课针对小学四年级的学生选取感恩这一主题,通过让学生感受感恩的力量、练习感恩表达的方法,并能真诚地表达感恩之情,有助实现上述纲要的培养要求。(二)《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2016)指出应该培养学生自主发展的核心素养。自主发展强调积极的心理品质,这要求把积极情绪和积极的人格特质渗透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而在小学阶段,宜侧重积极行为习惯及积极情绪的教育主题。(三)理论依据1、感恩“羊跪乳,鸦反哺”、“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这些表述说明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倡导和重视感恩教育。近年来,由于积极心理学思潮的推动,感恩迅速成为心理学研究关注的焦点。感恩是一种亲社会的特质和状态,它促使个人做出亲社会行为,以回报他们从他人那里得到的帮助(MonicaY.Bartlett,2006)。拓展—建构理论(Fredrickso,2001)指出:感恩可以使关键心理资源得到积累和巩固,并拓展人的注意力及思考力;消除正在蔓延的负向情绪状态,从而引起内心美好的感受。对于小学生而言,感恩能很大限度地提高个体的生活满意度与个体处理各种负性情绪问题的能力,最终提高主观幸福感。感恩是双方互动的产物,感恩表达即受惠者向施助者表达自己由于受到帮助而产生的感谢之情(Grant&Gino,2010)。感恩表达可以促使个体更加积极、乐观地评价自己的生活。Poelker&Gibbons(2018)对于感恩表达的研究表明,感恩表达的类型有以下三种:口头表达:通过口头的方式表达感激之情;具体表达:这种感恩表达方式则“更以自我为中心”,即儿童通过给予自认为有价值的物品或做某些自认为有价值的事来向他人表达感恩;联系表达:最接近美德的感恩表达类型,儿童通过给予施恩者认为有价值的东西来回报,这一方式需要儿童从他人的角度出发,从而表现出互惠行为。综上所述,本课以感恩表达的三种类型作为切入点,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领悟感恩、学会表达、体验幸福。2、非暴力沟通的感恩表达卢森堡博士在《非暴力沟通》一书中列举的表达感恩的方式包含三个部分:对方做了什么事情使我们的生活得到了改善;我们有哪些需要得到了满足;我们的心情怎么样?本课通过观看视频,引导学生总结非暴力沟通中感恩表达的方法,并以此为依据练习口头表达。(四)选用教材本课以教材《心理健康(四年级上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俞国良主编)中的第十二课“关爱中的我,感恩的心”为依据进行设计。(五)全课框架(40分钟教学设计)本节课程分为“初识感恩、探索感恩、实践感恩、总结感恩”四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初识感恩,即体验式教学中的“创设情境,启动体验”。通过游戏环节,引入本课主题,初识感恩表达。通过学生分享讨论初识感恩表达,分别从感恩对象及感恩方式作为切入点,展开下一环节。第二环节:探索感恩,即体验式学习中的“设计问题,激活体验”。通过绘本共读、教师分享和学生总结让学生探索感恩对象引导学生发现那些平时忽视的感恩。通过观看贴近学生生活的视频,引导学生领悟非暴力沟通中表达感恩的方法,为后面的实践感恩做铺垫。第三环节:实践感恩,即体验式教学中的“交流感悟,升华体验”。让学生根据上一环节讨论出的感恩表达方法,并写出相应的事实、结果和感受,练习口头表达;通过“想一想”帮助小张同学解答困惑,练习联系表达和具体表达;制作感恩花束,使学生进行实践和运用,加深理解。最后将本环节所学内容总结成为三句口诀,师生共读。第四环节:总结感恩,即体验式教学中的“评价反思,践行体验”。师生共演歌曲“听我说,谢谢你”,将主要教学内容“事实、结果和感受”融入歌曲中,师生共唱,运用音乐艺术使学生获得情感的升华。三、教学对象本课教学对象为小学四年级学生。这一年龄的学生在认知发展整体上表现为一种过渡性特征,其身心发展处于一个重要的变化阶段。思维较为活跃,且随着社会认知能力的发展,学生与同伴之间的交往逐渐深入,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人的动机和目的,能更好地与他人进行人际互动的反馈。心理学研究(Liang&Kiang,2018)表明,感恩是在儿童早期到中期基于规范的社会情感、认知和道德发展而形成的,而感恩表达的发展过程会受日常活动和人际交往的影响,所以在这一时期对儿童进行感恩教育尤为重要。本课从感恩表达的三种类型作为切入点,根据儿童认知特点,循序渐进地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儿童发现生活中的感恩对象,学习感恩表达的方法,并能够真诚地表达感恩之情。四、教学目标认知目标:认识感恩的作用,了解感恩表达的类型。情感目标:体验感恩表达带来的积极情绪和愉悦的人际互动感。技能目标:学会通过不同的表达类型表达感恩之情,传递感恩。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习感恩表达的方法,感受感恩的力量。教学难点:运用不同的方法表达感恩之情,传递感恩。教学策略:以感恩表达的理论为依据,进行具体内容的设计,采用体验式教学模式为依托设计教学流程。其中,对于教学难点,以创设风格独特的感恩表达三个关卡作为突破口,侧重通过活动的展开,激发学生的体验。六、教法与学法教师教法:讲授法、讨论法、操作法、多媒体教学法。学生学法: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活动体验。七、教学流程本课首先通过游戏环节,初识感恩表达,通过游戏中受到同伴帮助引导学生思考当心底充满感恩之情时,应该做些什么。分别从感恩对象及感恩方式作为切入点,引入本课主题。其次,沿用感恩对象和感恩方式两个切入点,通过绘本共读、教师分享和学生总结,让学生探索感恩对象,引导学生发现那些平时忽视的感恩。观看视频引导学生通过总结出三个“感恩锦囊”,并以此领悟非暴力沟通中表达感恩的方法。接下来,通过小组会话(说一说)、讨论分享(想一想)、手工制作(做一做)这三个感恩挑战,带领学生练习感恩表达的三种形式:口头表达、具体表达和联系表达,并探索其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帮助学生实践感恩,加深理解。最后,引导学生体会真诚的感恩往往最能打动人,鼓励学生在生活中更多表达感恩,并将课堂所学与实际生活结合,尝试学以致用。师生共同为歌曲填词,运用音乐艺术使学生获得情感的升华。八、课程亮点本课以积极心理学为背景,关注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以感恩表达作为切入点进行全课设计,教学过程中通过趣味性强,操作性高的活动让学生感受感恩的力量、练习感恩表达的方法。此外,采用制作花束这种具有积极象征意义的手工作品,增强学生感恩表达的仪式感,同时学案纸设计成精美的贺卡样式,“花束+学案纸”可以作为感恩礼物在课后赠送,有助于学生将所学运用于实际。九、板书设计十、附录绘本《感谢的味道》(部分):感恩花束制作材料十一、主要参考文献:Fredrickson,B.L.(2013).TheRoleofPositiveEmotionsinPositivePsychology.Grant,A.M.,&Gino,F.(2010).Alittlethanksgoesalongway:Explainingwhygratitudeexpressionsmotivateprosocialbehavior.JOURNALOF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98(6),946-955.Liang,Y.,&Kiang,L.(2018).Expressionsofgratitude,wishes,andspendingpreferencesamongChinesechildrenandadolescents.Cross-CulturalResearch,52(1),73–86.MonicaY.Bartlett,D.D.(2006).GratitudeandProsocialBehavior.PSYCHOLOGICALSCIENCE,4(17),325-391.Park,N.,&Peterson,C.(2006).Moralcompetenceandcharacterstrengthsamongadolescents:ThedevelopmentandvalidationoftheValuesinActionInventoryofStrengthsforYouth.JournalofAdolescence,29(6),891–905.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