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探析摘要:资源性产业的特殊性使得经济转型成为资源型城市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必经之路。本文首先就资源型城市的界定和划分作了介绍,阐述了我国资源型城市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我国林业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必要性和可能性的分析,进而对其在实行经济转型战略中的各方面利弊因素进行了详细探讨,以黑龙江省伊春市的转型实践为例说明,提出了经济体制转型、林权制度改革、发展森林生态经济、发展接续替代产业等促进林城转型的调控对策。文章最后,对林业资源型城市在经济转型实践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提出了思考,为我国加快林业资源型城市结构调整积极探索新思路,新办法、新机制,对促进全国林业资源型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依据。关键词: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发展接续产业林权制度改革AnalysisofEconomyTransformationInForestryResourcesTypeCitySummary:Theparticularityoftheresourcesindustrymakestheeconomytransformationbecometheonlywayaftertheresourcestypecityevelopingintoacertainstage.First,thisarticlewillintroducethedefinitionandthedivisionoftheresourcestypecity,settingforththeexistingproblemsduringtheeconomicdevelopmentofresourcestypecityinChina.Byanalyzingthenecessityandpossibilityofeconomytransformationinforestryresourcestypecity,andthenwewillmakefurtherdiscussionabouttheadvantagesanddisadvantagesinthestrategiesofcarryingouttheeconomictransformation.TakingHeilongjiangprovince,YiChuncity’spracticeintheeconomictransformationasanexample,puttingforwardsomeregulatorycounter-measuresineconomicsystemtransformation;LinQuansystemreform;developmentofforestecosystemeconomy;andelopmentofsubstitutedindustry.Atheendofthearticle,puttingforwardsomethoughtsabouttheexperienceandlessonfromtheeconomictransformationofforestryresourcestypecity,exploringthenewthought,newways,newsystemsforspeedingupthestructureadjustmentofforestryresourcestypecity,providingsomebasisbothintheoriesandpracticetopromotetheforestryresourcestypecitytocarryoutthecontinuousdevelopment.Keyword:resourcestypecity,economytransformation,theevelopmentofcontinuousindustry,LinQuansystemreform前言:资源型城市转型在我国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课题。我国共有资源型城市400多个,约占全国城市数量的18%,总人口1.54亿人〔1〕。这些资源型城市大多是在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我国工业,特别是重工业的发展而兴起并逐步壮大的。资源型城市在其发展的不同时期,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由于长期集中于发展单一的资源型产业,财政上由国家统收统支,在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一系列矛盾和问题逐渐暴露出来。主要表现为一些城市主体资源衰减、经济结构失衡、职工生活困难、就业压力增大、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等等。许多因资源而建的城市,随着资源逐渐枯竭,生产难以为继,负担日益加重,财政日益陷入困境。为摆脱这种局面,我国一些资源型城市为此已进行了多年的摸索,尽管有一些可喜的进展,但仍任重道远。尚未成功转型的一部分城市,正面临着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巨大挑战。2005年5月17日国务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决定,选择大庆、伊春、辽源分别作为石油、森工、煤炭类型的资源型城市扩大试点,为东北地区乃至全国探索资源型城市转型的路子。我们选择伊春地区为例,通过对林业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对策和建议的论述,围绕林业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这个目标,以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线,大力发展接续和替代产业,构建比较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探索走出一条林业资源型城市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之路,为我国加快林业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提供实证研究。一林业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问题的提出(一)林业资源型城市的界定与划分1、资源型城市的界定资源型城市是依托资源开发而兴建或者发展起来的城市,资源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不同的生产水平,资源的含义不同。综合国内外的研究,目前认为所谓的资源型城市是指与工业化进程相伴而生的以资源开采和初加工为主导产业或支柱产业的城市。不同的工业化阶段所利用的资源也不同,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所利用的资源主要有森林资源,煤、石油、天然气等能源,铁、铜、铝、锡、锌等金属资源。2、林业资源型城市的界定与划分林业资源型城市是依托森林资源开发而兴建或者发展起来的城市,在黑龙江省主要是伊春市和大兴安岭地区。资源型城市的划分主要依据发生学原则和主导产业原则。发生学原则是指城市的兴起和大规模发展是伴随着资源的开发而产生和发展的,资源型产业兴起、增长、成熟和衰落的生命周期与城市经济的发展周期基本一致。主导产业原则是指15%的劳动人口直接或间接从事资源开发、生产和经营活动。依据这两个原则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分为可再生的资源型城市和不可再生的资源型城市两大类。在黑龙江省13个市中资源型城市有七个,其中不可再生的资源型城市有典型的油气城市大庆,煤矿城市鸡西、鹤岗、双鸭山、七台河;可再生的资源型城市即林业资源型城市伊春、大兴安岭。经过长期发展,这些资源型城市逐渐进入发展中的衰退期,相继出现了资源型产业的萎缩,产生了大量职工下岗、城市发展缓慢甚至持续衰退的问题。开采和利用这些资源的资源型产业的衰退是目前资源型城市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二)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国资源型城市大多是在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我国工业,特别是重工业的发展而兴起并逐步壮大的。作为基础能源和原材料的供应地,资源型城市在其发展的不同时期,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由于长期集中于发展单一的资源型产业,财政上由国家统收统支,在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一系列矛盾和问题逐渐暴露出来。许多因资源而建的城市,随着资源逐渐枯竭,生产难以为继,负担日益加重,财政日益陷入困境。以黑龙江省为例,黑龙江省是全国地级资源型城市最多的省份,在全省十三个市(地)中资源型城市占七个,其中大庆市为全国最大的原油生产基地;伊春市和大兴安岭地区为国家重要的木材生产基地;双鸭山、鸡西、鹤岗和七台河市为国家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到2002年底,已累计向国家提供17.26亿吨原油、3.46亿立方米木材、22.1亿吨煤炭,分别占全国累计总产量的48%、33%和10%,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2﹞。这些资源型城市在为国家做出贡献的同时,也付出持续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越来越突出的高昂代价,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1、社会问题(1)城市失业、贫困问题突出以黑龙江省的资源型城市失业问题为例,全省七个资源型城市累计下岗职工32.9万人,拖欠职工工资26.8亿元。失业人群中年龄超过40岁的占40%以上,失业人数中50%以上的人受教育程度为初中或初中以下水平,年龄偏大、教育水平偏低,难以适应新时期对人才的需要,再就业比较困难〔3〕。黑龙江省的资源型城市国有企业的比重较大,能够吸纳劳动力较多的第三产业层次较低,规模较小,吸纳能力较弱。从总体看,缺乏稳定的供给岗位,这必然导致贫困问题的产生。(2)城市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社会救济水平低,运行机制不健全:城市社会救济的主要方式是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救济对象主要是城镇居民中无稳定收入的贫困人群。在地方政府财政不足的情况下,城市低保资金难以完全兑现。社会保险由于缺乏历史积累,缺少资金,使社会保险体制运行陷入困境。2、经济问题(1)主体资源逐渐衰减任何地区不可再生资源的可采储量都是有限的,经过一定时期的开采之后,总会面临枯竭的问题,即使是可再生资源,如开采强度持续超过再生能力,资源的枯竭也会发生。大庆石油资源已进入枯竭期,截止2002年底,累计生产原油已占探明可采储量的75%。伊春和大兴安岭成过熟林蓄积仅剩2.2亿立方米,比开发初期减少83.4%,扣除公益林中的成过熟林蓄积,已基本无林可采。双鸭山、鸡西、鹤岗和七台河40个国有煤矿,已有12个枯竭〔4〕。(2)企业负担沉重由于长期以来资源型产品价格偏低以及受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影响等原因,企业办社会支出大、冗员过多,债务沉重。截止2002年末,伊春和大兴安岭森工企业政策性亏损和福利费超支挂帐累计已达24.6亿元,拖欠银行贷款及利息63亿元。四大煤城的矿业集团公司不良资产61.4亿元,占总资产的23.3%;负债总额达176.8亿元,欠各种税费7.4亿元,资产负债率达67.2%〔5〕。(3)产业结构单一,非资源型产业薄弱黑龙江省七个资源型城市均以资源型产业为主导,产业结构单一、粗加工比重过大。到2002年底,大庆的石油开采及其加工业增加值仍占全市经济总量的64%,大兴安岭林木采伐及其加工业增加值占工业经济比重高达68%,伊春在可采林木枯竭的情况下,林业经济增加值仍占工业比重的35%。双鸭山、鸡西、鹤岗、七台河煤炭采掘业增加值分别占工业比重的47%、44%、40%、50%〔6〕。这些城市的产业结构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一、三产业发展滞后。第二产业又以资源开采和初加工为主,精深加工和最终产品比重小;配套产业对主导产业依附性强,整体工业结构的应变能力差,没有合理、多元的产业结构,产业之间的互补互利、分散风险的结构效应不存在,产业转型基础薄弱。3、生态问题随着资源的日渐枯竭,生态环境恶化是阻碍资源型城市发展的又一重要因素。目前我国资源型产业主要以初级产品的加工为主,大多采用高消耗和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以大量消耗资源、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为代价来支撑城市发展,这对城市及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系统造成了严重破坏。就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来看,存在着一些特有的生态环境问题,大庆森林覆盖率仅为9%,草原退化、盐碱化和沙化面积已达84%,地下水年超采量近1亿立方米,西部已形成5560多平方公里的地下水漏斗。伊春和大兴安岭森林的蓄水固土抗风沙能力大大减弱,对东北、华北的天然屏障作用明显下降。四个煤城总塌陷面积达530平方公里,全省煤炭开采产生的煤矸石已达2亿多吨,每年向大气排放的甲烷量约为3亿立方米〔7〕。随之而来的大气污染、酸雨的出现,对地面环境产生的采空区地面塌陷、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土壤污染以及水质污染等问题,给资源型城市的生产和生活都带来了严重的破坏。社会问题、经济问题和生态问题是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三大难题。近年来,我国资源型城市面临的这些问题日益凸显,只有通过加快实施产业转型,由单一产业转向多元产业,变单一资源优势为整体经济优势,才能